金壶丹书(《晏子春秋》①)阅读答案附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1.51 KB
- 文档页数:1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①)阅读答案附翻译金壶丹书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晏子对曰:“不然。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
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
注之壶,不亡何待乎?”注解: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
④鳋:鱼腥味。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乃发视之勿乘驽马则恶其鳋也何以亡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善哉,如若言!君子有道,悬于闾。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4、请另外讲一个晏子的故事。
参考答案:1、打开劣马讨厌为什么2、好啊!说的确实是这样!君子有治国的方略。
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
3、示例: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
4、略。
译文: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
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吃鱼不要反复吃,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有道理!吃鱼不要反复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
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
”晏子说:“不是这样啊!吃鱼不要反复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
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放不肖之人在国君身边。
”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
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
纪国有这样的言语。
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
2022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预测练习题及解析——语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太宗①轶事贞观②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传》③称‘去食存信④。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
’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曰:“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
能勤行之,甚有裨益。
殷纣狎侮⑤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选自《贞观政要·卷五》【注】①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
②贞观:唐太宗年号。
③《传》:指《左传》。
④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饿死也要坚持诚信。
⑤狎侮:轻慢侮辱。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划两处)昔项羽既入咸阳2.说明加点词的含义。
(1)昔项羽既.入咸阳既:__________(2)向.能力行仁信向:__________(3)能勤行.之行: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对太宗和房玄龄两人进行了_________描写,从中可看出太宗是一位_______________的君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钓道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③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
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
”宓子贱曰:“善!”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
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因此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注】①宓子贱:人名。
②单父:古县名,今山东单县。
③扱:举。
5.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于阳昼过:_________(2)夫扱纶错.饵错:_________(3)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交接:_________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30篇)(一)詹懋举以工为师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
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
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注释】①一过:一遍。
1.解释加点字。
(1)颇善.此乎(善于,擅长)(2)一时琴师莫能及.(如,比得上)2.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C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14.从文中看,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15(二)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仆私其直①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②,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③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谬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直:价值。
②过:探访。
③踵:到,走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返回)(2)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进献)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C )A.恰好仆人穿着鞋子到集市上的店铺里去买东西。
B.恰好仆人穿着鞋子到集市上的店铺里去找卖主。
C.(楚人)恰好派遣他的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子。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
爵邑尽,退朝而乘,喟然而叹,终而笑。
其仆①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
〞崔杼果弑庄公。
晏子立崔杼之门。
门启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缺乏以存君,以死为义者缺乏以立功。
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
为坛三仞,坎其下,以甲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
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
〞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
所杀七人。
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
〞俯而饮血。
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那么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
〞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
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②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
〞崔子遂舍之。
晏子曰:“假设大夫为大不仁,而为小仁,焉有中乎!〞趋出,授绥而乘。
其仆将驰,晏子抚其手曰:“徐之!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于野,命县于厨。
婴命有系矣。
〞按之成节而后去。
诗云:“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晏子之谓也。
〔本文选自?晏子春秋?有删节〕〔注〕①仆,指驭者,赶车的人。
②莫莫葛藟……求福不回:出自?诗经·大雅·旱麓?,大意为“葛草和藟〔lěi〕草,上边的枝叶很茂盛。
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上《孟子三章》拓展阅读训练(附答案)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高祖①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③,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市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子房:即张良,字子房。
③馈饷:粮饷,军队的供给。
1.结合上下文,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2.下面所述观点与文中刘邦“得天下之道”不相吻合的一项是()A.君主运筹帷幄,以德治天下,奖励功臣,心济天下。
B.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君主要懂得管理与吸纳人才。
C.君主可以无强大的才能,但一定要善用有才能的人。
D.厚待百姓,心中装着人民疾苦,真正了解百姓所求。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B.与天下同利.也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有功者.害之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D.不绝.粮道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二)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文言文阅读晏子春秋节选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
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常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③关市:指集市。
讥:稽查,盘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如此,则诸侯其至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金壶丹书(《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注释】①弋:捕鸟。
②烛邹:人名。
齐国的一个官员。
9.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①臣之妻私臣( ▲ ) ②王之蔽甚矣( ▲ )③是罪一也( ▲ ) ④数烛邹罪毕(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分)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分)11.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12. 从劝谏目的和劝谏方法看,两篇文章有何差异?(4分)参考答案:9.私:偏爱蔽:受蒙蔽是:这毕:尽完10.(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谤讥”“闻”译错1个扣1分)。
(2)让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主重视禽鸟而轻视人。
(“重”“轻”译错1个扣1分)11.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36、金壶丹书
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
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晏子对曰:"不然。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
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晏子春秋》
注:①纪,春秋时期的原纪国。
②鳋,鱼腥味。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善哉,如若言()②食鱼无反()
③则恶其鳋也()④君子有道()
(2)翻译下面句子。
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
《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共含1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晏子春秋原文翻译晏子春秋原文翻译一、《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
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
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
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
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
《晏子春秋》全文翻译《晏子春秋》原文及译注1.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且诗曰:‘载骖载驷,君子所诫.’夫驾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乐之,国必,此非御下之道也.淫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君其图之!”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译文】翟王的儿子翟羡靠能用十六匹马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景公看他驾车,很不喜欢.景公的宠妾婴子想要观看,景公说:“等晏子有病卧床不起的时候,站在园子里的高台上来观看.”婴子看了以后很喜欢,于是就替翟羡请求说:“给他优厚的俸禄.”景公答应了.晏子病愈后谒见景公,景公说:“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我很喜欢,让他驾给你看看吗?”晏子说:“驾驭车马的事,不在我的职权范围之内.”景公说:“我对他驾车感到很高兴,想要给他万钟俸禄,大概够了吧?”晏子回答说:“过去卫国人姓东野的驾车,您很喜欢,可是婴子不喜欢,您也说不喜欢,于是就不再看他驾车.现在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您不喜欢,可是婴子喜欢,您于是也就喜欢了.婴子替他请求俸禄,您就答应了.那么,这就是被妇人制约了.况且不乐于治理人民,却喜欢调理马匹;不给贤德的人优厚的俸禄,却给赶车的人优厚的俸禄.从前我们的先君齐桓公的领土比现在狭小,他整顿法纪,推广政教,因而称霸诸侯.现在您不能让一个诸侯亲附,年成不好,道路饿死的人随处可见.您不以此为忧,不以此为耻,却只顾贪图享乐;不继承先君的功业,却只讲求驾驭车马的技巧.那么,您不关心百姓疾苦、忘掉国家盛衰也太过分了.况且《诗经》上说:‘三匹马驾车四匹马驾车,是诸侯到来了.’用八匹马驾车,本来就不符合制度了.现在又用十六匹马驾车,这样不符合制度不是更严重了吗?况且您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国内一定有很多人这样做.驾这么多马去打猎就很不方便,到远方去就更不可以,可是使用的马匹却多了几倍.这不是驾驭臣下的办法.过分追求享乐,不妥善处理百姓的事务,这是圣贤的君主所禁止的.您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诸侯一定有人效法我们,您没有淳厚的道德、美好的政治施加于诸侯,却用邪僻的行为来影响他们,这不是爱民如子、使名声显赫、使远人归附、使邻国亲近的办法.况且贤良的人被废弃,孤儿寡妇不得救济,却听信宠妾的话增加赶车人的俸禄,从而加深人民的怨恨,这是与人民为敌的行为.《诗经》上说:‘聪明的男子可以使国家稳固,聪明的女子却能使国家颠覆.’现在您不考虑如何让国家稳固,却只干些使国家颠覆的事.国家灭亡的日子就要到了.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景公说:“您说的好.”景公于是不再观看驾车,罢免黜退了翟王的儿子翟羡,而且疏远了婴子.2.景公为长庲,将欲美之,有风雨作,公与晏子入坐饮酒,致堂上之乐.酒酣,晏子作歌曰:“穗乎不得获,秋风至兮殚零落,风雨之拂杀也,太上之靡弊也.”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公就晏子而止之曰:“今日夫子为赐而诫于寡人,是寡人之罪”遂废酒,罢役,不果成长庲.(《晏子春秋·景公为长庲欲美之晏子谏》)【译文】景公修建长大的房舍,将要把它修建得非常漂亮.一天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景公和墨子一起入席饮酒,享受厅堂之乐.喝酒喝得正畅快时,晏子起身唱歌,唱道:“禾穗啊不能收割,秋风一到啊全被刮落.全被风雨糟蹋了,君主害得我们妻离子散没法活.”唱完了歌,转过头流下了眼泪,伸开双臂跳起了舞.景公走到晏子跟前制止住他,说:“今天先生您赐教,用歌来告诫我,这是我的罪过.”于是撤掉了酒,停止了徭役,不再修建长大的房舍.3.景公为西曲潢,其深灭轨,高三仞,横木龙蛇,立木鸟兽.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玉而冠且,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晏子见,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对.公又曰:“昔管文仲之霸何如?”晏子对曰:“臣闻之,维翟人与龙蛇比,今君横木龙蛇,立木鸟兽,亦室一就矣,何暇在霸哉!且公伐宫室之美,矜衣服之丽,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玉而乱首被发,亦室一容矣,万乘之君,而壹心于邪,君之魂魄亡矣,以谁与图霸哉?”公下堂就晏子曰:“梁丘据、裔款以室之成告寡人,是以窃袭此服,与据为笑,又使夫子及,寡人请改室易服而敬听命,其可乎?”晏子曰:“夫二子营君以邪,公安得知道哉!且伐木不自其根,则蘖又生也,公何不去二子者,毋使耳目淫焉.”(《晏子春秋·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译文】景公在都城西修建了一个弯曲的水池,水池的深度能没过车轴头,水池上面修建上一座两丈多高的宫室,横着的木料上都雕刻着龙蛇,竖着的木料上都雕刻着鸟兽.景公穿上绣着黑白相间花纹的上衣,白底的绣着各种花纹的下衣,一身衣裳五颜六色都齐备了.衣带上镶着玉石,帽子上系着丝带,头发披散开,脑袋乱蓬蓬的,面向南站立着,神态矜持.晏子去见景公,景公说:“从前管仲称霸诸侯时情形怎么样?”晏子低下头不回答,景公又问道:“从前管仲称霸诸侯时情形怎么样?”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只有狄人生活在水乡才与龙蛇为伍,现在您横着的木料上雕刻着龙蛇,竖着的木料上雕刻着鸟兽,也只不过是建成一座宫室罢了,哪有资格称霸诸侯呢?况且您夸耀宫室的漂亮,炫耀衣服的华丽,一身衣裳五颜六色都齐备了.衣带上镶着玉石,乱蓬蓬的脑袋上披散着头发,也只不过是把自己装在宫室里罢了.作为一个拥有万辆兵车大国的君主,却把心思用在这类邪僻的事情上,您的魂魄都丢失了,还跟谁一起谋划称霸诸侯呢?”景公下堂走到晏子跟前说:“梁丘据、裔款把宫室建成的事告诉了我,因此我私下里穿上这身衣服,跟梁丘据一块取乐罢了,又让先生您碰上了.请允许我改变宫室,改换衣服,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这大概可以了吧?”晏子说:“这两个人作邪僻的东西迷惑您,您哪里还能知道当君主的道理呢?况且砍伐树木如果不从树根砍断,那么不久树芽就又生长出来了.您何不让这两个人离开,这样就不会让您的眼睛耳朵受蛊惑了.”4.晏子使晋,晋平公飨之文室,既静矣,晏以,平公问焉,曰:“昔吾先君得?”晏子对曰:“君飨寡君,施及使臣,御在君侧,恐惧不知所以对.”平公曰:“闻子大夫数矣,今乃得见,愿终闻之.”晏子对曰:“臣闻君子如美人归之,如鱼有依,极其游泳之乐;若渊泽决竭,其鱼动流,夫#,渊泽容之,往者维雨乎,不可复已.”公又问曰:“请问庄公与今孰贤?”晏子曰:“两君之行不同,臣不敢不知也.”公曰:“王室之正也,诸侯之专制也,是以欲闻子大夫之言也.”对曰:“先君庄公不安静处,乐节饮食,不好钟鼓,好兵作武,士与同饥渴寒暑,君之强,过人之量,有一过不能已焉,是以不免于难.今君大宫室,美台榭,以辟饥渴寒暑,畏祸敬鬼神,君之善,足以没身,不足以及子孙矣.”(《晏子春秋·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译文】晏子出使晋国,晋平公在雕梁画栋的宫室已经吃完了,接着举行宴会①.平公问他说:“从前您的先君桓公得到众人拥护,情况是怎样的?”晏子回答说:“您赞赏我们国君,由此推及使臣,我在您身旁侍奉您,害怕不知该怎样回答.”平公说:“我多次听说过大夫您的名字,今天才得以见到您,我希望一定听您说说.”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就像美好的池沼一样,无所不容,众人归附他,就像鱼有水做依靠,尽情地享受游水的快乐.如果池沼决了堤,水流尽了,里面的鱼就会随水流走.一去不返的只有雨啊,降下来就不会再上天.桓公已成过世之人,不会复生了.”平公又问道:“请问庄公跟现在的君主②哪一个好?”晏子说:“两位君主的所作所为不同,我不敢说哪一个好.”平公说:“周王室的行为不端正,诸侯专权,我因此想听听大夫您的话.”晏子回答说:“我们的先君庄公不安心平平静静地过日子,喜欢节制饮食,不爱好音乐,喜好用兵,崇尚武力,与士兵同甘共苦.庄公强力过人,但有一样过错③不能改正,因此不能免于被杀.现在的君主把宫室修得很高大,把台榭建得很漂亮,用以躲避饥饿寒暑.害怕灾祸,崇敬鬼神,君主的善行足以终身保住君位,不足以传给子孙后代.”【注释】①古代礼仪,君主飨宾,亲自敬酒献食物;吃完之后再举行宴会,宾客请行君臣之礼,然后才开始会谈.②指景公而言.③指好女色.5.鲁昭公弃国走齐,齐公问焉,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奚道至于此乎?”昭公对曰:“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不能用;好则内无拂而外无辅,辅拂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根且拔矣.”景公辩其言,以语晏子,曰:“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晏子对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晏子春秋·景公贤鲁昭公去国而自悔晏子谓无及已》)【译文】鲁昭公失掉鲁国逃亡到齐国,景公问他说:“您为什么这么年轻却这么早就失掉了国家呢?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呢?”昭公回答说:“我年轻时,有很多热爱我的人,我自己却不能亲近他们;有很多劝谏我的人,我却没能采纳他们的意见.因此朝内朝外都没有辅佐我的人.辅佐我的没有一个人,阿谀奉承我的人却很多.这就好像秋天的蓬草,根很孤单,可枝叶却很繁茂,秋风一到,根就要拔下来了.”景公认为他的话很好,就把这话告诉了晏子,说:“假如让这个人返回他的国家,他难道不会成为像古代圣贤君主那样的国君吗?”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愚蠢的人总好悔恨,不贤德的人总认为自己贤德,被水淹着的人不询问趟水的路线,迷失方向的人不打听道路.淹着以后再询问趟水的路线,迷失方向以后再打听道路,这就好像面临外敌入侵的灾祸才急急忙忙去铸造兵器,吃饭噎着以后才急急忙忙去挖井,即使很快,也来不及了.”6.曾子将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之,以轩乎?”曾子曰:“请以言.”晏子曰:“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圆中规,虽有槁暴,不复嬴矣,故君子慎隐揉.和氏之璧,井里之困也,良工修之,则为存国之宝,故君子慎所修.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庶人不佩;湛之縻醢,而贾匹马矣.非兰本美也,所湛然也.愿子之必求所湛.婴闻之,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择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婴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不可不慎也.”(《晏子春秋·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译文】曾子离开齐国要走,晏子去送他,说:“君子赠给人车子,不如赠给人言语.我是赠给您言语呢,还是赠给您车子呢?”曾子说:“请赠给我言语.”晏子说:“车轮,是山上很直的树木制成的.技术好的工匠用火烤它,使它圆的程度符合圆规的要求,即使又把它晒干,也不再挺直了.所以君子对矫正弯曲很慎重.卞和得到的玉璞,看外表是井里那儿的石块,技术好的玉工琢治它,就成为传国之宝了.所以君子对修养自己很慎重.兰草的根,三年才长成,如果把它浸泡在苦酒里,那么君子就不接近它,一般人也不佩带它;如果把它浸泡在麋鹿肉制作的肉酱里,它的价值就抵得上一匹马了.并不是兰草的根变好了,是拿来浸泡的东西使它这样的.希望您一定寻找熏陶自己的好东西.我听说过,君子居住一定选择好邻居,出游一定结交贤士.选择住处是为了寻求贤士,寻求贤士是为了躲避祸患.我听说经常在浊水里浸泡就会变质,风俗习惯能改变人的性情,这是不可不慎重对待的.”【注释】①井里:乡里名.48.高纠事晏子而见逐,高纠曰:“臣事夫子三年,无得,而卒见逐,其说何也?”晏子曰:“婴之家俗有三,而子无一焉.”纠曰:“可得闻乎?”晏子曰:“婴之家俗,闲处从容不谈议,则疏;出不相扬美,入不相削行,则不与;通国事无论,骄士慢知者,则不朝也.此三者,婴之家俗,今子是无一焉.故婴非特食馈之长也,是以辞.”(《晏子春秋·高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译文】高纠侍奉晏子却被辞退了,高纠说:“我侍奉了先生您三年,没有得到禄位,最终却被辞退了,这该怎么解释呢?”晏子说:“我家的规矩有三条,可您却一条都没有.”高纠说:“您家的三条规矩能让我听听吗?”晏子说:“我家的三条规矩是,居家时从容不迫却言不及义,就疏远他;出门不赞扬别人的美德,进门不切磋品行,就不亲近他;通晓国家政事却不评论,对智能之士傲视轻慢,就不会见他.这三条,就是我家的规矩,现在您这些条一条都没有.所以,我不能仅仅做一个供给食物的人,因此才辞退了您.”7.田桓子见晏子独立于墙阴,曰:“子何为独立而不忧?何不求四乡之学士可者而与坐?”晏子曰:“共立似君子,出言而非也.婴恶得学士之可者而与之坐?且君子之难得也,若美山然,名山既多矣,松柏既茂矣,望之相相然,尽目力不知厌.而世有所美焉,固欲登彼相相之上,仡仡然不知厌.小人者与此异,若部娄之未登,善,登之无蹊,维有楚棘而已;远望无见也,俛就则伤婴,恶能无独立焉?且人何忧,静处远虑,见岁若月,学问不厌,不知老之将至,安用从酒!”田桓子曰:“何谓从酒?”晏子曰:“无客而饮,谓之从酒.今若子者,昼夜守尊,谓之从酒也.”(《晏子春秋·田无宇请求四方之学士晏子谓君子难得》)【译文】田桓子看见晏子独自站在墙阴处,说:“您为什么独自站着却不忧虑?为什么不寻找四方学士中那些可以的人跟他们一块共事呢?”晏子说:“一块站着像是君子,等说出话来却不是了,我从哪儿得到学士中那些可以的人跟他们一块共事呢?再说君子难于得到,就像美丽的山一样,名山很多,松柏很茂盛,远望很高大,用尽眼力看都不感到满足,因而世人都加以赞美,所以都希望登到那高峻的山上,勇敢地向上攀登而不感到疲倦.小人却与此相反,就像小土山一样,没有登上去的时候,认为它还好,登的时候却没有路,只有荆棘罢了.远望望不见什么,俯下身去登就会伤害身体.我怎么能不独自站着呢?再说人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安安静静地呆着,可以想得很长远,看一年就像一个月一样,很快就过去了,勤学好问,从不满足,连很快就要年老都忘记了,哪里用得着纵情喝酒?”田桓子说:“什么叫纵情喝酒?”晏子说:“没有客人自己也喝酒,叫做纵情喝酒.现在像您这样子,白天黑夜守着酒杯,就叫做纵情喝酒.”8.景公疥遂痁,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梁丘据、裔款言于公曰:“吾事鬼神,丰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诸侯不知,其谓我不敬,君盍诛于祝固史嚚以辞宾.”公说,告晏子.晏子对曰:“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赵武曰:‘夫子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陈言不愧;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语康王,康王曰:‘神人无怨,宜天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主也.’”公曰:“据与款谓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诛于祝史,子称是语何故?”对曰:“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荐信,无愧心矣.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福,祝史与焉.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虐淫纵,肆行非度,无所还忌,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其祝史荐信,是言罪也;其?失数美,是矫诬也;进退无辞,则虚以成媚,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之,祝史与焉.所以夭昏孤疾者,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于鬼神.”公曰:“然则若之何?”对曰:“不可为也.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雈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县鄙之人,入从其政;逼介之关,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强易其贿;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私欲养求,不给则应.民人苦病,夫妇皆诅.祝有益也,诅亦有损,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君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公疾愈.(《晏子春秋·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译文】景公长了疥疮,患了疟疾,病了一年也不好.诸侯派遣的宾客来探问景公疾病的大多在齐国.梁丘据、裔款对景公说:“我们供奉鬼神,祭品比先君丰盛多了.现在您的病很厉害,成为诸侯的忧虑,这是祝官吏官的罪过.诸侯不了解实情,大概会认为我们对鬼神不恭敬.您何不杀掉祝官固和吏官嚣来酬谢探问疾病的宾客?”景公很高兴,把这事告诉了晏子.晏子回答说:“从前在宋国盟会的时候,屈建向赵武询问范会的功德①,赵武说:‘先生他家族的事管理得很好,他在晋国说话,尽心尽意而没有私心.他的祝官吏官祭祀的时候,向鬼神讲诚实的话而不感到问心有愧.他的家族中没有猜忌的事情,因而祝官吏官用不着向鬼神求福.’屈建把这些话告诉了楚康王,康王说:‘神和人都没有怨恨,他荣耀地辅佐五位君主使他们成为诸侯的盟主实在是应该的了.’”景公说:“梁丘据和裔款认为我能够供奉鬼神,可是鬼神不保佑我,所以我想杀掉祝官吏官,您说出这些话,是什么缘故?”晏子回答说:“如果是有道德的君主,宫内宫外的事都不荒废,上下的人都没有怨恨,一举一动都没有违背礼仪的事,祝官吏官向鬼神讲诚实的话而不感到问心有愧.因此,鬼神享用祭品,国家得到鬼神降下的幸福,祝官、吏官也一块得到幸福.他们之所以家族兴旺有福、健康长寿,是因为他们是诚信的君主的使者,他们的话对鬼神忠诚信实.如果恰好遇上邪僻放纵的君主,宫内宫外偏颇邪曲,上下的人怨恨嫉妒,一举一动邪僻违理,放纵欲望满足私心,把台榭修得很高,把池塘挖得很深,敲击钟鼓等乐器,让女子舞蹈取乐,耗尽百姓的力量,掠夺百姓的积蓄,以此铸成自己违理的过错,对后人不加体恤.暴虐放纵,肆意做不符合法度之事.无所顾忌,不考虑百姓的怨恨,不害怕鬼神的惩罚.鬼神忿怒,百姓怨恨,自己毫无悔改之心.祝官吏官如果向鬼神讲诚实的话,这就是讲君主的罪过;如果向鬼神掩盖君主的过错,奢谈君主的美德,这就是欺骗作假.祝官吏官进退两难,无话可讲,只好说些空洞的话以讨得鬼神的欢心.因此,鬼神不享用祭品,国家因而遭受祸害,祝官吏官也一块遭受祸害.他们之所以昏惑孤寂、患病夭折,是因为他们是残暴的君主的使者,他们的话对鬼神欺诈轻慢.”景公说:“既然这样,那么应该怎么办?”晏子回答说:“没法儿办了.山上的树木,派衡鹿②看守着;沼泽里的芦荻蒲草,派舟鲛看护着;浅水里的粗细柴草,派虞侯看守着;海里的鱼盐蚌蛤,派祈望看守着.边远城邑的人民,都让来服国家的徭役;靠近都城的关卡,横征暴敛人民的私财;世袭的大夫,强取豪夺人民的钱财;施政没有准则,征敛没有限度;宫室天天更换,荒淫享乐永无休止;宫内的宠妾到市场上放肆地掠夺,宫外的宠臣在边远的城邑假传命令;贪求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果不能供给,跟着就加以治罪.人民都很痛苦疲惫,丈夫妻子都向鬼神诅咒君主.如果祈祷能给人带来好处,那么诅咒也会给人带来损害.聊地、摄地以东,姑水、尤水以西,整个齐国境内人民多极了!即使祝官吏官善于祈祷,怎么能胜过亿万人的诅咒呢?您如果想杀掉祝官吏官,先要修养品德然后才可以.”景公很高兴,让有关官吏放宽政令,毁掉关卡,解除禁令,减轻赋税,废除债务.这样做了以后,景公的病就痊愈了.【注释】①屈建:楚国的令尹.赵武:晋国人,为晋悼公相.范会:即士会,晋大夫.②衡鹿:与下文的“舟鲛”、“虞侯”、“祈望”都是官职名.9.景公坐于路寝,曰:“美哉其室,将谁有此乎?”晏子对曰:“其田氏乎,田无宇为?矣.”公曰:“然则柰何?”晏子对曰:“为善者,君上之所劝也,岂可禁哉!夫田氏国门击柝之家,父以托其子,兄以托其弟,于今三世矣.山木如市,不加于山;鱼盐蚌蜃,不加于海;民财为之归.今岁凶饥,蒿种芼敛不半,道路有死人.齐旧四量而豆,豆四而区,区四而釜,釜十而钟.田氏四量,各加一焉.以家量贷,以公量收,则所以籴百姓之死命者泽矣.今公家骄汰,而田氏慈惠,国泽是将焉归?田氏虽无德而施于民.公厚敛而田氏厚施焉.诗曰:‘虽无德与汝,式歌且舞.’田氏之施,民歌舞之也,国之归焉,不亦宜乎!”(《晏子春秋·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译文】景公在正寝里坐着,说:“这屋子真漂亮呀!以后谁将占有这屋子呢?”晏子回答说:“大概是田氏吧!田无宇在为民兴利除弊了.”景公说:“既然这样,那么应该怎么办?”晏子回答说:“做好事的人,是君主所鼓励的,怎么可以禁止呢?田氏原是在国都城门敲梆子打更的人家,父亲把这差使传给儿子,哥哥把这差使传给弟弟,到现在已经三代了.他家山上的木材运到市场上卖,价钱不比山上贵;鱼盐蚌蛤运到市上卖,价钱不比海边贵.百姓的钱财因此都聚积到他家.现在年成不好,收的蒿芼等充饥的野菜不到往年的一半,道路上有饿死的人.齐国原有四种量器,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四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田氏的四种量器,进位各自都比公家的增加一.他用自家的量器借出,用公家的量器收回,那么这就是拿出粮食给百姓,百姓中将要饿死的人得到恩泽了.现在公室骄横,可是田氏却很慈惠,国家除了田氏还能归谁所有呢?田氏虽然没有大德,然而能施舍给百姓财物.您赋敛繁重,然而田氏却施舍很多.《诗》中说:‘虽然对你没有施恩德,也应该边歌边舞表示快乐.’田氏施恩德给百姓,百姓为此。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①)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晏子对曰:不然。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
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
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解: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
④鳋(sao):鱼腥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乃发视之 ( )
(2)勿乘驽马 ( )
(3)则恶其鳋也 ( )
(4)何以亡也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善哉,如若言!
(2)君子有道,悬于闾。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4、请另外讲一个晏子的故事。
参考答案:
1、(1)打开(2)劣马(3)讨厌(4)为什么
2、(1)好啊!说的确实是这样!(2)君子有治国的方略。
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
(大意写出即可)
3、示例: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
4、略。
译文: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
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吃鱼不要反复吃,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有道理!吃鱼不要反复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
不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
晏子说:不是这样啊!吃鱼不要反复吃,是说不要用尽老百姓的力气。
不要乘坐劣马,是说不要放不肖之人在国君身边。
齐景公说:纪国有这样深刻的言语,为什么会亡国呢?晏子说:有这样的言语也会亡国。
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
纪国有这样的言语。
却藏在金壶里,怎能不亡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