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语文根基之易错字辨析____动词字义的辨析使用(7)(精校完美打印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三语文易错知识点总结一、常见错误类型在高三语文学习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字音字形错误:包括字音错误和字形错误。
字音错误即读音错误,字形错误则是指字写错了,比如将“则”误写为“责”等。
2. 词义辨析错误:常见的词义辨析错误有:用词不当、词义混淆、词义误用等。
比如将“惨痛”误解为“凄惨”。
3. 语法错误:包括主谓一致错误、时态错误、语序错误等。
例如“他们是我们的朋友”中的主谓一致错误。
4. 句子成分错误: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的错误使用,常见的错误有:主宾语不清,主谓不一致等。
5. 句子结构错误:主要包括句子成分搭配错误、句子结构滥用、句子成分缺失等。
比如“我很高兴这次考试通过了”中的句子成分搭配错误。
6. 表达不清晰:指文章表达不清楚,语言冗长,意思不明确等问题。
二、易错知识点总结1. 字音字形错误:(1)写字错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字,例如“纸”和“志”,“士”和“土”等,要注意掌握。
(2)读音错误:对于一些音近字形拆分相似的字,如“窗”和“卧”,“息”和“悉”等,要注意掌握其正确的读音。
(3)异读字错误:异读字指的是同一个字在不同词中有不同的读音,如“向”在“向导”中读音为/xiàng/,在“朝向”中读音为/tàng/,要注意掌握这些异读字的读音,并根据上下文正确地使用。
2. 词义辨析错误:(1)词义混淆:一些词义相似但用法不同的词容易混淆,例如“迅速”和“静默”,“顿时”和“刹那”,要注意区分它们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2)用词不当:在写作中,要选择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用词不当造成语义不明确的问题。
3. 语法错误:(1)主谓一致错误:要注意主谓一致,主语与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应保持一致。
(2)时态错误:要注意时态的正确运用,比如在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时要使用过去时态。
(3)语序错误:要注意句子的语序,比如中心语放前面,修饰语放后面。
4. 句子成分错误:(1)主宾不明确:要注意让主语和宾语在句子中清楚地展现出来。
语文根基之易错字辨析____名词字义的辨析使用(1)语文根基之易错字辨析一、名词字义的辨析使用霭与蔼霭与蔼为形声字,形旁分别为草字头和雨字头。
草字头表和气、和善,如蔼然、蔼如、和蔼可亲;雨字头表云气、烟雾,如烟霭、暮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唐·王维《终南山》)。
“反”做声旁的字“板”是指片状较硬的物体,如模板、板块、板材、黑板报、板蓝根、跷跷板、跌停板等。
“版”是指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用的底子,如铅板、排版,书籍排印一次为一版,如初版、再版、版权、版式、木版画、第二版(报纸一面为一版)、头版头条。
注意:“版画”不能写作“板画”,“版图”不能写作“板图”。
“坂”指山坡、斜坡:~上走丸(喻迅速)。
“扳”bn 1. 拉,引,牵,如扳机扳手~动~道岔。
2. 扭,~回败局。
~本(赌博时嬴回输掉的钱)。
“宾”与“傧”。
“宾”是指客人(跟“主”相对)。
例如:嘉宾、外宾、宾至如归。
而“傧”意义比较狭窄,指古代称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例如:傧相。
壁和璧壁的意思有墙(铜墙铁壁、家徒四壁)、陡峭的山石(如悬崖峭壁)、营垒,军营的围墙(坚壁清野、铁壁合围、作壁上观)。
璧,圆而有孔的玉器,如白璧微瑕、完璧归赵、珠联璧合、中西合璧、原物璧还(敬辞)等。
蓖与篦:蓖麻篦子从字形上很好区分。
“词”与“辞”“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单位;“辞”是指优美的语言,也可指古典文学的一种载体。
一般说来,侧重词语之意的,用“词”,侧重词语句子等表达方面意思的,用“辞”。
“词”与“辞”这两个字音同义近,有时可以通用,但并非所有语境中都可以通用,应加以辨析,区别使用。
如词典与辞典,词讼与辞讼均通用,按首选词型,应用前者。
辞赋与词赋,辞令与词令,辞章与词章,辞藻与词藻亦通用,按首选词型,应用前者。
词调、词法、词锋、词根、词汇、词话、词句、词类、词牌、词语、词曲、词人、词素、词尾、词性、词序、词义、词韵、词组、词缀等,不能用“辞”。
高考语文最易错知识点梳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编准备了高考语文最易错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语文易错1 多音字误读易错分析:正确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词性。
如刹,共有ch和shā两个读音,作名词时读ch,作动词时读shā。
二是词义。
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可以以义辨音。
如纤有xiān和qin两个读音,作形容词表示细小时读xiān,作名词表示拉船的绳子时读qin。
三是语境。
可以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尽可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辨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记忆效果。
如商店打折(zh),顾客抢购。
一阵折(zhē)腾,累得住院。
不但没赚,反而折(sh)本。
四是语体。
书面语读音一般用于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口语读音常用于口头交际中,用于单音节词和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双音节词中。
如色,书面语读音为s,口语读音为sh ǎi。
五是巧记。
舍众取寡,以少推多。
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n,其余都读mi。
记住一个埋怨,就记住埋在各种语境中的读音了。
语文易错2 音近字误读易错分析: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完全一致。
但如果其中的或声母,或韵母,或声调有细微的差别,就构成了音近字。
命题者往往就在近与同上做文章。
如果在平时学习中没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准确地区别开来,就会给解题增加难度。
语文易错3 形近字误读易错分析:辨别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从细微处加深印象,加强记忆。
有很多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编为点戍(sh)横戌(xū)戊(w)中空,十戈相合即为戎(rnɡ)。
语文易错4 形声字误读易错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有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在解答中无法判断时,一般形声字注音为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小,注音为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大。
2024年高三语文易错知识点总结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存在一些易错的知识点,是考生容易忽视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
对于即将进入高三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这些易错知识点非常重要,可以在提高自己的答题正确率的同时,避免漏分。
下面总结了一些高三语文易错知识点。
1.词语的辨析(1)易混淆的词语:很多同学容易混淆常见的词语,例如:“针锋相对”和“势不两立”、“泥牛入海”和“杳无音信”、“丝丝入扣”和“仔细端详”等。
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这些常见词语的辨析。
(2)词义的辨析:有些词语的词义相似,但具体含义有所不同,例如:“品德”和“道德”、“情与景”和“情景”、“黑暗”和“阴暗”等。
在阅读理解中,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不要简单死记硬背。
2.标点符号的使用(1)逗号的使用:逗号是一个常见的标点符号,但是在句子中的使用却有一定的讲究。
例如,在句子中插入一个陈述性的插入语或引用语时,应该使用逗号将其与句子其他部分分开。
(2)句号的使用:句号是句子中最常用的标点符号,但是有时候会用错。
特别是在长句中,容易出现句子部分断裂的情况。
因此,在写作时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确保使用句号的位置准确。
3.修辞手法的辨析(1)比喻和拟人: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较不同的事物,用具体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意思。
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在阅读和写作中,容易混淆这两个修辞手法,因此需要学会辨析。
(2)夸张和夸奖: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达到渲染的目的。
夸奖是指对别人的称赞和赞扬。
在写作时,容易将夸张和夸奖混淆,导致理解错误。
4.古文阅读中的易错知识点(1)古文虚词:古文中的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虽有字面上的意义,但缺少明确的实指对象的词。
例如:“亦”、“曾”、“焉”等。
在古文阅读中,要掌握这些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正确理解虚词所处的句子结构。
(2)古文词语的解释:古文中的词语有一些特殊的解释方法,不同于现代汉语。
语文根基之易错字辨析____动词字义的辨析使用(6)制与治制,会意。
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
“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
本义:裁断,制作,如诗经语句“制彼裳衣”,屈原诗句“制芰荷以为衣兮”(制芰:以芰荷之叶裁制衣裳。
指象征芳洁的隐者之服)。
引申出大量的动词义和名词义。
动词义:制造制作,如制版、制冷、如法炮(po )~、牙机巧制; 制定,规定,如制宪、制宜(谓区别不同的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制则(制定法度)、制立(建立制度)、制改(改制。
谓制定典章革除弊端)、“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控制,制服,如制动、制高点、制空权、先发制人、制胜、受制于人、自足制之、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威制豪强;抑制,限制,忍住,如制遏(抑制)、制约(限制约束)、制限(限制)、制缚(制约束缚)、制防(限制防范);主管,如制兵(统辖军队)、制局(职掌内府器杖兵役的机构);裁决,决断,如专名词义:规章,制度,如典制、所有制、健全法制、“因在制中,不便行礼”(古代守父母之丧为制);式样,如制样、其制稍异;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如制曰(皇帝的诏书上说)、制敕(皇帝的诏令);作品,文章,如佳制、鸿篇巨制。
治,从水,主要是动词义治水,整治,修治,如~河、~水、民治渠。
治理,管理,统治,如治安、~理、~标、~本、~国安邦、自~、统~、根治、法治社会、治戎(治军,用兵)、治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治威严,树立威信)。
办理,处理,审理如~丧、~家、治办(善于办理事物)、治事(办理公事)、治宜(处理事务合宜)、治干(处理政务的才干) 、治狱(审理案件)。
整理,如治丝益棼(整理蚕丝不找头绪,结果越理越乱。
比喻做事不得要领,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
惩办,惩处,如惩治、~罪、处(ch)~、“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高考语病辨析方法与技巧高考语病辨析方法与技巧尘末四斤一、望中取胜,抓病句修改的敏感点病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达是否合乎语言逻辑,考查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掌握情况。
要检查病句,语法规则当然是标准。
但从高考题的角度看,一些病句题中出现许多敏感点,我们应当引起重视,在辨析病句时,抓住了这些敏感点,就比较容易辨析病句。
(一)望句子主干。
提取主干来审查句子有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结构混乱等语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个句子的出现,我们首先要看的就是句子主干,许多学生还不了解句子成分,因此,送大家几句顺口溜: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例1.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2011年北京卷)例2.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2011年湖北卷)(二)望句子开头的介词。
关注句子开头的介词,判断:介词是否掩盖了句子的主语,介词是否造成了句子混乱,介词使用是否得当。
(常见的介词有:在、使、由于、经过、对、通过等词语,他们的出现是病句的敏感点。
)例3.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上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2011年安徽卷)例4.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了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2009年四川卷)例5.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2006年广东卷)(三)望句子中出现的并列短语或词组。
关注句子中的并列短语或词组,判断:搭配是否恰当,是否相互包容,语序是否得当,有否造成歧义。
识记高考字音和字形试题的答题技巧基础知识0804 0815识记高考字音和字形试题的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字音和字形试题历来各有一题,这两题都是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若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可更快提高解答这类题的能力。
一、识记字形1、抓住“义”,据“义”辨形。
任何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要正字,就应抓住三者关系,以义为纲,据义别形。
如“再接再厉”,本是指两鸡相斗,嘴啄秃了,就在石头上磨,磨尖了再去啄。
古之“砺”写作“厉”,“磨刀石”之意,因而不可写作“励”。
懂了词义,掌握起来就容易了。
2、利用词语前后的对应关系来辨别字形。
有许多成语相应位置上的语素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
可利用这一特点去掌握它。
如“名门望族”、“名”、“望”相同,指有名望的家族,不能写成“名门旺族”。
3、可以通过组词来辨别字形。
如“扒”和“趴”,可分别组词:“扒手”和“趴下”组词不同,字形自明。
4、根据部首辨析字形。
部首即形声,用来表字意,根据部首判断汉字的意义,看能否与词义相符,从而推断字形的正误。
如“干澡”中的“澡”,部首是“氵(水)”,表意与水有关,在该词中表意不明,是错字,应改为“燥”。
5、根据词的构成方式辨析字形。
根据词的构成,词有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大多数是同部首字,据此可推知字形的正误。
如“彷徨”不能写成“彷惶”。
6、注意同音词。
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同音词,复习、答题时不能不重视。
如莫不关心(应是“漠”)、脉络(应是“胳”)。
二、识记字音1、多音字(1)根据不同的含义辨别字音。
有许多多音字只属一种词性,设法从词性上辨别读音,可根据词的含义来辨别。
例如,“艾”在“方兴未艾”中含义是“止”或“绝”,应读作“ài”;在“自怨自艾”中含义是“治理”,应读作“yì”。
(2)根据不同的词性辨别字音。
多数多音字独立成词或与其他字组词时,由于词性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读音。
如“数”做动词时读“shǔ”,像“数一数”、;做名词时读“shù”,像数学;做副词时读“shuò”,像数见不鲜。
高考复习资料常见易混易错字辨析1.哀兵必胜[不能写作“衰兵必胜”]2.艾滋病[不能写作“爱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通称,是一种传染病]3.暧昧[不能写作“爱昧”。
“暧昧”是指含糊、不明白,不光明、不可告人。
如:态度暧昧、关系暧昧]4.安装[不能写作“按装”]5.安详[不能写作“安祥”]6.按部就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或“按步就搬”。
“按部就班”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7.黯然[不能写作“暗然”]8.暗箭伤人[比喻用阴险的手段,乘人不备,加害于人。
不能写作“暗剑伤人”]9.遨游[“遨”不同于“翱翔”的“翱”]B1.拔是往外拉、抽出、夺取、超出的意思。
如:拔河、拔苗助长。
拨与拔字形相似,但发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应注意区分。
如:拨款、拨乱反正。
2.白头偕老[不能写作“白头携老”。
“偕”是共同、在一块儿的意思]3.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成语,意思是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知全貌。
“可见一斑”不能写作“可见一般”]4.班门弄斧[不能写作“搬门弄斧”]5.报道与报导读音相似,含义相同,现提倡用“报道”。
6.爆发指猛然破裂或进出、突然发生。
如:火山爆发、爆炸、爆冷门。
另外,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
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风雨、疾病等的突然发作;另外,“暴发”在指突然发财或得势时,多含贬义。
7.倍指加倍,跟原数相乘。
“倍增”指成倍地增长。
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
备表示完全。
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8.崩指倒塌、破裂。
如:崩溃、崩塌。
迸指向外溅出或喷射、突然碎裂。
如:迸发、迸溅、迸碎。
9.逼上梁山[不能写作“逼上粱山”]10.毕恭毕敬[“恭”不能写作“躬”]11.敝帚自珍[“敝”不能写作“蔽”或“敞”]12.金碧辉煌[“碧”不能写作“墙壁”的“壁”]13.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其否定式是“无须”“不须”或“不必”。
语文根基之易错字辨析____代词、连词、助词和量语文根基之易错字辨析____代词、连词、助词和量词字义的辨析使用(11)赵宗生四、代词、连词、助词和量词字义的辨析使用那和哪“那”(n),小篆字形从邑,冄( rn)声,基本字义是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有指示代词和连词两种用法,如~里,~个,~样,~些,~时;~么。
指姓名时念n,如那英。
那的形近字:婀娜(e nu)、挪用。
注意"其间"不是"期间"。
其间: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空间,即"那中间"、"其中"的意思。
一是表示时间,指某一段时间,即"那一段时间里"的意思。
常见的错误是写成"这其间"("这"字多余)或"期间"。
期间:表示时间,指某个时间里面。
如"没有在队训练,已经很长时间了。
这期间工作、上学,都因为生病耽误了。
"“哪”(n),形声,从口,那声。
本义为“表疑问的词,如“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哪间房是你的?”。
用于反问,表示肯定、否定或加强语气。
如,“哪得自任专”“恨恨哪可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这是哪门子事啊?”表示让步的连词,相当于“即使”、“就算”,如“哪怕刀山火海,我也要闯一下”表示任何一个。
如:生、旦、净、末,哪一门也有很多专家;无论哪一处名湖胜景,都比不过这处。
用于虚指,表示不确定的一个。
如:指哪打哪。
念n时基本字义:~吒(Nzh,中国古代神话里的神名,“吒”一般读轻声,注意“叱咤”一词读“ch zh”,和“诧异”读音不同)。
特别注意:朱熹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一句经常写错,这里“那”是“哪”的通假字,在默写填空的时候当然不能写成“哪”因为原文就是“那”。
语文根基之易错字辨析____动词字义的辨析使用(7)“盍“(h)做声旁的字盍,主要意思: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各言尔志?”;同“何”,何故,为何,“~不出从乎?君将有行”(为什么不跟着出去,你的君上将要远行)。
磕,从石,本义石声或鼓声,引申为碰在硬东西上,如头~破了、~~碰碰(喻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小冲突)、~头碰脑、磕磕绊绊(跌跌撞撞)、~头(亦作“叩头”)如捣蒜、~打。
瞌,从目,多指困倦思睡、打盹,如打~~、~~虫。
溘,从水,指水流,如声~~,主要意思为突然地、忽然地,如~逝、溘然长逝、~谢(忽然逝世)、~至(忽然而至)、“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阖,从门,本义门扇,引申为“全,总共”(~家、~城)、关闭(如~户、~眼、~门静居)等意。
“卂“(xn)做声旁的字汛,从水,江河定期的涨水或泛滥:春汛、凌汛、潮汛、伏汛、~期、~情、防~、桃花~(桃花盛开时发生的河水暴涨。
亦称“桃汛”)。
讯,从言,问(特指法庭中的审问),询问,如审~、刑~、~问、咸来问讯;告,陈诉,如“夫也不良,歌以~之。
”;消息,信息,如资讯、简讯、喜讯、通~、音~、~息。
迅,快:~速、~即、~疾、~捷、~猛、~雷不及掩耳。
“夆“(fng)做声旁的字按其形旁分辨:峰,于高而尖的山意思有关,如~巅、~峦、高~、险~,驼~、浪~,登~造极(最高处)。
蜂,和蜂状昆虫相关,如蜜蜂、~蜡、~蜜、~腰(a.蜂腰中间细,喻居中者最差;b.诗律“八病”之一;c.书法笔病之一)、~起、~拥、~聚。
锋,从金,刀、剑等器物的尖端或锐利部分或形容比喻义,如刀~、剑~、交~、~利、~芒、~镝d(泛指兵器;亦喻战争)、笔~、针~相对、锋芒毕露(指人的才干、锐气全部显露在外面,多指人有傲气,好表现自己)、话~、谈~。
缝,从糸,指以针线连缀(此动词义读fng),如缝合、缝纫、临行密密缝等。
读fng为名词义空隙:~隙、裂~、见~插针(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含褒义)、天衣无~(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烽,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如~火(a.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b.喻战争或战乱)、~火台、烽火连天(形容战火到处燃烧)、~烟、~鼓(烽火和战鼓,指战争)、。
蓬,指蓬蒿或像蓬蒿般茂盛、散乱,如蓬门(蓬草编成的门户。
形容穷人的住家。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蓬门荜户(用草、树做成的简陋门户,形容穷人的住所)、~心(“蓬”的心狭窄而弯曲,喻茅塞不通的头脑。
谦辞,用以表示自己见识浅陋,蠢笨)、~户瓮牗(用蓬草编成的门,以破瓮作为窗户。
形容穷苦人家的简陋房屋)、~生麻中(喻在良好的生长环境里,自然会受到好的影响)、~荜生辉(使得自家有了光彩。
谦辞,用来称谢别人字画等物品的赠予或客人的来访),~勃,~乱、~松、~头垢面,。
篷,从竹,遮蔽风雨和阳光的东西,用竹篾、苇席、布等做成:~布、车~、帐~。
形近偏旁字:择zhi菜、绛紫、驿站、演绎、络绎。
“巽“(zhun)做声旁的字撰,从手,本义为“写作,著书,纂集成整体”,如~著、~述、~写、~文、~稿、~次(编辑、排列)、~序(撰写叙述)、撰定(编定;写定)、~集、杜~(臆造,没有根据地编造)、撰修(书写。
编撰)。
其他动词义“制造、建造”“持,拿着”名词义“才能”(异乎三子者之~,我的才能跟他们不同)等古代用。
馔,从食,主要意思:陈设或准备食物,如馔珍(摆设精美珍贵的食物)、馔具(陈设食物的餐具)等;食用,如有酒食,先生馔;一般的食品、食物,如馔玉(精美珍贵的食品,如李白《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馔脯(美食)、馔饮(饮食)、馔馐(美食)等。
“努”为声旁的字努,从力,勉力、出力之意,如努筋拔力(竭尽全力;费了很大的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突出,撅着,如~着嘴、~嘴。
呶no,从口,指喧哗,如~~(说话唠叨,含有使人讨厌的意思,如“~~不休”)、呶呶唧唧(吞吞吐吐)。
弩n,从弓,表用械发箭的弓,如弓弩、强弩、~手(弓手)、~箭、~炮(发射石块的弩机)、良将劲弩。
驽n,从马,指劣马(走不快的马),又比喻愚钝无能,如~马十驾(喻愚钝的人只要不断努力,也能有成就)、~钝、~弱、~散(愚钝懒散)、~蹇(喻才能平庸低下)、~骀(“骀”也是劣马,喻庸才)。
“高”为声旁的字稿go,从禾,指禾秆(如稿草),又指文字、图画的草底(如草稿、文~、~本、~件、讲~)。
缟go,从丝,指未经染色的细白的绢,如鲁缟、缟练(白绢)、缟巾(白色头巾)、缟带(白色的绢带。
喻指雪的洁白)、缟羽(白羽)、缟衣(白色男服) 、缟素(白色。
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指丧服,又比喻俭朴)镐go,从金,指镐头。
蒿ho,草字头,指一种常见野草,如蒿子、蒿艾(即艾蒿。
一种野生的草。
泛指野草)、蒿棘(蒿草与荆棘)、蒿藜(蒿和藜。
泛指杂草;野草)、蓬蒿(蓬草与蒿草) 、青蒿。
篙go,从竹,指撑船的竿,如竹~、~工。
“襄“(Xing)做声旁的字镶,从金,多指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如~牙、~嵌、~边。
攘rng,从手,主要是动词义,侵夺,偷窃,如攘为己有(窃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耳父~~,而子证之”)、~夺、~窃、~善(掠人之美);推,排斥,如攘外、~斥、~除、~夷(抵御外国侵略)、攘除(除掉,清除);烦乱,如~~(纷乱拥挤)、扰~;捋,如~袂、~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奋)。
“需”做声旁的字儒家孺子牛溽暑蠕r,像蚯蚓那样慢慢地爬动:~动、黑点蠕动、虫子蠕动、嘴唇嚅动。
濡r,沾湿,润泽:~湿、濡笔(沾墨于笔)、濡栉(沾湿梳篦)、濡沫(用唾沫来湿润)、濡墨挥毫(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染、耳~(润泽)目染、相~以沫(“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濡化(滋润化育)。
又指留,迟滞:~滞。
儒,从人,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儒将、儒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儒冠(古代儒生带的帽子)、儒俊(才智出众的儒士)、儒修(才能出众的儒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又指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
孺,从字,指小孩子,幼儿,如~子、~慕(幼童对父母的爱慕,泛指深挚的敬爱或仰慕)、孺童(小孩,幼童)、孺弱(幼弱的孩子)、孺齿(幼儿,幼童)、孺儿(幼儿)、孺子欢(为使父母欢心,故意装出孩子般的神态动作)、孺齿(幼儿)、~子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诗)、妇~皆知、孺子可教jio(喻指年轻人有培养前途)。
“曾”为声旁的字曾,读zng义: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古同“增”,增加,如曾思(反复思考)、曾益(增加,增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竟,简直,还(hi ),如“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丘都不能削平,又能拿太行、王屋怎么样呢?)、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长曾不盈寸—明·魏学《核舟记》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读cng义:尝,表示从前经历过,如曾经、未曾、何曾、曾几何时(时间过去不久)、曾经沧海(已曾经历过沧海多变的世道。
比喻世事变迁之巨及经历之多,眼界非常开阔,不把平常的事物放在眼里,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似曾相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注意: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同层)增,从土,增多,增加,如~加、~多、~添、~益、~生(a.同“增殖”;b.古代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产、~长(zhng )、~援、~辉、~减、~删、增白剂、增订本(增补并修订)、增值税、增殖牲畜憎zng,从心,憎恨厌恶,如~恨、~恶、爱~、面目可~、憎人(可憎恶的人)、憎妒(憎恨妒忌)、憎命(憎恶命运)、憎毒(憎恨痛恨、憎毁(憎恶诋毁)、憎爱(憎恨与喜爱)、憎怜(憎爱)。
甑z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如~尘釜鱼(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
形容穷困断炊已久。
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蹭cng,从足,与摩擦、沾相关,如蹭破(擦)、磨蹭(拖延)、蹭饭(占便宜)。
“今”为声旁的字矜jn,怜悯,同情,怜惜,如~悯(怜悯)、~惜、~恤、矜爱(同情怜爱)、矜哀(怜悯爱惜)、矜念(怜悯思念)、矜愍(同矜悯。
怜悯;怜惜);自尊,自大,自夸,如~夸、~伐(恃功自夸)、~恃、骄~、自矜(自恃)、矜功(自夸功勋)、矜尚(骄尊夸耀,争出人上)、矜饰(骄夸虚饰)、矜宠(仗恃有宠而骄);注重,崇尚,如矜名(崇尚名声)、矜谑(崇尚戏谑)、不矜名节;庄重,拘谨,如~持、~重(zhng )、矜庄(端庄稳重)、矜严(庄重威严)、矜容(端庄的容态)、矜饬(端庄严整)、矜厉(庄重严厉)、矜肃(庄重严肃);骄傲,如矜浮(骄矜浮躁)、矜大(骄傲自大)、矜物(骄傲而瞧不起别人)、矜前(炫夸从前的名声)、矜负(高傲而自负)。
衿jn,从衣,古代衣服的交领,如青衿(青领,有时代指秀才)、衿喉(衣领和咽喉。
比喻险要之地)、衿褵(衿襘。
施衿结褵。
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 、衿袖(衿与袖相连,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巠”做声旁的字径,形声,从彳( ch),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如径道(便道、小路)、田径、径赛、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三径就荒、野径云俱黑。
引申为径直、直接,如径自(强调自己直接,和竟自不同)、径造庐(一直上门来。
径,一直,径直。
造,到,往)、特地,特意、通“竟”(即,就),如不过一斗,径醉矣。
泾jng,从水,专指泾水,常用词“~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浊,两水在汇合处清浊不混,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茎jng,植物的秆。
痉jng,病字旁表肌肉收缩、手脚抽搐的现象(俗称“抽筋”),常用词“痉挛(lun)”,和孪生的“孪”不同。
胫jng,从肉,,本义:小腿,如不胫而走(胫:小腿;走:跑。
没有腿却能跑。
比喻事物无需宣传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庄子言“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说的是做事不能违背规律。
后来有成语“断鹤续凫“,如文章长短由内容决定,~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