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名句默写55题 附有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3
《论语》选读默写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2.子曰:“,是谓过矣!3.子曰:“,非道弘人。
”4.子曰:“躬自厚而,则远怨矣!”5.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其何以行之哉?”7.子曰:“岁寒,。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10.子曰:“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11.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2.子曰:“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孟子》选读默写1.乐民之乐者,。
,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天时不如地利,。
3.得道者多助,。
寡助之至,;,天下顺之。
4.君子以仁存心,。
仁者爱人,。
爱人者,。
,人恒敬之。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
6.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老子》选读默写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音声相和,,恒也。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故有道者不处。
3.知人者智,。
胜人者有力,。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死而不亡者寿。
4.为无为,,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为大。
天下难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夫轻诺必寡信,。
是以圣人犹难之,。
5.其安,其未兆,其脆,其微。
为之于,治之于。
合抱之木,。
九层之台,。
千里之行,。
民之从事,。
,则无败事。
6.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枯槁。
故将强者死之徒,。
是以兵强,木强。
强大处下,。
《论语》选读默写答案1.不知为不知2.过而不改3.人能弘道4.薄责于人5.见小利则大事不成6.小车无軏7.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8.不舍昼夜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0.是人之所欲也不去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1.无適也12.则不复也13.思而不学则殆《孟子》选读默写答案1.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忧以天下2.地利不如人和3.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4.以礼存心人恒爱之敬人者5.幼吾幼以及人之幼6.立天下之正位不得志独行其道贫贱不能移《老子》选读默写答案1.斯恶已善之为善难易相成高下相盈前后相随2. 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长物或恶之3.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不失其所者久4. 事无事于其易于其细必作于易故能成其大5. 易持易谋易畔易散未有未乱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常于几成而败之6.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柔弱者生之徒则灭则折柔弱处上。
先秦诸子选读必背篇目默写检测题
班别姓名
(1)、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2)、,是谓过矣。
(3)、,非道弘人。
(4)、,则远怨矣。
(5)、无欲速,。
欲速则不达,。
(6)、,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7)、岁寒,。
(8)、,不舍昼夜!
(9)、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
民为贵,,君为轻。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
乐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天时不如地利,。
(12)、得道者多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13)、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
敬人者,人恒敬之。
(14)、,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
(16)、知人者智,。
(17)、下难事必作于易,。
(18)、为之于未有,。
(19)、合抱之木,。
九层之台,。
千里之行,。
高三语文先秦诸子百家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论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
(5分)⑴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⑵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理仁》)⑶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⑷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2分)【答案】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2分)。
【解析】由(1)“我欲仁”,(2)“喻于义”,(3)“以成仁”,(4)“浮云”,可得出孔子追求仁,讲究道德修养,所以答题时,可从孔子以坚定并坚守信念为乐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
(答案不超过50字)(3分)【答案】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
(1分)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
(只要答一个方面就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从孔子的信念和后世儒家的道德精神追求可知,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重视的是德和义。
在人生启示方面,可结合着儒家的价值观,从生活的意义、价值、信念、尊严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2.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题目。
(12分)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日:“无以为①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入虽欲自绝②,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
子张》)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子曰:“当xx,不让xx。
”14、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4、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7、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8、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9、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如之何其可及也?1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12、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7、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2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1、子曰:“人能xx道,非道xx人。
”2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23、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5、子曰:“岁寒,然后知xx之后彫也。
”26、子在xx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7、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12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先秦诸子散文名句默写复习1.孔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可以用儒家本身的范畴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模式。
2.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一句,化用了《论语•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两句。
3.颜渊赞誉孔夫子,说他的道理越仰望显得高远,越钻研越显得坚实的句子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孔夫子在教学中循循善诱,用文献典籍使人知识广博,用礼来约束人的句子是: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5.孔夫子告诉弟子,只要符合“仁”这一原则,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当仁,不让于师。
6.孔子评价自己时说,自己只不过是朝着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乐于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罢了: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7.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已的无知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 孔子认为与人相交,要责己严,待人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9.10.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
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11.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彫)也。
12.孔子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3.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认为自己不想承受的也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孔子说“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是别人通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些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
16.孔子强调了学习和思考必须有机结合的治学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先秦诸子选读》理解性默写1.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已的无知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孔子认为与人相交,要责己严,待人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在跟人相处时,孔子警醒我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跟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
4.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6.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他认为:人应像松柏一样,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7.孔子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些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
9.孔子强调了学习和思考必须有机结合的治学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日本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这正应了两千年前孟子的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论语》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句子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2.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3.君子无论是急迫仓促中,还是受磨难、挫折时,都会按照仁的要求做: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4.《孟子•离娄下》典型的劝人互爱互敬的文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孟子》中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句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诸子百家最精华55句,每一句都值得背诵【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8、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纷繁尘世,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10、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11、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
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