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与美学配置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是指在城市园林中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布局和组织,以创造出美观、富有生态价值的绿化景观。
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生态适应性原则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是指植物对于生存环境的适应程度。
在城市环境中,植物的生态适应性非常重要,要选择能够耐受污染、耐旱、耐盐碱等恶劣环境条件的植物进行配置,以保证植物的生长状态良好。
二、景观效果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需要考虑到植物的景观效果,使其能够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和城市风貌相协调。
要根据不同的绿化区域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用树木、灌木、花卉等植物进行组合,形成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景观效果。
三、季节变化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季节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植物的生长和开花季节对于绿化景观的美观度有很大影响。
为了保持四季景观的连贯性和变化性,应选择具有不同季节花期和整体颜色协调的植物进行配置。
四、功能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要考虑到植物的功能需求。
根据绿化区域的具体功能要求,选择具有防尘、净化空气、保护水土、防风固土等功能的植物进行配置。
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观赏性和经济效益,选择既具有功能性又美观可观的植物进行配置。
六、生态多样性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要注重生态多样性,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组合,增加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动物和昆虫,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的植物。
植物应
具备适应性强、生长力旺盛、耐寒抗旱、疾病抗虫等特点,以确保植物能
够生存并良好繁衍。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土壤水分及阳光照射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2.景观原则:根据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和要求,选择具有美观和艺术
性的植物。
植物的形状、色彩、花期、花香、叶色和果实等特点都应与整
体景观风格和色彩搭配协调,达到美化环境、增加景观特色的效果。
3.生态原则:根据生态环境需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植。
植物的生长
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影响到空气的新鲜度、温度和湿度等,因此需要
根据场地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植物。
如可以选择具有大面积叶子的树木来降
低环境温度,选择具有抗尘和吸附有害气体的植物来净化空气等。
4.合理性原则:根据空间大小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植物。
根据空间
的大小和功能要求,选择合理的植物布局方式,避免过度密集或过于稀疏,不同层次的植物可以根据高度进行区分,如低矮的草本植物铺装在前景,
中等高度的灌木植物铺装在中景,高大的乔木植物用于背景等。
5.变化性原则:植物配置应具备一定的变化性,如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并合理安排其生长发展的速度和周期。
通过选择不同的植物和阶段性
的开花植物,可以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增加园林的变化性和
趣味性。
6.经济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考虑经济、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
选择
易于管理、耐久性强的植物种类,如选择乡土植物而不是进口植物,以减
少植物抗病虫害的成本,避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一、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1.全景法:通过整体观察和分析,将园林植物按照功能、高低、大小等特点进行布局,力求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2.区域法:根据园林的分区域特点,将不同功能或表现要求的植物分别配置在相应的区域,形成不同的景观氛围。
3.点线面法:依据园林设计的空间要求,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布局植物,强调园林的层次感和既有的地形特点。
4.对比法:通过配置不同大小、形状、颜色、质感的植物,营造出对比强烈的景观效果,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吸引力。
5.交错法:在园林内交替配置高低不一的植物,使植物之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增加空间层次感。
6.一致法:园林内植物的主题、色彩、形象等方面的风格相一致,形成整体统一的效果。
7.点缀法:通过在园林内设置一些特色的植物点缀,增加整体景观的亮点和趣味性。
二、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1.生态适应性原则:根据园林区域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选择适应这些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以确保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2.绿化功能原则:根据园林的功能需求,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植物进行配置,如净化空气、保护水源、调节气候等。
3.可塑性原则:考虑到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选择具备可塑性的植物进行配置,以适应园林的需求变化。
4.可持续性原则:选择长寿命、抗病虫害、耐旱涝等特性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延长园林景观的寿命和美观。
5.艺术性原则:根据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和主题,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强调景观的艺术性和美感。
6.空间感原则:根据园林的空间尺度和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7.生长阻碍原则:在园林内避免配置高大的树木或植物,以防止其对周围建筑物或固定设施的破坏和影响。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加美观、舒适和功能完善。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园林项目和客户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原则,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分析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植物搭配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增强园林的艺术感和生态环境。
下面就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进行分析。
一、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指根据生态环境,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并通过植物的组合来构建生态景观。
在园林植物配置时,应选择符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避免引入对地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外来植物。
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生态位,进行差异化的植物组合,达到平衡生态的目的。
二、美学原则美学原则是通过植物的布局、颜色、形态等因素,构建艺术化的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需要考虑植物的高度、形态、生长速度等,合理安排植物的分布范围和层次,创造出视觉上的层次感和意境。
同时,植物的颜色和花期也是园林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的美学因素。
要通过植物的颜色和花期,实现视觉上的变化和冲击。
三、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是园林植物配置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它主要是根据园林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合该功能的植物。
例如,在景观公园中,需要选择具有广阔冠幅的乔木、能抗风、擅长生长的灌木和耐阴植物,以满足各种不同的景观需求。
在城市绿化中,需要选择具有吸附废气的功效的植物,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四、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在种植植物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指植物的适应性和养护要求,在园林植物配置时需要充分考虑。
例如,选择耐阴植物的同时,也要注意它们对于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以确保它们能够良好地生长。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配置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生态原则、美学原则、功能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这些原则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只有合理的植物配合才能营造出具有生态、美学和实用功能的园林景观。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40XIANGCUN KEJI 2020年7月(中)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遵循的原则及对策康凯泽(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100)[摘要]为改善城市环境,园林景观建设工程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各种植物的合理搭配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而且可增添城市活力。
基于此,本文具体分析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重要作用、需遵循的原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配置;植物造景;园林设计[中图分类号]S688;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20-40-2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使得他们对生存环境质量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目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园林建设离不开园林设计工作,植物是园林设计工作的核心内容,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
1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简述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园林内部植物的配置,直接影响园林是否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必须运用专业知识对植物种类进行科学合理搭配,为人们提供视觉上和心灵上的美妙感受。
植物配置既要确保科学性,又要保证艺术性和审美性,使其能够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植物造景指的是根据不同植物的特征特性,使用园林艺术专业特有的艺术手法,使植物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特征,保证园林整体设计与审美层次得到提升。
植物造景必须遵循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原则,确保其自身独特风格的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感,让人们能够赏心悦目。
合理配置、艺术特征是植物配置及植物造景工作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园林设计工作只有严格遵循该原则,才能确保园林景观能净化城市空气、提升城市生态形象、改善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发挥最大效益。
园林植物造景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与美学配置技巧摘要: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是应用各种乔、灌、藤本和草本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与组织景观,使在园林植物之间及与其它园林要素的配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各类植物的形体、线条、姿态、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美学配置1.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1.1植物造景的生态要求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环境,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习性不同的植物。
在园林造景时,必须要遵循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选择适合本土环境的植物,只有满足了植物的生长习性才能够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意合理的种植结构,包括水平方向上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垂直方向上的呈层性,注意将喜光与耐荫、深根系与浅根系、速生与慢生、乔木与灌木等不同类型的植物相互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下创造稳定的复层绿化效果。
1.2植物造景的艺术原则首先应遵循艺术统一原则,该原则要求在配置植物时应综合考虑园林中的各个组成元素。
这样形成的景观就会给人一种既活泼、多变又不失协调统一的感觉。
可以避免由于色彩过于繁杂而失去整体的美感,同时也避免过于平淡。
其次,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为了突出景区或景点的季相特色,在植物造景时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的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同时,应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1.3植物造景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绿地功能很多,要选择易活,对土、水、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和市容美观的问题;综合性公园,应从多种功能出发,要有开阔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供安静休息的密林、疏林等。
2.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学基础2.1植物景观与美学的关系美学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体现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及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的美感。
园林植物造景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与配置技巧作者:金光潮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8期摘要:在园林造景中,园中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是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将藤本、灌木、乔木以及草本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使园林有生态效益以及美学和观赏价值。
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有:配置植物应遵循生态原则、艺术原则等,采用一定的配置技巧进行园林植物造景。
文章主要介绍园林造景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技巧。
关键词:园林造景;植物配置;原则;技巧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75-1随着园林造景艺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园林造景越来越注重生态效益。
园中植物的选择和合理配置是园林造景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通过美学艺术以及生态学原理,结合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特点创造出富有情趣、仿造自然以及自然幽雅的园林环境。
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掌握植物配置的技巧以及其遵循的原则已成为现代园林造景的必要条件。
1 园林植物造景应遵循的原则1.1 按照植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造景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环境,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习性不同的植物。
在园林造景时,必须要遵循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选择适合本土环境的植物,只有满足了植物的生长习性才能够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1.2 遵循艺术原则由于园林造景的价值是实现植物的观赏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因此艺术原则是造景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首先应遵循艺术统一原则,该原则要求在配置植物时应该综合考虑园林中的各个组成元素,如:色彩、质地、形状以及线条等,既要考虑到这些元素之间的差异又要考虑各个元素之间的统一性。
这样形成的景观就会给人一种既活泼、多变又不失协调统一的感觉。
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色彩过于繁杂而失去整体的美感,同时也避免过于平淡,没有起伏的单调感。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那些基调的植物种类应该尽可能少,以本土植物为基调,起到主导作用;将一些观赏价值高的树种以及色彩丰富的植物置于从属地位,这样就起到了点缀作用,使园林景观效果得以丰富。
2015年第7期现代园艺1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1.1植物造景的生态要求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环境,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习性不同的植物。
在园林造景时,必须要遵循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选择适合本土环境的植物,只有满足了植物的生长习性才能够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意合理的种植结构,包括水平方向上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垂直方向上的呈层性,注意将喜光与耐荫、深根系与浅根系、速生与慢生、乔木与灌木等不同类型的植物相互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下创造稳定的复层绿化效果。
1.2植物造景的艺术原则首先应遵循艺术统一原则,该原则要求在配置植物时应综合考虑园林中的各个组成元素。
这样形成的景观就会给人一种既活泼、多变又不失协调统一的感觉。
可以避免由于色彩过于繁杂而失去整体的美感,同时也避免过于平淡。
其次,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为了突出景区或景点的季相特色,在植物造景时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的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同时,应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1.3植物造景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绿地功能很多,要选择易活,对土、水、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和市容美观的问题;综合性公园,应从多种功能出发,要有开阔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供安静休息的密林、疏林等。
2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学基础2.1植物景观与美学的关系美学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体现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及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的美感。
因此,美学渗透于植物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客观条件的理性分析与设计师主观的感性认识贯穿于整个植物景观设计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逐步体会到植物景观设计的本质,并逐渐摸索出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一般审美规律。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组合原则与技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组合原则与技巧植物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人以美观、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植物组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选择和搭配将直接影响整体效果。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有一些植物组合的原则与技巧是需要遵循和注意的。
一、植物组合原则1.与环境搭配:植物组合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和统一,与建筑、道路、水景等其他景观元素形成和谐的整体。
植物的形态、颜色、高度等特点都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匹配,以创造出协调统一的场景。
2.多样性与层次性:植物组合要追求多样性,融入多种类型的植物,以丰富整个景观的层次和变化。
植物的高矮、形态、花色、叶色等方面的差异性能够增加景观的层次感,为人们带来不同的观赏体验。
3.季节表现:植物组合要考虑季节变化,尽可能选择具有四季特点的植物,使景观在不同季节都能够呈现出美丽的一面。
例如,在春季选择樱花、杜鹃等开花植物,夏季选择荷花、玫瑰等鲜花,秋季选择枫树、银杏等植物,冬季选择依然保留绿叶的灌木等,以保持场景的鲜活性和变化性。
4.色彩搭配:植物组合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追求色彩的协调和统一。
根据场地的光照情况、风格定位以及整体色调,选择与之相协调的植物颜色。
例如,选择相近色调的植物进行组合,使整个场景呈现出柔和的色彩。
5.形态对比:植物组合可通过形态对比来产生艺术效果,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圆形与方形的对比等。
形态对比的差异感能够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动态。
例如,尽量选择高矮错落的植物进行组合,使整个景观产生丰富的层次感。
二、植物组合技巧1.研究植物特性:在进行植物组合时,首先要研究每种植物的特性,包括生长习性、耐寒性、耐旱性、喜湿度、抗病虫害能力等。
根据这些特性,选择适合该地区生长的植物,并进行搭配。
2.考虑生长空间:在进行植物组合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和需求。
例如,选择有向阳需求的植物安排在朝阳的位置,选择耐阴植物进行组合等。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1.生态原则:园林设计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避免使用外来入侵植物。
此外,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提供适合不同野生动物栖息的环境,以维护生态平衡。
2.景观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当符合整体景观的风格和主题,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可以通过选择植物的形态、颜色和质地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例如,在日本庭院中,常使用落叶乔木、竹子和松树等传统植物创造宁静和谐的氛围。
3.功能原则:园林植物应当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
例如,防风固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
在城市设计中,植物还可以用来降低气温、吸收噪音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适应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当考虑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例如,抗干旱、抗污染、抗病虫害等。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可以降低花费和维护工作的难度。
5.季节性原则:园林植物应当考虑它们的生长季节和花期,力求全年都有花草植物绽放。
适当选择春、夏、秋、冬四季开花的植物,可以增加园林的观赏价值,为人们提供四季不同的美景。
6.区域性原则: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生态的植物,以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和维护困难,还能够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并减少外来入侵的风险。
7.可持续性原则: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应当注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避免使用过量的农药和化学肥料。
要选择能够自然繁殖或容易繁殖的植物,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合理安排植株间距,以减少后期修剪和护理的工作。
园林植物配置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在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安排。
综上所述的原则是指导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准则,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才能达到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和生态功能的最佳结合。
园林植物造景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与美学配
置技巧
摘要: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是应用各种乔、灌、藤本和草本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与组织景观,使在园林植物之间及与其它园林要素的配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各类植物的形体、线条、姿态、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美学配置
1.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
1.1植物造景的生态要求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环境,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习性不同的植物。
在园林造景时,必须要遵循植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选择适合本土环境的植物,只有满足了植物的生长习性才能够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意合理的种植结构,包括水平方向上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垂直方向上的呈层性,注意将喜光与耐荫、深根系与浅根系、速生与慢生、乔木与灌木等不同类型的植物相互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下创造稳定的复层绿化效果。
1.2植物造景的艺术原则
首先应遵循艺术统一原则,该原则要求在配置植物时
应综合考虑园林中的各个组成元素。
这样形成的景观就会给人一种既活泼、多变又不失协调统一的感觉。
可以避免由于色彩过于繁杂而失去整体的美感,同时也避免过于平淡。
其次,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为了突出景区或景点的季相特色,在植物造景时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的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同时,应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1.3植物造景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要选择易活,对土、水、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和市容美观的问题;综合性公园,应从多种功能出发,要有开阔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供安静休息的密林、疏林等。
2.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学基础
2.1植物景观与美学的关系
美学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体现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及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的美感。
因此,美学渗透于植物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客观条件
的理性分析与设计师主观的感性认识贯穿于整个植物景观设计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逐步体会到植物景观设计的本质,并逐渐摸索出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一般审美规律。
2.2植物景观营造的主要美学原理
2.2.1线条。
线条作为植物的轮廓,不同的线条类型有着不同的视觉感受:①曲线:给人自然、自由的感觉;②平行线:暗示永恒和流动;③垂直线:有力量;④方形:规则、严谨;⑤直线:风格简洁、明快;⑥斜角:大胆而有力。
2.2.2空间感。
通过组合各种植物形态,使其互成比例或相辅相成,即可塑造庭园的空间感。
空间感应用的一般规律:集合形态相似的植物,再安排一种对比强烈的形态,制造焦点。
通常一种形态的植物要用一大丛植物来表现,增强震撼力,而非一棵两棵。
2.2.3质感。
植物的质感分为细致、普通与粗糙。
质感应用的一般规律:太多不同质感混合会让人感觉杂乱,而单一质感又太单调,最好集合一群质感相似的植物,再与另一种完全不同质感的植物群形成对比,让人感觉舒适。
2.2.4颜色。
同色花卉大片种植,大胆表现色彩,重复一种颜色可以统一视觉,引导视线于设计的焦点上。
花境的处理需格外谨慎,不仅要考虑花期的搭配,草本花卉与球根花卉的观赏期互补,更要把握各个花期花卉的色彩搭配。
相同品种的花卉种植面积不要lm2,如此才能产生一定的视觉效果。
3.植物造景的配置技巧
3.1多样化种植形式
普通的园林种植形式有对植、列植等。
为了体现园林的自然美和生态效益,必须采用多样化的种植形式。
可采用不对称的种植方式,体现自然美,但是园林和自然林区不同,不能过分自然化。
3.2注重观果植物的应用
(1)为体现观果植物所具有的个体美,在配置时采用单株种植的方式。
(2)在园林路旁采用对植的方式,例如在北方园林中常见的有采用栾树或银杏对植。
(3)丛植,选择同类的观果植物,如果期相近、果彩不一、植株高低不同的植物,与岩石、假山、草坪以及建筑等相互协调配置,既丰富了植物的层次又增加了园林的情趣,大大增加了景观的艺术效果。
4.结语
合理地运用植物的线条、质感、色彩、形状的对比,产生景观的韵律感以及空间感,制造景观的焦点。
所有的植物配置应细致地考虑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达到景观的生态平衡与视觉的均衡感。
成功的植物景观设计不仅是静态景观的协调、统一,也应该是一种符合生态植物群落的动态可持续
发展的植物景观。
(责任编辑荷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