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准备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简析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作者:王寒玉杜庚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5年第8期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5)08-026-02王寒玉,杜庚(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收稿日期:2015-07-01作者简介:王寒玉。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 引言乒乓球是一种短兵相接的对抗性运动,技术精细且对抗性强。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靠长期训练和比赛才能得以形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以水平较高的乒乓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2.2.1 观察法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法,观察运动员的行为举止,通过他们的外在表现,透视并分析其心理。
2.2.2 调查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看视频以及现场观察等方法,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得出比较合理的数据。
2.2.3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一些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3 结果与分析3.1 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意义及重要性3.1.1 赛前心理准备的意义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一般要有身体机能方面的,还要有技战术和心理上的准备。
在一场比赛关键的时刻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
其实在临近比赛前运动员的体力和技战术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情绪以及心理的变化最显而易见,一些微小的因素也会引起运动员情绪的大起大落。
所以赛前做好心理准备,控制情绪的稳定性对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美国著名运动员刘易斯曾谈到,平时主要是身体上的准备,比赛前90% 是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心理准备在比赛前至关重要。
3.1.2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准备的重要性赛前心理准备最重要的是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和必胜的信念,通过各种心理措施来消除运动员赛前新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调节情绪,调整心理,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势,形成理想的赛前心理状态。
尤其是在“11 分制”下,运动员双方实力都比较接近,这时候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就更加重要。
青少年女标枪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何梅1张萍萍21】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扒齿港镇高级中学2】河北省唐山市华北煤炭医学院体育教研部青少年运动员通过刻苦的训练,主要目的就是参加比赛,其次是进入大学深造。
进入大学的前提就是比赛中的优异成绩。
比赛是评定运动训练水平和专项能力提高程度的最权威、最专门的手段。
然而,不管是业余运动员,还是国家一流运动员,都会发生运动员在比赛中未能表现最佳竞技状态的情况。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赛前训练,使运动员在重要比赛中表现最佳竞技状态,已受到不同层次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注。
本文根据掷标枪训练和比赛的实践,并参考相关文献,对青少年标枪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进行初步的研究。
标枪运动员的赛前专门准备阶段一般为6~8周,本文的研究确定8周时间为赛前训练阶段。
根据该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围绕训练指导思想,认真制订与实施赛前训练计划,并加强对训练过程的监控,努力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
通过8个月的训练,该运动员的标枪成绩提高较快,在2008年7月下旬唐山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比赛中取得44.53m的好成绩,且好于赛前训练中的最好成绩,又经过9个月的训练,在2009年田径比赛中,投出了46.44的成绩,又大大超过训练中的最好成绩,表现出较强的比赛能力。
表1赛前训练成绩与比赛成绩比较赛前最好成绩/m 比赛成绩/m 超赛前最好成绩/m 2008 42.30 44.53 2.232009 43.15 46.44 3.31(1)掌握与控制赛前训练负荷,稳步提高专项能力掌握与控制赛前训练负荷,对于比赛时表现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训练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两者彼此依存,相互影响。
赛前过多、过早地减小训练负荷,虽然能使身体的体能得到很快的恢复,但专项能力将会受到影响,比赛时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反,赛前训练负荷也不应过大,过大的训练负荷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而神经系统的疲劳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这将影响到赛前训练的系统安排,不利于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作用体育课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热身、预防运动损伤,更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心理状态。
这些准备活动通常包括拉伸运动、舒展活动、练习基本动作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协调性和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一,体育课准备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热身。
在开始体育课之前,学生通常处于休息状态,体温较低,肌肉和关节较僵硬,这时进行一些热身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热身活动可以通过增加血流量和肌肉温度,提高身体的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常见的热身活动包括跑步、跳绳、握拳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活跃全身肌肉,增强血液循环,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其二,体育课准备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身体协调性是指对身体部位的精确控制,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运动中。
体育课准备活动通常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转身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例如,通过跳跃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的爆发力和平衡能力,转身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敏捷性和反应能力。
这些准备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提高整体运动能力。
其三,体育课准备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课准备活动通常包括一系列有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一些游戏化的活动可以增加竞争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此外,准备活动的设置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加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和投入度。
通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可以激发他们长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总之,体育课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热身、预防运动损伤,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准备活动的设置,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准备活动,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运动健康小常识大全运动健康小常识大全一赛前准备1首先,比赛前从今天到赛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赛前三天开始多吃高糖食物,比赛当天吃饭八成饱,要好消化,比赛前30 --40分钟可以饮200ML 葡萄糖水浓度40%。
另外吃三片维生素C。
不要吃巧克力。
2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
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
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3运动或比赛前,学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赛前应控制过多的饮食和饮水,更不得饮酒。
4运动或比赛后,应做好放松活动,以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
其方法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拍打,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5等全身发热时才脱外衣,长跑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衣,以防伤风感冒。
长跑时所穿的鞋袜应柔软和脚二运动后的科学饮水法补充体内因运动而丢失的水分,需注意几个问题:1饮水的质量。
宜喝白开水,或绿豆汤,或1%的淡盐水等。
2忌服过冷的水。
否则会强烈刺激胃肠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
3饮水的量。
宜分次饮用,一次不应超过200毫升,前后时间宜隔15分钟,速度不宜过猛。
三运动后五不宜1 不宜立即吸烟。
否则因供氧不足而胸闷、头晕、乏力。
2 不宜马上洗澡。
否则会引起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
3 不宜贪吃冷饮。
否则会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
4 不宜蹲坐休息。
否则影响血液循环,加重肌体疲劳。
5 不宜立即吃饭。
否则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
四运动后该吃什么许多健身爱好者和减肥人士都知道鱼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对减脂、塑型非常有好处。
于是许多人在健身后,喜欢美美地吃上一顿鱼肉。
以为这样可以有效地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减轻疲劳。
然而,事实正好相反。
运动营养专家认为,运动后吃鱼更容易疲劳。
基于青少年排球现状及赛前训练的探讨作者:沈岚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25期摘要:排球结合了网球和篮球的特点,运动量比较大,但却是一种比较平和的运动。
这项运动需要团队的协调和配合,我国的排球现状面临很大的难题,作者根据自身的训练经验,对年龄在16~18岁阶段的青少年排球现状和赛前训练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以期能够更好地提高专位技术发展,从而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比赛作风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青少年排球现状赛前训练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a)-0055-02有些专家也对青少年排球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胜心比较强,所以组织比赛活动都是很愿意参加的。
体育训练中心会专门在这些孩子中挑选一些运动能力强、技术好的学生进行集中训练,会有专业教练去指导这些青少年,锻炼他们的排球技术能力,而集中训练的目的是让这些青少年心无杂念地去训练,参加各项比赛,为自己的城市甚至国家增光添彩。
1 我国青少年排球的现状分析(1)我国青少年参加排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这项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
排球除了训练孩子的耐力,还可以改善孩子的体型,达到关节的协调和敏捷。
这个运动能塑造各种不同的人格气质,排球站位分为5个——“二传”“主攻”“副攻”“接应”“自由人”,这几种角色的变化有利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
一方面,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就想让他们练习体育,而排球就是一部分家长的选择,她们希望孩子在未来能有一个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学校里某些体育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力,也会建议其选择体育这条道路。
(2)我国青少年排球因为种种原因造成青少年练习排球的人数急剧下降,并且排球的技术水平总体过低,虽然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职业化的排球改革,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1]。
家庭里的一些独生子女把考上重点学校作为最终目标,这也是排球和学习二选一的一个障碍,故保证青少年学习稳定会成为青少年排球的一个有力条件。
谈初中生篮球比赛的赛前准备作者:刘俊伟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10期篮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随着姚明、易建联、孙悦等一批优秀的运动员登陆NBA,中国篮球比赛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国人对篮球的关注程度空前高涨,尤其被广大青少年所推崇。
我市有着良好的篮球传统,著名的现役国手卞兰,就是本市输送的优秀运动员之一。
本校是市篮球传统学校,历年来在中学生篮球比赛中多次获得无锡市、宜兴市冠军。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多年的带队比赛过程中,我愈发感到篮球比赛的赛前准备是队伍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和读者进行深入探讨。
人们一般认为,篮球比赛赛前准备无非是比赛前把准备活动做开,充分热身,练习投篮手感,教练员布置一下赛前要求。
其实不然,赛前准备应该是从分组抽签完毕就真正开始了。
中学生比赛的赛前准备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
它包括,了解比赛规则办法,进行技战术准备和思想准备,比赛的后勤准备等多个方面。
一、比赛前的技战术准备1. 要详细了解、吃透比赛的规则和比赛办法充分了解和吃透比赛规则办法就能在比赛中合理地运用好规则,按规则进行比赛。
在分组抽签完毕后,就可以根据比赛办法,排出本队的赛程表,根据各队对手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策略。
基层中学生比赛一般为一天两赛,密度、强度大。
明确对手情况,可以根据不同的对手合理安排本队队员的体力和关键场次的战术。
其次基层中学生篮球比赛由于受时间、场地和设施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会在正常的篮球规则下,增加一些特殊的规定。
如由于场地设备等原因,在比赛时,不采用进攻24秒违例制度,在正式比赛中,就可能出现比分领先的一方在比赛结束前几分钟,就开始使用控制球战术,比分落后的一方很难翻盘。
这些规则和特殊规则在比赛时可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赛前一定要了解、弄懂、吃透并能合理运用。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成语告诉我们,比赛不仅要了解自己,还要研究透对手。
少年儿童田径运动员的赛前准备活动一、准备活动的任务与作用良好的合理的准备活动,不但能使少年儿童运动员正常发挥,而且能消除赛前恐惧心理;反之,则会造成运动思想恐惧、情绪紊乱、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机械地重复做一些无谓的动作,造成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无法充分发挥。
所以教练员在平时的业余训练中要根据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心理特点、素质情况,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科学地制订不同的、适合少年儿童运动员各个时期的准备活动计划,并贯穿运用到平时业余训练和竞赛中去,使得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训练、竞技状态。
二、准备活动的一般特性1.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应逐步上升,同时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在一定时间内使体温逐渐升高,身体出汗,但不能过大,以免产生疲劳。
2.一般性准备活动应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相结合,同时应做和比赛项目相同的练习,使得该项运动的肌肉群有所准备,但不能用出最大力量。
3.准备活动在比赛前20分钟左右就应逐步减轻,赛前5~10分钟停止,从而使暂时的疲劳得以恢复,同时达到练身的效果。
三、少年儿童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的特点少年儿童运动员由于年龄小、比赛经验不足,不善于应对比赛环境的种种变化,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或忧虑的情绪,从而无法集中注意力、调整状态,不能发挥最佳水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活动不充分(1)少年儿童运动员对比赛目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对准备活动各阶段安排不合理,盲目跟别人活动。
2.运动过度(1)盲目活动。
(2)强度过大,造成局部疲劳。
3.时间概念不强(1)何时做准备活动心中无数。
(2)准备活动过程中何时强度大或何时强度小没有侧重。
四、合理的准备活动模式准备活动是直接关系到参赛运动员能否发挥正常水平的大问题,根据上述少年儿童运动员准备活动的特点,以及田径项目的特点,可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准备活动。
1.短跑的准备活动(约40分钟)短跑项目的要领是:动作快、幅度大、尽量放松,所以其准备活动应以提高肌体体温和快速反应的练习为主,同时要提高注意力。
1052019年6月刊(总第 74 期)锻炼指导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9)06-105-02投稿日期:2019-01-29作者简介:陈凯,中教一级,本科。
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前准备活动探究陈 凯1,张毅夫2,周志运1(1.雅礼实验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0;2.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7)摘 要:通过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日常训练期间和赛前准备活动的观察和访谈,结合作者多年带青少年进行篮球训练的经验,分析了目前篮球运动训练准备活动的现状,提出了提升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准备活动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目的是为了调动内脏器官和身体运动系统的积极性,以适应大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
篮球项目是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在训练和比赛中缺少充分有效的准备活动,不仅影响竞赛水平的发挥,还容易造成肌肉拉伤。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阶段,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对他们训练和赛前准备活动安排进行探讨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日常训练和赛前准备活动的观察,结合作者多年带青少年进行篮球训练的经验,提出了几条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前准备活动效率的建议。
1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准备活动现状审视1.1 准备活动的时间不足,准备活动的完成效果不能保证篮球运动是一项爆发力强、时间短、速度快的项目,在比赛中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充分发挥人体的潜能。
这类项目比其他技巧类项目的准备活动在量和强度上都大很多,而准备活动的时间与准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是紧密相连的。
通过调查可知,目前基层篮球教练员日常训练中准备活动的时间安排一般少于30 min ,而安排时间在30~40 min 或高于40 min 的并不多,重要的专门性准备活动时间则更短。
浅析青少年标枪运动员的赛前准备【摘要】长期以来,青少年标枪运动员的赛前准备,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很多青少年运动员往往出现训练成绩不错,却在实际比赛或重大的比赛中,成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
众所周知,赛前准备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专项运动成绩。
因此,如何进行赛前准备,积极调节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比赛环节。
本文就青少年赛前准备在训练内容、负荷安排、密度、实战训练、心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标枪赛前准备1 前言有的青少年运动员虽具备很高的训练水平,但不能在比赛中发挥,尤其是在重大比赛中得不到很好发挥而失利。
训练水平很高,平时成绩不错,而到大赛时却不能充分发挥,有人称之为“克拉克”现象。
只有使竞技能力在大赛中充分发挥取得好成绩,才会得到社会承认,才是有价值的。
要使竞技能力在大赛中充分发挥,涉及的因素很多。
而大赛前的准备安排与其最为相关。
因此,大赛前的准备应作为专门的训练阶段安排。
近几年来,通过教练与科研人员的实践与研究,我国田径、游泳等项目科学地安排了大赛前的训练准备,因此在参加世界大赛中发挥率达到50%以上。
所以对大赛前训练准备的制订、训练进程的控制,是运动员在大赛中能否充分发挥竞技能力的关键问题。
2研究方法2.1查阅文献法2.2逻辑分析法3 分析与论述3.1青少年赛前训练负荷的安排众所周知,合理安排赛前训练负荷,能促使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技能迅速提高,精力充沛,增强斗志,产生强烈的比赛欲望,有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
从多年训练实践情况看,采用4周的中周期作为专门的赛前训练准备,比较适合青少年运动员赛前调节规律。
方法是:安排第1周负荷较大,第2周负荷最大,第3周负荷最小,第4周积极参加比赛。
这样安排能使运动员机体能力达到充分恢复和超量恢复,并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从中周期的调整中,一般投掷运动员通过8~14天的赛前减量训练(比赛强度70%~80%)和其它手段的练习达到完全恢复。
对做好青少年标枪运动员摘要在标枪比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希望能够充分地发挥技术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然而,部分运动员训练水平较高,但在比赛时却发挥不好,其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赛前准备活动不合理,缺乏科学系统地安排,致使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进入稳定状态较慢,不能消除赛前出现的某些不良因素。
如:在比赛中不易兴奋、过度紧张、动作僵硬,出现错误动作,导致在比赛中受伤等。
因此,赛前准备活动完成的质量,对于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
笔者多年从事青少年标枪训练,就赛前准备活动安排谈谈自己一点粗浅体会,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标枪运动员准备活动一、赛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合理的赛前准备活动,是比赛中达到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它对运动员尽快进入赛中稳定状态,提高比赛成绩有积极促进作用。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各个器官系统为大强度的竞技活动奠定身体机能基础,来满足竞赛需要。
通过准备活动能提高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活动能力;促使肌温、体温升高;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肌肉粘滞性降低,肌肉韧带伸展性加大,提高关节的运动幅度,可减少肌肉疼痛和防止关节损伤,促使机体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准备活动还可以不同程度地调整运动员在赛前所产生的不良状态,转换为良好的赛前状态。
但准备活动方法不当,会降低运动训练负荷,影响成绩的发挥,所以,充分做好赛前准备活动,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做好身体机能准备。
二、赛前准备活动的内容赛前的准备活动,基本上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混合性准备活动和心理准备。
(一)一般性准备活动通过走、跑、一般体操、拉伸牵引等方法,使身体各部位关节、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预热,全身协调性得到提高,同时,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机体功能水平提高,为后续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专门性准备活动其活动的幅度、速度,尤其是动作的结构、节奏、强度等,与比赛部分的内容相似,有专项技术的特点,给机体以专门的影响,提高与专项基本练习内容相关的大脑皮层中枢的兴奋性及对应脏器的功能,引起将要参与主要工作的运动中枢和它所要支配的肌肉群,产生兴奋,使机体达到适宜的兴奋状态。
赛前准备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作用
赛前准备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作用
赛前准备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专项运动成绩。
因此,如何进行赛前准备,积极调节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比赛环节。
就青少年赛前准备在训练内容、负荷安排、密度、实战训练、心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准备
1前言
通过系统训练,提高了训练实力,为竞技状态的形成并达到最佳状态提供了条件。
有的青少年运动员虽具备很高的训练水平,但不能在比赛中发挥,尤其是在重大比赛中得不到很好发挥而失利。
要使竞技能力在大赛中充分发挥,涉及的因素很多,而大赛前的准备安排最为重要,因此,大赛前的准备应作为专门的训练阶段安排。
2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法、逻辑分析法。
3.分析与论述
3.1青少年赛前训练负荷的安排
合理安排赛前训练负荷,能促使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技能迅速提高,精力充沛,增强斗志,产生强烈的比赛欲望,有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
反之,难以达到理想的竞赛目标。
因此,赛前训练的合理安排十分重要。
从多年训练实践情况看,采用4周的中周期作为专门的赛前训练准备,比较适合青少年运动员赛前调节规律。
方法是:安排第1周负荷较大,第2周负荷最大,第3周负荷最小,第4周积极参加比赛。
这样安排能使运动员机体能力达到充分恢复和超量恢复,并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3.2青少年赛前专项技术训练
赛前准备的中周期中,主要促使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稳定,动作流畅、连贯、自如,熟练把握技术,整体效果好,不过度紧张。
要达
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测验和模拟比赛,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出现的问题,根据完整技术的合理速度、节奏、结构,确定技术改进的环节和方法,处理好技术细节与整体技术的关系。
3.3青少年赛前训练内容
赛前的训练内容相对较窄,训练手段相对减少,训练的主要内容保持与专项关系密切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上。
同时,把主要训练与次要训练结合起来,使训练多样化,运动员精神得到调节,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次大负荷的力量训练后,安排小强度技术;在中等强度技术练习后,安排一些速度和跳跃练习,可起到异曲同工之妙用。
在这一时期,还要特别注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对青少年运动员工作能力起决定性作用,才能使各器官系统的能力随之提高。
一般说,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提高,动作就越快,力量就越大,爆发力就越好,在国内,一些文献资料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3.4青少年赛前训练的密度
赛前训练密度要与当前比赛的负荷和实际情况相吻合,对竞技状态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投掷属于持续时间短、速度快、爆发性强的项目,根据运动生化供能特点,主要是ATP、CP供能方式。
因此,赛前密度相对较小,在两次投掷之间有足够的恢复时间,以保证运动员在体内重新合成ATP、CP,促使体能的储备、恢复,从而保证肌肉能够快速收缩,提高训练效果。
3.5青少年赛前实战训练
3.5.1各种环境条件下训练
运动员要在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特别在训练条件差的地方,使运动员在较困难条件下完成训练,以适应重大比赛需要。
3.5.2训练时间
训练的时间安排要根据比赛的时间来决定。
是哪一天,什么时间,是上午或下午,如果运动员长期在某一时间训练,会使运动员在特定时间产生适应,养成一定的习惯和条件反射。
经验表明,多次重复相
同的小周期训练,运动员就能在参加比赛的那一天达到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3.5.3赛前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安排非常重要。
准备活动的开始时间、内容、量和持续时间都应该有具体的规定,准备活动的负荷根据运动员习惯、方法、能承受的负荷,使身体达到足够的发热程度,做好比赛准备。
要重视临赛前的试掷机会,改善动作的准确性,但不能用全力做,如用全力试掷几次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储备的能力大量消耗,比赛的工作能力就会急剧下降。
3.5.4间隔时间
在重大比赛中,运动员参赛人数多,两次试掷的间隔较长,通常休息一下,然后再活动,为下一次试掷做准备,针对这一情况,在训练中有必要有意延长试掷的时间,时间间隔要与比赛时间相接近才能使运动员适应试掷的规律,有利于运动员达到最佳状态。
3.6青少年赛前的心理准备
在竞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心理素质好的投掷运动员,既能与实力相当的对手竞争,也能与实力更强的对手竞争,因此,要重视赛前的心理训练和培养。
教育运动员在比赛前,把注意力集中到要做的动作上,不受其它干扰。
在参加各种比赛中,进行自我调节,并采用接近“实战”的各种训练方法,如培养运动员顽强苦练及战胜因难的精神,常设计一些在严峻因难的条件下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意志品质。
4结论
赛前训练安排要合理化,针对比赛和青少年个体因素多进行模拟训练;赛前训练减量要安排合理,练习内容常有很强的专项性质,应是时间短的快速用力练习,负荷不应过大;注意控制好赛前训练的专项强度,这是比赛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注意使青少年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运动量的调整要因人而异,促进最佳比赛能力的形成;对于不同心理特征的青少年运动员,赛前一周的训练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要准确掌握赛前训练阶段开始时运动员身体的机能状态,确保赛前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柴建设,邵丽君.身体训练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2001.
[2]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中国运动训练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时间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田志成,郑天野.浅析标枪项目中助跑对远度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
[6]窦志强,雷春斌.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项目爆发力训练方法思考[J].南京体育学报,2003,(6):3.
[7]曲淑华,马树艺.对我国铅球最后用力投掷技术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9).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