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七年级数学上第05课1.2.3相反数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2
1.2.3相反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为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编写的,涉及到1.2.3相反数的概念和计算,是初学者对数的基本概念的入门知识。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相反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掌握相反数的定义及性质;
–能够计算给定数的相反数;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相反数。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相反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和计算;
–相反数的应用。
2.教学难点:
–相反数的概念和计算。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黑板、粉笔;
–相关习题作业。
2.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
–相关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教师利用数学常识引入相反数的概念,提问学生:。
1.2.3 相反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相反数的概念;2.掌握相反数的运算规则;3.能够应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相反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出相反数的概念。
例如: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回顾一下,谁能给我举一个整数的例子?学生:-3。
老师:很好!那如果我告诉你,-3的相反数是多少呢?学生:3。
老师:对!相反数就是指两个数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索相反数的奥秘吧!2. 概念解释在黑板上写出相反数的定义,并解释其含义。
相反数是指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两个数。
例如,2和-2、-5和5就是相反数。
3. 查找相反数老师出示一张表格,让学生来查找一些数的相反数,并进行核对。
例如:数相反数3-3-77-22004. 相反数的性质引导学生总结相反数的性质,例如相反数相加等于0。
5. 相反数的运算规则教师给出相反数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相反数相加等于0: a+(−a)=0;•相反数相减等于加法: a−b=a+(−b)。
6. 实际应用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将相反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问题一:小明手上有4元钱,他去商店买了一本书,花光了多少钱?老师:同学们,我们可以用相反数来表示这个问题。
小明花了几元钱?学生:4元。
老师:那么小明实际上花掉的是多少钱?学生:-4元。
老师:对!小明花掉的4元钱,可以用相反数-4来表示。
问题二:小华从海拔800米的山上下来,下到海平面上,海拔是多少米?老师:同学们,我们可以用相反数来表示这个问题。
小华所在的山的海拔是多少米?学生:800米。
老师:那么小华下山后,所在的海平面的海拔是多少米?学生:-800米。
老师:对!小华下山后,所在的海平面的海拔可以用相反数-800来表示。
7. 讲评与小结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相反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1.2.3 相反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第3课《相反数》的内容包括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引入相反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相反数的性质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相反数的理解可能仅停留在表面,不能很好地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反数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相反数的性质。
2.学会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2.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相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实际问题,用于讲解相反数的定义和应用。
2.准备PPT,用于展示相反数的性质和例题。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相反数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电梯上升和下降,让学生感受相反概念。
然后提问:“什么是相反数?”引导学生思考相反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用PPT展示相关内容。
通过PPT上的例题,让学生了解相反数的运算规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他们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完成的练习题,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1.2.3 《相反数》教案1一. 教材分析《相反数》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相反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举例、探究、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对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反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相反数的性质,能够运用相反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探究、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相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反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相反数概念、性质和应用的PPT。
2.教学实例: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相反数的概念,如温度上升5摄氏度,下降5摄氏度,让学生感受到相反数的存在。
提问学生:“上升”和“下降”是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它们的相反数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探究、归纳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相反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反数的性质。
【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教案2一. 教材分析《相反数》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相反数,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中对称的概念,并为后续学习代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逐渐增强。
然而,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时仍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相反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反数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相反数的运用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相反数的概念。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主发现相反数的性质和运用。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卡片、小球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相反数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镜中的反射、地理地图上的正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对称的概念。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一个数,它的相反数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相反数的概念。
课题 1.2.3相反数备课时间序号授课时间主备人授课班级七年级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会用相反数的定义进行化简。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并初步感受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多重符号的化简。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各数的点。
4与―4,―3与3,―1.5与1.5想一想:在数轴上,表示每对数的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观察数4与―4,―3与3,―1.5与1.5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吗?再提思考问題: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学生回答问题,动手训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问题1和问题2的解决, 学生感受到点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由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归纳:每组中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他们所对应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二、讲授新课:1、提出问题:根据刚才大家的分析,我们考虑一下,什么叫相反数?看谁说得准确完整?(提问学生)2、板书: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
强调:只有、两个、互为3,举例说明:6与-6是互为相反数,0.5与-0.5是互为相反数等。
同学们两人一组互相提问说说相反数。
(三)深化探究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的相反数是()。
a的相反数是-a, 0的相反数呢?在任意的数前面加一个“-”号,就得到该数的相反数。
提问:以下各数表示的意义:(1)-(+5)(2)-(-6)(3)-0(4)-(+1.2)那么“-a”的意义?(数a的相反数)“-a”是负数吗?1.a为正数时,它的相反数-a是负数;2.a是负数时,它的相反数-a是正数;3.a为0时,-a为0.故-a不一定是负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3《相反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数学概念。
相反数是数学中一个基础的概念,它体现了数学中的对称美。
本节内容通过对相反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用,使学生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相反数解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他们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反数的性质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相反数的定义,掌握相反数的性质,能够熟练运用相反数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反数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相反数的运算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归纳法:引导学生观察相反数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归纳出相反数的性质。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反数的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解释相反数的概念。
2.准备PPT,展示相反数的性质和例题。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电梯上升和下降,引出相反数的概念。
展示PPT,引导学生观察电梯上升和下降的示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相反数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讲解相反数的定义,展示PPT,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通过PPT展示相反数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
3.操练(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相反数的知识。
1.2.3 相反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3.能够判断两个数是否为相反数。
二、教学重难点1.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2.相反数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出示小学时学过的正数、负数及其运算的知识,提问:“两个相同的正数相加,结果是正数,两个相同的负数相加,结果还是负数,那么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加,结果是什么呢?”2.引出“相反数”的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如温度的表示,引入相反数的概念。
3.询问学生相反数的性质:“两个数的和等于 0,则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引导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新知呈现1.课件或黑板上出示有关相反数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
2.课件或黑板上给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通过示例,向学生阐述相反数的求解方法。
3.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行完成练习册上相反数的相关题目。
3. 师生互动1.师:让学生思考,“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和等于 0,那么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多少?”引导学生以及总结归纳“相反数的性质和性质特殊情况”。
2.学:进行相关的练习,发现“相反数性质和特殊情况”的问题有哪些,是否还存在其他的特殊情况,大家可以进行讨论。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上的相反数相关的练习,鼓励学生互助互学并相互检查。
2.出示相关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有老师布置也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布置。
四、课堂小结1.对于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深入的了解;2.掌握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求解方法;3.能够判断两个数是否为相反数。
五、课后拓展1.学生自行完成相关的习题,独立解决问题;2.借助互联网资源,寻找更多的关于相反数的相关知识;3.学生完成相关的个人练习册,滴水不漏地掌握相反数的相关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中学一年级数学《相反数》的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理解和交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七年级上册1.2.3相反数 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会用相反数的定义进行化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并初步感受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相反数的意义。
难点:多重符号的化简。
【讲授新课】新知探究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 3 的点有2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3和-3;与原点的距离是12 的点有2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12 和-12 这两个数的区别是符号不同。
设a 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a 的点有几个?一般地,设a 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正、负半轴上,表示-a 和a ,这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
注意: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定义:像3和-3 ,-12 和 12 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注意:0的相反数是0思考:如何才能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呢?•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本身.•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化简多重符号的方法:(1)根据相反数的概念,由内向外依次化简.(2)如果“-”号的个数为奇数,那么化简的结果为“-”;如 果“-”号的个数为偶数,那么化简的结果为“+”.结合数轴思考:0的相反数是 0 .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 负数 .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 正数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 0 .任何数都有相反数,并且是 唯一 的.思考:设a 表示一个数,-a 一定是负数吗?1)若a 为正数,则-a 为负数;例:a =2,-a =-22)若a 为0,则-a 为0,即0的相反数就是其本身。
3)若a 为负数,则-a 为正数;例:a =-3,-a =-(-3)=?有同学说:一个数的相反数一定小于它本身,你认同他的说法吗?这种说法不对:正数的相反数小于它本身;负数的相反数大于它本身;零的相反数是零 总结: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分别位于正、负半轴上,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a 的相反数是-a , a 可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就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典例剖析例3.(1)分别写出-7和 43 的相反数.解:-7的相反数是7, 43的相反数是-43 。
第5课时 §1.2.3 相反数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相反数概念。
2.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并且发现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利用互为相反数符号表示方法化简多重符号。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利用数轴,直观为相反数的位置特点,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的一致性。
2.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会正确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相反数的学习,体会数学符号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而进一点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的一致性。
三、教学难点:
负数的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
五、教具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1.如图,D 、B 两点分别在原点的左、右两边,但是它们与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
3. 什么叫数轴?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非负数? 172038327,,,,,,,,-+--+
(2)画一条数,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 一3,4,0,3,一1,5,一4,一5
游戏:把一3和3看成一对冤家,找出数轴上其他的“冤家”,并说说为什么? [师]
(二)讲授新课:
学习互为相反的概念。
师生共同由活动1概括归纳出下列结论:
1.一般地,设a 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两边,表示一a 和a 这两个数,我们说表示一a 和a 这两个数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2.互为相反的概念
(1)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如下图,4与一4互为相反数,5
115
11-与互为相反数。
(2)代数定义:
像4与一4,5
11511-与这们,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即2的相反数是一2,一2的相反数是2, 511的相反数是511-,511-的相反数是5
11。
一般地,一a 和a 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仍是0.
[师]由互为相反数定义,如何深刻地认识互为相反数呢?
(1)0的相反数仍是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千万不能漏掉,并且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0.
(2)互为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一般不能单独存在。
如3与一3互为相反数等。
(3)“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外完全相同。
例如一2和+3,虽然符号不同,但数也不同,不能叫互为相反数。
(4)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三)复习巩固:
1、练习:课本P14练习1
归纳互为相反数的表示方法:在正数的前面添上“一”就得到一个正数的相反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一”,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一a ,这里的a 表示任意一个数,也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规定+0=0,一0=0.
例如:一(+5)表示+5的相反数,所以一(+5)=一5; 一(一5)表示一5的相反数,所以一(一5)= 5;
一0 表示0的相反数,所以一0=0
2、练习:课本P14练习2
归纳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十”,仍与原数相等;在一个数前面添上“一”。
就成为原数的相反数,因此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加上“一”号再化简即可。
(四)课时小结:
D B
-11
-1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巩固提高:补充练习。
(五)课后作业:
课本P 习题1.2 的第2题。
(六)活动与探究:
如果a、b、c两两互为相反数,请别a、b、c的情况。
六、板书设计:
七、后记:§1.2.3相反数
一、
1.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2.互为相反数的代数意义
3.互为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