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主要行当简单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以及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不同身份,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一)“生”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
“生”又可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
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这是说老生在舞台上扮演人物时要在嘴上挂一个胡子。
胡子在京剧里有个专门名词叫“髯口”。
老生还有一个名称叫正生,这是说由正生扮演的大多是严肃端庄的人物。
老生一般在剧中扮演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
老生所挂胡子的颜色则表示了人物的年龄。
例如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是中年人,所挂胡子就是黑色的。
京剧《秦香莲》中的王延龄是老年人,所挂胡子就是白色的。
根据表演侧重的不同,老生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文武老生等。
唱工老生的演唱部分要多一些,做工老生的念白与身段、表情表演相对要吃重一些,文武老生则是能唱又能打,如京剧《定军山》里的黄忠就是由文武老生来应工的。
因为文武老生在穿戴上大多穿靠衣(盔甲衣),紮靠旗(后背上插四面靠旗),所以又称为靠把老生。
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念白和细腻的表演,在唱腔上也比较丰富。
老生的念白和演唱都用真声。
念白用韵白来表现。
老生的表演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庄重、潇洒为主要基调。
“红生”,红生在京剧行当里,是指老生应工扮演关羽、赵匡胤一类勾红脸的角色。
京剧界一般认为王鸿寿(老三麻子)是京剧红生行当的创始人。
以前虽然也有关羽戏,但剧目较少,因此并没有形成红生这个表演行当。
清末民初,王鸿寿从关羽的化装、服装、盔头、髯口、服装、青龙刀,还有造型、身段、唱腔等各方面,对关羽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还把关羽戏的剧目发展到数十出,并把关羽戏从南演到北,形成了王鸿寿风格的关羽戏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了众多的追随者,这才有了红生这个行当。
红生的表演风格独特。
红生吸收了老生、武生、净,三个行当的艺术因素,但与这三个行当又迥然而异。
老生介绍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
因为老生都挂胡子。
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
老生除了须生和胡子生,还有一个名词叫正生,表示严肃端庄的意思。
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又叫真声或大嗓)。
照规矩,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叫作“黑三”)。
另外还有灰色的三绺胡子,即花白的三绺胡子,专门名词叫“黪(音惨)三”,或“苍三”。
还有白色的三绺胡子,叫作“白三”。
还有一种胡子,不分绺,就是整片满口的胡子,术语叫作“满”,如黑满、白满、黪满。
照京剧原来的传统,不论是戴黑满的,或是戴黪三、黪满、白三、白满的,都不属于老生扮演的范围。
只有戴黑三的,才能算是真正的老生。
其他的角色都由“末”行或“外”行来应工。
现在“末”“外”都合并到老生行当里,老生扮演角色的范围大为扩大,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可以分成这么几种: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
唱工老生也叫作安工老生,以唱为主。
为什么叫安工老生呢?我想是因为这种老生既以唱为主,那么他的动作性就比较次要,动作幅度较小,态度比较安闲从容,唱的时候总是比较沉着安稳的,因此叫作安工老生。
例如《二进宫》的杨波,《捉放曹》的陈官,《击鼓骂曹》的祢衡,《文昭关》和《鱼肠剑》的伍子胥,《洪羊洞》和《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空城计》、《雍凉关》、《战北原》、《脂粉计》、《七星灯》等剧的诸葛亮,《四郎探母》的杨延辉,《碰碑》的杨继业。
《桑园寄子》的邓伯道,《让徐州》的陶谦,《逍遥津》的汉献帝等等,都属于唱工戏。
还有一种介乎唱工戏和做工戏之间的以念白为主的戏,唱工老生和做工者生都可以兼演,仍如《十道本》的褚遂良,《夜审潘洪》的寇准,《审头刺汤》的陆炳,《审刺客》的闵觉等,都属于这一类。
由于大段念白很难掌握,从表现技巧看,比起唱工和做工戏,难度大得多,所以这类戏现在很少演出了。
做工老生又叫作哀派老生,是以表演为主的一种行当。
生旦净丑1、生行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
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
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
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
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
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
“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
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
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
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
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
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
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
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三两爬堂》的陈魁等。
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
京剧生旦净末丑介绍
京剧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戏曲形式,有四大行当,分别是生、旦、净、末和丑。
下面是它们的介绍:
1. 生: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演员。
生角包括文生(扮演文雅、儒士等角色)、武生(扮演武将或者戏曲中男性英雄角色)、小生(扮演年轻的男性角色,通常是古代文人或者书生)等。
2. 旦: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演员。
旦角包括正旦(扮演贵妇、皇后等高贵女性角色)、花旦(扮演普通女性角色)、老旦(扮演阿婆等老年女性角色)等。
3. 净:净是扮演丑角的演员。
丑是京剧传统角色之一,通常是扮演滑稽、嬉笑、夸张的角色。
净角包括小丑(扮演嬉笑角色)、大夫(扮演医生角色)等。
4. 末:末是一种配角,主要扮演小角色或者陪衬。
末角通常是一些次要的角色或者人物,比如官员、士兵、手下等。
末还有很多分支,例如小末、老末、武末等。
5. 丑:丑是一种角色类型,不属于四大剧种之一,但是在京剧中经常出现。
丑通常是道白、要活、落座等剧照中的配角。
以上就是京剧四大行当和丑的介绍。
每个角色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演员通过扮演不同行当的角色,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精神享受。
国粹京剧生旦净丑介绍国粹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表演和戏曲剧本而闻名于世。
在京剧中,生、旦、净、丑是四大行当,分别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
下面将对生、旦、净、丑这四个行当进行详细介绍。
生是京剧中的男性角色,通常扮演英雄、壮丁、官员、武将等形象。
生的表演风格以雄浑豪迈为主,他们的唱腔深沉有力,舞蹈动作刚健有力,表现出男子气概和英勇豪迈的形象。
生角色在京剧中往往是整个剧情的主线,他们的出场往往会给剧情带来高潮。
旦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通常扮演美丽、温柔、聪明的形象。
旦的表演风格以柔美、婉转为主,她们的唱腔婉转动听,舞蹈动作轻盈柔美,表现出女性的温柔和智慧。
旦角色在京剧中往往是男性角色的伴侣或对手,她们的出场往往会给剧情带来柔情和温馨。
净是京剧中的丑角,通常扮演滑稽、搞笑的形象。
净的表演风格以夸张、滑稽为主,他们的唱腔搞笑逗趣,舞蹈动作夸张滑稽,表现出幽默和诙谐的形象。
净角色在京剧中往往是喜剧性的角色,他们的出场往往会给观众带来欢笑和轻松的氛围。
丑是京剧中的丑角,通常扮演粗野、粗俗的形象。
丑的表演风格以粗犷、豪放为主,他们的唱腔粗犷豪放,舞蹈动作粗野豪放,表现出粗俗和朴实的形象。
丑角色在京剧中往往是反面角色,他们的出场往往会给剧情带来紧张和冲突。
生、旦、净、丑这四个行当在京剧中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形象特点,为观众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角色形象。
生旦净丑的表演艺术是京剧的核心,也是京剧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京剧生旦净丑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京剧艺术家的努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使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与时俱进,走向世界舞台。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京剧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展,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生、旦、净、丑是京剧中不可缺少的四个行当,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类型的角色,在京剧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京剧的行当有哪些?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大行当。
1.生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行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末行呢?其实,末行现在已经并入净行了。
4.丑行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京剧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所创的老生表演的三个流派。
后来又出现了谭鑫培、汪桂芬和孙菊仙为代表的老生三个流派。
京剧生旦净丑介绍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融合了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生、旦、净、丑是京剧中的四个主要行当,是京剧表演中的核心。
生行是京剧中男性角色的代表,通常扮演英雄、豪杰等正面形象。
生行的表演注重身段、步法、动作的表现,以及嗓音的高亢、洪亮。
生行的服装以长袍、宽袖、马褂为主,戴花冠、戴高帽,脸部化妆采用浓妆,突显男性阳刚之美。
旦行则是京剧中女性角色的代表,通常扮演美女、仙女等形象。
旦行的表演注重仪态、婀娜多姿的舞姿以及嗓音的柔美、细腻。
旦行的服装以长袍、宽袖、裙子为主,头戴发髻或发饰,脸部化妆采用淡妆,突显女性婉约之美。
净行则是京剧中的丑角,扮演反派角色和一些滑稽的角色。
净行的表演注重身段和肢体的变化,以及嗓音的变化和配合音乐的表现。
净行的服装以单衣、短衫、肚兜等为主,脸上化妆采用白底黑线,突显丑陋之美。
丑行则是京剧中的滑稽角色,通常扮演一些幽默搞笑的形象。
丑行的表演注重动作、肢体的表现,以及嗓音的幽默、诙谐。
丑行的服装以单衣、短衫、肚兜等
为主,脸上化妆采用白底黑线,突显幽默之美。
以上是京剧生旦净丑的介绍。
京剧要求演员在表演中注重形体、音韵、情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龙源期刊网
京剧行当
作者:
来源:《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第08期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生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旦行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
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臉等。
简述京剧的四大行当
在京剧中,行当是指演员在表演中所扮演的角色类型,也是根据角色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地位进行划分的。
京剧的四大行当主要包括生、旦、净、丑四个部分。
1. 生:生通常扮演男性角色,根据角色不同,又可以分为:武生、老生、小生。
武生主演武打戏份,例如杨家将、虎头关等;老生通常扮演老年学者或政治家,
如洪洲宋公明、东方教主等;小生则多扮演年轻男子,情感戏份丰富,如杨阳洪秀全、明教张无忌等。
2. 旦:旦角是指所有女性角色,可以分为花旦、青衣、刀马旦等。
花旦如《梁祝》中的祝英台;青衣通常指有身份的贵妇或贞洁妇女,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刀马旦则多扮演女英雄或者侠女。
3. 净:净角是带有特殊标志、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比如武将、仙人、怪物等。
净角中的一种重要角色为花脸,通常用于扮演戏剧中的恶棍或者英雄。
4. 丑:丑角主要扮演滑稽或者负面角色,如奸臣、书生、老鸨、商人等。
它主要以表现令人发笑和讥讽为主。
每一种行当都有自己丰富的表演技巧和特点,使得京剧中的角色形象充满个性和生动感。
京剧角色,又称京剧行当,指的京剧里面各种人物的扮相,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个大类,而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诸多小类。
"生"分为:“老学生”——指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形象出现的成熟中年男性。
“小众”——一个年轻人。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名门望族的妻子和小姐。
“武丹”——指能打仗的女人。
“花旦”——指少女、社会底层女性等“宫女”。
"净"指的是各种画脸,一般都是扮演性格、品质或外貌都有特色的男性角色。
"末"也属于老阶层,但应该是年龄偏大,思维混乱,生活底层。
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涂一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因与大花脸、两个边角干净的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丑"指小华的脸。
大部分还表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的义士等等,聪明风趣。
京剧五大行当简介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之一,其中有五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角色类型。
以下是对京剧五大行当的简介:1.生行当(净行当):生行当是京剧中最为重要的行当之一,通常扮演男性角色。
生行当的表演特点是声音清亮、舞台形象高大、姿态挺拔。
生行当的分为青衣生、花生和老生三种类型。
青衣生一般饰演年轻勇士、公子哥儿等角色;花生扮演年轻英俊、花花公子等角色;而老生则饰演年长、有智慧的人物。
2.旦行当(花旦行当):旦行当通常扮演女性角色,是京剧中的女主角行当。
旦行当的表演特点是婀娜多姿、嗓音柔美、舞台形象婀娜多变。
旦行当又分为正旦、花旦和小生旦三种类型。
正旦饰演贵妇、仕女等角色,花旦饰演婀娜多姿的年轻女子,小生旦则饰演年轻少女的角色。
3.丑行当(末行当):丑行当是京剧中的喜剧角色行当,扮演滑稽可笑的人物。
丑行当的表演特点是言行滑稽、动作夸张、舞台形象矮敦。
丑行当的角色通常是一些有趣的小人物、家丁、丫环等。
4.净行当(正行当):净行当扮演武将、官员等正派角色,属于男性行当。
净行当的表演特点是声音洪亮、动作刚健、舞台形象英俊威武。
净行当的角色通常是武将、官员、义士等。
5.术行当(杂剧行当):术行当是京剧中的特殊行当,主要扮演杂耍、技艺特别的角色。
术行当的表演特点是多才多艺、技艺高超,能表演各种特殊功夫和技巧。
术行当的角色通常是杂技演员、武术高手等。
这些行当共同组成了京剧的基础角色体系,通过各自的表演风格和角色特点,丰富了京剧的艺术表现力。
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之处,展示出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魅力。
生行,扮演的是男性人物,分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及娃娃生。
老生,又名正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人物,戴髯口,故又称须生,或胡子生。
老生又分几类。
安工老生:重唱工,故亦称唱工老生,尤以扮演帝王角色的“王帽老生”为重。
衰派老生:重做工,故亦称做工老生。
靠把老生:扎靠持兵器,重工架,有少量武打戏。
小生,是扮演青年男性人物的,分为扇子生、纱帽生、穷生、雉尾生及武小生。
扇子生:在表演中往往是手执折扇,故称扇子生,主要扮演潇洒英俊的少年或书生,不戴髯口,多是穿褶子。
纱帽生:亦称袍带生,以扮演青年文职官员为主,多穿蟒袍或官衣。
穷生:多是穿富贵衣,头戴高方巾,故称穷生,主要扮演发迹之前穷途落魄的年少书生。
雉尾生:多为穿蟒、扎靠、盔帽上插雉翎的王侯武将人物,故又称翎子生。
武小生:多为武将、豪杰、少年英雄。
武生,扮演的都是有武艺的将帅和英雄人物,分为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箭衣武生和勾脸武生等。
长靠武生:顶盔扎靠,穿厚底靴,多使长柄兵器,气势雄伟,工架沉稳,多是身为将帅、能征惯战的人物。
短打武生:身穿短衣裤、薄底靴,戴罗帽,多用短兵器,身手敏捷,多为身怀武艺的将士、英雄、好汉。
箭衣武生:身穿箭衣、厚底靴,介于长靠、短打之间,唱念较重。
勾脸武生:顾名思义,是要勾绘脸谱的武生角色,有些戏原为武净的本工,后由武生搬演。
红生:是或勾或揉红脸的老生,扮演关羽、赵匡胤一类人物,老生、武生均可应工。
红生讲求工架,唱法比老生高亢。
娃娃生:扮演的是剧中的垂髫少年人物。
旧时戏班不单设此行,多是从科班、戏校临时单邀童年学生助演。
(据中华书局《打开京剧之门》)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衫、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
青衣旦行里最主要的一类是青衣。
青衣还有一个名称叫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
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
《京剧趣谈》讲义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那婉转的唱腔、精美的服饰、精彩的表演,都让人陶醉其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来探寻其中的趣味。
一、京剧的起源与发展京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四大徽班进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
在发展过程中,京剧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逐渐完善和成熟。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成为了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
二、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划分十分细致,主要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一般指男性角色,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多为稳重、成熟的中年或老年男子形象;小生则是年轻英俊的男子;武生则擅长武艺。
“旦”指女性角色,包括青衣、花旦、老旦和武旦。
青衣多为端庄、严肃的女性;花旦则活泼俏皮;老旦是老年妇女;武旦则以武功见长。
“净”,也就是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特色,代表性格粗犷、豪爽的人物。
“丑”,通常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鼻梁上抹一块白粉,被称为“小花脸”。
三、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唱腔丰富多样,主要有西皮和二黄两种。
西皮的旋律明快、高亢,节奏紧凑,常用于表现欢快、激昂的情绪。
二黄则旋律平稳、舒缓,节奏较慢,适合表达深沉、哀怨的情感。
在京剧的演唱中,演员会根据剧情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唱腔,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四、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其中“唱念做打”是最为核心的部分。
“唱”,要求演员有优美的嗓音和高超的演唱技巧,通过唱腔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念”,即念白,要清晰、准确、富有韵律,使观众能够听懂并感受到角色的性格和情绪。
“做”,指的是表演动作,包括手势、眼神、身段等,通过细腻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和气质。
“打”,则是武打动作,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武术功底,动作要干净利落、精彩绝伦。
国粹京剧生旦净丑介绍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京剧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演风格。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特点和代表角色。
生行当是京剧的主要角色,通常扮演男性角色,也有扮演壮丁的女演员。
生行当的表演风格以“刚中带柔”为特点,强调男儿的刚毅、憨厚和阳刚之美。
生行当的服装通常以青、白、红为主色调,常有金银饰品点缀。
生行当的代表角色有:孟丽君、霸王别姬中的项羽、岳飞等。
旦行当是京剧中扮演女性角色的行当,有时也有扮演男性角色的旦行当,如扮演少年时期的角色。
旦行当的表演风格婉约、柔美,注重舞蹈、唱腔的表现。
旦行当的服装色调丰富多样,富丽堂皇,常采用红、黄、绿、蓝等鲜艳的颜色,并配以宝石珠串。
旦行当的代表角色有: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等。
净行当是京剧中扮演丑角的行当,净行当的表演风格幽默、滑稽,以独特的动作、表情和造型为主要特点。
净行当的服装多采用花斑、彩色,通常带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净行当的代表角色有:《拾玉镯》中的杨白劳、《折柳》中的吴道生等。
丑行当是京剧中扮演滑稽角色的行当,丑行当的表演风格滑稽、夸张,以搞笑、逗乐为主要目的。
丑行当的服装多采用花斑、逆臀裤等特殊的服饰,通常以白色为主,装饰色较少。
丑行当的代表角色有:《贵州寨》中的神秘人、《天桥新传》中的阿凡提等。
京剧的四大行当各有特点,互相补充,共同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戏剧世界。
不同行当的演员通过精湛的唱腔、表演和身段技巧,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他们通过不同的角色演绎,向观众呈现了各种不同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京剧生旦净丑行当作为京剧的核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
无论是由生行当展现的英雄气概,还是由旦行当演绎的柔婉之美,抑或是由净行当和丑行当带来的欢乐和诙谐,都能让观众得到身心的愉悦和共鸣。
京剧主要行当简单介绍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
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
因为老生都挂胡子。
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
老生除了须生和胡子生,还有一个名词叫正生,表示严肃端庄的意思。
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富。
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与老生相对应的是"小生",小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
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
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
假声一般说比较尖,比较细,比较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这样就从声音上跟老生有所区别。
采用这样一种发声方法,是为了表示这种行当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些青年人。
可是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扮演女性的旦角所用的假声并不一样。
如果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旦角完全一样的话,那就不对了。
小生的唱法虽然也是用假声,但是应该比较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很清脆,但是并不柔媚,很刚健,却并不粗野。
这种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
小生也分成文武两类。
"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
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
例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
其实,在京剧生行里,还有一个行当——红生,也应该附在老生这个门类里来讲一下。
红生就是指脸上勾着红脸,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
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匡胤这两个角色。
从前这类角色有的由花脸来应工,所以又叫红净。
后来由花脸应工的日益减少,大多由老生,甚至由武生来扮演,所以现在基本上都叫红生。
红生在老生这一行里,也算一个专门的行当。
因为红生戏比较少,所以专工红生
的演员也比较少。
另外,扮演红生的人,一般都得有比较坚实的武功,演法也跟一般靠把老生不同,要有些特殊的工架,特殊的造型,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
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
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
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老旦的表演特点,就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能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应该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
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秋香色、墨绿色。
"武旦"和"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也扎靠服,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甚至女仙、女妖等。
武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往往还伴随着热闹的锣鼓点,烘托场上的气氛。
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
"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无丑不成戏,丑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
"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
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
"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
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
"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更夫、
老兵等。
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
丑角的脸谱——要传神,二要干净,三要美观,最忌讳的就是—一个脏字。
有人为了突出丑角的花哨和幽默,以为勾画得越花越多就越好,如胡乱添画痞子、疮痣等,其实这种画法的结果只能越画越脏令人生厌。
在目前的京剧舞台上,除《打渔杀家》的教师爷因为以打架为职业,是个地痞无赖,所以他的太阳穴可以破例画一个膏药,其他角色一律不得画膏药和痞子等。
在画白粉“豆腐块儿”时,由于甘油的作用,画上的白粉又白又亮,而且不会有裂纹。
在勾画眉眼时,要注意运笔的方向和笔锋,例如鼻毛要从鼻孔内向外再向上挑出,才有神气。
如眉毛等都要一笔画出,不能反复描画,这就要求丑角演员注意学习各种脸谱的画法和勾画的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