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各区域工业园情况
- 格式:xls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情况简介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是1999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0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国家七部委审核批准的黔东南州第一个省级开发区。
凯里经济开发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凯里市的西部,距贵阳市146公里,距凯里市12公里,位于凯里市鸭塘镇和麻江县下司镇之间,全区辖8个村、1个社区,总规划面积65.4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万人。
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湘黔铁路、凯麻高速公路。
便捷的交通优势,以凯里、贵阳、都匀形成的黄金三角区的中心位置。
一、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凯里经济开发区创建以来,围绕工业化、城市化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城乡一体化、开放带动”三大战略,全方位抓开放招商,全身心抓开发建设,全过程抓优化环境,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黔东南州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支撑起大凯里城市框架。
建区11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开发区实现了快速扩张。
共完成凯开大道、开司大道、开元大道、中昊大道等11条城市主次干道,总长度为29公里,总投资6.22亿元。
正在建设高新路北路、翁义路、红岩路等7条城市主次干道,总长6.73公里,预计于2012年1月底前全面完工,区内道路交通网络骨架已基本形成。
已建成日供水2万吨的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贵州省地州市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时空特征分析杨琴;朱金峰【摘要】选择贵州省9个地州市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经济综合实力测度模型,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贵州省9个地州市经济综合实力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用模糊聚类进行验证,并提出增强各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对策与措施.统计结果表明:各地州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显著,贵阳和遵义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六盘水市依赖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期刊名称】《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4)006【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经济综合实力;主成分分析法;时空特征;贵州省【作者】杨琴;朱金峰【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科学系,贵州六盘水553001;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贵州六盘水5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7贵州省的经济在改革开放、西部开发、科学发展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虽得到了稳步发展,但各地州市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且经济实力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学者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贵州省各地州市的区域发展差异进行了研究,如王春兰等探讨了贵州地市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分析 (王春兰和帅亮乾,2008),莫世江等探讨了贵州省经济地域差异分析与类型划分(莫世江和张鹏飞,2006)。
这些研究都只涉及到对贵州省9个地州市的经济现状的分析,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没有提及。
随着贵州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战略的调整,为了掌握贵州省各地州市经济实力的时空结构演变特征,找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本文选择贵州省9个地州市1997年、2002年和2007年贵州统计年鉴提供的相关统计数据。
1997、2002、2007三个年份的数据分别为“九五”、“十五”、“十一五”三个时期中期的数据,所以1997、2002、2007三个年份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并能很好地反映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影响。
天柱工业园区情况简介天柱工业园区地处北纬26°41′-27009′,东经108°55′-109°33′之间,位于贵州省东部,东邻湖南省会同县、芷江县、南连本省锦屏县和湖南靖州县、西靠本省三穗县、剑河县,北抵湖南新晃县,总面积1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居)、175个村民组5051户19781人。
规划空间布局为一个管理服务中心和以重晶石深加工为主的矿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烤烟加工和仓储物流中心等发展区域。
一、天柱工业园区资源情况一是资源富集。
现已探明的矿产品主要有金、银、铜、铁、铜、锌、煤等18大类,素有‚重晶石之乡‛、‚高原黄金城‛之称。
储量千万吨以上的有煤、钾、白云石、硅等,上亿吨的有重晶石、高岭土、碳石等,50万吨以上有黄铁矿、磷矿、铁矿、菱铁矿、钒矿、猛矿、铜锌矿等,其中重晶石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
二是自然条件优越。
天柱工业区地层结构为溶蚀中低山峰脊谷地和剥蚀丘陵驼丘沟谷,区内地势基本平坦,地域开阔,大部份属国有未利用荒地。
天柱工业开发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6.1℃。
六合片区平均21.5℃,摆头片区21.8℃,年日照平均1174小时,相对温度平均83%。
三是水资源状况良好。
工业区位于天柱县城水系上端,地表水主要源于鉴江河、汶溪河。
鱼塘水库干渠、支渠与摆头、六合片区相邻上方,总库容5208万立方米。
主干渠9个流量,支渠3个流量,可供给工业用水472m3,区内地下水为碳酸岩裂隙溶洞水。
在植被的作用下,地下水绝大多数清澈透明,符合饮用标准。
四是具有一定人才和技术优势,劳动力富足。
截止2010年12月,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20546人。
其中,党政人才1941人,专业技术人才4746人,农村实用人才10578人,技能人才69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12人,社会工作人才3859人。
每十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2249人。
农村富余劳动力达20万。
二、天柱工业园区基础条件一是交通和区位。
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的探讨蒋焕洲【摘要】贵州是典型的“两欠”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西部省区相比也处于劣势,与此同时,省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突出,因此,探讨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协调发展;贵州省【作者】蒋焕洲【作者单位】凯里学院旅游与经济发展学院,贵州凯里5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7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内陆省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GDP增长了48.95倍,年均实际增长9.87%,人均实际增长8.47%[1],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但是,横向比较,贵州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西部省区相比也处于劣势。
2009年底贵州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3893.5亿元,仅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1.16%,排在全国31个省区的第26位,但人均GDP长期以来在全国一直挂末位。
2006年贵州省的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7.3:43.3:39.4,仅相当于全国1997年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贵州的经济发展整整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10年[1],尚处在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是全国城镇化率唯一还没有达到30%的省份(西藏除外),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相对落后。
在贵州省的“十一五”规划中,把全省9地(州、市)的88县(市、区)划分为“一圈二区一带”四大经济区域单元,即贵阳城市经济圈、黔北综合经济区、毕水兴经济带和东南部特色经济区的区域发展格局。
贵阳城市经济圈是以贵阳市为中心、辐射半径80~100公里的区域共20个县(市、区),2008年总人口836.6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06%;黔北综合经济区,包括遵义市、毕节地区的1个县和铜仁地区的3个县,共18个县(市、区),2008年总人口906.4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3.90%;毕水兴经济带,包括六盘水市、黔西南地区、毕节地区的7个县、市,安顺市2县,共21个县(市、区),2008年总人口1247.8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2.90%;东南部特色经济区,包括黔东南州、铜仁地区的7县、市、区、黔南州的6个县、市,共29个县(市、区),2008年总人口802.1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14%。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推进产业园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11.09•【字号】黔经信园区〔2018〕13号•【施行日期】2018.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推进产业园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办法》的通知黔经信园区〔2018〕13号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仁怀市、威宁县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推进产业园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8年11月9日推进产业园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办法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园区发展质量,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建立健全园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发挥产业园区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一、考评目的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资源利用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为根本,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强力助推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
通过完善考评、分类指导、综合施策,集中资金支持,强化政策扶持,实现重点园区示范引领、优进劣退,动态管理,充分调动县(市、区)和各园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考评原则坚持全面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经济发展和工作推进相结合、功能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集中考评和日常监测相结合、定量考核和定性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年度动态考核评价,确保考评过程科学。
三、考评对象2013年以来纳入省级调度的产业园区(名称有变化的适时调整)。
四、考评内容考评分为年度综合考评和单项工作考评两部分。
(一)年度综合考评1.考评内容为产业园区年度建设发展情况及相关工作推进情况,于年初对上一年度情况进行考评。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2年11月189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发展思考六盘水市委党校 饶华敏摘 要:工业园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在加快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断凸现和加强。
因此,结合六盘水工业园区发展实际和自身特点,对西部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措施成为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总结和探讨了六盘水工业园区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层次剖析,并针对六盘水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工业园区 科学发展原则 产业集聚 特色产业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b)-189-031 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指导原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西部地区实现了经济总量大幅增加,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向经济优势转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的可喜局面。
其中,工业园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在加快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断凸现和加强。
以贵州省为例,2011年贵州省完成工业增加值1950亿元,增长21.5%,而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7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总产值的 33.9%;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园区达87个,其中年产值10亿元的27个,30亿元的17个[1],产业园区越来越成为拉动贵州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可见,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对促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又要看到由于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国有资本主导的资源、能源型产业带动,不仅增长方式粗放,而且产业的趋同性强。
而西部地区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园区规划建设滞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园区产业链未形成、园区中大的产业以资源和能源型产业为主等问题。
产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篇一: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XX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市:我县紧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加一推”主基调,按照市委、市政府“追比、进位、突破”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工业突破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
现将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园区建设情况(一)园区规划情况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要求,我县委托北京蓝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和贵州江天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共同编制《XX县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已于20XX年9月4日经省经信委评审通过,并列入《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和省重点规划建设园区之一。
XX工业园区辖双塘产业园、关中坝产业园、灯油坝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8.16平方公里,其中双塘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8.31平方公里,关中坝产业园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灯油坝产业园规划面积15.7平方公里。
园区控制性详规委托武汉华中科大编制,双塘产业园控制性详规已通过县、市评审;关中坝和灯油坝产业园500:1的地形图已测绘结束,现武汉华中科大正在编制。
园区规划环评于20XX年4月27日委托贵州福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目前初步成果已编制结1束,已送专家组及省、地环保部门评审。
(二)园区建设情况一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水、电、路、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先后投入55873万元开工建设乌江思林电站库区提水工程、关中坝大道、双塘大道、小岩关隧道乌江三桥等1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到目前为止,污水处理项目、双塘排洪工程、渔溪沟洼地排涝项目、关中坝洼地排涝项目、灯油坝提水工程项目已竣工投产,总投资6894万元的乌江思林电站库区提水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预计在今年4月投入使用,乌江三桥、延安路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70%,力争在今年6月投入运行,其余项目力争在今年年底投入运行,从而使我县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园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贵州瓮安经济开发区发展分析报告贵州瓮安经济开发区发展分析报告一、开发区基本情况(一)历史沿革瓮安经济开发区源自2009年9月启动规划的银盏工业园区,2010年12月获省经信委批复,是全省批复的第一个园区规划,是“黔中经济开发区规划”和“贵州省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规划的重要产业园之一,是贵州省“十二五” 规划的三十个重点产业园区之一。
2011年3月,工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
2012年5月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511”工程的一个“双中心、哑铃状、双通道”的千亿级园区,是县委、县政府派出的副处级单位。
现又完成了67.77平方公里的拓展区规划,开发区规划面积达102.81平方公里,产值达1149亿元。
(二)四至范围贵州瓮安经济开发区北抵余庆县构皮滩镇、天文镇,南接雍阳办事处、永和镇,东与猴场镇、永和镇相依,西与玉山镇、中坪镇、建中镇相连。
规划区位于瓮安县城北部,含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规划区南接205省道,北临草塘河,东接305省道,西至道新高速公路(规划),总规划面积约为3852.54公顷。
经综合评价,拟规划建设的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的主体部分位于县城西北面的原木老坪乡、天文镇和江界河镇之间,同时还包括县城东南面永和镇的洗马区域。
根据拓展区的地形地貌和功能分区,主要分为三个片区:木老坪—白泥坝片区:该区域是拓展区的主体部分,总规划积面49.05平方公里左右。
云中片区:该片区处于天文镇云中村,规划区面积约13.63平方公里,拟规划建设为瓮安乌江云中港口物流园区。
洗马片区:该片区位于县城东南面永和镇洗马村,规划面积约4.09平方公里,拟规划建设为拓展区的煤焦化(陶粒)工业小区。
按照上述拓展区规划范围,瓮安工业园区加上拓展区,规划面积从原来的35.04平方公里增加到102.81平方公里。
根据工业园区发展需要,本次规划将云中港口物流园区纳入工业园区拓展区统一规划。
(三)管辖范围开发区设在银盏镇,下辖2个社区、8个村,共180个村民组,14182户54279人,面积19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748.33亩。
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2012——2020年)(最终成果)北京蓝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世纪新图规划设计公司二零一二年十二月规划编制专家组顾问:曹安勇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省管专家、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谢一省委讲师团团长、研究员、省管专家、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赵宗哲原贵阳市常务副市长、贵阳市经济学会会长、高级工程师、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宋明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省管专家项目负责:代芳勇北京蓝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公司副总经理、国家注册化工工程师、国家注册建筑工程师组长:吴晓军省发改委研究员、省管专家、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副组长:李伟原省化工医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国家注册化工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安全评价工程师成员:武鸣省商专副校长、教授、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江涛贵州江天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建筑师耿康华省化工医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孙民意省轻纺工业设计院院长助理、国家注册化工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特聘专家李源波原省化工医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郑建军调研员、规划专家向嵩贵州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张福生原贵阳市发改委副处长、经济师高金成贵州世纪新图规划设计公司规划师吴曦贵州世纪新图规划设计公司规划人员目录序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第二节瓮安县基本概况 (3)第三节瓮安工业园区原规划情况 (4)第四节拓展区规划范围、依据和原则 (5)第二章工业园区拓展区规划建设基本条件分析 (8)第一节规划区基本情况 (8)第二节基础设施条件 (9)第三节城镇配套条件 (11)第四节矿产资源条件 (12)第五节环境现状条件 (14)第三章瓮安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5)第一节瓮安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15)第二节瓮安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面临新机遇 (17)第三节瓮安工业园区发展面临新挑战 (18)第四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0)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20)第二节发展目标 (20)第三节发展战略 (21)第五章产业结构设计和发展布局 (24)第一节拓展区重点产业与结构设计 (24)第二节工业园区产业体系的总体设计 (27)第三节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28)第四节拓展区建设用地需求 (33)第六章拓展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34)第一节进一步做大做强磷化工产业 (34)第二节积极发展铝及铝加工业 (37)第三节积极发展氯碱化工产业 (41)第四节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产业 (47)第五节适度发展煤焦化工产业 (49)第六节大力推进煤电磷、煤电铝一体化发展 (52)第七节综合利用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 (53)第七章云中港口物流园区建设规划 (55)第一节港口物流园区建设条件分析 (55)第二节港口物流园区需求预测与发展目标 (57)第三节云中港口物流园区的总体设计 (57)第四节港口物流园区设施建设规划 (59)第八章拓展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60)第一节交通现状与规划要求 (60)第二节对外交通规划 (61)第三节内部道路交通规划 (64)第九章拓展区公用工程设施建设规划 (69)第一节给水排水建设规划 (69)第二节供电设施建设规划 (75)第三节信息化建设规划 (79)第四节燃气及供热工程规划 (81)第五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83)第六节综合防灾规划 (84)第七节拓展区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87)第十章拓展区环境保护与工业污染治理规划 (88)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 (88)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89)第三节拓展区工业污染防治规划 (91)第四节拓展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95)第十一章拓展区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规划 (98)第一节拓展区循环经济系统集成 (98)第二节拓展区节能减排规划 (101)第十二章重点建设项目与近中期行动计划 (103)第一节重点建设项目与投资估算 (103)第二节近期工作重点 (111)第十三章规划效益分析 (115)第一节经济效益分析 (115)第二节社会效益分析 (117)第三节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118)第十四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19)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集中力量加快拓展区建设 (119)第二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增加建设投资 (120)第三节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21第四节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规划实施 (122)附图:1、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区位分析图2、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分布图3、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流域水系示意图4、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区域综合交通示意图5、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高程分析图6、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综合现状图7、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南部地势鸟瞰图8、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北部地势鸟瞰图9、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功能分区图10、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总体布局图11、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图12、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13、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给水工程规划图14、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污水工程规划图15、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电力工程规划图16、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燃气工程规划图17、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18、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洗马煤焦化工业小区总平面图19、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洗马煤焦化工业小区道路交通规划图瓮安工业园区拓展区发展规划(2012—2020年)序言瓮安工业园区是贵州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是瓮安县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桥新区)简介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简称红桥新区,于2010年4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地理位置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东南部,面积66.2平方公里。
2012年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并列入全省“千亿级开发区”培育名单。
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东部的装备制造园、中部的综合配套区、西部的商贸物流园为一体的总体规划布局。
红桥新区定位是:新型产业园区和现代城市新区相融的产城一体开发区。
即:充分利用六盘水市资源、原材料、交通等的组合优势及该区域在市中心城区的区位条件,以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五金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商贸物流业等为重点建设的新型产业园区,同步配套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住宅等设施,推进区域综合发展,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通过产业聚集增加就业容量,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钟山、水城、红桥同城发展,将六盘水建设成为贵州西部的中心城市。
红桥新区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开发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各功能区的开发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也不断完善。
预计2015年末,我们将把红桥建设成为10万人口规模、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以上、商贸物流销售额达3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和现代城市新区。
从区位优势来看,红桥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辖区位于滇黔两省结合部、贵阳至昆明两大城市的中心点,毕水兴经济区中心带,是西南铁路、公路交通的十字路口。
东接省会贵阳,北邻四川、重庆,南连广西,西可穿越云南通往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距六盘水机场仅12公里。
通过机场高速10分钟到达,距离铁路货运中心5公里,杭瑞高速、水黄高速、内黄快线在新区形成互通,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红桥新区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利用六盘水能源和原材料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绩,现累计签约项目174个,开工建设138个,基本建成投产63个,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
160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2015年8月第18卷第16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Aug.,2015Vol.18,No.16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欠发达、欠开发”还是贵州省的基本省情,贵州省工业基础差、规模小、起点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导致贵州省工业水平与全国差距大。
根据统计部门统计得出,贵州省工业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落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省内各州市工业现代化水平发展也不均衡,与其他省份相比,贵州省工业发展仍存在很多不足。
1 贵州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1 工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目前贵州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产业以及重工业产业为主,尽管近几年贵州省高新产业和轻工业产业的发展有了一定进步,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且规模较小。
贵州省的特色产业规模较小,主导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拉动力相对较弱。
此外,工业的发展对技术管理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制造业,必须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然而贵州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交通比较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
并且贵州省整体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科研投入力度不高,工业技术水平较低,造成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效率并不高。
1.2 工业产品结构低层次长期影响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层次低、产业发展滞后,竞争力不高,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矛盾突出。
贵州省能源原材料丰富,但技术落后,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能耗和低附加值为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原材料工业比重大,工业上主要依赖能源原材料工业,导致在支柱产业上表现单一,同时也缺少配套产业和相关联的辅助产业。
工业产业链短,导致贵州省工业产品链得不到延伸。
在工业产品方面,贵州省缺乏深加工产品、终端产品以及高端产品,主要是以初加工产品、原材料产品以及低端产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