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城市总体布局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25.66 MB
- 文档页数:59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规模发展目标与战略 (2)第三章县域城乡统筹与城镇体系规划 (4)第一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4)第二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第三节县域交通规划 (10)第四节县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10)第五节县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13)第六节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14)第七节县域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18)第八节县域文物保护规划与旅游发展规划 (19)第九节县域空间发展管制区划 (23)第四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26)第一节城市用地总体布局 (26)第二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 (33)第三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 (35)第四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37)第五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41)第六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2)第七节近期建设规划 (43)第八节规划实施 (47)第五章附则 (48)附表1: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用地汇总表(2011年) (49)附表2:中心城区2015年建设用地平衡表 (50)附表3:中心城区2030年建设用地平衡表 (51)附表4:中心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52)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指导大名县城乡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大名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
2、从城市的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是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6、《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7、《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意见》8、《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实施意见》9、《河北省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10、《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11、《大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2、《大名县镇村体系规划(2010—2020年)13、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第4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2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2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0年—2030年。
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文本图纸松滋市人民政府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XX年12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第一节战略目标1第二节生产力布局引导2第三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第四节市域城乡空间管制4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5第三章规划区界定与空间管制6第一节规划区界定6第二节规划区空间管制6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8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8第二节城市发展方向8第三节总体布局规划9第四节旧城更新11第五节园林绿地规划12第六节城市生态空间构想13第七节城市景观规划13第五章中心城区专业工程规划14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14第二节给水工程规划15第三节排水工程规划16第四节燃气工程规划16第五节电力工程规划16第六节电信工程规划16第七节邮政设施规划17第八节广播电视规划17第九节环卫设施规划17第十节环境保护规划17第十一节防灾规划17第六章规划实施18第一章总则第1 条为适应松滋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及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2 条规划依据规划修改将严格依据法律相关要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相关技术规范将以城乡规划法为准绳,以法律为基础逐步实现相关技术规范的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XX)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XX)4)《关于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指导意见》(20XX)5)《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XX-2020)6)《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XX-2020)7)《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8)《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XX年版)9)《关于对松滋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请示》(20XX.1)10)《关于松滋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和规划修改的评估报告》(20XX.10)第3 条规划期限近期:20XX-20XX年;远期:20XX-2020年;远景:2021后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题研究、社会调查)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十一条市域人口规模201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474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达到199万人左右;2015年全市总人口达到487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达到224万人左右;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50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达到250万人左右。
第十二条市域城镇化水平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2%;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6%;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0%。
第十三条城镇化总体战略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加快第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培育和发展若干主导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有序、职能明确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十四条益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级分市域中心、县(市)域中心、县(市)域次中心和一般建制镇四个等级。
市域中心:益阳市主城区;县(市)域中心:东坪镇、桃花江镇、沅江城区、南茅草城镇群和南洲镇;县(市)域次中心:平口、梅城、马迹塘、灰山港、兰溪、沧水铺、迎风桥、河坝和南大膳等。
(见附表6)第十五条益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人口规模分≥50万人、20-50万人、10-20万人、5-10万人、2-5万人、≤2万人等6个等级。
(见附表7)第十六条益阳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为综合型、工业型、交通工业型、工贸型、贸工旅游型、港口贸易型、商贸型、工矿型、旅游贸易型九个类别。
(见附表8)第十七条全市城镇体系采取“点-轴”开发的模式,形成“一点三线”的主要空间格局。
“一点”:以主城区为核心的益阳市区,“三线”:“益沅、益桃、益龙(衡龙桥)”交通沿线城镇。
此外,洛湛铁路沿线的灰山港、S207国道沿线的梅城、湘黔铁路沿线的平口、洞庭湖腹地的河坝、南茅草城镇群等城镇作为区域重要增长极,应积极扶植。
第十八条乡镇撤并规划和新城镇建设按照以下几种形式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1)保留现有的乡镇;(2)并入中心城市;(3)并入县域中心城市;(4)并镇;(5)撤乡并镇;(6)撤乡设镇;(7)并乡设镇。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4)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1节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5)第2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5)第3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7)第4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9)第5节市域生态保护规划 (11)第6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3)第7节市域空间管制 (18)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 (21)第1节产业发展目标与策略 (21)第2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21)第3节产业分期转型发展规划 (23)第五章城市空间结构 (24)第1节市域空间结构 (24)第2节市域分区空间结构发展指引 (24)第3节城市规划区空间结构 (26)第4节城市规划区四线划定 (26)第六章中心城区规模及用地布局 (28)第1节城市规模 (28)第2节城市发展方向 (28)第3节居住用地规划 (28)第4节工业及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29)第5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29)第6节旧城改造更新规划 (32)第七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34)第八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7)第九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9)第十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41)第1节给水工程规划 (41)第2节排水工程规划 (42)第3节电力工程规划 (45)第4节通信工程规划 (46)第5节燃气工程规划 (47)第6节供热工程规划 (48)第7节环卫工程规划 (49)第十一章综合防灾系统规划 (51)第1节防洪工程规划 (51)第2节消防工程规划 (51)第3节人防工程规划 (52)第4节防震减灾规划 (53)第十二章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55)第十三章环境保护规划 (57)第1节环境保护目标 (57)第2节环境功能区划 (58)第3节环境支撑体系建设 (58)第4节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体系建设 (60)第5节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 (61)第十四章发展时序规划 (63)第1节近期建设规划 (63)第2节远景发展设想 (65)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67)附则 (69)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适应鹤壁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鹤壁市人民政府对《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进行修编。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豫政〔2021〕60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的通知豫政〔2021〕60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合作现状第二节机遇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总体布局第四节发展目标第三章联动建设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第一节共建沿黄生态示范带第二节共建科技创新示范带第三节共建文化复兴示范带第四节共建幸福宜居示范带第五节共建一体化基础设施第六节共建中西部开放高地第四章推动豫鲁毗邻地区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第一节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第二节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第三节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第四节建设毗邻城镇协同发展区第五节共同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第六节强化公共服务领域合作第一节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二节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第三节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第四节推动更高水平协同开放第五节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第六章创新提升豫京和南水北调战略合作,第一节持续深化南水北调对口协作第二节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第三节积极承接重点领域产业转移第四节强化教育医疗领域深度合作第五节推动文化旅游跨区协同发展第七章深入推进豫粤港澳高质量合作,第一节打造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第二节打造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地第三节打造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第八章深化豫鄂川渝高质量合作,第一节加强豫鄂省际合作第二节加强豫川渝省际合作第九章开展多方向省际合作,全面激发河南发展活力第一节扩大豫疆交流合作第二节加强豫闽省际合作第三节全方位深化省际区域合作第十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夯实项目支撑第三节强化服务保障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为区域协调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目录第一章总则 0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1)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市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5)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5)第三节城乡统筹发展 (7)第四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11)第五节重点城镇建设引导及建设标准 (16)第六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 (17)第七节城镇密集区建设引导 (18)第八节市域交通规划 (20)第九节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22)第十节大型基础设施的衔接与共享 (25)第十一节生态建设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6)第十二节风景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30)第十三节旅游规划 (31)第十四节实施规划的措施 (32)第四章城市规划区规划引导 (34)第一节规划区用地工程地质评定 (34)第二节空间管制规划 (34)第三节城市规划区城乡协调规划 (36)第五章中心城区规划 (40)第一节中心城性质与职能 (40)第二节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40)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 (41)第五节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43)第六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45)I第七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47)第八节城市绿地规划 (49)第九节城市景观规划 (50)第十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52)第十一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58)第十二节环境保护规划 (68)第十三节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 (71)第十四节城市旧区改造 (76)第十五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77)第十六节城市远景展望 (85)第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86)第七章附则 (88)附表一:新乡市现代化指标体系附表二: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附表三: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15年)I I新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目的为科学指导新乡市未来一段时期的城市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合理安排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乡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