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27.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货物、服务和知识交换的活动,是各国或地区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并且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
二、简答题1、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分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2、按国境和关境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三、论述题国际贸易的产生1、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之间进行的产品交换。
2、典型标志:三次社会大分工国际贸易的发展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这两个时期的国际贸易主要是为满足奴隶主、封建君主对奢侈品的追求而进行的,因此贸易的范围和商品的种类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具有真正的世界性。
(比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郑和下西洋用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去换取宝石、香料等)2、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提过了劳动力(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资本(建立殖民地进行掠夺性贸易所得)和市场(通过商业战争占领市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又进一步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效率高、产量大超出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成本低存在超额利润的实现可能以及对原材料的需求超过国内的供给能力)3、当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国际贸易功能的多元化(担负着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率、改进技术、加速资金积累等功能)、区域经济一体化(EU,APEC,NAFRA,ASEAN)、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除了货物贸易外,出现了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等形式)、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贸易的平均发展速度一直高于货物贸易)、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力军地位第二章自由贸易理论一、简答题1、由于拥有不同的自然优势或后天获得的优势,两国在同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各国都可以选择对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两国的国民福利水平都得到提高。
国际贸易知识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跨境交易。
它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知识点包括贸易形式、贸易政策、贸易壁垒以及国际贸易的利与弊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讨论国际贸易知识点。
一、贸易形式1. 货物贸易:货物贸易是指各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交易。
这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加工品和消费品等。
货物贸易可以是双边贸易,也可以是多边贸易。
2. 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指各国家之间的服务提供和消费。
这包括金融、旅游、咨询和运输等各种服务。
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3. 资本贸易:资本贸易是指各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包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等。
这对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贸易政策1. 关税:关税是一种国家实施的对进口商品征收的费用。
它可以作为一种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种财政收入的来源。
关税的高低对于贸易流动和产品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
2.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以外,国家还通过其他手段限制进口商品的方式。
这包括进口配额、原产地要求、技术标准和质量检验等。
3. 贸易补贴:贸易补贴是指国家通过给予出口企业或特定产业一定的经济补贴,以增加其竞争力和出口量。
这对于国家来说,可以促进出口,但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公平竞争。
三、贸易壁垒1. 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指国家对于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
高关税可以有效地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
但是,它也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对消费者造成负担。
2.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一些非关税手段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
它们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技术壁垒等。
这些壁垒使得进口商品的市场准入变得更加困难。
四、国际贸易的利与弊1. 利:国际贸易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它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各国能够通过专业化和比较优势实现更高的产出。
2. 弊:国际贸易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贸易逆差、失业和不平等等。
国际贸易基础必学知识点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买卖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意义在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提高国际贸易水平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水平。
2. 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在特定领域有相对比较优势,应专注于该领域的生产和出口,在其他领域则依赖进口。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推动力。
3.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商品生产中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它将专注于生产和出口所有商品,并依靠其他国家的进口来满足其他需求。
这个理论强调不同国家间的生产效率差异。
4. 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限制自由贸易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和规定)等。
贸易壁垒可以保护本国产业,但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贸易摩擦。
5.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的多边规则制定和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其主要职责包括管理贸易规则、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为争端解决提供机制。
6.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区域性经济合作机制,成员国间取消大部分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自由贸易区可以带来各方互利的贸易增长和经济融合。
7.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
跨国公司通过分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8. 汇率: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着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以及进出口的竞争力。
9. 交汇率风险管理:由于汇率波动可能对国际贸易带来不确定性,市场参与者会使用各种交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如远期合约、期权和掉期,来保护自己免受汇率风险的影响。
10. 跨境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型业态。
国际贸易的知识点总结大全1. 国际贸易定义及概念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交换和流通活动。
通常包括两个基本形式:出口和进口。
出口是指国家或地区将商品和服务销售给国际市场的活动,而进口则是指将商品和服务从国际市场购买进入国家或地区的活动。
2. 国际贸易的意义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商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特化。
此外,国际贸易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3. 国际贸易的主体国际贸易的主体包括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业和个人。
在国际贸易中,政府通过制定贸易政策、签订贸易协定等手段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企业则通过生产、销售和进口出口等活动来参与国际贸易。
个人则是国际贸易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4. 国际贸易的形式国际贸易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农产品等。
服务贸易是指各种服务项目的国际交易,包括金融、运输、旅游和咨询等。
5. 国际贸易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壁垒政策、汇率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等。
关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征收关税来调整国际贸易的进出口。
贸易壁垒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设置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商品。
汇率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影响国际贸易。
贸易保护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限制进口等。
6. 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跨国贸易。
一般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和进口活动。
加工贸易是指将国外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到国内加工生产后再出口的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将进口商品再次出口到第三国的贸易。
跨国贸易是指跨国公司或者其他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贸易活动。
7. 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国际贸易能够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此实现各国的利益最大化。
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务的交换和交易活动。
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买卖通常是以货币为媒介,货物和服务的贸易双方通过货币交易进行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分为进口和出口两种方式,进口是将商品和服务从国外购买带入本国,出口是将本国的商品和服务销售到国外。
二、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1. 货物贸易:包括商品的买卖和运输。
2.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性行业的跨国交易。
3. 资本的流动:包括投资、融资等跨国资金的流动。
4. 劳务的跨国流动:包括劳务输出、劳务输出等跨国流动的劳动力。
三、国际贸易的优势和劣势1. 国际贸易的优势(1)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差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2)技术优势:促进科学技术的流通和交流,提高各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
(3)市场优势:扩大市场范围,提高商品和服务的销售规模和品牌知名度。
2. 国际贸易的劣势(1)市场风险: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市场波动风险较大。
(2)汇率风险:由于货币贬值或升值的影响,贸易结算所产生的汇率风险。
(3)贸易保护主义:由于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贸易壁垒增加,影响贸易顺畅。
四、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 绝对成本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主张通过国际分工合作,实现各自最有利的生产与交换结合。
2.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主张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自己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的互惠互利。
3. 因素比较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桑尼尔·萨缪尔森提出,主张国际贸易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决定的,即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方向和范围。
1. 关税壁垒: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收,增加了商品的价格,使得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竞争力下降。
2.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出口补贴、进口限制等各种非关税手段,目的是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
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有哪些国际贸易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国际贸易基本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一、国际贸易的报价在国际贸易中一般是由产品的询价、报价作为贸易的开始。
其中,对于出口产品的报价主要包括:产品的质量等级、产品的规格型号、产品是否有特殊包装要求、所购产品量的多少、交货期的要求、产品的运输方式、产品的材质等内容。
比较常用的报价有:FOB"船上交货"、CNF"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等形式。
二、国际贸易的订货贸易双方就报价达成意向后,买方企业正式订货并就一些相关事项与卖方企业进行协商,双方协商认可后,需要签订《购货合同》。
在签订《购货合同》过程中,主要对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包装、产地、装运期、付款条件、结算方式、索赔、仲裁等内容进行商谈,并将商谈后达成的协议写入《购货合同》。
这标志着出口业务的正式开始。
通常情况下,签订购货合同一式两份由双方盖本公司公章生效,双方各保存一份。
三、国际贸易的付款方式比较常用的国际付款方式有三种,即信用证付款方式、TT付款方式和直接付款方式。
1、信用证付款方式信用证分为光票信用证和跟单信用证两类。
跟单信用证是指附有指定单据的信用证,不附任何单据的信用证称光票信用证。
简单地说,信用证是保证出口商收回货款的保证文件。
请注意,出口货物的装运期限应在信用证的有效期限内进行,信用证交单期限必须不迟于信用证的有效日期内提交。
国际贸易中以信用证为付款方式的居多,信用证的开证日期应当明确、清楚、完整。
中国的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都能够对外开立信用证(这几家主要银行的开证手续费都是开证金额的1.5‰)。
2、TT付款方式TT付款方式是以外汇现金方式结算,由您的客户将款项汇至贵公司指定的外汇银行账号内,可以要求货到后一定期限内汇款。
国际贸易重点知识一、重点概念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共存。
2、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
3、转口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交易。
从第三国的角度来看,即时转口贸易。
4、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5、专门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6、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技术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7、单纯的购销方式:是指交易双方不通过固定市场而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
8、包销:是指卖方在指定的地区范围和期限,把指定的商品出售给指定的买方。
9、代理:是指货主在进口当地市场指定代理人,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和一定期限内,积极推销货主制定的商品。
10、寄售:是指货主为开拓市场,先把货物运往国外市场,委托指定商号代销其货物,在货物出售后才收回货款,并支付代销商代垫费用和佣金。
11、拍卖:是指由经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交易的方式,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交易方式。
12、招标:是指招标人在规定时间、地点发出招标公告,指出准备买进商品的品种、数量和有关买卖条件,邀请卖方投标的行为。
13、投标: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根据招标公告或招标单的条件,在所规定的招标时间内向招标人递盘的行为。
14、商品期货交易:是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在期货市场上买卖期货合同的交易行为。
15、对销贸易:包括易货、记账贸易、互购、产品回购、转手贸易等属于货物买卖范畴,以进出结合、出口抵补进口为共同特征的各种贸易方式的总称。
16、补偿贸易:是指在信贷基础上进口设备,然后以回销产品或劳务所得价款,分期偿还进口设备的价款以及利息。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一、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又称进出口贸易。
二、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贸易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三、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的比例。
它又分为交换比价和贸易比价两种。
四、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高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五、世界市场价格世界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市场上,对某种进口商品的价格规定。
它随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动。
在国际贸易中,世界市场价格有以下几种形式:1、最高价格;2、最低价格;3、垄断价格;4、协议价格;5、市场价格。
六、贸易限制贸易限制是指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目的,为维护本国利益,对某些进出口商品实行的限制进口或出口的措施。
它分为数量限制和金额限制两种。
七、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指一国以征收关税方式限制外国商品输入的措施。
它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普通关税;2、特别关税;3、反补贴关税;4、反倾销关税;5、报复关税;6、紧急进口税。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下是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和简答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一、基本知识点1、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通过这种交换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
2、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按照贸易对象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实体商品的交换,包括工业制成品、农产品等;服务贸易是指非实体商品的交换,包括旅游、金融、教育等。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不仅涉及到货物的买卖,还包括服务贸易、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
以下是一些国际贸易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交换,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比如,A 国生产一件衣服需要 5 小时,生产一斤粮食需要 10 小时;B 国生产一件衣服需要 8小时,生产一斤粮食需要6 小时。
那么A 国在生产粮食上有绝对优势,B 国在生产衣服上有绝对优势,两国就应该分别专注生产自己有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加普遍适用。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劣势的程度不同,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贸易保护主义1、关税这是最常见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
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保护本国产业。
但过高的关税可能会引发贸易战,对各国经济都产生不利影响。
2、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不像关税那样直接增加成本,但同样能限制进口。
三、汇率与国际贸易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
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降低,竞争力增强,有利于出口;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不利于进口。
反之,本国货币升值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1、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各成员国对区外国家仍保留各自的关税。
2、关税同盟不仅取消内部关税,还对同盟外的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
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有哪些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
一、贸易理论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更具有优势,从而可以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2.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生产上相对于其他商品生产更具有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3. 比较成本理论:由保罗·萨缪尔森提出,指的是考虑到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应该根据比较机会成本来决定国际贸易的方向。
4. 重要贸易理论:由拉维纳·鲁特提出,指的是贸易关系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同一地区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更加频繁。
二、国际贸易政策1. 关税:是进口或出口商品时征收的一种税费,用于调节进口和出口商品的流动。
2.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或出口的手段,如配额、进出口许可证、技术要求等。
3. 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在某一区域内,取消或减少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4.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在贸易方面建立一种制度,统一对第三方国家征收关税。
5.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组织,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解决贸易争端,并制定国际贸易规则。
三、国际贸易支付方式1. 预付货款:出口商在发货前要求进口商支付全部货款。
2. 承兑汇票:出口商将货物发运后,开具汇票交给进口商,进口商在规定期限内承兑并支付。
3. 信用证:进口商向其银行开立信用证,出口商根据信用证要求发货后,向进口商的银行索取货款。
4. 担保支付:由银行或保险公司为买卖双方提供担保,确保支付安全。
四、关键贸易术语1. 进口:指从国外购买商品和服务,引入本国。
2. 出口:指将本国的商品和服务销售给国外。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4.贸易平衡: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
5.贸易顺差:出口额大于进口额6.贸易逆差: 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7.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
8.国际贸易额: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9.对外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反映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10.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 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通俗地表现为,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 100。
1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1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或洲别分布状况,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国(地区)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13.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各类进出口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14.贸易依存度: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国民收入(或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15.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和加工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16.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
17.过境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18.总贸易:以国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19.专门贸易:把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20.有形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