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86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创新。
掌握以下必背知识点,将有助于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汉武帝的统治: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盐铁官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分裂对峙。
(2)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相互交流、融合。
(3)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隋文帝统一全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二府三司制。
(2)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6、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一、中国古代史。
1. 先秦时期。
- 原始社会。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
-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 夏商周。
-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作用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 春秋战国。
-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成为春秋首霸。
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成为中原霸主。
-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内容包括: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等。
作用是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儒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 道家: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庄子主张顺其自然。
-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 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 秦汉时期。
- 秦朝。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 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 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南疆,开凿灵渠。
- 汉朝。
-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时,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史是必修一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点繁多,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归纳:1.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
-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法律制度。
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 汉朝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对外扩张。
- 汉朝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如《史记》的编撰。
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和主要事件。
- 魏晋风度和玄学思想的发展。
-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佛教的传播。
4. 隋唐时期:- 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凿。
- 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 唐朝的对外交流,如丝绸之路的繁荣。
5. 宋元明清:- 宋朝的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如四大发明。
- 元朝的蒙古帝国和对中亚、欧洲的影响。
- 明朝的海禁政策和郑和下西洋。
- 清朝的康乾盛世和晚清的民族危机。
6. 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 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
7. 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影响。
- 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 科学技术的发展,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8. 经济制度:- 古代的土地制度,如井田制、均田制。
- 商业的发展和货币经济的兴起。
- 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9. 社会结构:-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体系。
- 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层。
- 妇女地位和婚姻家庭制度的演变。
10. 外交关系:- 古代的朝贡体系和对外关系。
- 近代的列强侵略和不平等条约。
-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
这些知识点是必修一历史课程中的基础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丰富,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制作一份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来梳理和了解这些重要事件。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
1.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和灭亡;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秦统一六国。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公元220年-280年:三国时期;公元265年-589年:南北朝时期。
5.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公元960年-1279年:宋代;公元1279年-1368年:元代;公元1368年-1644年:明代;公元1644年-1912年:清代。
第二篇示例:中国古代历史是世界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涵盖了从远古时期直到清朝统治时期的漫长历史。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众多重要的事件和转折点,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本文将通过时间轴的方式,为大家展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重要大事年表。
1. 公元前2100年:夏朝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传说是由大禹创建的。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史前时代的终结,开始了中国的历史时期。
2.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有实际考古证据的王朝。
商朝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发展了青铜器文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度,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6. 公元220年: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争,最终魏国统一中国,开创了晋朝的时代。
中国古代史(先秦)中国古代史第一讲:先秦时期第一部分:原始社会一、禅让制1、禅让制的含义:禅让制又叫军事民主制,是指在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在部落联盟会议内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起具体做法是选贤与能。
2、禅让制推行的表现(1)传说尧任部落联盟首领时,选择了品德高尚的舜为继承人。
尧年老时,根据部落联盟会议的决定,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舜。
(2)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3、对禅让制的认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它基本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阶级、国家的出现,它必然要被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二、原始社会时期的的经济1、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和社会分工(1)原始人群时期:人们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是采集和狩猎,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未经加工过的石器,即打制石器,因此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2)氏族公社石器:人们已经对所使用的石器、木器和骨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工,,这些石器被称为“磨制石器”,设一时期又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3)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分工①在原始农业产生以前,男子从事狩猎,妇女从事采集,氏族成员的生存所必需的食物主要是通过妇女的采集活动来供应的。
②原始农业产生以后,妇女仍主要从事采集工作,男子则从事农业生产,氏族及部落成员的食物逐渐变为主要靠农业供应。
2、原始社会后期的商品交换活动(1)商品交换产生的原因: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求不断增加和扩大,而人们无法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产品,于是便有了商品交换。
(2)原始社会后期商品交换的特点:商品交换的形式主要是物物交换,商业尚未从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3、原始农业的产生(1)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农业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左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用石刀、石斧除草,然后放火焚烧,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
(3)原始农业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刀耕火种一两年后,土壤肥力下降,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人们不得不到处迁徙,生活十分艰难。
中国历史发展线索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时期
1、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
原始人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氏族公社:山顶洞人;母系(半坡和河姆渡);父系(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帝和尧舜禹):2、
3、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二、封建大一统
1、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始皇赢政
2、汉: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刘秀
三、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1、三国:魏公元220年—公元266年曹丕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刘备
吴公元222年—公元280年孙权
3、晋: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司马炎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司马睿
3、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刘裕
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1年拓拔部
四、封建国家繁荣
1、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文帝杨坚炀帝
2、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高祖太宗武则天玄宗
五、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强
1、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朱温)
2、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耶律阿保机)
3、宋: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赵匡胤徽、钦二宗)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赵构)
4、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元昊)
5、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完颜阿骨)
6、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忽必烈)
六、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和封建国家由盛转衰
1、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太祖成祖)
2、清前期(公元1636年——公元1840年皇太极顺康雍乾嘉)。
一、纵向梳理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约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221 年)政治:实行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天子分封诸侯,诸侯权力较大。
经济:原始农业为主,刀耕火种,生产工具简单,商业初步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出现,教育方面私学兴起。
科技方面已有一定成就,中医《黄帝内经》开始成书。
对外及民族关系:华夏族逐渐形成,与周边民族初步交流融合。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 年—公元 220 年)政治:确立三公九卿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加强。
察举制选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经济:铁制农具普及,水利工程建设成就显著,商业受一定限制。
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汉赋盛行,书法艺术发展。
造纸术发明,中医有《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重要著作。
对外及民族关系: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与西域等地交流。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 年—589 年)政治:三省初步形成,九品中正制选官,政权更迭频繁。
经济:农业技术有所发展,商业受战乱影响。
文化:佛道与儒家思想融合,玄学兴起。
田园诗、山水诗兴起,书法绘画有新发展。
医学家王叔和整理医学经典,炼丹术影响药学发展。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加速。
(四)隋唐时期(581 年—907 年)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确立,地方设道监察。
经济: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如曲辕犁、筒车等,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
文化:传统文化繁荣昌盛,三教并存。
唐诗辉煌,书法、绘画、雕塑艺术成就高。
政府设立太医署等医学教育机构,孙思邈著《千金方》,中外医学交流频繁。
对外及民族关系:推行开明民族政策,周边民族归附,海陆丝绸之路繁荣。
(五)宋元时期(960 年—1368 年)政治:宋朝分割相权,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
经济:农业技术继续提高,南方水稻种植技术发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出现纸币。
文化: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宋词、元曲流行,文人画兴起。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周朝则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兴起。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汉朝继承秦制,推行儒学,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文化艺术繁荣。
4.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对外开疆拓土,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往来。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宋朝实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文化繁荣。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扩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有限。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受限。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起义爆发,试图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了大部分国土。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3.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陷入混乱。
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
这些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中世纪时期,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教会统治,文化停滞。
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史是我们了解自己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部分。
中国历史经历了几个主要的阶段,从先秦时期到清朝结束,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各个阶段的简要概述。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家和文化思想家,如孔子、墨子和老子等。
这个时期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朝代之一,如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2.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由始皇帝统治。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件是统一六国、修建长城和制定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系统。
3.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持续了近400年。
这个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国力强盛,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
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繁荣时期,如汉字的标准化和发明、纸张的发明等。
4.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个时期的末年出现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和三国时期。
蜀汉、魏国和吴国三国并立。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时期,如《诸葛亮传》和《三国演义》等。
5.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出现了许多世族和地方割据。
这个时期的文化倾向于玄学和佛教,如王羲之的书法和佛教艺术的兴盛。
6.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短暂朝代,但却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一个朝代。
隋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修建了大运河和瓦岗军等重要工程,为后来的唐朝做了铺垫。
7.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状况的一个朝代,也是古代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
唐朝经济繁荣、民族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外国文化的传播。
8.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宋朝时期政治相对稳定,也是科技和文化的繁荣时期。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全册一、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夏朝的宗室始祖是大禹,盛行劳动本位制度,崇奉“天子”和“天帝”,注重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秩序,平民也得到了司法保护;2、商朝是夏朝后继祖先,宗室始祖是启母尧,国家较庞大,一民政治制度更加完善,重视本民文化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文明时期;3、周朝统一全国,有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崇尚儒家文化,发展农业、商业和文化,大型社会开始出现,使中国由封建历史发展到社会发展;(二)秦汉时期1、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了简明行政体制,实行辽阔的税收体系,改革实行了封建制度;2、汉武帝建立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明的封建制度,全面实施汉文化,发展后来的“六艺”,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次变革;3、东汉时期是汉朝的繁荣时期,整合民籍,规范书法,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集大成“东晋文学”,开创了长安城“四大名楼”,繁荣了农业和商业,成为历史上中国最繁盛的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魏晋时期政治变革剧烈,政治思想东汉的贵族重视的以让得以大规模发展,人物分布商鞅变法,三范兴起,经学大受激励;2、南北朝时期,是春秋战国思想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有wang-xizhi、Jin-shengan、Liu-xie,他们倡导团结一致、求同爱和,影响了中国政治文化思想的发展;3、北朝时期,北朝宗室落成汉室政治,注重律令制度,实行文书制度,发展教育经贸,文人雅座异军突起,有助于中国政治文化思想的发展,也为宋朝开创了生机。
(四)隋唐五代十国时期1、隋朝是王朝的重要时期,泽世大业,统一四海,降低地方割据,强调地方官吏拘令办事,大型的民间市场完全发展起来;2、唐朝是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实行八项法则,达到内外平定、内部和睦和外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此时的文学及艺术成为华夏文明的代表;3、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激烈的一段时期,民族矛盾爆发,政权更迭,特别是宋辽权力斗争使中国大陆战火连绵,但也形成了一定的主权国家体制,并对后期文化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上海市初二历史知识点上海市初二历史课程通常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历史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夏、商、周的更迭,青铜文化的繁荣。
-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开疆拓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的局面,佛教的传入。
- 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唐朝的盛世与文化繁荣。
- 宋元明清:宋朝的商业发展,元朝的疆域扩张,明清两代的中央集权加强。
2.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1840年,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
- 洋务运动:晚清时期的自强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强国。
- 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 解放战争: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 世界历史:-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的影响力,以及文艺复兴的兴起。
- 近代化: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民族国家的建立。
-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的影响。
- 冷战时期:1945-1991年,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与竞争。
4. 历史人物与事件:-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
-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 孙中山: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中华民国的创立者。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建立者。
- 拿破仑:法国大革命后的重要军事和政治领导人。
- 马丁·路德·金: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
5. 历史思想与文化:- 儒家思想:重视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
-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与无为而治。
一、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年)1.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①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前8——5世纪)②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前5——3世纪)2.秦汉时期:公元前三世纪—3世纪(公元前221年—220年)3.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3——6世纪(220——580年)4.隋唐时期:6—9世纪(581—907年)5.宋元时期:10—14世纪(960—1368年)6.明清时期:14—19世纪中叶(1368—1840年)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近代史上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5.抗日战争(1937—1945)◆晚清、民国概念1.晚清:1840——1912年2.民国:1912——1949年(台湾至今还是用中华民国纪年)3.北洋军阀政府民国:1912——1928年4.南京国民政府民国:1927——1949年◆近代前期重大历史事件顺序:(西学东渐过程)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十年代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3.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4.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90年代—1898年)5.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6.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7.新文化运动(1915—1924年)(二)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年——1921年)◆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国共第一次内战◆抗日战争(1937—1945年)1.防御阶段:1937.7——1938.10(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正面战场四大会战)2.相持阶段:1938.10——1945.4(南京国民政府守住了大西南、大西北国土)3.反攻阶段:1945.5——1945.8.15(国共两党配合苏、美、英盟军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1.和平谈判阶段(1945.8—1946.6)2.国共第二次内战阶段(1946.6——1949.10)①1946.6—1947.6:防御阶段②1947.6—1948.9:大反攻阶段③1948.9—1949.1:三大决战④1949.4—1951年: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三、中国现代史(1949——今)◆按社会性质分:1.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1949——1956年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至今◆建国60年来可分为:1.新中国前30年:1949——1978年2. 新中国后30年:1979——至今◆历史分期: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2.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三大改造)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一化三改造。
中国历史之先秦时期(讲义)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系列课程历史常识(一)先秦时期小提示幼儿——第296页小学——第285页中学——第297页知识框架(框架讲义无,请看课件)一、先秦时期1.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农皇)五帝: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尧、舜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世俗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燧人氏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伏羲氏教民渔猎、创制八卦神农氏遍尝百草、教民农耕真题练习拓展.(小学、幼儿2015上)下列选项中,被后世尊为我国农耕和医药始祖的是()。
A.神农氏B.伏羲氏C.燧人氏D.有巢氏真题练习(中学2019上)21.中国是丝绸的故乡。
下列传说人物中,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织绢之术,被后世奉为“先蚕圣母”的是()。
A.黄帝B.神农C.女娲D.嫘祖(幼儿2020下)17.“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孙中山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所称誉的是其中之一,该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尧D.禹一、先秦时期2.夏朝——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者: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大禹像3.商朝甲骨文——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4.西周周武王——牧野之战周幽王、褒姒——烽火戏诸侯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经济:井田制4.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真题练习拓展.(中学2018上)春秋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分为不同阶层,下列选项中,其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公、王、大夫、士B.公、王、士、大夫C.王、公、士、大夫D.王、公、大夫、士一、先秦时期5.东周周幽王死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6.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和越王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