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机械摆钟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单元《计量时间》课题核心概念12.技术、工程与社会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5~6年级④初步认识技术与工程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应用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举例说明科学发现可以促进新技术发明(如激光的发明)。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过对钟摆以及自制单摆一分钟内摆动次数的重复观测,知道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认识到人们基于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科学思维基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获取的数据,能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阐明单摆的运动规律。
探究实践通过了解钟摆的构造,能制作一个简易单摆并探究摆的运动特点;在实验中能准确地重复观测摆在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
态度责任在实验观察中作成片谨二细致J 正事求是的态度准确地观测摆钟,探究自制单摆运动的特点。
4.机械摆钟 课时1学习内容 及要求 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二、选择题1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指针以一定的()移动。
A.快慢B.粗细C长短D轻重2.()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物理学之父。
A.牛顿B.伽利略C.爱因斯坦D.霍金3.现代钟表的原动力可以分为机械力和()。
A.重力B.水力C.电力D.摩擦力4.在数摆摆动次数时,若小球从B点出发,小明和小红提出了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从B到C,再回到B算一次B.从O到C算一次C.从B到C算一次D.从B到O算一次5.下列不属于古代计时工具的是()种数数OD.都不是答案:1.A2.B3.C 4.A5,B五、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4.机械摆钟六、板书设计摆的等时性: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七、课堂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机械摆钟一、学习者分析机械摆钟学生在生活中能遇到,随着现代记时器的运用,机械摆钟只有在博物馆和比较大型的钟楼中才能知道。
也可能生活中的接触存在空白。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是学生在对人类运用计时器的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里程碑,此节是人类利用工具准确计时的开始。
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探索,也是对下一节单摆性质的研究做好准备。
2.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2)难点: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单摆摆次数的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3.课时安排1课时,若加上评价要多增加半节课。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么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2.过程与方法: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第一个10秒、第二个10秒、第三个10秒的摆动次数;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理解重复进行实验的价值;了解感受探究计时工具发展的研究历程,在探索中感受快乐。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不同的体验产生矛盾中去让学生认识温度,让学生去体验认识。
活动+汇报+任务五、教学材料准备机械摆钟图片、机械摆中工作原理动态图、单摆、直尺、秒表、实验记录单、PPT课件、白板软件、实物快拍。
六、教学过程设计七、教学评价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对钟摆摆动的机械动态图的认识,学生对机械摆钟的原理认识清晰,在并对其中的单摆原理运用也有很好的过度。
最后通过两个不同摆测得的每个10秒钟的进行对比,引出不同摆所测得的次数不一样,引出摆动次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八、教学反思科学教学重在学生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按照科学研究的过程去进行目前已知的结果。
对已经知结果有更明确的理解和认识。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小学生日常生活就是一种亲身的科学体验,实现了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的培养不,在教学中设计环节,让学生按照科学家的工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去开展科学课学习,对科学课的本质要认识到,科学即生活,让学生从小就能在科学课上对生活有所认识,并有效地去进我们的生活。
教科版科学五下3.5《机械摆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机械摆钟》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摆钟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但是,对于复杂的机械原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知道摆钟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知道摆钟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摆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摆钟的工作原理。
同时,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摆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此外,还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
3.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摆钟,巩固所学知识。
4.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摆钟模型,将摆钟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通过板书展示出来。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4《机械摆钟》(表格式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的3-4《机械摆钟》。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学会制作简单的摆钟模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 观察摆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习摆钟的计算公式:频率=1/(2π√l)。
3. 制作简单的摆钟模型。
4. 实验验证摆钟的准确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1. 观察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摆钟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的能力。
2.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摆钟模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制作具有个性的摆钟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合作能力:在制作摆钟模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5. 科学素养:通过学习摆钟的计算公式,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如时间的单位、时钟的类型等。
此外,学生对简单的机械结构也有所了解,如杠杆、滑轮等。
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五年级的学生对动手操作和实验活动充满兴趣。
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新知识。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合作学习,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观察摆钟结构时,部分学生可能对摆钟的内部零件和组装方式感到困惑。
在制作摆钟模型时,学生可能会遇到测量、切割和组装等方面的困难。
此外,计算摆钟的频率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困难。
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教材包括《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3-4章《机械摆钟》的内容,以及相关的学习指导。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机械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二)过程与方法:1、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
2、动手制作一个单摆。
3、观察和测量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重复实验的意义。
2、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难点:1、相同时间间隔内摆摆动次数实验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操作。
2、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课件出示伽利略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2.师:他是伽利略,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一起回到400年前,看一看17岁的伽利略发现了什么。
3.师播放课件。
4.师:伽利略发现了什么?生: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差不多。
5.师:是啊,伽利略发现这个现象后回家做了一个这样的摆。
今天老师把这个摆带到了教室,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6.师课件出书摆锤和摆绳。
7.师:想不想试一试?(师边做边演示)手指轻轻拉开摆锤,听到指令后放手,不要推。
会了吗?小组试一试,仔细观察你们的摆在摆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二、观察摆的摆动1.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1)摆动的速度先快后慢。
(2)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了。
(师板书:摆幅越来越小?)其他组都同意吗?(3)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一样。
(师板书:相同时间内摆的次数一样?)其他组都同意吗?2.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摆动次数是一样的?小组讨论下吧。
小组讨论。
3. 师:同学们已经有方法了,老师这里还有关于这个实验的视频。
有疑问吗?(师根据学生情况提问。
)(1)怎样算摆动一次。
(2)计时和数数的同学怎么做?(3)一次完成后摆要不要停下来?(2)半次怎么算?4. 师:完成实验后请同学们,完成记录表后的问题。
5. 小组实验。
6. 汇报交流。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时间5.机械摆钟一、教材简析:教科书内容共两页,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摆钟摆钟为什么会比其他的计时工具都精确呢?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具有吸引力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观察摆钟的构造,教科书就是这样开始这节课的教学的。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教科书提出“用秒表测一测,摆钟中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对摆进行测量以后,有可能全班会得出一致的结论,也有可能结论不一致。
这时插图中的一个男孩提出:再测一次,这是教科书所期望的。
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重复测量的重要意义。
经过重复测量,学生会发现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
无论摆幅大(不能大于90度)一些还是摆幅小一些,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第二部分:观察我们的摆是不是所有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一样呢?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始被激发。
教科书指导学生利用一条细绳和一个小重物,制作一个简单的摆。
接下来,学生要用测量钟摆的方法,连续测量自己制作的摆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
多次测量后,学生们会发现两个现象:同一个摆,在每个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不同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可能并不相同。
这就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
摆的幅度越来越小了,但是摆动次数还是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教科书插图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对话,一位学生提出要再测量一次,这是再一次提醒学生就这个现象进行重复实验。
二、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也提高了。
学生探究过的日暑、水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计时工具,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摆钟的发明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观察摆钟的摆,发现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本节课所研究的摆是“单摆”。
所谓单摆是指在细线的下面拴一个小球重物,且细线的质量与小球相比可以忽略,球的直径与线长相比也可以忽略的摆。
单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即在摆长一定、摆角较小的情况下,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总是一样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机械摆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机械摆钟》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机械摆钟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生活中的机械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机械摆钟的原理和制作过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机械摆钟的原理和制作过程,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机械制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摆钟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机械摆钟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摆钟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机械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科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机械摆钟的实物模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探究机械摆钟的原理。
3.制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机械摆钟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摆钟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原理:摆动的周期与摆长有关•制作过程:1.准备材料:木板、齿轮、弹簧、螺丝等2.组装:将齿轮、弹簧等零件组装到木板上3.调整:调整摆长和摆动幅度,使摆钟正常运行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机械摆钟原理和制作过程的理解程度。
《机械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过程与方法1.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
2.动手制作一个单摆。
3.观察和测量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重复实验的意义。
2.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3.培养学生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教学难点】相同时间间隔内摆摆动次数实验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操作;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教学准备】教师:大摆钟,数据汇总表,课件学生:螺帽一个,摆绳一根,铁架台一个,记录单,秒表【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种古老的计时方法?(太阳钟、水钟等。
)还有很多类似的计时方法,如:一柱香、一个沙漏等等。
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灯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可是只能知道大概的时间,所以聪明的古人并没有停止过思考,他们在不断创造,终于发明了一种更精确的计时工具——机械摆钟(课件),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板书课题:机械摆钟)2.以摆作为振动系统的钟称为摆钟。
通常都有报时功能,所以又称为自鸣钟。
1582~158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1656~1657年,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发明了摆钟。
后经不断改进,沿用至今。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P68资料库中《教堂里的“摆”》,简要说明伽利略是怎样发现摆的规律的?二、观察钟摆1.师出示摆钟摆钟计时为什么可以这么精确呢?我们来观察一下吧。
(出示机械摆钟)2.观察并思考:摆钟是怎样来计算时间的?小组内可以轻声交流一下。
学生猜测:摆1次大概1 秒钟吧。
钟摆就是摆钟的秒针吧?……师:(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庐山真面目,上面是一个钟面,下面是一个钟摆。
教科版科学五下3.5《机械摆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机械摆钟》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机械摆钟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摆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探究机械摆钟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如力和运动的关系,对机械装置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机械摆钟的具体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机械摆钟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摆钟的工作原理,学会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摆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械摆钟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机械摆钟的原理,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制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机械摆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机械摆钟的模型、制作材料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制作机械摆钟的材料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机械摆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摆钟?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呈现(10分钟)介绍机械摆钟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摆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机械摆钟。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摆钟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改进机械摆钟的性能?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摆钟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3-5、机械摆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么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过程与方法: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理解重复进行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计时工具的快乐。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教学难点】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教学准备】摆钟一个或摆钟的录象、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镙帽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几种古老的计时方法,如:太阳钟、水钟等。
同时指出还有很多类似的计时方法,如:一柱香、一个沙漏等等。
2、师:虽然计时方法很多,但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揭题:机械摆钟。
(板书课题)
二、观察钟摆:
1、师出示摆钟,设疑:摆钟计时为什么可以这么精确呢?
2、观察讨论: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
3、测量:用秒表测一测: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
4、集体测量一次后反馈,问: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
5、讨论:课本中的记录表为什么要让我们测三次或更多次呢?
三、观察我们的钟摆:
1、师:我也做了一个单摆(出示单摆),它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
2、学生猜测后,师带领学生集体测量三次。
3、设疑:是不是所有的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是一样的呢?
4、老师给你提供铁架台、棉线、镙帽,你能做一个摆吗?
5、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单摆,并开始测量固定时间内,单摆摆动的次数。
(课本记录表上的时间间隔可以让各小组决定,只要相同间隔就可以了)
6、反馈交流结果。
7、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8、结合学生发现的(相同间隔时间段里,单摆摆动的次数是固定的),指出:单摆的这个特性就是等时性。
利用这个特性,人类发明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四、延伸思考:
师可结合学生汇报:虽然每个小组的单摆都具有等时性,但不同的单摆之间,摆动的速度确是不一样的。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机械摆钟单摆:等时性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