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4.40 KB
- 文档页数:5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目的明确医院防止无菌物品被污染。
内容1.无菌技术操作规程1.1无菌操作环境整洁,无菌操作时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走动。
治疗室等进行无菌操作的场所定期消毒。
1.2无菌操作前医务人员必须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洗手,并根据需要进行手消毒,按要求戴好手套。
1.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1.4进行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打喷嚏。
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
1.5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 24 小时不得使用,铺无菌盘必须于 4 小时内应用。
1.6常用无菌敷料罐(生理盐水、复合碘罐),应每周两次更换并灭菌(必要时应每天更换),提倡小包装。
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1.7经灭菌的物品应保存在清洁、干燥、消毒处理后的环境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
所有的灭菌物品均标明“科室、物品名称、包装者姓名、消毒日期、失效期”,在有效期内使用。
有效期一般为l周,梅季五天。
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为 3 个月。
开启的无菌包有效期为 24 小时,已抽取的药液有效期为 2 小时。
生理盐水、碘伏、酒精等开启注明日期和时间,生理盐水有效期为 24 小时,小瓶碘伏有效期为 7 天。
有包装说明的,按包装说明书执行。
1.8无菌持物钳浸泡于高效消毒液中,以保持持物钳的无菌状态,并要求消毒液必须浸泡达到镊子的1/2-2/3,每个容器中只能浸泡一把持物品器械,每周调换一次。
如使用干罐,每 4 小时更换。
参考文件无相关文件无附件无文件历史。
医疗卫生护理学重点考点: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同时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技术,下面我们就一起系统学习一下无菌技术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
(一)使用无菌持物钳法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闭合钳端,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3.使用过程中(1)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2)就地使用,到距离较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
4.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防止油粘于钳端而影响消毒效果;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以防被污染;5.无菌持物钳一旦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6.干燥法保存时应4小时更换1次;7.无菌持物钳如为湿式保存,除注意上述1~5外,还需注意:(1)盛放无菌持物钳的有盖容器底部垫有纱布,容器深度与钳的长度比例适合,消毒液面需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2)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每周清洁、消毒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3)使用频率较高的部门应每天清洁、灭菌(如门诊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等);(4)取、放无菌持物钳时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的容器内壁;(5)放入无菌持物钳时需松开轴节以利于钳与消毒液充分接触。
(二)使用无菌容器法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移动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手指不可触及无菌容器的内面及边缘;3.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中;4.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灭菌;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三)使用无菌包法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无菌包包布通常选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棉布制成;3.打开无菌包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区;4.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限24小时内使用;5.无菌包应定期消毒灭菌,有效期7~14天;如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需重新灭菌。
医院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制度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手臂应保持在胸前,高不过肩、低不过腰,双手不可交叉放于腋下。
3.手术区皮肤消毒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向外20cm,由内向外、由上到下。
4.铺中顺序应与手术切口为中心,遵循先下后上、先相对污染后相对清洁、先操作者远端后近端的原则。
无菌单一旦铺好不可移动,必须移动时只能由内向外。
最后一层无菌单的铺设,只允许由穿好手术衣、戴好无菌手套的医护人员完成。
5.器械护士传递无菌单时,应手持单角向内翻转遮住手背,以免双手被污染。
铺巾应能保证覆盖患者身体全部,长与宽都应超过手术床30cm以上,距地面20cm以上。
6.术者各项操作应面向无菌区须调换位置时须采取背对背方式进行。
当患者体位变动时,应重新消毒、铺设无菌单。
7.手术过程中须更换手术衣时,应先脱手术衣再脱手套。
更换手套时,应先进行手消毒再戴手套。
8.使用无菌包应检查灭菌曰期,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将灭菌追溯条形码贴于术中护理记录单上。
9.铺无菌器械台应铺置4-6层,周围下垂30cm以上,距地面20cm以上,无菌单潮湿后应视为污染。
无菌物品应在最接近的时间打开。
10.—次性物品使用前应检查外包装质量、灭菌日期,以无菌方式打开后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放入无菌区内,不得将物品倾倒或翻扣在无菌台上。
11.手术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持物钳超过4小时应重新更换。
12.术中应及时擦净器械上的血迹及粘染物。
沾染手术中接触空腔脏器或其他污染部位的器械、物品应单独放置,完成污染操作后,手术人员更换手套。
1。
医院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技术操作是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护理操作,是预防手术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
因此,做好无菌技术操作非常重要。
手术室常用的无菌技术有:外科刷手术;穿无菌手术衣;戴手套;铺无菌巾;术中无菌要求。
一、外科刷手术所谓外科刷手术是指手术人员通过机械刷洗和化学药物作用,以祛除并杀灭手部皮肤表面上的油垢和附着的细菌,而达到消毒手的目的。
它包括手的机械刷洗和化学药物作用两个过程。
(一)外科刷手法1.外科刷手法分3个步骤:机械刷洗、擦拭水迹、手的消毒。
下面介绍机械刷洗与消毒(1)刷手方法:取灭菌毛刷,用毛刷取抗菌洗手液5〜IOmL 刷洗手及上臂。
顺序为:指尖一指蹊一甲沟一指缝一腕一前臂一肘部一上臂。
刷手时稍用力,速度稍快,范围包括双手、前臂、肘关节上IOCm(上臂1/2)处的皮肤,时间约3min。
刷手毕,用流动水冲去泡沫。
冲洗时,双手抬高,让水由手、臂至肘部方向淋下,手不要放在最低位,避免臂部的水流向手部,造成污染。
(2)擦拭手臂:用消毒毛巾或一次性纸巾依次擦干手、臂、肘。
擦拭时,先擦双手,然后将毛巾折成三角形,搭在一侧手背上,对侧手持住毛巾的两个角,由手向肘顺势移动,擦去水迹,不得回擦;擦对侧时,将毛巾翻转,方法相同。
(3)消毒手臂:取手消毒液2ml至手掌,均匀涂抹在对侧前臂至肘部,再取手消2ml,同样方法消另外一侧,最后双手取手消2ml按七部洗手法搓揉双手,待消毒液自行干燥,达到消毒目的。
目前我国已有少数医院免除了术前对手的机械刷洗,改为直接用氯已定已醇洗手液“七步法”洗手1次、消毒液擦拭1遍的方法对手进行处理,以减轻刷洗对手术人员皮肤的伤害。
无论采用哪种操作方法,都必须遵循正确的方法吸收、有效去除病菌、兼顾合理保护的原则。
2.连台手术的洗手原则当进行无菌手术后的连台手术,若脱去手术衣、手套后手未沾染血迹、污染,直接用消毒液涂抹1次即可。
当进行感染手术后的连台手术,脱去手术衣、手套,更换口罩、帽子后,按前述“刷手法”重新刷手和消毒。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一、【评估】
1、环境清洁、干燥、宽敞明亮,适宜操作。
二、【操作流程】
1、护士着装整洁,戴圆帽、剪短指甲、取手表洗手并擦干,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2个、无菌持物钳包、快速手消毒液、无菌注射器、无菌巾包、无菌溶液、安尔碘、无菌棉签、无菌有盖缸内盛纱布、无菌治疗碗包、号码合适的无菌手套一副橡104 皮筋、标签纸、书写笔、污物缸、抹布、锐器盒。
3、具体操作
(1)擦桌面→治疗盘→擦快速手消毒液。
(2)检查无菌包→开无菌持物钳缸容器包→取出无菌持物钳缸→取下包外3M消毒条书写开启时间及责任者贴于无菌缸外壁。
(3)检查无菌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治疗盘内→未污染的剩余治疗巾按原折痕包好→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外面打开→双折铺于盘上→扇形折叠打开放无菌物品→双手捏翻折治疗巾两个角的外面向下覆盖,覆盖时将各边缘对整齐→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治疗盘即备好待用→注明开包、铺盘时间及责任者。
(4)检查无菌包→打开包(外层用手,内层用手或无菌持物钳均可,。
第1篇一、概述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预防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医院、诊所、护理机构等所有涉及无菌操作的工作场所。
以下是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 操作环境: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保持空气清新,无尘埃。
操作区域应清洁、宽敞、干燥。
2.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衣帽,帽子须遮盖全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
操作前应认真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15秒。
3. 无菌物品:操作过程中,必须使用无菌物品。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4. 无菌物品存放: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柜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无菌包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无菌包的有效期按7天计算,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无菌柜应定期整理、清洁。
5. 取无菌物品:操作者身距无菌区,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物品,面向无菌区。
6. 手臂位置: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域,不可触及无菌物品。
7. 无菌物品使用: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得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个病人使用。
8. 污染处理:无菌物品已被污染或疑有污染,均不可再用,应更换,并重新灭菌。
三、无菌技术操作前的准备1. 仪表:操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衣帽,帽子须遮盖全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
2. 评估:操作前评估环境是否清洁、干燥、宽敞,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3. 用物评估:无菌物品是否齐全,是否在灭菌有效期内,指示胶带变色,放置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4. 操作者自我评估:评估自身着装、手指指甲是否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四、无菌技术操作流程1. 再次检查无菌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指示胶带颜色和手套号码。
2. 取无菌巾包,注意查对包外标签(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
3. 取出治疗盘,放于治疗台合适的位置。
4. 取无菌持物钳,面向无菌区。
5. 取无菌物品,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
医院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制度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手臂应保持在胸前,高不过肩、低不过腰,双手不可交叉放于腋下。
3.手术区皮肤消毒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向外20cm,由内向外、由上到下。
4.铺中顺序应与手术切口为中心,遵循先下后上、先相对污染后相对清洁、先操作者远端后近端的原则。
无菌单一旦铺好不可移动,必须移动时只能由内向外。
最后一层无菌单的铺设,只允许由穿好手术衣、戴好无菌手套的医护人员完成。
5.器械护士传递无菌单时,应手持单角向内翻转遮住手背,以免双手被污染。
铺巾应能保证覆盖患者身体全部,长与宽都应超过手术床30cm以上,距地面20cm以上。
6.术者各项操作应面向无菌区须调换位置时须采取背对背方式进行。
当患者体位变动时,应重新消毒、铺设无菌单。
7.手术过程中须更换手术衣时,应先脱手术衣再脱手套。
更换手套时,应先进行手消毒再戴手套。
8.使用无菌包应检查灭菌曰期,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将灭菌追溯条形码贴于术中护理记录单上。
9.铺无菌器械台应铺置4-6层,周围下垂30cm以上,距地面20cm以上,无菌单潮湿后应视为污染。
无菌物品应在最接近的时间打开。
10.—次性物品使用前应检查外包装质量、灭菌日期,以无菌方式打开后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放入无菌区内,不得将物品倾倒或翻扣在无菌台上。
11.手术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持物钳超过4小时应重新更换。
12.术中应及时擦净器械上的血迹及粘染物。
沾染手术中接触空腔脏器或其他污染部位的器械、物品应单独放置,完成污染操作后,手术人员更换手套。
1。
三甲医院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
进行了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每日用三氧照射消毒2小时。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室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溶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4.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取无菌物品,手臂须保持在腰室水平以上,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进行了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打喷嚏。
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
6.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介入手术室手术中的无菌操作规范1.手术人员脐平面以下、肩室以上、背室均视为有菌区,手术器械触碰以上室位后即视为污染,必须立即更换;洗手护士不得从手术者身后传递器械;巡回护士不可用手超越无菌台传递物品;手术器械的放置,不可越过无菌台边缘。
2.手术人员在手术中更换位置时,应向后退一步或背靠背地互换,并注意保护自己的手臂、手套和手术衣、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3.凡是已经被打开放在无菌台上的备用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不可以重新放回无菌容器里,必须重灭菌后才能再使用。
4.手术中使用过的器械最好与未使用过的器械分开放置。
5.手术开始后,通向室外的正门应尽量的减少开门次数,通向污染走廊的门严禁打开;手术间的人数应根据手术间的大小,决定进入人数,不得超过12~15人;手术间的人员尽量减少走动和不必要的活动,参观台不易过高,参观人员的脚不可高于手术床的平面位置观看手术。
6.手术间必须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特殊手术除外)。
需要给手术人员擦汗时,参加手术人员的头室应转向侧面,并使用潮湿的毛巾擦,在手术中不得作与本次手术无关的事情和活动,如叠被、作辅料等。
医院无菌技术的使用流程1. 概述医院无菌技术是医疗保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正确使用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并降低手术风险。
本文档将介绍医院无菌技术的使用流程,包括准备、操作和清洁等环节。
2. 准备在使用无菌技术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1. 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无菌手套:选择合适尺寸的无菌手套,注意手套的完整性和无菌状态。
•无菌衣物:穿戴无菌衣物,包括无菌帽、无菌口罩、无菌衣等。
•无菌器械和物品:准备所需的无菌器械和物品,如无菌针头、无菌注射器、无菌刀片等。
•无菌台和工作区:确保使用的无菌台和工作区表面干净并无菌。
•无菌液体:准备无菌液体,如无菌盐水、无菌酒精等。
2.2. 清洁工作区在使用无菌技术之前,需要对工作区进行彻底清洁。
1.清除工作区表面的杂物和污物,保持干净。
2.使用清洁剂或酒精擦拭工作区表面,确保彻底清洁。
3.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蘸取无菌液体,对工作区进行消毒。
3. 操作流程无菌技术的正确操作流程对于术后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
3.1. 穿戴无菌衣物和手套在进入无菌操作区域之前,必须穿戴无菌衣物和手套。
1.将无菌帽戴在头部,将无菌口罩戴在口鼻部位。
2.穿戴无菌衣物,确保所有皮肤能够被完全覆盖。
3.穿戴无菌手套,注意手套的穿戴顺序和正确性。
3.2. 准备无菌器械和物品在无菌操作之前,需要准备所需的无菌器械和物品,并放置在无菌台上。
1.打开无菌包装,取出无菌器械和物品。
2.将无菌器械和物品放置在无菌台上,避免与其他非无菌物品接触。
3.3. 无菌操作在进行无菌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无菌液体洗手,确保双手干净并无菌。
2.采用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破坏无菌状态。
3.避免与非无菌物品接触,如衣物、头发、皮肤等。
3.4. 消毒和清洁在使用完无菌器械和物品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以保证其再次使用时的无菌状态。
1.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蘸取无菌液体,对器械和物品进行消毒。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内无菌技术操作,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实现科学规范化要求,减少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行业标准及规范,以及本医院相关政策制度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科室、试验室、手术室等。
第三条定义和简写词解释1.无菌技术操作:指在医疗环境中,通过一系列操作和措施,防备和掌控无菌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并依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2.菌落:指细菌、真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体增殖形成的可见光或有色的微生物聚集体。
3.污染:指无菌环境的微生物数量超出无菌状态下的微生物数量。
4.消毒:教唆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微生物。
5.无菌操作室:指特地用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封闭环境。
6.无菌脱手技巧:指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手部清洁、无菌状态的技巧。
7.个人防护装备:指符合相关标准的隔离衣、口罩、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品。
8.微生物培养基:指利用特定成分培养微生物的基质。
9.媒介传播:指微生物通过空气、生物、液体等途径传染的过程。
第二章环境要求第四条无菌操作室设计要求1.无菌操作室应依据不同的操作需求进行分区设计,确保不同操作之间的隔离。
2.无菌操作室应保持空气质量符合无菌技术操作的要求,包含温度、湿度、气流、过滤等。
3.无菌操作室内的墙面、地面、顶棚等应使用无尘、易清洁的料子,以减少污染源。
第五条空气净化设备与维护1.无菌操作室必需配备相应的空气净化设备,确保操作区域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2.空气净化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保养应符合相关规范。
第六条无尘操作台及设备1.无菌操作室内的操作台及设备应符合无菌技术操作的要求,料子应无毒、无菌。
2.无尘操作台及设备的清洁、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无菌状态。
第七条其他要求1.无菌操作室应定期进行微生物空气采样,对无菌操作室内环境进行监控。
2.无菌操作室内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掌握相关无菌技术操作知识和技能。
医院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1、各类物品必须按无菌、清洁、污染定点放置,无菌物品应有明显标记并注明灭菌日期。
2、凡进行侵入性诊疗操作时,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做引起灰尘飞扬的活动。
3、无菌操作前应穿戴衣帽、口罩,备齐用品,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戴无菌手套;操作时,手臂及未消毒的物品不可跨越无菌区,手臂必须保持在自己腰部(或桌面)以上,不得面向无菌区大声谈笑、打喷嚏。
4、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包一经打开,概不能视为无菌,应尽早使用。
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经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5、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
6、酒精、碘伏等棉球罐每周灭菌2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其消毒液不可续加,每日更换。
7、持无菌容器时,应手托其底部,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内面。
取无菌物品要用无菌钳或镊夹取,取出无菌物品应及时包好或盖好,并标明开包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
灭菌,取出或剩余的无菌物品不得放回无菌容器。
8、为病人手术、治疗、换药时,应按清洁、污染、感染、特殊性感染的程序操作,被污染的组织、器械及敷料等均不可与消毒物品放在同一器皿内,也不可放在病人床上、桌上或地上。
9、接触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等伤口,须穿隔离衣,戴手套,对污染敷料应放在双层医疗垃圾袋内按要求处理。
医院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标准
第一条准备质量标准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浸于消毒液中,无菌包内放治疗巾5条,并准备无菌溶液、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及包皮、70%酒精、2%碘酒、棉签、弯盘。
第二条操作方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的大口容器内,容器底部垫以无菌纱布,每个容器只能放置1把无菌钳(镊),液面应浸没钳轴节以上2~3cm、镊子的1/2处。
(2)无菌钳在容器内放置时,应将钳端张开,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钳端闭合,取出时不可触及容器液面以上的内壁,同时手不能触及持物钳浸泡部分。
(3)使用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
①如到远处夹取物品时,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②无菌持物钳(镊),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得触及未消毒的物品,也不能用于换药或夹取油纱条、消毒皮肤等。
如有污染或疑有污染时,应重新消毒。
③无菌持物钳(镊)和浸泡容器,应每周消毒1次。
④容器内消毒液和纱布,应每3日更换1次。
⑤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1次。
2.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1)打开无菌容器盖时,必须将盖的无菌面(内面)朝上,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用后立即将容器盖盖严。
(2)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不能触碰容器边缘。
(3)手持无菌容器时(如无菌治疗碗等),应托住底部,不可用手指触及容器边缘或内面。
(4)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1次,疑有污染须立即进行灭菌处理。
3.取用无菌溶液法
(1)取用无菌溶液时,应先认真检查瓶塞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核对药名、药物是否过期,有无沉淀、变色、混浊等情况。
(2)拭去铝盖浮土后撬去铝盖,用两手指将橡皮塞上翻,稍松动,常规消毒瓶塞和瓶颈,然后取下瓶塞,瓶签向上,先倒出少许洗净瓶口,再由原处将溶液倒入无菌容器内。
(3)如有剩余溶液,套上橡皮塞,再次消毒瓶塞的翻转部分后须立即盖好,并注明开瓶时间。
(4)取用烧瓶溶液时,先解开系带,手持瓶口盖布外面,不可触及瓶口及盖布内面。
倒液方法同上。
(5)使用无菌瓶内溶液时,不可用无菌敷料堵住瓶口倾倒,也不能直接伸入瓶内蘸取,以免污染无菌溶液。
4.无菌包的使用法
(1)使用无菌包时,应先查看名称和灭菌日期,后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平坦处。
(2)解开系带绕好,放置包布边下,先打开包布外角,再打开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手不可触及包布里面。
(3)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巾放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如包内物品24小时后仍未用完,或包内物品被污染及无菌包被浸湿,一律须重新灭菌。
(5)如包内物品要全部取出时,应将包托在手上打开,另一手将包布四角抓住,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于无菌区域内。
(6)无菌包布应选择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厚棉布制成双层包装物品。
(7)无菌包在干燥条件下,可保存7~14日,过期虽未用亦应重新灭菌。
5.无菌盘铺法
(1)治疗巾的折叠法
①纵折法:纵形双折治疗巾两次成4折,然后再横折2次,开口边在外,使其成16开长方块。
②横折法:横形对折后再纵形一次4折,再重复1次,使之成16开长方块。
(2)半幅铺、半幅盖、单层治疗巾铺法
①纵折铺法
A.先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取出一块治疗巾,放在治疗盘内。
B.双手握住治疗巾上层两角的外层,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
C.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
D.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
E.将开口处向上反折,两侧边缘向下反折,以保持无菌。
②横折铺法
A.逐层打开,成双折后,内面为无菌区。
B.其余铺法同上。
③双层底治疗巾铺法
A.两手捏住治疗巾一端的两角外面,轻轻抖开,从远到近,铺3折使其成双层底,上层成扇形折叠。
B.根据需要放无菌物品,操作时须注意:a.铺无菌盘的区域必须清洁干燥。
b.无菌巾存放环境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放置位置固定,避免潮湿。
c.打包前应先检查灭菌日期。
d.操作中不可跨越无菌区和触及无菌面。
e.覆盖无菌巾时注意使边缘对齐。
无菌盘不宜放置过久,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
6.戴无菌手套法
(1)戴手套前先核对手套袋面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
(2)将手套袋摊开,取出滑石粉包,将粉擦于手掌和手背指间,剩余滑石粉不能再放回手套袋内。
(3)一手掀起口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
(4)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手套外面),同法再将手套戴好。
(5)将手套的翻转部分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6)戴好手套的双手,平举于胸前,不可触及有菌区或低于胸部。
①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②戴手套后,如发现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③脱手套前,应先将手套上的血迹、污物冲洗干净。
④脱手套时,须将手套口翻转脱下,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以免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