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院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一、无菌技术操作程序
1、操作前修剪指甲;
2、洗手或手消毒;
3、戴口罩、帽子;
4、检查用物是否符合要求;
5、消毒;
6、进行操作。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避免尘土飞扬。
2、衣帽整洁,口罩须遮住口鼻。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方能使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4、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未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
5、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有污染或己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或重新灭菌。
6、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7、无菌包应注明灭菌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无菌先后顺序存放和使用。
过期无菌物品必须重新灭菌后方能使用。
无菌技术的操作规程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操作过程中,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无菌区域不被污染、保持无菌物品等一系列的操作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基础技术,无菌技术的详细操作步骤为用物准备、带无菌手套、打开无菌包、取放无菌钳、物品摆放。
1.用物准备:准备无菌手套、治疗车、弯盘、治疗盘等物件。
2.戴无菌手套:在接触无菌物或执行无菌操作时需戴无菌手套,以免造成患者感染。
3.打开无菌包:打开无菌包将里面的无菌钳放置在操作台面上,要明确标明打开时间,一般有效期为4个小时。
4.取放无菌钳:取放无菌钳时,钳端应闭合向下,应避免触及容器口的边缘,用后应立即放回容器内。
5.物品摆放:取贮槽中的物品时您将盖子完全打开,以免物品触碰边缘造成污染。
基础护理操作规程-无菌技术操作(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
操作前30分钟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避免人员流动,尘埃飞扬。
2.穿戴整洁,洗手,戴帽子,口罩盖住口鼻。
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有明确标志。
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
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过期或受潮物品应重新灭菌。
4.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5.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面向无菌区,并使用无菌持物钳;手臂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
避免在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更换并重新灭菌。
6.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二)无菌持物钳使用法1.目的防止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不被污染。
2.操作要点①无菌持物钳保存在无菌干燥容器中,或者无菌持物钳浸泡在有盖无菌大口容器中,消毒液应浸没钳关节以上2~3cm或镊子的1/2,每一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持物钳。
②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闭合钳端,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液面以上容器内壁。
③使用时保持钳端向下,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④取远处物品,应连容器一并转移,就地取用。
⑤持钳高度不可低于腰部,不能随意甩动。
⑥无菌持物钳不可夹取油纱或用于换药及消毒皮肤,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消毒。
⑦干缸无菌持物钳24小时更换1次;浸泡无菌持物钳及容器每周消毒1~2次,并更换消毒液。
使用频繁的科室应每日消毒1次。
(三)无菌包使用方法1.核对无菌包的名称、有效灭菌日期,检查化学指示带颜色变化情况,包布干燥、完整,系带严、紧方可使用。
2.自包布外角、右角、左角、近侧角的顺序打开,若为双层包裹的无菌包,内层无菌巾使用无菌持物钳打开。
3.用持物钳夹取物品,包内有剩余物品,则按原痕包起扎好,注明开包日期、时间,24小时内使用。
无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1. 引言无菌操作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一种技术操作,旨在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
本文档旨在提供无菌操作的规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2. 规程以下是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遵循的规程:2.1 准备工作- 在无菌室内进行操作,确保环境清洁和无菌。
- 洗净双手并穿戴合适的无菌手套和个人防护装备。
2.2 准备试验器材- 所有试验器材应经过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 使用已经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的器材。
2.3 消毒操作区域- 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 确保操作台面无菌,并进行适当的消毒。
2.4 打开培养皿- 对培养皿的外表进行消毒处理。
- 打开培养皿时,尽量减少周围环境和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2.5 液体传递- 使用无菌移液器和无菌吸管进行液体传递操作。
- 避免直接接触试管或培养皿的口部。
2.6 摇荡和混合- 使用无菌方式进行试管的摇荡和混合操作。
- 避免摇荡时造成液体溅出和微生物扩散。
3. 注意事项在进行无菌操作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与非无菌物体接触,如皮肤、衣物、工作台等。
- 避免喷嚏、咳嗽或大声说话,以防微生物扩散。
- 严格遵循操作顺序和规程,减少错误和污染的可能性。
- 定期检查设备和器材的清洁和状态,确保其无菌性。
- 注意药品和试剂的保存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损的物品。
4. 总结无菌操作是保证实验准确和结果可靠的重要环节,通过遵循规程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的高质量和可重复性。
任何操作都应着重于无菌性和安全性,以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
以上为无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对您的实验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无菌管理一、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规程1.手术室环境准备(1)手术室应该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干净整洁。
(2)手术室内应保持恒温恒湿的环境,温度18-24℃,湿度50-60%。
(3)手术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动和新鲜空气的进入。
(4)手术室内的地面和墙壁应与其他区域分开,采用易清洁的材料,如:塑料地板和墙壁板。
2.手术室工作人员准备(1)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必须由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专业人员执行。
(2)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戴防护服、无菌手套、帽子和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身体健康。
3.手术器械准备(1)手术器械应从无菌包装中取出,严禁使用已破损的包装。
(2)手术器械应在开放之前经过清洗和消毒处理。
(3)手术器械应分类摆放,避免交叉污染。
(4)手术器械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和存放。
4.手术无菌环境保护(1)手术室内所有物品和装置应保持无菌状态。
(2)手术室内的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污染。
(3)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应保持良好,防止污染物进入。
(4)手术室内的废物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以防止传播细菌。
二、手术室无菌管理1.无菌质量控制(1)手术室应建立无菌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的无菌培训。
(2)手术室应配备无菌技术人员,负责无菌操作和管理。
(3)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无菌环境监测和无菌质量评估,确保无菌操作的有效性。
2.无菌手术器械管理(1)手术室应建立手术器械的标准清洗和消毒程序,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2)手术室应建立手术器械的专门存放区域,防止交叉污染。
(3)手术器械应定期进行无菌验证,确保无菌质量。
3.无菌手术器械包装和处理(1)手术器械应在包装之前经过清洗和消毒。
(2)手术器械包装应使用无菌材料进行,保证无菌状态。
(3)手术器械包装在操作之前应进行验证,避免破损和污染。
(4)手术器械包装应在手术室内进行拆包,保持无菌状态。
无菌操作的操作规程无菌操作是指在无微生物污染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的一系列措施,以保证操作的物体或环境不会被微生物污染。
无菌操作广泛应用于医疗、实验室、制药等领域,以确保对人体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无菌操作的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操作人员应进行全身消毒,包括彻底洗手和穿戴无菌工作服、手套、口罩和帽子等,并确保消毒措施完全干燥。
2.工作区域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平台、仪器、容器等。
二、消毒操作1.操作人员应将所需器具、材料和培养基等放入无菌操作区域。
2.将要进行消毒操作的仪器或器皿,用高温蒸汽或过氧化氢等消毒方法进行处理,确保杀灭细菌和病毒。
3.将培养基放入高效过滤器中,用压缩空气将其过滤到无菌操作区域,并确保其无菌性。
三、无菌工作台操作1.在无菌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时,应关闭所有室外门窗,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工作区域。
2.在无菌工作台上,每个操作点应使用单次使用的无菌消毒棉球擦拭工作区域,并取出所需的试剂、样品和培养基等。
3.操作人员应始终保持手与工作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手接触到工作平台引入微生物。
四、操作过程1.操作人员应随时保持双手在无菌状态下,并避免手的直接接触操作物体。
2.在取样或移液的过程中,应避免尖头接触容器壁或其他物体,以防止微生物的交叉污染。
3.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培养基或其它试剂的暴露时间,以防止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4.使用完毕的器具和材料应及时丢弃或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避免再次污染。
5.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操作物体周围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通风等,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五、操作后处理1.操作结束后,应将无菌工作台以及操作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将使用过的培养基、试剂和材料及时清除,以避免交叉感染。
2.彻底清洁和消毒操作人员穿戴的工作服、手套和帽子等,以防止微生物残留。
3.所有使用过的无菌器具和材料,应先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丢弃或回收。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一、目的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无菌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止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手术室等需要进行无菌操作的场所,涉及到培养基制备、细胞培养、微生物实验等工作。
三、操作程序1. 理清工作流程:在进行无菌操作前,要先明确工作流程,将需要使用的器皿、培养基等准备齐全。
2. 环境准备:无菌操作需要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操作台表面要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无菌状态。
3. 个人准备:实验人员需要穿戴合适的无菌服,戴上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4. 器皿处理:将需要使用的器皿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器皿的无菌状态。
5. 培养基制备: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培养基的制备过程,确保在无菌环境下完成,防止细菌的污染。
6. 细胞培养: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细胞的培养和处理,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7. 垃圾处理:将使用过的器皿、口罩、手套等垃圾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防止垃圾中的微生物传播。
四、注意事项1. 每一项无菌操作都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防止细菌、病毒的污染。
2. 实验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无菌操作培训,并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3. 无菌操作需要有专门的空间和设备,确保无菌状态的维持。
4. 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不得私自更改程序。
5. 发现操作台面或器皿出现污染时,要及时清洁消毒。
五、总结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实验室和手术室等需要进行无菌操作的场所必须严格遵守的操作规定,只有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才能保证无菌环境的稳定和无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无菌操作中,实验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污染情况,确保无菌操作的顺利进行。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1000字无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操作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制品的生产、实验室病原体相关的操作、手术室环境等,是保证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一、注意事项1.无菌技术操作必须在洁净的无菌工作台内完成。
2.在操作前应对无菌工作台进行消毒。
3.进入实验室前应洗手,换上实验室制服,佩戴口罩和手套。
4.操作过程中,手不接触培养基和器具,仪器常常在无菌灯下操作。
5.开盖时尽量缩短开放时间,尽量不要晃动培养皿和瓶子。
6.保持操作区域整洁,避免污染。
二、操作步骤1.进行无菌操作前,准备无菌环境。
打开无菌灯,将工作台内的器具全部喷上70%酒精后燃烧,关闭工作台玻璃门10-15分钟。
2.开蓝色无菌袋,将培养皿或瓶子悬挂在钢丝网上,放在工作台内。
3.拧开试管盖子,取出所需试管。
如果是固体培养基,用火针在培养皿盖子上划一道“X”形。
如果是液体培养基,将试管放到试管架中以备使用。
4.将试管盖子放在试管附近,将试管拿到无菌灯台下烤杀菌。
5.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中,用灭菌的钳子或火针夹瓶盖,打开试管盖子。
先将有菌液菌种沾到2%倍半乳糖液上,再移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如果是液体培养基,将有菌液菌种滴入瓶内。
6.接种结束后,用无菌棉棒将培养皿或瓶子盖子擦一遍,再放回无菌袋中。
无菌袋子口部用打结的方法封住。
7.最后燃烧棉签,关闭操作台,清理工作台后离开无菌实验室。
以上是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需要严格依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以免对实验品质量产生影响。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细则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操作环境清洁且宽敞①操作室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2.工作人员仪表符合要求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无菌物品管理有序规范①存放环境:适宜的室内环境要求温度低于24C,相对湿度<70%,机械通风换气4~10次/小时;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并置于高出地面20m、距离天花板超过50cm、离墙远于5cm处的物品存放柜或架上,以减少来自地面、屋顶和墙壁的污染。
②标识清楚: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且有明显标志。
③使用有序:无菌物品通常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取用。
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可疑污染、污染或过期应重新灭菌。
④储存有效期: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如存放环境符合要求,有效期宜为14天,否则一般为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30天;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一次性纸塑袋、医用无纺布或硬质密封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80天;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提供的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遵循包装上标识的有效期。
4.操作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进行无菌操作时,应培养并加强无菌观念:①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
②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定距离。
③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④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⑤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⑥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⑦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⑧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
⑨一套无菌物品供一位病人使用。
二、无菌技术操作评分细则。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
无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制药、实验室等领域。
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需要遵循一系列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清洁工作区域:确保操作台面、操作工具和容器等都是干净的,并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2.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佩戴无菌手套、帽子和口罩,以避免自身的污染。
3. 检查无菌器材:检查无菌器材的包装是否完好,并确认有效期。
二、进入无菌操作区后的注意事项1. 避免不必要的移动:进入无菌操作区后,尽量减少移动,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扬起并污染无菌区域。
2. 避免吹气和喷嚏:避免吹气和喷嚏,以防止微生物通过气溶胶传播。
3. 手部消毒:在操作前进行手部消毒,使用无菌酒精溶液或洗手液进行洗手,并通过消毒柜进行无菌处理。
4. 保持正确姿势:正确站立或坐姿操作,避免身体接触工作区域。
5. 避免异物进入无菌区域:避免带入不必要的工具、材料和饰品,以防止异物的污染。
三、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保持操作区域清洁:尽量避免操作区域的污染,保持周围环境整洁。
2. 避免直接接触外表面:尽量避免手直接接触操作表面,使用无菌工具进行操作。
3. 避免污染操作物品:避免将污染的工具或材料放置在操作区域,确保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是无菌的。
4. 避免气流扰动:避免突然开关门窗或产生气流扰动,以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
5. 避免空气污染:避免对操作区域进行长时间的讲话、咳嗽或呼吸,以防止口腔、鼻腔和咽喉的微生物进入操作区域。
四、操作完成后的清理工作1. 清洁工作区域:在操作完成后,对工作台面、操作工具和容器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2. 处理无菌废物:将无菌废物进行正确的处理,包装好并送往相应的处理设施。
3. 去除个人防护装备:将口罩、手套和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安全处理,避免再次污染。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严格遵守,可以有效降低微生物的污染和传播,保证操作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一种用于保证实验室操作无菌环境的操作规范。
无菌室是一个特殊的实验室环境,要求实验人员必须掌握一系列的无菌技术,以防止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一、无菌室和设备的准备1.确保无菌室的良好通风和负压环境,控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在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经过灭菌门。
2.在实验开始之前,使用75%乙醇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对实验台面、手套和空间进行彻底的消毒。
3.按照无菌技术要求检查设备,包括培养皿、试管、移液器、镊子等,确保其干净且无细菌污染。
二、实验人员的准备1.洗手后,必须佩戴手套和实验服。
手套必须在洗手并彻底干燥后穿戴,避免手套上的粉尘和细菌污染。
2.进入无菌室前,必须戴上帽子、口罩和鞋套,并确保它们完全覆盖头发、口腔和鞋子。
3.实验人员进入无菌室后,要经过芳香消毒剂的喷洒,对实验服进行表面消毒。
三、培养物的准备1.准备培养基时,必须使用无菌设备和无菌培养物。
培养基瓶口必须经过芳香消毒剂的喷洒,使用烧杯和无菌滤器纸覆盖瓶口。
2.使用无菌的移液器和试管,将合适体积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皿或试管中。
3.在进行细胞培养时,必须使用无菌的组织培养器皿,并避免培养皿的接触和暴露在无菌环境之外。
四、无菌操作1.打开无菌试验台,将需要操作的器具放在台面上。
注意杂质和细菌的污染。
2.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实验时,必须注意防止衣物或其他物品的触摸和污染。
3.使用灭菌的镊子、移液器和试管盖,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物的转移和操作。
4.操作时必须保持手的稳定,避免手的运动导致细菌的扩散。
五、实验后的处理1.实验结束后,关闭无菌试验台,将无菌设备和培养皿装入塑料袋中。
2.用75%乙醇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清洁无菌试验台,确保消毒效果。
3.拆卸和处理使用过的无菌设备时,必须注意防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释放和扩散。
六、培养基的质控1.在进行培养基配置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基成分的准确性和无菌化的有效性。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一、【评估】
1、环境清洁、干燥、宽敞明亮,适宜操作。
二、【操作流程】
1、护士着装整洁,戴圆帽、剪短指甲、取手表洗手并擦干,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2个、无菌持物钳包、快速手消毒液、无菌注射器、无菌巾包、无菌溶液、安尔碘、无菌棉签、无菌有盖缸内盛纱布、无菌治疗碗包、号码合适的无菌手套一副橡104 皮筋、标签纸、书写笔、污物缸、抹布、锐器盒。
3、具体操作
(1)擦桌面→治疗盘→擦快速手消毒液。
(2)检查无菌包→开无菌持物钳缸容器包→取出无菌持物钳缸→取下包外3M消毒条书写开启时间及责任者贴于无菌缸外壁。
(3)检查无菌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治疗盘内→未污染的剩余治疗巾按原折痕包好→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外面打开→双折铺于盘上→扇形折叠打开放无菌物品→双手捏翻折治疗巾两个角的外面向下覆盖,覆盖时将各边缘对整齐→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治疗盘即备好待用→注明开包、铺盘时间及责任者。
(4)检查无菌包→打开包(外层用手,内层用手或无菌持物钳均可,。
医院无菌操作规程引言医院无菌操作是指在医疗环境中,为了预防手术创口感染和交叉感染,严格遵守一系列无菌操作规程,以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档将阐述医院无菌操作的流程和要点,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实施无菌操作。
目录1.环境准备2.医务人员要求3.术前准备4.术中操作5.术后处理1. 环境准备•无菌手术室:确保手术室内无尘、无异味,温度适宜,空气流通良好。
•无菌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清洁整齐,放置所需的无菌器械和物品。
•洗手间:提供清洁的洗手设备和消毒用品。
2. 医务人员要求•着装要求:医务人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和鞋套。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在进入手术室前洗手,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
•居场要求:医务人员应按照各自职责在规定的位置居场,遵守规定的无菌操作流程。
3. 术前准备•器械准备:将需要使用的无菌器械及其包装取出,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患者准备:患者应在术前按照规定洗净手术部位,消毒手术部位,必要时进行局部麻醉。
4. 术中操作•无菌方法:医务人员应采用正确的无菌方法,避免手术器械与非无菌物品接触,避免手术区域被污染。
•手套使用:医务人员应佩戴合适的手套,手套应无菌、完整无缺损,避免污染手术区域。
•器械保持无菌:无菌器械在术中应远离非无菌物品,并定期更换,防止细菌繁殖。
•术中消毒:术中医务人员应定期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以保持手术区域无菌。
5. 术后处理•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应根据医院规定的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包括正确的分类、打包和消毒。
•环境清洁:术后无菌操作区域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的恢复。
•器械处理:无菌器械应根据规定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和贮存,以备下一次使用。
结论医院无菌操作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程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创口和环境的无菌状态,减少感染的发生。
通过正确的无菌操作,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康复速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1篇一、概述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预防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医院、诊所、护理机构等所有涉及无菌操作的工作场所。
以下是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 操作环境: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保持空气清新,无尘埃。
操作区域应清洁、宽敞、干燥。
2.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衣帽,帽子须遮盖全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
操作前应认真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15秒。
3. 无菌物品:操作过程中,必须使用无菌物品。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4. 无菌物品存放: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柜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无菌包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无菌包的有效期按7天计算,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无菌柜应定期整理、清洁。
5. 取无菌物品:操作者身距无菌区,用无菌持物钳取无菌物品,面向无菌区。
6. 手臂位置: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域,不可触及无菌物品。
7. 无菌物品使用: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得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个病人使用。
8. 污染处理:无菌物品已被污染或疑有污染,均不可再用,应更换,并重新灭菌。
三、无菌技术操作前的准备1. 仪表:操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衣帽,帽子须遮盖全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
2. 评估:操作前评估环境是否清洁、干燥、宽敞,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3. 用物评估:无菌物品是否齐全,是否在灭菌有效期内,指示胶带变色,放置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4. 操作者自我评估:评估自身着装、手指指甲是否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四、无菌技术操作流程1. 再次检查无菌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指示胶带颜色和手套号码。
2. 取无菌巾包,注意查对包外标签(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
3. 取出治疗盘,放于治疗台合适的位置。
4. 取无菌持物钳,面向无菌区。
5. 取无菌物品,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样本1.准备工作在开始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之前,需要保持整个操作区域的洁净。
必须彻底清洗并消毒所有的工作台面、试管架和工具,并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试剂。
2.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必须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眼镜和口罩。
这可以防止个人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传播。
3.消毒试管将要使用的试管放入无菌培养皿中,使用70%乙醇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将试管完全浸泡。
然后取出试管并在火焰中加热到红热状态,直到酒精完全燃烧殆尽。
让试管冷却后即可使用。
4.制备无菌培养基根据需要,准备适当的无菌培养基。
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并放入高压蒸汽锅或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灭菌。
确保培养基完全无菌。
5.点火燃烧灯具将点火器点燃,并将焰火焰放在工作台或试验室内所需的位置。
确保火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消毒工作区域将试验台面擦洗干净,并用70%乙醇或其他消毒剂轻轻擦拭。
确保没有任何细菌存在。
7.穿戴手套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之前,务必戴上无菌手套,以保持操作区域的洁净。
8.点火灼烧被灭菌工具将需要使用的工具,如镊子、培养皿和吸管,在火焰中进行灼烧,以杀灭上面的细菌。
9.开启试管盖使用无菌镊子或其他工具,轻轻开启试管盖。
注意不要接触到试管盖内部。
10.装填培养基用无菌吸管取出培养基,并轻轻滴入试管中。
确保培养基不触碰到外部地面或其他非无菌物质。
11.关闭试管盖将试管盖重新放回试管上,并确保盖子完全关闭。
确保试管内外环境的隔离。
12.出口火焰将试管盖和试管的出口部分经过火焰烘烤,以确保没有任何微生物存在。
13.清洁无菌区域在完成无菌技术操作后,必须清洁并消毒整个操作区域,以避免任何污染和细菌传播的风险。
护士无菌操作技术操作流程
一、准备阶段
1. 运用无菌手法准备干净的无菌器械和材料。
检查是否完整,是否有破损。
2. 进行手部消毒,先用肥皂清洗手至少30秒,然后用70%以上乙醇液消毒手至少60秒,使手干燥。
3. 穿戴口罩、头套和无菌服。
正确穿戴可以防止室内细菌传播。
二、操作阶段
1. 打开无菌包装装置和无菌材料。
打开时要极其小心,避免污染。
2. 将无菌材料移至无菌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需消毒后留干燥。
3. 按无菌操作规范操作。
比如器械与病人直接接触部分要保持1米距离。
4. 助手为操作人提供焊材和器械,双方保持1米距离的无菌区。
5. 操作结束后,无菌材料继续保留在无菌区等待包装。
三、结束阶段
1. 使用消毒毯将废弃物封闭后妥善处理。
2. 拆卸口罩、头套和无菌服,并按规范处理废弃物。
3. 对无菌区域及器械进行灭菌消毒。
4. 记录无菌操作情形,签名确认无误。
以上就是护士进行无菌操作的基本流程。
全程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以保证手术或治疗的顺利进行。
第一医院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医院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一)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检查有效日期
2、手将无菌持物钳的容器盖打开
3、手持无菌持物钳,将钳移至容器中央,使钳端闭合,垂直取出
4、使用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
5、用后闭合钳端,立即垂直放回容器
6、到距离较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使用
7、无菌持物钳及其干燥持物罐每4小时更换一次,遇有污染随时更换消毒
(二)注意事项
1、不可在盖闭合时从盖孔中取、放无菌持物钳
2、取放时,不可触及容器口,以免污染
3、防止无菌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而污染
4、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防止油粘于钳端而影响消毒效果
5、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防止钳被污染
6、保持无菌持物钳的无菌状态
二、无菌容器的使用
(一)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检查无菌容器标记、灭菌日期
2、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平移离开容器,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无菌物品
3、取物后,立即将盖反转,使内面向下,移到容器口上盖严
4、手持无菌容器(如治疗碗)时,应托住容器底部
(二)注意事项
1、防止盖内面触及桌面及任何非无菌区域
2、拿盖时,手勿触及盖的边缘及内面
3、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4、手指不能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三、无菌包的使用
(一)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
2、包扎或打开无菌包
包扎法:
将物品放于包布中央,用包布一角盖住物品,左右两角先盖上并将角尖向外翻折,盖上最后一角后以“+”字形扎妥,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妥开包法:
(1)核对无菌包名称、灭菌日期
(2)将无菌包平搁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面上。
解开系带,卷放在包布下,按原折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3)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事先准备的无菌区内
(4)如包内物品未用完,按原来折痕包盖,横向包扎好,并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
(5)如需将包内物品全部取出,可将包托在手上打开,另一手将包布四角抓住,稳妥
地将包内物品放在无菌区内
(二)注意事项
1、一般灭菌物品放于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纯棉布包内,包外标明包的名称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为1─2周
2、如包玻璃物品,先用棉垫包裹再包扎
3、如超过有效期,不可使用
4、不可放在潮湿处,以免因毛细现象而污染
5、打开包布时手仅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面
6、横向包扎表示此包已开过,所剩物品24h内可再使用
7、如包内物品被污染或包布受潮,须重新灭菌
8、投放时,手托包布使无菌面朝向无菌区域
四、铺无菌盘
(一)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
2、取无菌治疗巾包,包内治疗巾的折叠:
纵折法:治疗巾纵折两次,再横折两次,开口边向外
横折法:治疗巾横折后纵折,再重复一次
3、铺盘
单层铺盘
(1)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取一块治疗巾放在治疗盘内
(2)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两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将上层折成扇形,边缘向外,治疗巾内面构成无菌区
(3)放入无菌物品后,将上层盖上,上下层边缘对齐。
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
双层铺盘
(1)取出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两角外面,轻轻抖开,从远到近,3折成双层底,上层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2)放入无菌物品,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边缘对齐
(二)注意事项
1、检查无菌包标记、灭菌日期
2、如治疗巾未用完,应按要求包好无菌包
3、手不可触及无菌巾内面
4、准备好的无菌盘若没有立即使用,应注意铺盘时间,有效时限不超过4h
5、手不可触及无菌巾内面
6、保持盘内无菌,4h内有效
五、取用无菌液法
(一)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
2、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检查核对无误后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橡胶塞边缘向上翻起
3、一手示指和中指套住橡胶塞将其拉出,另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掌心,倒出少量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事先备好的无菌容器中
4、倒毕塞进皮塞,消毒后盖好,在瓶盖上注明开瓶日期、时间
5、如取烧瓶内无菌溶液,解开系带,手拿瓶口盖布外面,取出瓶塞。
倾倒溶液的方法
同上
(二)注意事项
1、应认真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有无裂缝,以及溶液的澄清度,确定质量可靠,方可使用
2、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塞内面,防止瓶塞被污染
3、倒溶液时,勿将瓶签沾湿;勿使瓶口接触容器口周围
4、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5、倒后立即塞好瓶塞,以防污染
6、已开启的溶液瓶内的溶液,可保存24h
7、不可触及盖布内面及瓶口
六、戴无菌手套
(一)操作步骤
1、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核对无菌手套袋外的号码、灭菌日期
3、手套袋平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打开,取出滑石粉包,涂擦双手
4、一手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一只手套的反摺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
5、再以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摺内面(手套外面
),取出手套,同法戴好
6、双手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7、脱手套时,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转脱下;再以脱下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内,将其往下翻转脱下
8、将手套浸泡在消毒液内,洗手
(二)注意事项
1、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
2、戴手套时,防止手套外面(无菌面)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
3、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内面(非无菌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4、发现手套有破洞,立即更换
5、注意勿使手套外面(污染面)接触到皮肤
七、口罩的使用法
(一)操作步骤
1、洗手。
2、拿口罩外面上方,用口罩罩住口鼻,系带在头部或耳后及颈部打活结。
(二)注意事项
1、使用口罩应遮住口鼻,不可用污染的手接触口罩,用毕立即取下,污染面向内折叠放清洁口袋内,不应挂在胸前。
2、使用纱布口罩4-8h应更换,口罩潮湿应立即更换;使用一次性口罩不得超过4h。
3、接触严密隔离的病人应每次更换口罩。
八、洗手法
医务人员一般洗手的方法: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双手相互揉搓;
D、双手互握,相互揉搓指背;
E、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在掌中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G、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1、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之后,手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部位,这些区域属于有菌地带;同样,也不要接触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
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手术器械及用品。
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
如前臂或肘部触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
如无菌巾、布单等物已被湿透,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加盖干的无菌布单。
4、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一人应先退后一步,背对背地转身到达另一位置,以防触及对方背部不洁区。
5、手术开始前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腹等体腔,待核对器械、敷料数无误后,才能关闭切口,以免异物遗留腔内,产生严重后果。
6、切口边缘应以无菌大纱布垫或手术巾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仅显露手术切口。
术前手术区粘贴无菌塑料薄膜可达到相同目的。
7、作皮肤切口以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再涂擦消毒皮肤一次。
8、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9、参观手术的人员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或站得太高,也不可经常在室内走动,以减少污染的机会。
10、手术进行时不应开窗通风或用电扇,室内空调机风口也不能吹向手术台,以免扬起尘埃,污染手术室空气。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