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护理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23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配合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维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
二、评估要点评估意识、生命体征、呼吸道、氧合情况,是否需机械通气。
三、物品准备操作用物:气管切开包和气管插管盘;无菌手套、照明设备、负压吸引装置;合适的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导管、消毒润滑剂;麻醉药、注射器、胶布、纱布及导管固定用品。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酌情吸痰。
2、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患者床边。
3、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清除口腔内假牙、血块及分泌物,肩与颈下垫枕,保持头向后仰,头部正中。
4、备吸痰盘,半铺半盖打开。
5、打开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吸痰管备用,备好站灯,调整灯光合适位置。
6、协助医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1)气管插管病人插管完毕初步固定导管,连接简易呼吸气囊,挤压呼吸气囊,听诊双肺呼吸音,证实气管插管成功,妥善固定好插管,松紧以一指为宜,根据病情接氧气吸入或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2)气管切开病人,切开成功后,配合吸痰,有气管插管者及时拔除气管插管,配合医生固定气管切开管,松紧以一指为宜,根据病情接氧气吸入或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7、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整理用物,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适当约束双手。
9、做好终末处理,记录。
五、注意事项1、病人仰卧,肩和颈抬高,头后仰。
2、正确固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
3、每日做好导管护理及口腔护理。
4、监测通气及血气分析、电解质情况。
5、注意观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发症。
6、协助进行湿化,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
7、注意牙齿有无松动。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气管切开术是将颈段气管前臂切开,通过切口置入适当大小的金属或塑料气管套管,以缓解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目前,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
一、术前护理(一)病情观察详细了解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仔细观察颈部情况,为手术医师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病情评估结果,以便判定病变部位及了解呼吸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
同时,术前必须让患者和家属明确手术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
(二)用物准备护士接到通知后,常规备手术衣包、经皮穿刺气管切开包(内有气管穿刺套针管、扩张器、J型引导钢丝、切皮刀、扩张钳和一次性气管套管),生理盐水,局麻药物,注射器,消毒液;床边备好吸痰器、吸痰盘、一次性吸痰管、无菌手套、吸氧装置或呼吸机(器)。
另再备常规气管切开包和气管套管。
(三)环境准备、为保证手术在床边顺利进行,需转移周围的患者,保证有足够的手术空间;控制病房的人流量,减少对手术的干扰,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时准备充分的照明设施,保证急救通道通畅,便于急救物品的有效传递。
(四)体位准备取仰卧位,头后仰,肩下垫一软枕,固定一人于床头扶好患者头部,保持下颌、喉及胸骨柄上切迹成一直线,充分暴露颈部。
二、术中配合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协助手术者抽吸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随时报告患者情况;准备迅速执行医嘱,做好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
三、术后护理、(一)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口腔鼻腔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气道湿化和温化护理、防止局部和肺部感染、病情观察等。
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以备发生严重并发症时可迅速使用。
(二)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术后,保持气管套管通畅,严防套管阻塞或脱出是护理的重点和关键。
1、防套管堵塞术后应适时吸痰,随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及痰液;每4-6小时清洗、消毒内套管一次;内套管取出后要及时放回,内套管脱离外套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30分钟,以免外套管堵塞。
气管切开的护理操作流程指引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手术,用于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精心的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气管切开的护理操作流程指引。
一、环境准备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温度适宜(一般在 18 22℃),湿度在50% 60%。
2、限制探视人员,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二、物品准备1、治疗盘内放置换药用品,如碘伏棉球、酒精棉球、无菌纱布、镊子等。
2、吸痰装置一套,包括吸痰管、负压吸引器等。
3、气切护理包,内含弯盘、治疗碗、剪刀等。
4、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液。
三、护理人员准备1、护理人员应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熟悉气管切开护理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四、患者准备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护理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取得其配合。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一般为半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五、操作流程1、评估患者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查看患者的意识状态、面色、口唇颜色。
听诊肺部呼吸音,了解呼吸道通畅情况。
2、吸痰连接好吸痰装置,调节负压(一般成人 400 533kPa,儿童<40kPa)。
打开吸痰管包装,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轻柔地插入气管套管内,深度以遇到阻力后上提 05 1cm 为宜。
边吸边旋转退出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15 秒。
吸痰后再次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观察痰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3、切口护理取下患者颈部的旧纱布,观察切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出血等情况。
用碘伏棉球消毒切口周围皮肤,从切口向外环形擦拭,消毒范围直径大于 5cm,然后用酒精棉球脱碘。
用无菌剪刀裁剪合适大小的纱布,覆盖在切口处,用胶布固定。
4、套管护理内套管消毒:先将内套管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煮沸的水中煮 5 10 分钟,待冷却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再重新插入外套管。
外套管固定:检查外套管的固定带松紧度是否适宜,以能容纳 1 2 指为宜。
过松容易导致套管脱出,过紧则会影响颈部血液循环。
气管切开管护理常规
【切开前准备】
1. 心理护理,签得知情同意。
2. 物品及药品准备。
【切开配合】
1. 吸痰。
2. 观察生命体征及心电,面色变化。
3. 协助拔除气管插管。
【切开后管理】
1. 妥善固定。
2.观察伤口情况并保持清洁。
3.协助正确拔管。
【人工气道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暖湿润。
2.根据病情实行体位引流。
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鼻腔清洁。
4. 监测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变化。
5. 合理湿化气道。
6. 保持呼吸道通畅:
1)定时评估,按需吸痰。
正确吸痰,注意无菌,吸痰前后予
3分钟100%氧气吸入。
2)吸痰期间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及心电变化。
3)金属套管每8小时清洗消毒一次内套管;气囊套管每2周更换一次。
4)脱机期间慎用镇静﹑镇咳及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药品。
7.鼓肺与叩背
8.维持气囊压力在25-30mmHg,每4小时测量调整一次。
9.防止误吸:床头抬高30°。
ICU危重病人气管切开术的配合及护理【关键词】气管切开术危重病人护理【CLC编号】r472【文件识别码】a【物品编号】1671-8801(2022)05-0229-01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行气管切开术是保持患者呼吸畅通,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介绍如下。
1术前准备1.1环境将患者置于安静、干净、新鲜的室内,室温21℃~22℃,相对湿度80%~90%。
空气消毒器在使用前应对环境进行消毒,在室内地面洒水,注意通风。
1.2项目护士事先准备好气管切开包、抢救物品及药物、简易呼吸球囊及型号适合加压面罩。
备吸引装置及用物,处于准备状态,随时协助医生进行吸引。
1.3病人密切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证病人有良好的血氧饱和度。
对意识清醒的病人要做好心理疏导,手术麻醉方式及配合要求,鼓励病人做好配合。
2手术方法在多功能监护仪的生命体征监测下,患者处于仰卧位,肩垫高15~20cm,颈前区和环状软骨充分暴露。
切口中点位于环状软骨下方2~3cm或环状软骨与胸骨上窝之间的中点,铺上常规消毒巾。
未经气管插管的患者采用1%利多卡因逐层麻醉。
气管插管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0.2mg/kg。
局部麻醉与未插管患者相同。
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选择颈部横切口或纵切口3~5cm,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分离颈阔肌和颈前肌群,显露甲状腺峡部,在下极分离气管前间隙,被动地将甲状腺峡部移到头侧。
可见气管软骨环。
在2~3个软骨环处用空针穿刺并拔出[1]。
识别气管后,在直视下水平切割气管软骨环间隙,要求助手在气管切口上方拔出气管管,但不能拔出声门。
在气管扩张器的帮助下经检查过气囊且前端充分润滑的气管切开导管置入气管,气囊充气妥善固定后结束手术。
3术后护理1.3.1观察有无局部出血。
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措施,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为患者提供氧气和排除呼出二氧化碳。
针对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术前准备1.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呼吸状态、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指标,以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风险。
2. 术前准备:确保需要使用的器械和设备齐全,并保持其清洁和可用状态。
同时,检查气囊是否完好,气管切开管是否通畅。
3. 麻醉:麻醉应由专业医生进行,确保患者处于无痛状态。
二、术中护理1. 安全操作:在进行气管切开时,护士需要配合医生,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手术室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和准备好的应急设备。
2. 出血防控:注意监测出血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
同时,保持手术区域干燥,避免感染。
3. 呼吸道管理:术中需要进行呼吸道管理,包括吸痰、气囊充气等操作。
吸痰时应注意注意力慢慢吸出,避免引起气道刺激。
气囊充气时要掌握好充气量,避免压迫气道过紧或过松。
4. 气道护理:术后应保持气管切开通畅,防止分泌物堵塞气道。
每天定时吸痰,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避免感染发生。
三、术后护理1. 监测: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气囊管理:定期检查气囊的充气情况,避免压迫气道过紧或过松。
每2小时检查一次,确保充气量适中。
3. 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根据医嘱或护理要求,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避免管道堵塞和感染。
4. 皮肤护理:每天定时清洁切开口周围皮肤,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发生。
5. 通气参数调整: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和需要,调整通气参数,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和氧合状态良好。
6. 心理支持:气管切开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创伤,护士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其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四、并发症的处理1. 气道堵塞:如发现气道堵塞,应立即采取吸痰等措施,保持气道通畅。
2. 感染预防:注意手卫生,穿戴好手套,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气管切开术护理配合1.术前准备:护士需要核对患者的手术安排和手术同意书,确认患者已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
护士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护理用品,如无菌巾、手术器械、消毒液等。
2.术前教育: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气管切开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告知患者手术后可能需要长期使用气管切开管。
护士还应询问患者对手术的了解和疑虑,并解答相关问题,以增加患者的合作性和减少手术恐惧感。
3.心理支持:对于部分患者来说,气管切开手术可能是一项重大的手术,可能引起患者的焦虑和担忧。
护士需要倾听患者的情绪表达,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如安慰、鼓励和慰问,以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
1.安全护理:护士需要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安全和洁净,监测患者体征,如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护士还需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器械的准备和无菌操作,以避免术中感染的发生。
2.气道管理: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患者气道通畅,排除呼吸道分泌物。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气道梗阻,护士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如吸痰、气管插管等。
3.出血控制:气管切开术可能会引起出血,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手术部位的出血情况,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如加压止血、给予血液制品等。
4.观察记录:护士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相关情况,如术中出血量、给予液体量、药物使用情况等,以便医生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
1.呼吸管理: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监测气管切开管的通气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2.气道护理:护士需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护士还需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固定带,防止压迫伤和感染。
3.患者康复教育: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如气道护理、管路清洁、异常情况的处理等。
护士还需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恢复呼吸肌力和日常活动能力。
4.术后疼痛管理:气管切开术后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疼痛,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有效的镇痛治疗,如口服镇痛药物或静脉镇痛泵。
气管切开的护理操作流程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呼吸道阻塞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介绍气管切开的护理操作流程,以供临床护理人员参考。
1. 术后立即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立即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或专门的呼吸治疗室。
护理人员应首先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气管切开管的通畅情况,确保气道通畅。
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道梗阻、出血或气管切开管脱出等紧急情况。
2. 气管切开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管应保持清洁和通畅。
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时更换气管切开管固定带和敷料,定期清洗气管切开管周围的皮肤,并注意观察气管切开管是否存在漏气、堵塞或异物进入的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或更换气管切开管。
3. 注意口腔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不能自主咳嗽和咳痰,容易导致口腔分泌物增多,影响呼吸道通畅。
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给患者口腔护理,包括口腔清洁、漱口和吸出口腔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和湿润。
4. 避免感染。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和敷料,避免感染的发生。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血液白细胞计数,及时发现感染症状并进行处理。
5. 床位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容易出现压疮和肌肉萎缩。
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
同时,进行 passively range of motion (PROM) 活动,预防肌肉萎缩。
6. 康复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和言语康复训练。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肌力训练、咳痰训练和发音练习,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7. 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常常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要点气管切开是指在患者的喉咙部位做开口手术,直接将气管切开,以便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进行呼吸。
这种手术一般用于呼吸困难、喉咙肿胀、气管狭窄等病症的治疗。
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护理,以保证气道通畅,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要点。
一、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进行呼吸,因此气道管理是护理的重点。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情况,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气道阻塞。
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避免管道堵塞或感染。
二、食管保护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的食管与气管相连,容易发生误吸或食物进入气道的情况。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吞咽反射和吞咽功能,避免误吸。
同时,还需要通过饮食管理和姿势调整等方式,保护患者的食管,避免食物进入气道。
三、感染预防气管切开患者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定期更换患者的衣物和床单等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切口,避免感染和切口愈合不良。
四、皮肤护理气管切开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和皮肤破损等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和换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同时,还需要定期清洁和保湿患者的皮肤,避免皮肤干燥和破损。
五、心理护理气管切开手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
六、康复护理气管切开患者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包括呼吸康复、语言康复和功能康复等方面。
护理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和评估,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以上就是气管切开患者护理的要点。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细致地进行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同时,患者本人和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参与护理和康复,共同推动治疗的进展。
如何正确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帮助呼吸困难的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
而正确进行气管切开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体征的稳定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操作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三个方面来介绍如何正确进行气管切开护理。
操作前准备在进行气管切开术前,护士需要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首先,护士应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确认手术的目的和需要。
其次,护士需要为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备好必要的呼吸器械和药物,确保术中抢救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护士还需检查手术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并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共同制定术中的操作计划。
术中护理在气管切开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全程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并做好相应的护理。
首先,护士需要在手术前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材和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
同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护士要协助医生清洁手术部位,保持术中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同时确保气管切开管的稳固和通畅。
术中还需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
在手术结束时,护士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处理手术所产生的医疗废弃物。
术后护理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患者恢复麻醉后,护士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在正常范围内。
护士还需及时处理术后产生的分泌物和伤口渗液,保持术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术口感染。
同时,护士要帮助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护理,如翻身、清洁口腔等。
术后还需进行定期的术口观察和护理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除了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护士还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护士应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面对手术后的生活和健康问题。
此外,护士还需教授患者和家属正确的护理知识和技巧,如如何正确清洁术口、如何使用气管切开管等,以便他们能够在家中更好地照顾患者的健康。
气管切开术护理常规完整版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目前,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
评估1、呼吸困难和缺氧程度。
2、气管套管是否通畅,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及量。
3、气管套管周围皮肤分泌物的量及颜色。
4、气囊压力。
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2、有窒息的危险3、有感染的危险4、语言沟通障碍5、焦虑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密切注意呼吸情况,尽量使病人处于安静状态,避免活动。
2、做好解释工作,说明手术注意事项。
3、皮肤准备,剃胡须及消毒颈部皮肤。
如病情危急,则不做常规皮肤准备,立即送手术室或床边进行手术。
4、禁用对呼吸中枢抑制的药物。
2术后护理1、床边物品准备:床旁置无菌盘,内盛换药碗2只,分别放置消毒液浸泡棉球和小纱布、生理盐水、镊子2把。
无菌缸内置吸痰管、吸引器、氧气及抢救物品。
2、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纱布,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3、取平卧或侧卧,去枕使颈部舒展,24—48小时后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
更换体位时头部及上身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
4、保持气管内套管通畅,按无菌操作规程随时吸出套管内分泌物。
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每次间隔3~5min。
操作要轻以免损伤粘膜。
5、按时做蒸汽吸入或雾化吸入,鼓励病人咳嗽,使痰液易于排出,如痰液粘稠,予以充分湿化:(1)间接湿化法:生理盐水1OOml,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
湿化液每日更换。
(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泵人)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分钟,每天不少于200ml。
6、密切观察呼吸变化,呼吸困难者,经吸痰不能缓解时,应迅速取出内管,检查有无阻塞及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