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人教版)四年级 下册 7 尊严
- 格式:doc
- 大小:15.01 KB
- 文档页数:6
X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7・1、2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尊严》是一篇蕴意深刻的叙事类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故事,他在小镇上逃难时,面对善良朴实的人们的盛情款待,他没有立即接受,而是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品尝劳动果实,正是由于他有着“不能不劳而获”,“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坚定信念,最后终于成为了石油大王。
教学本课,一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描写哈默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词句,理解“尊严”的真正含义;二要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哈默和杰克逊大叔作出评价,说说自己对他们的看法,提高学生初步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复述这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尊严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嗟来之食”的故事?有一年齐国发生了大饥荒,一个名叫默敷的齐国人在路边摆设了食物,准备送给那些饥饿的灾民,有一个饥饿的人始终不肯吃人家施舍、恩赐的食物,最后饿死了。
你觉得这个人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别人施舍给他的食物?(因为他有尊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尊严”有关的文章。
揭示课题:尊严(由一个历史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急于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对“尊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遇到生字用笔圈画出来,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这些字音读准。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并给生字找个伙伴,组成词语。
3.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
4.讨论: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尊严”,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自读和互读,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研读课文,潜心会文1.学生自学思考:(1)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2)画出他们之间的对话,从这些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小组进行讨论。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尊严生字《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
小编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尊严》生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尊严》生字1【尊】读音:zūn巧记:遵命出走。
字义:①敬重②敬辞③地位或辈分高组词:①尊严尊重②尊府③尊长造字:会意法造句:维护祖国的尊严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笔顺:“寸”的横宜长,点尽量靠左,要有力。
2【沃】读音:wò巧记:大水(氵)冲走妖女(夭)。
字义:①土地肥②灌溉,浇组词:①肥沃沃土沃野②沃灌如汤沃雪造字:形声法造句:呼伦贝尔大草原土地肥沃,牛羊成群。
笔顺:左窄右宽。
第四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字歌:水浇田野沃女妖常出没降妖忽跃起衣随棉袄落3【呈】读音:chéng巧记:头上长嘴(口)来称”王“。
字义:①显出,露出②恭敬地送上去组词:①呈现②呈献呈递国书造字:形声法造句:春天到了,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笔顺:”口“宜扁;”王“三横间距均匀,下横宜长。
4【惫】读音:bèi巧记:“心”里很累,准“备”休息。
字义:极度疲乏组词:疲惫造字:形声法造句:为了维持生计,妈妈日夜操劳,看起来很疲惫。
笔顺:“夂”要覆盖下面的“田”;“心”要托住“备”。
5【堪】读音:kān巧记:“甚”为有力能提土()。
字义:①忍受,能支持②可以,能,足以组词:①难堪破烂不堪困苦不堪②堪当重任造字:形声法造句:这幢老楼经历了数年的风风雨雨,已经破烂不堪了。
笔顺:“”窄小偏上;“甚”横画间隔均匀。
6【善】读音:shàn巧记:“羊”在前头(),“口”在下。
字义:①善良,品质或言行好②好的事情、行为、品质,跟“恶”相对③高明的,良好的组词:①善良善举②行善积德③善始善终造字:会意法造句: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
笔顺:“善字去掉口”的竖与竖中线重合,底横宜长。
小学语文《尊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思考“尊严”的含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课文内容,讲解人物形象及其品质。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尊严”的理解。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价值观。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尊重”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学习生字词的能力。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 学生团队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含义。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7课第7课《尊严》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一)预习目标: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2.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用“”划出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
(二)预习内容:1.自学生字新词,将粗体字注上拼音。
款()待喉()结羡()慕疲惫()不堪捶()背惬()意僵()硬狼吞虎咽()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从对小伙子的描述中你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按照“我认为他是一个的人”的句式来谈谈你的看法。
2.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呢?_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7课。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追寻美的足迹》中的《诚信人生》之《成功信誉》,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1.形近字组词尊()沃()堪( ) 瘦()僵()捶()喉()奠()袄()甚()搜()缰()锤()候()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杰克逊大叔是一个善良的人。
杰克逊大叔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2)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改为反问句)3.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组成成语()吞()咽画()点睛井底之()()假()威亡()补牢守株待()()头不对()嘴对()弹琴打草惊()_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7课。
_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7课。
各班教师个性化设计各班教师个性化设计小学四年级语文第7课都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学习啦网络的4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七课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以上就是为大家的4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七课的内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帮助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有尊严的活着。
《尊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新授课】【前期分析】教材分析《尊严》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在一群逃难的人到达一个小镇上时,小镇上的人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在逃难人群都不顾一切地狼吞虎咽时,只有一个年轻人坚持要帮别人做事才肯吃食物。
最后这个年轻人受到杰克逊大叔的赞赏,最终成为石油大王的故事。
课文要表现的是哈默的尊严,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还保持自己的尊严。
本篇课文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意义是让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经过小学三年的语文学习之后已经能够用字典自主学习生字生词,因此生字生词的教学已经不是本科教学的重点。
而此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能够有很好的自律能力,在学习时会较认真的进行学习活动,但是他们此时已不如此前的活泼,在上课时难免会较为沉闷。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时要注意采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类似的多篇文章,这样就为本课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应用自己的经验决定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阅读。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阅读文本的过程,此时,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就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必要时进行指导,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解决文本的能力。
教法:谈话法、教授法、问答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沃、呈、惫”等6个生字,会写“尊、沃、呈、惫”等14个生字,积累“疲惫不堪、狼吞虎咽”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反复阅读文本,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哈默的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维护自己的尊严,理解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学习哈默的这种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课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会根据人物的语言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7.《尊严》(7900字)《尊严》教学设计【教案的背景】语文教学的任务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和作者的写作手法,而不是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认读生字词,读懂文章,分段或概括段意和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选择《尊严》这一课,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尊严,怎样做才有尊严。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孩子的思想也在悄悄地变化着,所以这篇课文能帮助孩子,净化孩子幼小而单纯的心灵。
【教材分析】《尊严》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旨在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真诚地待人处事,就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
课文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
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最后成为石油大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
尊严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文中没有空洞地阐述尊严的含义,而是蕴涵在这个年轻人的故事中最终得出他是个有尊严的人。
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让人感动泪流,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特别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际,对尊严话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1、学习抓住描写哈默外貌、动作、语言的词语,体会哈默人物形象的方法。
2、边读边想,品味词语与哈默展开对话,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读音,读准多音字“难”、词语“惬意”的读音。
2、理解狼吞虎咽、骨瘦如柴、尊严、惬意几个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这几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初识尊严师:同学们,自古以来,“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偷盗来的水,清廉、方正的人不吃别人施舍给他的食物,这说明了这些人有骨气、有尊严。
(引出课题《尊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有尊严的人——哈默。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1.指导学生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材分析《尊严》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是以“诚实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要求学生潜心会文,在感受人物思想品质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尊严》是一篇故事内容简单却具有极强哲理性的文章。
本文对哈默有骨气、有毅力、有自尊的形象塑造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来展现的。
而对尔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长者风范却暗含在他对主人翁哈默维护自尊的请求中。
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克逊大叔的这句话中,最难理解的就是“尊严”,这篇课文宣扬的是哈默以坚强的毅力所坚守的“用劳动换取报酬”的信念。
而对尊严的捍卫,正是现实社会所缺失的。
所以,为学生纯洁的心灵射进一缕圣洁的光芒——尊严,更显可贵,我想,这也是学习本文的价值所在。
尊严就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与原则,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尊严就是自尊自爱,就是坚持原则,尊严就是诚实守信。
尊严就是挫折面前不低头,强权之下不屈膝品格。
不同年龄或身份的人对尊严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说:“人的尊严靠奖励。
”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说:“人的尊严靠知识。
《尊严》教学案例安丘市白芬子小学马晓明【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显然、狼吞虎咽、例外、苍白、骨瘦如柴、需要、灰暗、喉结、赞赏、思量、惬意、僵硬、许配。
(认知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德育目标)【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2、难点: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一、反馈预习:1.学生交流自己的预习收获。
(课文主要内容,主人公,生字词等)多媒体补充展示。
2.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展示)3.学生提出读文中不明白的地方。
二、认定目标多媒体展示:1.为什么杰克逊说哈默有尊严。
(找出文中描写哈默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味。
)2.“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怎样理解这句活?三、交流探究:1.自读课文思考、圈画、批注。
2.小组内交流。
四、汇报展示:(多媒体展示)1.交流对哈默外貌描写的句子。
抓住“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体会哈默当时也是极度饥饿,缺少营养,和那些难民一样需要食物2、交流哈默语言的句子。
(共三句)感受哈默是一个要用自己劳动换取食物的人,是一个宁愿忍受饥饿也要维护自己尊严的人、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出重音(三个“不”,语气要坚定,注意感叹号的作用)对话朗读:体会哈默不肯接受施舍的坚决态度,同时体会杰克逊的善良。
3.交流描写神态、动作的句子。
“狼吞虎咽”说明哈默已饥饿到极点,也要先干活再吃饭。
4.现在什么也没有——说明哈默现在是一个难民、穷人。
富翁——是说哈默是一个拥有尊贵人格的人。
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分)1.(2分)对以下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别看他如今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A.因为哈默把钱放在家里,没有带在身上,所以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B.哈默是个难民,一无所有,仅有尊严,又有什么用呢?C.哈默这个年轻人有骨气,目前的穷困是暂时的,凭他的骨气和毅力,一定能创造出财富。
二、现代文阅读(20分)2.(12分)课外阅读。
尊严如山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德国法西斯败退前夕,决定处死关押的200多名苏联公民。
敌人心血来潮,竟灭绝人性地想出一个奇特的处死方式。
他们弄来一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上面的球筐也锈得不那么圆了。
盖世太保手拿一个篮球,狞笑着对那些苏联人说:“如今给你们一个活命的时机,谁能站在这里10次投篮8次投进,即当场释放,否那么统统枪毙。
〞被关押的多为无辜百姓,谁会投篮啊!加之身体虚弱,许多人放弃了投篮的时机,决然走向刑场。
轮到卡西莫夫投篮了。
他曾〔cénɡchénɡ〕经是个优秀的篮球队员,但是长时间地坐牢,面对这个支离破碎的篮球架,他心里没有把握,但他还是决定试试这决定生命的投篮。
他接过盖世太保手中的篮球,沉静地站在篮球架前,望着篮筐,投出了手中的球。
球在篮筐边滚动几下,还是进了。
有了第一次进球,卡西莫夫增强了信心,又接连投进了7个球。
敌人震惊了,宣布将他释放。
他刚要转身离去,盖世太保冷笑着对他说:“再给你一次挽救别人的时机。
假如你再投篮5次全部投进的话,你和其别人就全部释放。
假如有1次投篮不进,你和其别人一起处死。
不过为了你自己,你也可以回绝。
〞卡西莫夫望了一眼剩下的100多名同胞,他们站在那里,没有一个人哀求他,也没有一个人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
他非常痛恨敌人采用这种残忍〔yǐn rěn〕的手段,以同胞们的生命为赌注。
一股尊严的力量鼓励着他,他想,宁可与同胞们死在一起,也不苟且〔qiěqiè〕偷生,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也要留给自己的同胞们。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尊严》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
课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
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比较喜欢朗读,特别擅长将自己变成课文中的角色去读、去悟。
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的好文章。
课上,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能够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年轻人自尊的高尚品质,并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4、培养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明白道理。
教学过程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
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假如你就是这群逃难人中的一员,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如果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3、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4、是啊,同学们真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相信,学了新课《尊严》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读几遍,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3、当小老师到讲台上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7 尊严[教案背景]:在语文课堂实践中,要注重创设情景,通过对创设文中情境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激发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深厚的声情并茂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素材。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和作者的写作手法,而不是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认读生字词,读懂文章,分段或概括段意和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然而,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而且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中如果只是通过课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写作手法等说教给学生的话, 学生得到的只是片面, 而不是真正实质上的内涵。
因此, 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精神,掌握必要的写作手法,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各种环节、多样化的手段来创设一种情境, 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 教学情意场" , 使学生" 触景生情" , 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人文精神, 联结文章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从而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接受。
以下就以《尊严》这篇课文, 阐释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尊严》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
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我认为,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可以让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应该营造相应的氛围,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来感受哈默鲜明的人格魅力,明白其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7、尊严教学内容:7、尊严。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7个生字,学会其中15个。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显然、狼吞虎咽、例外、苍白、骨瘦如柴、需要、灰暗、喉结、赞赏、思量、惬意、僵硬、许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思想感情。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会书写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能理解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句名言,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课件出示】知道这几句话都和什么有关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尊严》】。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下面请大家打开《尊严》一课,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三、再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请同学们再来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来说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件出示】读了课文,大家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谁吗?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可是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呢?【出示课件】四、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杰克逊说他什么都没有,他究竟没有什么呢?他此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但是,杰克逊却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7 尊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尊严》;学生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尊”字,并用“尊”字组词。
2、检查预习情况。
二、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1、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
个问题。
2、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3、学生提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4、说一说: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这一环节可利用课件《尊严》字词部分辅助教学
3、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5、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
四、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复述课文。
二、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句子,想画面。
通过理解“逃难、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等词,指导学生读出逃难者的艰苦。
2、学习第二到四自然段:
⑴ 当大家都在狼吞虎咽时,只有一个人例外。
那么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看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些文字是描写这幅图的?
⑵ 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
体会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⑶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说说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⑷ 小结:
对呀,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而杰克逊大叔的善良也感动着我们。
让我们来看看杰克逊大叔是怎样评价哈默的?
3、学习五、六自然段,体会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
4、说说你对杰克逊所说的这句话的理解。
5、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五、布置作业
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
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⑴ 屏显并伴随朗读两个小故事:
① 尊严也是一种力量。
每个人在面临困境时,都不要忘了手中还有尊严这件武器。
杭州有个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到一家面包房推销黄油,和老板约定第二天上午10点见面。
第二天,这个大学生准时到达,但等到下午4点,老板才慢慢赶来。
大学生厉声告诉他:“你可以不买我的黄油,但你不能伤害我的尊严?像这样言而无信,你一辈子也成不了大老板?”老板惊得满头大汗,但很快就竖起了大拇指,不仅自己和这个大学生签订了长期合同,而且给他介绍了很多生意伙伴。
②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维护民族尊严。
在这一点上,不
少仁人志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朱自清便是其中一位。
1948年5月22日,朱自清签名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并在贫困时拒绝领取美国援助面粉;在8月12日临终前,他还谆谆告诫家人并嘱咐立即交回领取美援面粉的粮券。
毛主席曾写文赞道:“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看,朱自清在民主革命活动中,尤其是在两种抉择中毅然不领美国救济粮,不仅表现出了自己的铮铮铁骨,还维护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
③ 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
④ 我也想对大家说:尊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有尊严的活着,并且诚挚地维护他人的尊严。
8、作业选择:
⑴ “尊严”是什么?请你写几句话,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独特的理解。
⑵ 以“尊严”为话题,找一个机会和家人一起聊聊各自的看法。
⑶ 在网上打入“民族尊严”这几个字,搜索一下,相信你会有意外的发现。
附:板书设计
7、尊严
神态自立
语言石油大王自强动作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