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699.88 KB
- 文档页数: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90条文说明《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编写主要有关单位及人员主持单位:水利部建设开发司主编单位: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参编单位:安徽省水利机械疏浚工程公司主要起草人:李森赵国郁周庆云陆佑华任裕光朱国祥李重阳陈道春朱永岭俞春盛陈元目次前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资料收集第一节水文、气象第二节地形第三节地质第三章施工设备调遣第一节水工调遣第二节陆上调遣第四章挖泥船施工第一节施工测量与标志设立第二节排泥管线架设第三节水下排泥管(潜管)第四节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第五节挖泥船定位与抛锚第六节挖泥船的施工方法第五章索铲施工第六章吹填施工及辅助工程第一节围堰第二节排泥区第三节泄水口第四节吹填施工第七章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第一节挖槽宽度控制第二节挖槽深度控制第三节土方量计算第四节质量评定第五节施工记录和报表第六节竣工验收附录一疏浚土分级表附录二风力等级表附录三波浪等级表附录四雾的能见度分级表附录五降雨等级表附录六报表格式前言《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J202-82(试行)是在1982年由水利部基建总局组织制订并由部颁发实行的。
几年来,在组织机械疏浚施工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有关单位都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规范(试行)颁发已历时六年,这期间我国的疏浚及吹填工程施工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为了总结几年来实践的经验,更好地适应水利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于1985年6月决定对规范(试行)进行修订,并确定由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安徽省水利机械疏浚工程公司负责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修订工作。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广泛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于1985年8月完成修订初稿。
在1985年10月和1986年10月两次疏浚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上又广泛征求意见,后经修改,于1987年2月完成了送审稿,并编写了修订说明。
1988年11月16日在湖北宜昌召开专家审查会,会后经多次修改补充,完成此稿。
现行水利水电工程规范名称水利水电行业标准(SLJ1-81、DLJ203-81)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 (SL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SL18-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SL19-90)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规程(SL25—92)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25-92)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条文说明(SL27—91)水闸施工规范(SL27-91)水闸施工规范条文说明(SL32-9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32—9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SL36—92)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SL38-92)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SL39-92)露顶式弧形闸门液压启闭机系列标准化(SL40-92)QPG型卷扬式高扬程启闭机系列标准(SL46—94)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SL46-94)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条文说明(SL47—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SL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L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条文说明(SL49-9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9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条文说明(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条文说明(SL53-94)水工碾压在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94)水工碾压在混凝土施工规范条文说明(SL55-9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9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条文说明(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SL105-95)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95)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条文说明(SL168—96)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168-96)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条文说明(SL171—96)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条文说明(SL172-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一)篇(SL172-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二)篇(SL172—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三)篇(SL172-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附录)(SL172—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SL174-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条文说明(SL176-199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SL176—199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条文说明(SL193-97)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规程(SL193-97)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规程条文说明(SL214—98)水闸安全鉴定规定(SL214—98)水闸安全鉴定规定条文说明(SL227—98)橡胶坝技术规范(SL227—98)橡胶坝技术规范条文说明(SL230—98)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SL230-98)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条文说明(SL239-1999)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239—1999)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条文说明(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条文说明(SDJ17-78)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试行)(SDJ19-7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内业整理规程(试行)(SDJ57-85)水利水电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规范(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一)~(二)章(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三)~(四)章(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五)~(六)章(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七)~(八)章(SD105—8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附录)(SD113-83)水利平面闸门液压启机基本参数(6~100t2×6~2×100t)(SD114-83)水利平面快速闸门液压启闭机基本参数(6~100t)(SD117—84)农村低压地埋电力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暂行规定(SD128—84)土工试验规程(SD128—84)土工试验规程说明书(SD128-86)土工试验规程(SD128-86)土工试验规程说明书(SD128-87)土工试验规程(SD128—87)土工试验规程说明书(SD207-87)QPPY系列液压启闭机(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12—83)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编写说明(SD220-87)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试行)(SD220-87)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试行)编制说明(SDJ226—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SDJ24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条文说明目次1 总则2 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3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4 工程观测5 交通设施6 通信设施7 生物工程和其他维护管理设施8 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设9 工程年运行管理费测算1 总则1.0.1 堤防是江河湖海的主要防洪工程。
由于我国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尚无规范可循,为了加强堤防管理,保证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工程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范。
1.0.2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和堤防工程设计是统一的设计整体,设计应采用统一的级别。
本规范适用于江、河、湖、海1、2、3级新建、改扩建和堤防加固工程的管理设计。
4、5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可参照执行。
1.0.3 堤防工程管理建设是堤防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建堤防工程设计,或堤防工程加固设计中,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与堤防主体工程设计同步进行,工程管理设施的基本建设费用,亦应纳入工程总概算。
1.0.4 我国堤防长度已达20余万km,有的是国家级重点管理堤段,有的是省级重点管理堤段,众多的则是由当地管理的堤段,因此,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充分体现科学性和群众性,正确处理重点堤段与一般堤段;专业管理与群众性管理的关系问题。
目前我国堤防工程管理,尚处于很不完善状态,随着国家现代化、科学化进程的实现,堤防工程管理建设目标,也要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1.0.5 根据对长江、黄河、珠江及松花江等江河堤防工程管理单位的调查,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内容归纳如下:(1)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3)工程观测;(4)交通设施;(5)通信设施;(6)生物防护工程和其他管理设施;(7)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设;(8)堤防工程维护管理费用测算。
以上工程管理设计内容,均应按照工程等级标准,运行管理需要进行设计。
1.0.6 对于改建扩建的堤防工程管理设计,也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在原有管理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提高。
河口疏浚工程质量评定办法(试行)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海河流域河口疏浚及吹填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结合海河流域河口疏浚工程的实际而制订。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河口疏浚工程指入海河口潮汐河段的疏浚工程。
第四条本办法中的河口疏浚工程包括排泥场围堰工程和疏浚工程。
第一章河口疏浚工程测量第五条本章办法适用于海河流域河口疏浚及吹填工程的施工测量。
第六条疏浚工程的施工测量应包括下列内容:施工控制系统的建立;疏浚河道中心线定线;细部轮廓定点放样,施工过程中的水上、水下地形、断面测量,工程量计算;工程竣工验收测量等。
第七条疏浚工程施工控制系统的建立方法及精度要求:疏浚工程的施工控制系统,应按从附近国家三角点采用导线形式、各种交会法或建立三角锁的方法向施工区传递坐标。
高程控制点,应从附近国家等级水准点或流域高程基准点,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引测。
其平面、高程点的精度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精度。
第八条水深及水下地形测量水深测量应与水位观测配合进行,在施工区域及附近设置水尺(或自动水位计)。
水尺的设置应注意:1.水尺应设置在河岸稳定、明显易见,而且无回流的地段。
施工水域水面比降小于1/10000的河段,每个分部工程内至少应设置一组水尺,每500米河段内应设置一组水尺。
2.每组水尺必须由两支以上(含两支)的水尺组成,相邻水尺应有30厘米以上的重合,而且间距不能大于50厘米。
根据《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SL 52-93),河口疏浚工程施工水深测量可使用测深杆、铅锤及回声测深仪。
测量中误差应满足上述规范要求。
为避免测量系统误差,要求施工前、施工中及竣工验收使用同一种测量方法。
第三章施工质量控制第九条挖泥船作业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放样进行定位施工,并经常校核和调整船位。
河口疏浚工程的水位控制点作为疏浚工程的基准,在施工进行中至少每3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适时调整挖泥船的开挖深度。
第一章工程简况1、工程说明(1)工程概况江西省河湖疏浚工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央发[1998]15号文件)的精神,对赣、抚、信、饶、修五河尾闾河道和鄱阳湖湖盆内的洪道局部河段的河槽及有碍行洪的边滩进行疏浚和清障,并利用挖出的泥沙,充填临近堤后的坑塘和压浸,以达到扩大和理顺河道行洪断面,并加固堤后基础,消除堤防隐患工程。
工程包括河道疏浚和结合的填塘、压浸固基。
本工程分布范围广、项目多,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强度大。
同时由于疏浚河道多,施工组织方便,施工项目相互干扰少,拟采用分段招标,由中标单位同时完成疏浚结合堤后填塘、压浸工程。
本次施工招标项目(合同编号:HHSJ(04)/GJ-成朱联圩(朱港))为2004年河湖疏浚工程成朱联圩(朱港)标段工程,该工程位于新建县境内成朱联圩的朱港农场段,本标段范围在成朱联圩0+030~18+183桩号段。
(2)水文气象条件本疏浚工程位于赣江尾闾赣江中支入湖段,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本河段附近有南昌气象站,据观测资料统计。
南昌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99.0mm,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水量2628.2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为1044.2mm(1963年),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8.6%;多年平均蒸发量1764.6mm(20cm蒸发皿);多年平均气温17.50C,极端最高气温40.60C,极端最低气温-9.70C;多年平均风速2.9m/s,2、3、4、5、月各月多年平均风速分别为3.3、3.3、3.1、2.8m/s,历年最大风速21.7 m/s,相应风向为N(1974年2月22日);多年平均雾日为17.7d,2、3、4、5月各月多年平均雾日分别为2.2d、2.9d、2.7d、1.1d。
据外洲水文站1953年~1998年观测资料统计,赣江年最大洪水主要发生在4~6月,年最大流量在3550~20400m3/s之间,年最大流量多年平均值为12000m3/s,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7~10d,最大可达15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90主编部门: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实行日期:199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颁发《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90)的通知水建[1990]10号为适应疏浚工程施工的需要,原水利电力部委托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为主编单位,对原部标准《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试行)SLJ202—82进行修订,现修订送审稿已通过审查,经部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其标准名称与编号为:《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原部标准同时废止。
各地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编单位。
本规范由水利部建设开发司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0年7月25日目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资料收集第一节水文、气象第二节地形第三节地质第三章施工设备调遣第一节水上调遣第二节陆上调遣第四章挖泥船施工第一节施工测量与标志设立第二节排泥管线架设第三节水下排泥管(潜管)第四节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第五节挖泥船定位与抛锚第六节挖泥船的施工方法第五章索铲施工第六章吹填施工及辅助工程第一节围堰第二节排泥区第三节泄水口第四节吹填施工第七章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第一节挖槽宽度控制第二节挖槽深度控制第三节土方量计算第四书质量评定第五节施工记录和报表第六节竣工验收附录一疏浚土分级表附录二风力等级表附录三波浪等级表附录四雾的能见度分级表附录五降雨等级表附录六报表格式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疏浚及吹填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系统开发和治理江河、沿海、湖泊、沟渠等用机械施工的疏浚及吹填工程。
第1. 0. 3条疏浚及吹填工程施工中,如遇无法执行本规范某些条文的特殊情况时,应说明理由并提出相应执行措施,按隶属关系报批后实施。
第二章基本资料收集第2.0.1条施工单位接受工程任务时,应全面了解实施该项工程的目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并取得初步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
第1篇一、概述疏浚工程是水利、航道、港口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根据《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特制定本规范。
二、工程验收原则1. 疏浚工程验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严格的原则。
2. 验收工作应按照工程进度和合同约定进行。
3. 验收工作应实行分级管理,确保验收质量。
三、验收范围1. 疏浚工程验收范围包括:工程实体、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
2. 验收内容应包括: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施工记录、验收记录、检验报告等。
四、验收程序1. 单元工程验收:在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组织进行单元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单位。
2. 分部工程验收:在单元工程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组织进行分部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单位。
3. 单位工程验收:在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组织进行单位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单位。
4.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在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组织进行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单位。
5. 竣工验收:在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组织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单位。
五、验收标准1. 工程实体:按照设计要求,确保疏浚工程达到设计标准。
2. 工程质量:按照《疏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3. 工程进度:按照合同约定,确保工程进度符合要求。
4. 安全生产:按照《安全生产法》和《疏浚工程施工安全规范》进行验收,确保安全生产。
5. 环境保护:按照《环境保护法》和《疏浚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规范》进行验收,确保环境保护。
六、验收报告1. 验收报告应包括:验收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验收内容、验收结果、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等。
2. 验收报告应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签署。
3. 验收报告应在验收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报送建设单位。
七、验收后的工作1. 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按照验收意见进行整改。
2. 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照验收意见进行整改,直至合格。
安徽省地方标准河湖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目次3基本规定 (45)4施工准备 (45)4.1一般规定 (45)4.3施工组织设计 (45)4.6施工技术、安全与环保交底 (45)5抛泥区建设和管理 (45)5.2围埝 (45)5.3排水口 (46)5.4抛泥区管理 (46)6疏浚施工 (46)6.1一般规定 (46)6.2绞吸挖泥船施工 (46)6.3抓斗挖泥船施工 (47)7施工现场管理 (47)7.1一般规定 (47)7.2安全管理 (47)7.3质量管理 (47)7.4进度管理 (47)7.5环境保护 (48)7.6信息管理 (48)8检测与验收 (48)8.1阶段检测 (48)8.2交工验收 (48)9土方计量 (48)9.2疏浚工程土方计量 (48)9.3舱载土方计量 (49)3基本规定3.0.1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至少有《水运工程施工通则》(JTS 201)、《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 JTS 207)、《航道整治工程施工规范》(JTS 224)、《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JTJ287)、《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JTS 205)、《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S 257)等。
4施工准备4.1一般规定4.1.1 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可以是项目部也可以是其他组织形式,根据工程大小或建设单位要求组建。
4.1.2内河航道疏浚里程较长的工程,为了施工管理高效,宜分段设立管理机构驻点。
4.1.4 内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现场的关键部位主要有:挖泥船、水下潜管、抛泥区围埝、抛泥区排水口、接力泵站等。
4.3施工组织设计4.3.4 施工组织设计需对整个工程施工投入的各种资源的种类、规格、数量、投入时间进行明细策划,对资源的各项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并进行明确规定。
根据工程大小和工况条件施工组织设计可按照附录 A 中的内容进行增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90主编部门: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实行日期:199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颁发《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90)的通知水建[1990]10号为适应疏浚工程施工的需要,原水利电力部委托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为主编单位,对原部标准《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试行)SLJ202—82进行修订,现修订送审稿已通过审查,经部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其标准名称与编号为:《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原部标准同时废止。
各地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编单位。
本规范由水利部建设开发司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0年7月25日目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资料收集第一节水文、气象第二节地形第三节地质第三章施工设备调遣第一节水上调遣第二节陆上调遣第四章挖泥船施工第一节施工测量与标志设立第二节排泥管线架设第三节水下排泥管(潜管)第四节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第五节挖泥船定位与抛锚第六节挖泥船的施工方法第五章索铲施工第六章吹填施工及辅助工程第一节围堰第二节排泥区第三节泄水口第四节吹填施工第七章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第一节挖槽宽度控制第二节挖槽深度控制第三节土方量计算第四书质量评定第五节施工记录和报表第六节竣工验收附录一疏浚土分级表附录二风力等级表附录三波浪等级表附录四雾的能见度分级表附录五降雨等级表附录六报表格式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疏浚及吹填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系统开发和治理江河、沿海、湖泊、沟渠等用机械施工的疏浚及吹填工程。
第1. 0. 3条疏浚及吹填工程施工中,如遇无法执行本规范某些条文的特殊情况时,应说明理由并提出相应执行措施,按隶属关系报批后实施。
第二章基本资料收集第2.0.1条施工单位接受工程任务时,应全面了解实施该项工程的目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并取得初步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
疏浚工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90条文说明《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编写主要有关单位及人员主持单位:水利部建设开发司主编单位: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参编单位:安徽省水利机械疏浚工程公司主要起草人:李森赵国郁周庆云陆佑华任裕光朱国祥李重阳陈道春朱永岭俞春盛陈元目次前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资料收集第一节水文、气象第二节地形第三节地质第三章施工设备调遣第一节水工调遣第二节陆上调遣第四章挖泥船施工第一节施工测量与标志设立第二节排泥管线架设第三节水下排泥管(潜管)第四节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第五节挖泥船定位与抛锚第六节挖泥船的施工方法第五章索铲施工第六章吹填施工及辅助工程第一节围堰第二节排泥区第三节泄水口第四节吹填施工第七章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第一节挖槽宽度控制第二节挖槽深度控制第三节土方量计算第四节质量评定第五节施工记录和报表第六节竣工验收附录一疏浚土分级表附录二风力等级表附录三波浪等级表附录四雾的能见度分级表附录五降雨等级表附录六报表格式前言《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J202-82(试行)是在1982年由水利部基建总局组织制订并由部颁发实行的。
几年来,在组织机械疏浚施工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有关单位都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规范(试行)颁发已历时六年,这期间我国的疏浚及吹填工程施工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为了总结几年来实践的经验,更好地适应水利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于1985年6月决定对规范(试行)进行修订,并确定由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安徽省水利机械疏浚工程公司负责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修订工作。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广泛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于1985年8月完成修订初稿。
在1985年10月和1986年10月两次疏浚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上又广泛征求意见,后经修改,于1987年2月完成了送审稿,并编写了修订说明。
1988年11月16日在湖北宜昌召开专家审查会,会后经多次修改补充,完成此稿。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诸暨境内有浦阳江和壶源江两大河流,均属于钱塘江水系,其中浦阳江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94.5%,湖源江流域占全市总面积4.95%。
本次范围属于浦阳江水系。
浦阳江发源于浦江县花桥乡蛇高龄麓岭脚,主流长150km,流域面积3452km2,流经浦江、义乌、诸暨、萧山等四县(市、区)。
诸暨境内干流长67.6km,流域面积2183.9km2。
干流从同山镇界牌宣入境,出安华水库至安华右纳大陈江,向东北流至丫江杨,右汇开化江,北流经诸暨城区至茅渚埠,分东、西两江。
西江(西浦阳江)为浦阳江主流,北流至石家祝桥左纳五泄江,继北流经姚公埠至湄池与东江合流。
东江(浦阳东江)自茅渚埠分流,往东折北经五浦头,至江藻中江村右纳枫桥江,北流经三江口至湄池,与西江会合。
东西江汇合后,其下至兔石头出境,入萧山区,出境后继北流至尖山镇,左汇凰桐江,经萧山临浦镇,至萧山义桥又左纳永兴河,北流到萧山孔家埠小砾山注入钱塘江。
诸暨境内浦阳江主要有大陈江、开化江、枫桥江、五泄江、凰桐江等五大支流。
浦阳江流域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及河谷平原,其中安华以上为浦阳江上游,安华至湄池为中游。
上游源短流急,中游河道弯曲下载,下游受钱塘江洪潮顶托(诸暨城关王家堰为感潮河段,长5km)。
本码头工程位于陶朱街道新亭埠浦阳西江道左岸。
根据浦阳西江航道规划要求和码头现状分析、吞吐量预测,拟建暨阳码头占地48536m2,用于建设500t级内河泊位6个,其中散货码头4个,杂货泊位1个,多用途泊位1个,年吞吐量可达162万吨。
此外该项目还规划在码头上游预留41728m2作为发展区,在码头下游预留18933m2作为堆场区。
码头所在浦阳江西江河段,河道最宽可达680m左右,最窄处只有70m左右,河段左岸附近堤防高程约为13.26-13.70m,右岸附近堤防高程约为13.18-13.40m。
该区域内河道主流在河道左岸,靠近码头右岸原为很大一块江滩地,是当地居民自留地,后因居民挖沙,将淘沙剩余物丢弃在河道中,日积月累在河道中形成了若干个形状不规则的江心小洲,将河道干流分成若干汊。
河道疏浚施工方法一、吸泥船定位吸泥船由拖轮和锚艇拖带至施工区域,利用GPS与全站仪相互配合定位,并用锚艇顶推船头,逐渐调整船位直到吸泥船到达设计位置,放下定位桩,抛左右横移锚定位。
锚缆长度在边线以外大于50米,与船身纵轴夹角为80°~100°。
在施工设备选型中首先要满足环保要求,再考虑机械性能及其适用性。
施工机械的选择、调遣及施工方法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SL17-90执行。
二、吸泥船施工1、施工方法吸泥船疏挖采用扇形横挖法,即以定位桩台车为主桩,作为横移摆动中心,利用左右缆交替收放,摆动吸泥。
主桩前移轨迹始终保持在挖槽中线上,使绞切平面轨迹始终保持平行前移,避免重挖和漏挖现象。
2、吸泥船进桩距离试验疏浚施工前进行吸泥船进桩距离试验,吸泥船按不同的进桩距离试开挖,用测砣实测开挖后地形,在该工程疏浚土质条件下选择经济进桩距离实施开挖。
三、吸泥船开挖(1)疏挖顺序:从上游往下游挖,从两岸向中心挖。
(2)分段:沿吸泥船疏浚区每50~100m长作为1个单元段,施工完1个单元段经验收合格后再施工下个单元段。
(3)特别清理:疏浚施工前,在有影响吸泥船绞刀开挖的杂物如石块、垃圾等地段,用人工划船进行掏挖后,按监理与甲方指定的方法处理,保证吸泥船顺利施工。
(4)断面控制:本工程断面按设计图纸施工,有建筑物的河段,按照清淤原则上下25m范围内不予清淤。
(5)吸泥船施工时,施工区必须设置明显标志(竹竿)和水尺,夜间施工时设置标志灯。
标志杆间距不得小于50米,弯道处每隔20米设一标杆,河道边线处每隔10米设一标杆。
(6)施工区有通航要求时,水上浮体每隔50米设一盏灯。
所有在工地的各种船只必须执行当地航政主管部门的各项法律法规。
(7)管线安拆(包括弃渣场吹填):为减少管线安拆次数,各船分别设固定的水陆接头,并设置主管线。
水上浮体用浮筒锚固定。
其出水口应伸到吹填区内不少于5米,并随吹填区进伸不断加长。
疏浚工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90条文说明《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编写主要有关单位及人员主持单位:水利部建设开发司主编单位: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参编单位:安徽省水利机械疏浚工程公司主要起草人:李森赵国郁周庆云陆佑华任裕光朱国祥李重阳陈道春朱永岭俞春盛陈元目次前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资料收集第一节水文、气象第二节地形第三节地质第三章施工设备调遣第一节水工调遣第二节陆上调遣第四章挖泥船施工第一节施工测量与标志设立第二节排泥管线架设第三节水下排泥管(潜管)第四节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第五节挖泥船定位与抛锚第六节挖泥船的施工方法第五章索铲施工第六章吹填施工及辅助工程第一节围堰第二节排泥区第三节泄水口第四节吹填施工第七章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第一节挖槽宽度控制第二节挖槽深度控制第三节土方量计算第四节质量评定第五节施工记录和报表第六节竣工验收附录一疏浚土分级表附录二风力等级表附录三波浪等级表附录四雾的能见度分级表附录五降雨等级表附录六报表格式前言《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J202-82(试行)是在1982年由水利部基建总局组织制订并由部颁发实行的。
几年来,在组织机械疏浚施工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有关单位都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规范(试行)颁发已历时六年,这期间我国的疏浚及吹填工程施工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为了总结几年来实践的经验,更好地适应水利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于1985年6月决定对规范(试行)进行修订,并确定由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安徽省水利机械疏浚工程公司负责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修订工作。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广泛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于1985年8月完成修订初稿。
在1985年10月和1986年10月两次疏浚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上又广泛征求意见,后经修改,于1987年2月完成了送审稿,并编写了修订说明。
1988年11月16日在湖北宜昌召开专家审查会,会后经多次修改补充,完成此稿。
2022年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练习题A卷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为160分。
2.全卷共三大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
3.作答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时,采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所选的选项。
4.作答案例分析题时,采用黑色墨水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姓名:_________考号:_________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
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水电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对其验收合格项目的施工质量负( )责任。
A.部分B.全部C.直接D.间接2、某水利工程抗震防设类别为乙级,当工程建设所在地的基本烈度为6度,由于其遭受强震影响的危害性大,其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烈度宜为( )度。
A.6B.7C.8D.93、某水闸底板混凝土采用平浇法施工,最大混凝土块浇筑面积400m2,浇筑层厚40cm,混凝土初凝时间按3h计,混凝土从出机口到浇筑入仓历时30min。
则该工程拌合站小时生产能力最小应为( )m3/h。
A.64C.320D.3524、VeBe仪用于测定碾压混凝土的( )A.稠度B.干密度C.压实度D.湿密度5、水闸公路桥T形梁的预应力属于( )荷载。
A.永久作用B.可变作用C.偶然作用D.施工期临时6、将建筑物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换填无侵蚀性及低压缩性的散粒材料,从而加速软土固结的方法是( )A.开挖B.置换法C.防渗墙D.挤实法7、变形观测的基点,应尽量利用施工控制网中较为稳固可靠的控制点,也可建立独立的.相对的控制点,其精度应不低于( )等网的标准。
A.一B.二C.三D.四8、钢筋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的允许百分率,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超过( )B.40%C.50%D.80%9、某工级堤防上新建的穿堤闸必须经( )验收合格后方可启用。
A.流域管理机构B.水行政主管部门C.河道主管机关D.建设管理单位10、碾压土石坝坝面作业保证压实质量的关键要求是( )A.铺料均匀B.按设计厚度铺料子整C.铺料宜平行坝轴线进行D.采用推土机散料子土11、钢材在外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为( )A.抗拉极限强度B.最大抗拉强度C.硬度D.抗拉屈服强度12、水闸的排水反滤设施一般布置在( )部位。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旨在通过疏浚施工,改善航道条件,提高航运效率,满足船舶航行需求。
工程地点位于我国某重要航道,施工范围包括航道底泥的清除、航道拓宽、航道深度的增加等。
工程总投资为XX万元,施工周期为XX个月。
二、施工内容1. 航道底泥清除:采用耙吸式挖泥船、抓斗式挖泥船等设备,对航道内的底泥进行清除,确保航道水深达到设计要求。
2. 航道拓宽:根据航道实际情况,对部分狭窄段进行拓宽,以满足船舶通行需求。
3. 航道深度增加:对航道底部进行疏浚,增加航道水深,确保船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也能安全航行。
4. 航道维护:对疏浚后的航道进行维护,确保航道条件的长期稳定。
三、施工方法1. 挖泥设备:采用耙吸式挖泥船、抓斗式挖泥船等设备进行挖泥作业。
挖泥船应根据航道底质、水深、流量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2. 挖泥工艺:采用分层挖泥、分段挖泥、分时挖泥等工艺,确保挖泥作业的顺利进行。
3. 运输方式:采用泥驳、自航船等运输工具,将挖泥后的底泥运至指定倾倒区。
4. 航道维护:采用定期测量、监测航道水深、宽度等参数,确保航道条件的长期稳定。
四、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成立工程指挥部,负责工程的全面协调、指挥和管理。
2. 施工队伍:选用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3. 施工安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4. 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5. 施工进度: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加强施工进度管理,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五、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1. 环境保护: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 文明施工: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3. 噪音控制:采取措施降低施工噪音,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 施工废弃物处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废弃物处理法规,对施工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标准1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局部〕〔试行〕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局部〕〔试行〕SDJ12—78补充规定2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局部〕〔试行〕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局部〕〔试行〕SDJ217—87编写说明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标准〔试行〕SDJ338—8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标准〔试行〕SDJ338—89编制说明4 水利工程根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编制规程SL19—90编制说明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标准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标准SL52—93条文说明6 水工建筑物岩石根底开挖工程施工技术标准SL47—94水工建筑物岩石根底开挖工程施工技术标准SL47—94条文说明7 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标准SL46—94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标准SL46—94条文说明8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标准SL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标准SL17—90条文说明9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标准SL53—94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标准SL53—94条文说明10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L48—94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SL48—94条文说明11 水闸施工标准SL27—91水闸施工标准SL27—91条文说明12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标准SL32—9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标准SL32—92条文说明13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标准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标准SL62—94条文说明1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标准SL49—9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标准SL49—94条文说明15 堤防工程施工标准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标准SL260—98条文说明16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标准SL18—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标准SL18—91条文说明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最新〕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码头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交通部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疏浚工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90条文说明《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编写主要有关单位及人员主持单位:水利部建设开发司主编单位: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参编单位:安徽省水利机械疏浚工程公司主要起草人:李森赵国郁周庆云陆佑华任裕光朱国祥李重阳陈道春朱永岭俞春盛陈元目次前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资料收集第一节水文、气象第二节地形第三节地质第三章施工设备调遣第一节水工调遣第二节陆上调遣第四章挖泥船施工第一节施工测量与标志设立第二节排泥管线架设第三节水下排泥管(潜管)第四节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第五节挖泥船定位与抛锚第六节挖泥船的施工方法第五章索铲施工第六章吹填施工及辅助工程第一节围堰第二节排泥区第三节泄水口第四节吹填施工第七章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第一节挖槽宽度控制第二节挖槽深度控制第三节土方量计算第四节质量评定第五节施工记录和报表第六节竣工验收附录一疏浚土分级表附录二风力等级表附录三波浪等级表附录四雾的能见度分级表附录五降雨等级表附录六报表格式前言《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J202-82(试行)是在1982年由水利部基建总局组织制订并由部颁发实行的。
几年来,在组织机械疏浚施工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有关单位都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规范(试行)颁发已历时六年,这期间我国的疏浚及吹填工程施工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为了总结几年来实践的经验,更好地适应水利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于1985年6月决定对规范(试行)进行修订,并确定由水电第十三工程局、安徽省水利机械疏浚工程公司负责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修订工作。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广泛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于1985年8月完成修订初稿。
在1985年10月和1986年10月两次疏浚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上又广泛征求意见,后经修改,于1987年2月完成了送审稿,并编写了修订说明。
1988年11月16日在湖北宜昌召开专家审查会,会后经多次修改补充,完成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