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致贫原因及脱贫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88.73 KB
- 文档页数:2
贫困村致贫原因分析报告近年来,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大量的贫困地区取得了脱贫致富的成功故事。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我国贫困问题依然很严峻,其中的贫困村是最需要关注和帮助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村的导致因素和如何应对,我们进行了贫困村致贫原因分析报告,以下是分析结果和具体建议。
一、产业经济薄弱,缺少有效的生产力产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基础,但在贫困村中,由于自然条件、技术水平、资金流等多方面原因,产业经济薄弱,缺少有效的生产力。
部分村庄贫困人口主要从事耕地、养殖、林业等传统经济活动,但受基础设施差、产品质量问题等制约,产值低下,难以获得高额收入。
此外,许多贫困村电商运营、特色农产品、冰雪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慢,经济产业存在单一性,缺乏市场化和扶贫与能力的结合,严重制约了村庄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的机会。
建议:加强产业转型升级。
贫困村应积极引入优势企业,加速农产品品牌化和业态的多元化,并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知名品牌,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增加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村庄的整体经济实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村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产业升级和促进村庄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在贫困村中,由于交通不便、电力水源欠缺,网络通讯故障严重,农田灌溉难度大、环境维护难度高,制约了村庄发展,也影响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其中的电力、道路、交通、水利、信息化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建议: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应加大对贫困村庄的电力、道路、交通、水利、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解决村庄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要避免盲目投入资金,在前期调研、规划、建设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确保用好每一笔扶贫资金。
三、扶贫政策实施不规范、授权不足贫困政策是扶贫工作的核心,是村庄和村民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扶贫政策面对的是一份特殊的人群,政策的实施存在一定难度。
一些贫困村扶贫政策实施不规范,没有有力担保制度的引导,资金流转方面相互关系紧密,村庄和村民中缺少足够的政策授权,致使扶贫资金流向混乱。
贫困户存在问题和帮扶计划贫困户存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贫困户问题依然存在。
贫困户通常都是因为经济条件差,导致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以下是贫困户存在的一些问题:1. 经济困难贫困户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经济困难。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许多贫困户连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饮用水、衣物等都无法保障。
这一问题对于儿童、老人等更为严重,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关怀。
2. 教育状况差由于贫困户家庭经济状况差,家长无法对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这使得贫困户的孩子无法获得足够的知识技能,长大后就更难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使得贫困永不脱离。
3. 是否有就业机会由于贫困户通常都居住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使得找到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即使有就业机会,待遇也往往会比较低,这使得贫困户更难摆脱贫困。
帮扶计划对于这种贫困户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他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帮扶计划:1. 提供经济支持政府和慈善组织可以提供经济支持,向贫困户提供食品、日常必需品和贷款。
这可以减轻贫困户的压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2. 促进教育政府和慈善组织可以提供付费的学术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他们日后工作的竞争力。
3. 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和慈善组织可以投资于一些工程项目,从而创造就业机会。
这些就业机会可以为贫困户提供可靠的工作,帮助他们获得稳定收入。
4. 促进传统帮扶文化传统的帮扶文化是中国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
政府和社会组织要推动这种传统,培养公民互惠互助的意识。
通过自愿组织志愿者或者开展爱心捐助等活动,形成全民大众共同帮扶贫困户的良好风气。
结语贫困户问题是一个持续存在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贫困问题。
政府、慈善组织和全民大众共同努力,才能够让贫困户摆脱贫困。
脱贫攻坚政策之应知应会知识(贫困原因和措施)贫困原因(一)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哪一项难度最大,为什么?答:最难的应该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中医疗保障难度最大。
因为穷人怕生病,特别是大病与慢性病费用高时间长,保障困难。
(二)脱贫难度大的乡村贫困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的比例?答:脱贫难度大的乡村是绵虒镇,贫困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的比例是30%。
主要措施(一)XX年以来,县里得到的政策支持比以前有哪些明显变化?有哪些资金支持?比XX年有哪些变化?答: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项目四到县”,产业扶持周转金、危房改造(藏区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等相关政策已实施顺利,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深入推进,为藏区农户专门优惠实施的农户科学储粮项目,受惠群众达到11600户;林业扶贫政策正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大部分的贫困户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二)扶贫资金整合使用情况如何?遇到哪些问题?答:今年全县财政扶贫资金共年度计划投入6072.48万元,年度计划整合资金3918.88万元,其中今年计划退出16个贫困村,在脱贫攻坚项目整合投入资金1.57亿元。
存在的问题:扶贫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需要,贫困县统筹整合资金用于脱贫攻坚的难度仍然很大。
(三)县里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有哪些?是如何落实的?答:驻村工作队工作职责:1.积极推动“农民夜校”工作,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重大方针政策,帮助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扶贫措施。
2.根据所驻村的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3.配合村“两委”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工作,协调落实干部包户结对帮扶工作。
4.引导村民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的主导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5.组织开展农户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并实现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6.动员和组织村民参与村道、农田水利、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
第39卷第3期 城市学刊V ol.39 No.3 2018年5月 JOURNAL OF URBAN STUDIES May 2018农村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及精准脱贫对策——以湖南醴陵市均楚镇大垅洲村为例陈静文,向汉庆,王柯入(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摘要: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农村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经济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普及率低;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因病、因灾、因残致贫严重。
实施精准扶贫的对策有实施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搬迁扶贫、卫生扶贫等。
关键词:农村贫困地区;致贫原因;精准脱贫对策中图分类号:C 913.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8.03.015文章编号:2096-059X(2018)03–0083–04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问题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就是为了补短板,实现综合平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大垅洲村位于均楚镇西南方向,距离醴陵城区45公里,距离镇区15公里,村围南北长10公里,东西长3公里,总耕地面积有4 077.1亩,区域总面积21.6平方公里,是均楚镇的边远村。
2016年由原大垅洲村、岱兴桥村、李婆塘村合并而成,全村共46个村民小组,1 511户,总人口5 540人。
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饮用水困难,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等,被划定为“省级贫困村”。
习近平总书记说:“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商都县贫困户自身发展不足致贫帮扶措施研究商都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
贫困的成因很复杂,不同的家庭可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陷入贫困之中。
除了外部因素导致的贫困外,也有一部分贫困户是因为自身发展不足而陷入贫困的。
本文将重点研究商都县贫困户自身发展不足所致贫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我们需要了解造成贫困户自身发展不足的原因。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教育水平低。
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贫困户在就业和创业方面受限,难以提高自身收入。
二、缺乏职业技能。
由于缺乏职业技能,贫困户往往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致使收入无法提高。
三、思想观念落后。
贫困户在思想观念方面与时代脱节,对新知识、新技术等缺乏认识,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来解决贫困户自身发展不足所致贫问题。
一、加强教育扶贫。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帮助贫困户提高受教育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
二、开展职业培训。
组织各类职业培训班,帮助贫困户提高自身技能,增加就业机会,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三、开展就业创业指导。
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活动,帮助贫困户了解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加强思想观念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树立正确的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五、鼓励农村企业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鼓励农村企业的发展,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措施仅仅是解决贫困户自身发展不足所致贫问题的一部分,希望商都县相关部门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更多更有效的帮扶政策,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实现自身发展。
贫困户致贫原因1、因病;2、因残;3、因学;4、因灾;5、缺土地;6、缺水;7、缺技术;8、缺劳力;9、缺资金;10、交通条件落后;11、因婚;12、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注意:选择贫困户致贫原因,一定要精准、切合贫困户实际情况,例如:因病,要具体写出什么病。
如果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应选择最主要的一项。
结合当地情况,缺水和交通条件落后一般不作为致贫原因。
扶贫帮扶措施参考样本1、医疗帮扶:协助申请办理大病救助;2、种植帮扶:帮助加入XX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培训种植技术,例如种植大蒜、大葱、甘蓝、韭菜、芦笋、柿子、黄瓜、西瓜、苹果、葡萄、牡丹等小麦玉米之外的高效经济作物,增加收入;3、养殖帮扶:帮助加入XX合作社,培训养殖技术,例如养殖鸡、鸭、鹅、猪、牛、羊等其他规模养殖增加收入;4、务工就业帮扶:介绍贫困户户主或家庭成员,到XX地方XX企业务工,提供就业岗位;5、技术培训帮扶:培训贫困户户主或家庭成员,学习养殖技术或种植技术,发展养殖或者种植产业,增加收入;培训学习驾驶技术;培训学习木工、瓦工、钢筋工、钳工等技术;培训学习其他加工技术,增加就业机会,脱贫致富;(未完,见背面)6、金融贷款帮扶:帮助协调贷款,发展XX产业,增加收入;7、政策帮扶:协助申请办理低保或五保,协助办理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争取危房改造资金;8、土地流转帮扶: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增加收入;9、产业帮扶:光伏产业、面粉加工、服装加工、发展牡丹产业、瓶盖加工、绑扫帚、藤椅等家具加工、纸袋加工、小饰品加工等,让贫困户参与务工或入股融入发展产业的方式,增加收入;10、捐助慰问帮扶:志愿帮扶、社会捐助、民政救济;11、加入电商帮扶:发展农村淘宝,在网上进行买卖交易;12、旅游农家乐帮扶:利用池塘、沟渠发展垂钓休闲娱乐,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13、教育帮扶:保证贫困户家庭孩子不辍学或毕业后帮其联系工作;14、创业帮扶:帮助贫困户策划论证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例如磨豆腐、卖豆芽、炸油条、摆地摊、小规模经营商店等;15、基础设施帮扶: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例如打井、铺设高压线到机井、村庄修路等(针对基础设施较好的村庄可填此项);注意:以上帮扶措施仅供参考,帮扶措施应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与贫困户家庭收入、实际情况相符,越具体越好。
致贫原因:1、家庭人口较多,土地面积较少,老龄人口和小孩为主,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2、家庭人口较少,无青壮年劳动力,生产生活困难。
3、小孩较多,学生较多,家庭日常开销支出巨大。
4、知识文化水平低,全家多为文盲半文盲,发展观念和意识不足。
5、长期有重病患者在家,大量医疗花费致贫。
6、没有机械,生产水平低下。
7、土地抗自然灾害能力差,防汛抗旱能力薄弱,农业收成不稳定。
8、自然环境限制,产业结构单衣,经济收入严重依赖农业。
9、房屋破旧,无力维修。
10、缺发展启动资金,无长期可靠的发展项目。
11、技术和知识都严重匮乏,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12、思想意识观念陈旧,贪图享乐严重。
13、没有粮食和经济储备,温饱困难。
14、电力设施安全隐患较多,生产生活极不便利。
15、无专业技能,不具备劳务输出的条件。
脱贫措施:1、改善农田、水利、电力和基础交通设施,便于百姓生活。
2、修建提灌站、灌溉水渠、泄洪道,提高农田防汛抗旱能力。
3、改造家庭供电,保障生产生活安全。
4、组织学习培训,学习拖拉机驾驶或维修、化肥或农家肥的施用等实用生产技术。
5、开培训班,推广缝纫、旅游接待、特色编织等简单工艺。
6、推广新型良种,提高粮食产量。
7、加大技术指导,因地制宜的发展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牦牛、走马等养殖业),协助搭建市场桥梁,促进产品外销。
8、(临街的人户)依托国道和机场带来的交通便利,发展民居接待,特色饮食,臧家乐、小商品零售等服务业。
9、加大对该户人家小孩的教育扶持。
10、加强对重病患者的救治和帮扶。
11、在该户人家中选出一两个年轻人开展机械驾驶、维修等培训,帮忙申办农机采购和相关的补贴等政策。
12、完善社保体系,为其老弱病残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
13、申请民政帮扶,协助改善居住条件。
14、利用村党支部和政府人员的结对帮扶,纠正其思想上存在的惰性和发展上的短视,提高经济发展认识水平。
15、加强技能培训,发展劳务输出.。
农业资讯NONGYEZIXUN农业经济贫困户持续性贫困的原因及对策刘义杰 韩瑞瑞(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摘 要 脱贫攻坚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因此,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制定了许多的政策来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然而,受制于一些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仍然有部分贫困户尚未实现脱贫,甚至是返贫、积贫,从而导致其持续性贫困。
对此,十分有必要对贫困户持续贫困的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关键词 贫困户;持续贫困;原因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2012年年底时的贫困人口总量为9 899万人,经过7 a的精准扶贫,到2019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9 348万人,仅剩551万人尚未实现脱贫,脱贫率达到了97.39%,贫困发生率也由10.2%降至0.6%,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但是,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持续性贫困人口短期内还将显著增加。
因此,对农户持续性贫困的产生原因进行探究,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以解决农户持续贫困问题。
1 贫困户持续贫困的原因1.1 贫困户持续贫困的客观原因1.1.1 贫困户所处的村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贫困户数量相对较多的区域基本上都是较为偏远的山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及民族地区。
可见,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户致贫和持续贫困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这些区域在交通上存在着很大的不便利性,区域内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受限,影响了该区域内贫困户的脱贫进度。
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利,农民通过“副业”创收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这些区域贫困户的耕地资源数量较少、质量较差,农作物产量也相对较低,很少有剩余的农产品能够作为商品买卖来给贫困户创造收入[1]。
此外,其自然条件相比其他区域而言也更为恶劣,面临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也要更多、更严重,会给贫困户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导致其持续性贫困。
贫困户脱贫方案第1篇贫困户脱贫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脱贫攻坚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
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高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可持续脱贫。
本方案针对某一特定贫困户,结合其家庭实际情况,制定合法合规的脱贫措施。
二、贫困户基本情况1. 家庭人口:4人,户主张某,45岁,配偶李某,42岁,儿子小张,18岁,女儿小丽,15岁。
2. 贫困原因:因病致贫,户主患有慢性病,需长期治疗,家庭劳动力不足。
3. 家庭收入来源:种植2亩农田,散养家禽,偶尔打零工。
4. 家庭财产状况:无房产、车辆,有少量存款。
5. 住房条件:居住在简陋的土坯房内,存在安全隐患。
三、脱贫目标1. 短期目标:确保家庭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改善住房条件,提高家庭收入。
2. 中期目标:增强家庭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增收,逐步摆脱贫困。
3. 长期目标:家庭经济状况持续改善,子女教育得到保障,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四、脱贫措施1. 教育帮扶:(1)为小张和小丽提供助学金,确保其完成学业。
(2)组织家庭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
2. 健康帮扶:(1)为户主张某办理慢性病特殊门诊,减轻家庭医疗负担。
(2)为家庭成员购买医疗保险,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
3. 产业帮扶:(1)引导家庭成员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提高家庭收入。
(2)协助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4. 就业帮扶:(1)推荐户主及配偶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2)联系企业、合作社等提供就业岗位,确保家庭成员稳定就业。
5. 住房保障:(1)申请危房改造项目,改善住房条件。
(2)协助办理住房租赁补贴,减轻家庭住房负担。
6. 社会救助:(1)为家庭办理最低生活保障,确保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协助申请临时救助,应对突发性困难。
五、实施与监督1. 成立脱贫帮扶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