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料药现状
- 格式:docx
- 大小:18.27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制药产业链发展现状
化学制药产业链主要包括药物研发、原料药生产、制剂生产、药品流通和销售等环节。
目前,化学制药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如下:
1. 药物研发:新药研发是化学制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技术支持。
目前,全球的药物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科研设施和技术人才。
2. 原料药生产:原料药是制药过程中的关键原材料,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原料和天然药物提取物。
目前,中国是全球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拥有较强的原料药制造和质量控制能力。
3. 制剂生产:制剂是将原料药加工成为药品的过程,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中国的制剂生产能力较强,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全球市场。
4. 药品流通和销售:药品流通和销售是将药品送达到医疗机构和终端消费者手中的环节。
中国的药品流通和零售市场规模庞大,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流通体系。
总体来说,化学制药产业链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中国化学制药产业链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包括药物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原料药生产环节存在一定的依赖进口等问题。
但随着政府对医药产业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国内企业不断
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化学制药产业链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化学药行业现状分析2022-2022年我国阿莫西林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受“限抗令”影响,产量消失下降;2022-2022年产量平稳上升,2022年产量约为1.74万吨,同比增长0.6%。
下面进行化学药行业现状分析。
2022-2022年,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2年达到4240.35亿元,同比增长11.01%;从化学原料药行业的增长速度来看,2022年的增速为22.59%,为近年来最大值。
从这些经济指标来看,化学原料药行业依旧保持着相当明显的增势。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经过长足的进展,已经从仅能生产维生素等低端大宗原料药的阶段进展到可以大量生产沙坦类、他汀类等较为高端的特色原料药的阶段,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质量水平也不断提高,不少化学原料药品种通过美国FDA检查或获得欧盟CEP证书(又称COS证书),达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质量要求。
受益于需求增长和部分原料药价格上涨,化学制药行业前三季度业绩表现靓丽。
2022年81家化学制药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27.81亿元,同比增长12.15%,环比上半年增速提升了1.95个百分点;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57.58亿元,同比增长37.65%,环比上半年增速提升了32.68个百分点,创出近年来的新高。
经受了上半年原料药价格回落调整,进入三季度,在环保监察趋严的背景下,泛酸钙、VA、VB2、VD3等部分维生素品种价格重燃加速上涨行情,花园生物、东北制药、亿帆医药、新和成等相关上市公司从中受益,业绩消失大幅增长。
在环保高压常态化的背景下原料药供应紧急的局面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部分产品价格有望连续上涨,从而带动相关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
化学制药并不是简洁地一种化学物品就可以当做药,而是经过多个化学分子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制剂,到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对从而对身体器官产生作用。
在化学制药过程中,要采纳高科技术,而且在化学药物生产中都需要用到新技术,新的合成技术,新的化学试验设计,电子设备的应用在化学制药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2022年原料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押注转型升级随着化学制药工业电子商务的进展,入驻交易平台成为创新型企业的必经之路。
传统的原料药进展受限,转型升级需择路而行。
“随着制药行业和环保行业的不断融合,业内持续关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进展。
以往劣币驱除良币,现如今打擦边球求生已无处遁形,环保这只‘狼’真的来了。
”5月15日,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刘启风在2022中国国际制药工业环保进展论坛上深有感受地说。
本次论坛与第74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APIChina PHARMPACK SINOPHEX)同时在上海开幕。
随着国家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阶段性停产、企业搬迁、设施投入和管理提升等致使原料药成本上涨,中国原料药价格优势地位动摇。
原料药企业出路何在?由于技术工艺创新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原料药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结构调整的呼声越来越高。
本届原料药展会上,5.2万平方米展出面积聚集了1200余家原料药、药用辅料、中间体、医药包装和制药设备展商。
他们亲密关注行业形势风向,无论是上述环保论坛,还是同日举办的原料药市场信息发布会,会议室内都座无虚席。
形势“不甚抱负”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以原料药生产为主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240亿元,同比增长11.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7%;出口交货值605亿元,同比增长4.1%,低于行业平均值2.5%;规模以上原料药生产企业中亏损企业158家,占12.7%,亏损额达21亿元,同比增长11.4%。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组数据放在原料药生产大国的身上,“不甚抱负”。
另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沈贤姬介绍,2022年1~3季度24大类化学原料药产量同比增长3%,但增幅比上半年下降1.4%;供应出口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下降1.9%。
据发布的原料药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化学原料药出口量增长3.1%,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7%。
2024年布洛芬原料药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布洛芬(Ibuprofen)是一种非处方药,属于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消炎。
作为一种常用药物,布洛芬原料药在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布洛芬原料药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布洛芬原料药的简介布洛芬原料药是制备布洛芬制剂的主要成分,它通过合成化学方法获得。
布洛芬原料药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在医药领域被广泛使用。
布洛芬原料药市场的规模布洛芬原料药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
随着全球人口增加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布洛芬原料药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预计未来几年内布洛芬原料药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布洛芬原料药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1.人口增长:全球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医疗需求的增加,从而推动了布洛芬原料药市场的发展。
2.医疗进步: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布洛芬原料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3.生活方式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变化,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缺乏运动等,导致了肌肉疼痛、关节炎等问题的增加,进而需求了布洛芬原料药。
4.慢性疾病的增加:慢性疾病的增加也促进了布洛芬原料药的市场需求,如关节炎、偏头痛等。
布洛芬原料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布洛芬原料药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制药公司和化工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研发创新、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来争夺市场份额。
布洛芬原料药市场的发展趋势1.制剂市场的增长: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布洛芬制剂市场也将持续增长,从而带动了布洛芬原料药市场需求的增加。
2.新兴市场的崛起: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在增加,这将为布洛芬原料药市场提供新的增长机会。
3.研发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布洛芬原料药产品将不断涌现,以满足市场需求。
4.绿色环保趋势:在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下,布洛芬原料药行业也将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布洛芬原料药市场的挑战虽然布洛芬原料药市场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2024年黄芩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黄芩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的关注度提高,黄芩市场逐渐兴起。
本文将对黄芩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市场概述黄芩市场是指黄芩及其相关产品的销售和消费市场。
黄芩市场主要包括原料药市场和制剂市场。
在原料药市场上,黄芩作为传统中药材,被众多中药企业收购和加工。
制剂市场上,则出现了众多以黄芩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产品。
市场规模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黄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黄芩的生产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出口到国际市场。
国内制剂市场上,以黄芩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产品也逐渐增多。
市场竞争黄芩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众多中药企业纷纷涉足黄芩市场。
由于黄芩本身的特殊属性,具有一定的生长地域要求,因此产地优势成为企业竞争的一大因素。
此外,产品质量和价格也是黄芩市场竞争的关键。
市场趋势黄芩市场发展存在着一些趋势。
首先,由于黄芩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人们对其认识的逐渐深入,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长。
其次,黄芩的国际市场需求也在逐步增加,成为中国中药出口的重要品种之一。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可能会有新的应用领域出现。
挑战与机遇黄芩市场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与机遇。
一方面,黄芩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创新研发和营销手段来获取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黄芩作为一种有特殊产地要求的中药材,存在着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企业需要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2024年黄芩市场发展现状总体呈现出规模扩大、竞争激烈、趋势明显、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特点。
中药企业应该抓住市场机遇,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关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求在黄芩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企业或机构的立场。
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制药产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和运营状况直接影响着药物的质量、安全性和可及性,现如今原料药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其生产发展规划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与调整。
本文旨在探讨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现状,分析原料药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对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
关键词:原料药;企业;生产;问题;对策前言:原料药生产企业是制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负责生产活性成分,这些成分构成了各种药物的基础。
然而,原料药生产行业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上存在大量的生产商,导致价格竞争激烈。
另一方面,法规环境不断趋严,药品质量和安全性要求逐渐提高,且各类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对传统生产方式提出了挑战。
1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现状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全球制药产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生产药物的活性成分,该领域面临着多个问题和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竞争和价格压力:原料药市场竞争激烈,众多生产商争夺市场份额。
这导致了价格竞争,特别是在通用药品市场中。
企业不断努力削减成本,但这对产品质量和可及性产生负面影响。
2)法规环境趋严:药品监管机构对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企业需要不断改进质量管理系统以确保合规性,并应对的审计和检查。
3)原材料成本波动:原材料成本的波动对原料药生产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企业需要谨慎管理原材料采购,以维持盈利能力。
4)研发和创新压力:原料药生产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研发创新,以开发新药和改进现有产品,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并伴随风险。
5)技术进步和数字化:新兴技术如生物制药、3D打印和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制药行业,企业需要不断更新设施和采纳这些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
6)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不断增加。
原料药生产企业需要考虑采用可持续生产实践,减少废物和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7)全球卫生关切:原料药生产在全球卫生紧急情况下扮演关键角色,需要及时应对供应链中断和生产稳定性的挑战,同时保持高品质和可及性。
2024年紫杉醇原料药市场发展现状概述紫杉醇(Paclitaxel),又称为紫杉烯醇,是一种来源于紫杉树属植物的生物碱。
它被广泛用作抗癌药物,特别是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
在过去的几年中,紫杉醇原料药市场一直在快速发展,受到全球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紫杉醇原料药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紫杉醇原料药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行业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紫杉醇原料药市场规模达到了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 亿美元。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1.抗癌需求的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癌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抗癌药物市场的发展,其中紫杉醇作为重要的化学原料药之一。
2.新药研发的进展: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紫杉醇在抗癌治疗中的疗效被不断验证和证明,这促使制药公司加大了对紫杉醇原料药的研发和生产投入。
3.新兴市场的发展: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在医药行业中的快速崛起,为紫杉醇原料药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市场主要参与者紫杉醇原料药市场的竞争激烈,涉及到许多国内外制药企业。
以下是市场中主要的参与者:1.多赛尔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多赛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其生产的紫杉醇原料药占据了市场份额的相当大部分。
2.默克集团(Merck Group):默克集团是一家德国制药和化学公司,其在紫杉醇原料药市场也有一定的份额,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备受认可。
3.华北制药集团(North China Pharmaceutical Group):作为中国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华北制药集团在紫杉醇原料药市场上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市场发展趋势紫杉醇原料药市场在未来几年中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以下是主要的市场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发展,制药公司对紫杉醇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和改进,提高了品质和产量,同时降低了成本,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2023年SMZ磺胺甲恶唑原料药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磺胺甲恶唑是一种抗菌药物,属于磺胺类药物。
它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
目前,磺胺甲恶唑原料药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
磺胺甲恶唑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类健康领域,包括临床医院、药店等。
磺胺甲恶唑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二是养殖业领域,包括禽畜养殖和水产品养殖。
磺胺甲恶唑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禽畜的细菌感染病,如猪痢疾、牛流感等。
三是农业领域,包括农作物和果树的病害治疗。
磺胺甲恶唑可以用于某些农作物和果树的真菌病治疗,如甘蓝菜炭疽病。
目前,磺胺甲恶唑原料药行业市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首先,市场竞争激烈。
磺胺甲恶唑市场受制于政府对抗生素使用的限制和监管,但由于其广泛应用和市场前景,吸引了多家企业投资生产。
因此,市场上存在着多个品牌的磺胺甲恶唑原料药,价格竞争较为激烈。
其次,市场需求增长稳定。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同时,随着养殖和农业业务的发展,对抗菌药物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因此,磺胺甲恶唑原料药的市场需求也在稳定增长。
再次,市场规模较大。
磺胺甲恶唑原料药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市场规模。
据统计,2019年全球磺胺甲恶唑原料药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
此外,磺胺甲恶唑原料药的市场发展受制于技术创新和市场监管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磺胺甲恶唑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政府对该类药物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渐加强,对于市场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保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磺胺甲恶唑原料药行业市场具有竞争激烈、需求增长稳定、市场规模较大等特点。
在科技创新和市场监管的推动下,磺胺甲恶唑原料药市场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中兽药原料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杨志强 07-09 11:40:56一、中兽药原料药分类:原产物中兽药多属天然产物,可以直接入药。
《中国兽药典》中,多数中药须简单加工炮制后入药,如枸杞、川芎、乌梢蛇等。
传统中兽药复方或单味散剂,多采用原产物作原料药,如白头翁、黄连、黄柏、陈皮、大黄要制成单味散剂。
全成分提取物临床应用增加适口性,提高药效和疗效,包括复方、单味中药,均含有全部中药材有效成分。
药物成分不明确,相关产品属三类药。
单体原料药涉及到单体的提取、加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研究方面,单体已被作为原料药临床使用。
有效部位指从中药中提取的一类或几类化学成分的混合体,含量达总提取物的50%以上;有效部位新药既能体现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又能使药物有效成分更加富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更加明显;充分体现中兽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其产品属二类药;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使化学成分更加清楚,较之三类复方制剂的粗提取物有质的飞跃,可使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和生产质量的控制更加具有针对性,药品质量更加稳定可控;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增加了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可控制性,使其更易于同国际标准接轨,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二、中药材资源中药材资源现状目前,全国有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00万亩~2000万亩;常用的600种药材中,可大量栽培的有400多种,年产量30万吨,约占全国供应量的70%;有400多种为野生中药材,年产量40万吨。
中药材品种我国中药资源约12807种,民间药7000种(草药),民族药4000种(藏药、蒙药等)。
中药GAP 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受理中药材GAP认证申请。
GAP 制度对中药材生产环境、种植或繁殖条件、栽培和养殖管理、采收和粗加工、包装运输和储藏、质量管理、人员设备、文件管理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维生素原料药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维生素原料药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医药原料市场,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增加,维生素原料药市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维生素原料药作为保健品和药物制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本文旨在对维生素原料药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市场概况、趋势及主要产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报告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维生素原料药市场的分析。
在引言部分,将对整个报告进行概述,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最后进行总结。
在正文部分,将从维生素原料药市场的概况、趋势分析以及主要产品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结论部分,将展望维生素原料药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分析市场的竞争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整个报告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维生素原料药市场分析。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维生素原料药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概况、趋势分析和主要产品分析。
通过对市场现状的深入了解,可以为相关企业制定市场策略提供参考。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展望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探讨市场竞争格局,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报告的编写,希望可以为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市场分析和战略指导,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1.4 总结总结部分:维生素原料药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维生素原料药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
市场竞争格局日趋激烈,产品品质、品牌知名度和成本控制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建议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不断拓展市场,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
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加大政策扶持和行业监管力度,促进维生素原料药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正文2.1 维生素原料药市场概况维生素原料药市场概况维生素原料药市场是指以维生素为原料,生产制造各种维生素产品的商业市场。
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起着调节新陈代谢、改善内环境、维护细胞组织健康等作用。
原料药业产能过剩忙转型
2012-03-01 来源: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
中国原料药产业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但产能过剩却愈演愈烈,导致价格战频发,同时,国内企业也在国际市场遭遇反倾销阻力。
国内企业正通过三个途径进行转型:积极研发新品同时拓展产业链、兼并收购巩固细分市场中的地位、生产线升级改造提升产品品质。
未来,原料药行业将从集中低端转型为多层次的产品体系。
原料药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定位,避免盲目跟风。
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引导。
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中国的原料药产能和出口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产能进入新一轮扩张期。
2011年1-11月,中国化学原料药产量为262.31万吨,同比增长近30% 。
2011年1-11月,中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额为200.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2% 。
中国原料药产量已经占全球总产量的1/5 以上。
原料药产量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低谷后, 2010年得到恢复, 2011年再次开始高速增长。
中国原料药产业的产能过剩情况越来越严重。
青霉素、维生素等大宗原料药的进入门槛相对很低,几年前开始就产能趋于过剩,近年来还有产能加速扩大的趋势。
2010年世界维生素C的总需求为12万吨,中国前5大产商的产能就足以满足,但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超过8万吨,预计2012年全国产能将超过20万吨。
青霉素的全球需求约为6-7万吨,我国的产能已超过10万吨。
这种趋势已经从普通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蔓延,一些热门仿制药的原料药也难逃产能快速扩张、继而价格迅速下跌的命运,例如他汀类原料药。
降血脂明星药物立普妥的专利在2011年11月30日到期前,国内已有数十家药企投入其原料药阿托伐他汀生产的争夺。
产能过剩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市场准入门槛过低,退出门槛高。
近年来国家虽然出台限制原料药重复建设的文件,但力度不强、执行情况不佳。
2007 年,青霉素、维生素C 原料药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限制类的产品,但许多地方政府为保护当地产业未能有效执行。
对7-ACA等其它大宗原料药,目前只限制新建项目,扩建项目并没有明确限制。
随着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升,许多原料药企业向西部转移,与东部相比,西部为了吸引投资,对于环保、技术水平等准入限制较少。
原料药行业技术门槛低,但大部分企业追求生产规模,投资大,退出成本高,因此,即使是在市场低谷,许多企业往往预期未来增长,不急于退出,只是暂时停产。
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频发,同时,国内企业也在国际市场遭遇反倾销阻力。
市场内价格战频发,部分产品出口长期存在量增价跌的趋势。
2010年中国原料药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品种中,有7个品种均价同比下降,其中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单一品种心血管系统用药价格跌幅达到了96% 。
由于很多原料药企业未能获得欧洲和北美认证,主要在亚洲、非洲等地销售,近年来低价的中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屡遭反倾销诉讼。
从出口占比看, 2011年上半年, 54% (按数量)的国产原料药销往亚洲其他国家。
印尼、印度、韩国、南非等国都曾对中国的原料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华海、海正等多家原料药领先企业从2-3 年前起已经开始向利润率更高的下游制剂制造转型,同时积极开发新仿制药的原料药。
海正药业目前原料药和制剂收入比例大概为2:1 ,部分品种如抗肿瘤药、内分泌制剂收入已超过原料药的收入。
2010-2011年,全球产销规模最大肝素原料药生产企业海普瑞药业成功实现了向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制剂的双向拓展。
海普瑞于2010年10月成立肝素制剂生产合资公司,并于2011年8月收购合资公司36% 股权实现控股。
2009年底,海普瑞成立原材料(畜产品)企业成都深瑞,并与2010年底和2011年底两次对其增资。
领先企业需不断进行新仿制药的原料药的研发和生产,保持产品领先。
2011年11月,华海药业宣布计划投资2.12亿元新建两种沙坦类产品的生产线,这两种产品所制成的仿制药的专利即将到期,预计建成后年销售额为3.55 亿元。
一些特色小品种原料药的厂商通过兼并收购,丰富在同一类别原料药的产品线,加强在细分市场中的影响力。
2012年1月,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收购抗肿瘤药原料药企业金和生物,进一步壮大其在抗肿瘤药原料药市场的产品线。
1月,常山药业宣布拟收购常州泰康药业74.18% 的股权,丰富肝素原料药产品线,从目前的肝素钠,向肝素钙的扩展。
传统的大宗原料药厂商也积极通过生产线升级改造,符合海外标准和环保要求,提升产品品质。
东北制药正在异地改造建设维生素C生产线,并开始向维生素C的衍生物方向发展,如维C磷酸脂等,这些产品的利润超过维C原粉。
改造项目整体设计由拜耳公司承担,力争实现产品综合能耗、产品成本降低、原材料消耗、污染排放量等均下降20-30% 。
2011年6月,哈药集团的原料药车间搬迁改造启动,一期工程计划投资20亿元,是集团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环保改造项目。
大规模搬迁、改造会影响生产,并需要大量资金,小规模企业很难完成。
展望和建议
未来,原料药行业将从集中低端转型为多层次的产品体系。
5年内,中国生产的大宗原料药在质量、成本上仍具有优势,基础药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仍需要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宗原料药企业。
随着一部分领先企业向高端产品升级,加上越来越紧的政策环境,这部分市场将迎来兼并整合。
2012年1月环保部下发布的点名进行环保不合格、重点改造的15家企业中,有10家是原料药企业。
特色原料药的寡头垄断进一步加强,许多特色原料药的上游原材料资源都相对稀缺,随着市场竞争,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技术领先的原料药企业进入产业链下游——快速增长的仿制药市场,带动原料药行业的技术创新。
原料药企业要根据自身技术、资金等条件进行新的发展定位,避免盲目跟风。
过去大规模发展原料药,如今都在向下游制剂转型,如果缺乏特色产品,盲目发展将带来制剂领域的产能过剩。
目前在抗生素类制剂等产品中已经出现了投资热,未来竞争还会加剧。
政府应加强对低端原料药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引导。
由于大企业更好监督和管理,目前的政策多是抓大放小,未来应加强对小企业的管理。
对原料药企业的转型不能“一刀切”,政策上要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