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的成因与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6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对人类的影响摘要:全球变暖如今已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关于其成因目前普遍认为和温室效应有关。
全球变暖对人类对地球以及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都是巨大的……关键词:全球变暖,温室效应,背景,成因,影响艾曼纽勒华拉杜里曾对气候的变化进行全面研究,利用树木年轮,葡萄收获日期及阿尔卑斯山脉冰川进退等证据,记述了包括小冰期在内的温暖与寒冷周期,从而证明,在历史上气候完全不是持续不变的。
【1】然而曾有美国科学家指出,由于人类的干预,从古代有农业活动开始,我们地球的温度就在持续升高,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全球温度升高的速度越来越快。
如今,全球环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
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早在1908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就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纬度越高,比例系数也越大。
3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卡兰达提出严厉警告,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
可惜他们的主张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应算是“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致气候改变这一派的奠基人。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
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
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息息相关的,环境的恶化必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
面对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应该通过调整自身的活动方式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
关键字: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影响;人类健康;方式;成因;背景1前言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早在1908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就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纬度越高,比例系数也越大。
3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卡兰达提出严厉警告,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
可惜他们的主张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应算是“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致气候改变这一派的奠基人。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
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
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
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
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相同。
气候变化:全球暖化的科学解析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直接影响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暖化,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逐渐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愈加明显。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解析全球暖化的科学原理、成因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全球暖化的基本概念全球暖化是指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浓度增加,引发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从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大约1.2摄氏度,这一变化对气候系统造成了深远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未来几十年内,地球表面的温度可能再增加2摄氏度甚至更多。
二、温室效应的科学原理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暖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地球表面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并将其转化为长波辐射,而温室气体则能够吸收这些长波辐射并将其重新辐射到大气中,导致热量被围困在地球表面附近。
这种自然现象事实上是维持地球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但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上升,增强了这一效应,使得全球气温愈加升高。
1.1 温室气体的来源温室气体的产生主要源于人类活动,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发电、交通和工业中的广泛使用,是释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林木砍伐:森林被砍伐后,不仅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树木数量,同时,土壤中的有机碳也会释放到大气中。
农业活动:农业特别是水稻种植和牲畜饲养,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
1.2 自然反馈机制除了人为因素外,自然界也存在一些反馈机制影响全球暖化:冰川融化:北极和南极地区冰川和冰盖融化后,降低了地表反射率,海洋和陆地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加剧暖化。
土壤释放:随着温度升高,土壤中储存的有机物可能分解更快,释放更多二氧化碳。
水汽增加:空气中的水汽会因气温上升而增加,而水汽本身也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
拥有蔚蓝的海洋、绿色的大地以及大气的地球。
生命由此诞生、进化、繁衍。
然而作为我们人类自己正在破坏赖以生存的地球。
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之一是地球在渐渐地变暖。
何谓全球变暖?现在的地球上正在发生着什么?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二氧化碳、沼气、锌化氮等温室效应气体浓度的逐渐增加,由此引起了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
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会带来什么?1、由于海平面上升,部分国家的国土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2、暴雨、干旱等异常气候的增加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部分珍惜的遗传基因的减少4、由森林采伐及异常气候等带来的沙漠化5、对水资源等的影响:缺水现象6、热带传染病发生的增多(疟疾、霍乱等)7、由气温上升引起的粮食作物产量的下降。
粮食不足问题8、高温引起的用于空调等能源的增加,进而引发能源危机全球变暖也会危及到我们自身的生活,只是由于全球变暖现象不容易被察觉,人类自身很难认识到自己将面临危急时刻。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从长远来看这一问题正在逐渐严峻。
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此问题,为了子孙后代,而不是仅仅在为应付公事,制定遏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全球变暖-沙漠化所谓的沙漠化就是指由于雨水稀少,高温而引起土地干燥,致使草木不能生长,到处是砂子的区域。
有名的沙漠有,非洲的沙哈拉沙漠,中国的塔库拉玛干沙漠,北美的索诺拉沙漠,澳洲的大沙漠。
当今沙漠化正在以这些沙漠为中心向其他区域扩展,虽然对沙漠化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取得很大的成果。
现在沙漠化的进展速度已经到了人类不可忽视的地步。
让我们从沙漠化的成因中,从日常生活中探讨该如何去防治沙漠化。
什么叫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所谓的沙漠化就是指孕育草木的健全的土地由于雨水稀少而导致枯竭,并最终干燥,从而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还有,土壤的侵蚀和盐类的堆积也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在1996年12月发行的《沙漠化处理条约》中的第一条里写着“沙漠化是在干燥或者半干燥,以及干燥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的变动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地劣化”,有句话也许有点难于理解,但主要只有两句话,沙漠化就是土地劣化,沙漠化是人类和气候造成的。
什么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平均温度不断升高的现象,这种变化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加强。
全球变暖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严峻的挑战,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理解全球变暖呢?以下是对该主题的相关知识进行的详细探讨:一、全球变暖的成因1、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活动不断地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效应不断加强,从而引起全球变暖的现象。
2、自然因素的影响:地球自然气候有着自我调节的机制,但是一些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太阳光辐射的变化等也会对地球温度产生影响。
二、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1、冰川消融:全球变暖导致地球温度升高,使得地球温度调节机制失调,从而导致冰川消融现象日益加剧。
2、海平面上升:由于全球变暖加剧,海洋所融解的海冰越来越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这也会给沿海部分的居民以及生态环境带来危机。
3、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不仅导致温度上升,还会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模式,如干旱、洪涝、飓风等。
三、全球变暖应对之策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各国应该联手行动,通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尽可能降低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
2、对环境加强保护:通过采取建设低碳经济、多样化农业、提倡节约用水等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提倡低碳生活:人们可以从自身做起,利用公共交通、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同时还要重视能源的合理利用,从家庭、学校、办公室等微观层面推进建设低碳生活。
结语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采取一揽子的的治理措施,共同保护地球的生命家园。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共同建立绿色低碳的未来。
你如何看待目前全球气温持续升高的现象?近年来,全球气温持续升高的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现象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呈上升趋势。
和气候变化的其他方面一样,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广泛的影响。
那么,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1.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有许多因素导致气候变化,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些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氮等,它们能够在大气中减缓一部分太阳辐射的反射,进而增加地球表面的温度。
当人类对大气中的这些气体排放量过高时,就会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持续升高,进而引起更多的极端天气、海洋水位上升、生态系统的崩溃等问题。
2.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地球表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全球变暖增加了非常规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如干旱、暴雨、洪水等。
在短时间内,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导致伤亡和经济损失。
其次,海平面上升会地球表面的海洋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淹没了沿海地带,并给海洋生物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更高的温度也会对陆地生物、森林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如枯萎的农作物、出现的自然灾害等。
3.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排放量是控制气候变化的唯一途径。
因此,国际社区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其中,最重要的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效率等。
此外,一些重要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手段也被提出,如建立碳税、发展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等。
4.个人如何参与到减排中来要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每个人都有责任。
能源消耗减少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共享用车等减少出行的次数,以及购买可再生能源或节能家居用品等措施来实现。
同时,还可以选择使用可回收的材料,并通过减少浪费等方式尽可能降低自己的生活环境影响程度。
5.结论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十分明显。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控制气候变化,必须减少碳排放,崇尚低碳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同时,在国际社区的合力推动下,各国也需要实施坚定的政策措施,以降低全球温度上升的趋势。
初二地理全球变暖的成因分析全球变暖是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人类、动植物以及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什么是全球变暖?它的成因又是什么?本文将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两个方面,对初二地理全球变暖的成因进行分析。
自然因素对全球变暖的影响非常重要。
其中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为太阳活动的变化。
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在太阳表面的核聚变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太阳活动被测量为太阳黑子的数量和活动的频率。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黑子数量与地球气候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当太阳黑子数量较少,太阳辐射强度下降,地球受到的太阳热量减少,导致气温下降;反之,太阳黑子数量较多,太阳辐射强度增加,地球受到的太阳热量增加,气温上升。
因此,太阳活动的变化是全球变暖的自然因素之一。
另外一个自然因素是地球自身的气候系统。
地球的气候系统由大气、水、陆地及生物等组成,形成了复杂而平衡的气候系统。
其中,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起到了关键作用。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它们在大气中能够吸收与地球表面的热量辐射,起到保持地球表面温暖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大量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导致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而加强了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造成全球气温上升,即全球变暖。
人类的活动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工厂、发电厂、汽车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二氧化碳的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约280ppm上升至现在的约408ppm,创下了数百万年来的新纪录。
此外,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等也导致了更多的温室气体释放,加剧了全球变暖进程。
人类的活动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全球变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太阳活动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气候系统是全球变暖的自然因素,而人类的活动,尤其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则是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因素。
面对全球变暖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家园,共同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挑战。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它不仅威胁着地球的生态环境,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此,我将从全球暖化的现状、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全球暖化的现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发明显。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地球表面平均温度自20世纪初以来已经上升了约1.1摄氏度。
这一升温速度是过去1000年中最快的。
此外,极端气候事件也愈发频繁,如极端高温、极端降水、干旱、洪水等。
二、全球暖化的成因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以下是全球暖化成因的几个方面:1. 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冶炼金属等环节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2. 交通运输: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
3.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过程中,如畜牧业、水稻种植等,会产生大量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
4. 森林砍伐:森林是地球的“肺”,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然而,全球范围内森林砍伐严重,导致碳汇减少。
三、全球暖化的影响全球暖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暖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同时,生态系统失衡,自然灾害频发。
2. 农业生产受影响:全球暖化导致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3. 水资源短缺:全球暖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
4. 健康问题:全球暖化导致空气质量恶化,传染病传播范围扩大,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5. 经济损失:全球暖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减产等,给各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四、应对全球暖化的措施面对全球暖化这一严峻挑战,各国应携手应对,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各国应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变暖的成因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摘要】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
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因素, 得出全球气候变暖是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同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认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是灾难, 而不是利益, 因此要尽一切努力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甚至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关键词:全球变暖成因影响对策引言国际权威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IPCC) 经多次会议讨论后认为,如果对 CO2 等温室气体所产生的增温效应不采取及时措施的话, 到下一个世纪全球气温将以每10a增加0.3℃的速率上升, 至2025 年全球气温比目前增加1℃, 发展到下一个世纪末将增加3℃。
同时, 由全球变暖而进一步引起海平面的持续上升, 预计到2050 年海平面将会上升30cm~50 cm。
与此同时, 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一、全球变暖的原因有温度观测记录的时间只有150 年左右, 因而确定气候变暖是否与温室效应有关, 存在较大的难度. 一般气候变暖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气候变暖与人为活动有直接关系.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海洋、陆地、火山活动、太阳活动、自然变率等, 不少科学家还将气候变暖归结为大气候条件. 地球逐渐变暖是地球大气自身调节的结果. 自地球形成后, 不同的地质时期气候呈现一定的规律, 一定幅度的气温波动是正常的, 目前地球正处于增温期. 如中国海南岛小东海礁区的滨珊瑚岩心长3m,反映近百年( 1890~ 1990 年) 的温度变化, 即20 世纪50 年代前升温, 50 ~ 80 年代降温, 80 年代后升温1.太阳本身提供的能量变化或者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发生变化都影响到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丹麦国家太空中心( Danish National Space Center) 认为, 由于帮助形成云层的部分宇宙线被太阳的较强磁场阻挡, 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升高. 从十年至百年的长时间尺度分析, 影响气候的长期波动的主要因子是太阳辐射. 俄罗斯天文学家(Habibullo Abdussamatov)还认为长期上升的太阳辐射是造成地球变暖的原因.以树轮放射性碳浓度异常为太阳活动水平的指示, 以欧洲和全球冰川进退为气候变化的指示, 发现太阳活动水平的长期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 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 能影响大气周期性升温与降温. 在百年尺度至千年尺度变化周期中, 主要是76 年世纪周期和22 年磁周期比较显著, 特别是以世纪周期作用最突出. 太阳黑子活动自1935 年出现世纪周期的最低点, 至1979 年出现世纪周期的最高峰, 该时期是太阳活动的增强期, 对气候变暖作用相当大, 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可超过CO2 的升温作用2.Singer 按时段对气温变化进行分析, 认为18801940 年全球气温有所上升, 这是小冰期1聂宝符, 陈特固, 梁美桃, 等. 近百年来南海北部珊瑚生长率与海面温度变化的关系[ J] . 中国科学( D 辑) , 1996, 26( 1) : 59~ 66.2傅桦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 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12( 1450—— 1900 年) 长期持续寒冷之后的回暖, 属于自然气候变化, 而非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论根据何种平均气温序列, 1940~ 1975 年或者气温明显下降, 或者在振荡中略有下降. 然而, 这段时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恢复时期, 大气中CO2 浓度迅速增加这一时期气温变化的特征与温室效应的加剧并不符合.近600 年的地磁场模型资料和全球平均温度序列之间有较好的相关, 地表浅层热场是地球深层焦耳热的反映, 地磁场通过焦耳热的不断释放影响气候变化. 地磁场变化超前于全球气温变化. 从地磁场的变化来看, 21 世纪初全球变暖的趋势有所减缓.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全球气候异常. 中高纬地区冬季气温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具有一致性, 即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当年冬季气温低, 翌年也低;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当年冬季气温高, 翌年也高.目前有观点认为, 气候变暖其实并不全是因为人类排放出的温室气体, 火山喷发同样会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然而, 事实上火山喷发形成的气溶胶对来自太阳热辐射起到了阻挡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能降温. 各个外界强迫因子在过去的100 年可能造成温度变化中, 以火山活动的作用最重要, 其次是太阳活动, CO2 的影响最小.臭氧层的破坏, 进入地球大气的紫外线增强,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和生存将受到威胁, 地表植被和海洋浮游生物的减少或消失, 必然减少贮存在植物体和用于光合作用的CO2 , 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2.人为原因温室气体、气溶胶、土地利用、城市化等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在变暖机理研究中, 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令人关注. 尽管对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暖存在争议.大气温室气体增温效应早在1827 年就被证实. 目前,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 气候变暖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排放的CO2 、CH4 等大量温室气体. 在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中, CO2 占50% , 甲烷沼气占20% , 含氯氟烃占15%, N2O 占10% ,O3 等占5% .1750 年以来, 全球大气中CO2、CH4、N2O 和一些氢氟碳化物的含量剧增, 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 CO2 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 而CH4 和NO 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目前, 这些气体已经超出了根据冰芯记录得到的工业化前几千年来的浓度值其中CO2 浓度从工业化前的约0.280ml/L增加到2010 年0.379ml/L. Crowley 利用能量平衡模式( Energy Balance Climate Model) 研究了近1000 年来北半球的气温变化, 他认为, 20 世纪的升温中, 温室气体的强迫贡献已超过了气候的自然变化3.从CO2 的生存周期来看, 现在空气中很大一部分CO2是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以来排放到大气中的, 现在仍在起作用. 1750~ 1950 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总量的95%, 1950~ 2002 年, 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累计排放量的77% .IPCC 关于气候变化成因的认识逐步深化,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归因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的认识在逐步加深. IPCC 是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 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 该组织有来自150 个国家和地区的2 500 多名科学家参与并组成,个全球网络, 参与分析、研究和发布气候变化信息及其社会和经济影响评估报告, 所提结论应该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和良好的可信性. 1990 年第一次评估报告认为, 近百年的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类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造成的. 1996 年第二次评估报告提到, 依据越来越多的各种事实,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已被觉察出来. 2001 年第三次评估报告认为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暖的可能性在66%以上. 到2010 年的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 人类活动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可能性已达90% 以上, 并且列举了一系列新的气候变化事实. 这些事实主要包括1906~ 2005 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74 % ;2005 年全球大气CO2 浓度379ppm, 为65 万年来最高; 与1980~1999 年相比, 21 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1.1~ 6.4 % ; 21 世纪高温、热浪以及强降水频率可能增加, 热带气旋的强度可能加强等.英国和瑞士科学家合作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 发表文章指出, 不应该把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暖归罪于太阳能量水平的变化, 在过去20 年里, 太阳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的所有的变化走势, 与能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所要求的数据背道而驰. 相反, 数据显示近20 年来太阳能量变化对地球应该具有降温作用. 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 RutherfordAppleton Laboratory) 和瑞士达沃斯( Davos) 世界辐射中心共同对近数十年中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包括所有太阳辐射和宇宙线的变化作了研究. 将太阳黑子以11 年为一周期的变化规律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进行考虑. 经过研究认为,太阳黑子虽能影响太阳发射的热量值, 但不会影响地球表面气温, 因为海洋能吸收并保留住热量. 无论使用何种计算方法, 自20 世纪80 年代末期开始的全球平均气温迅速上升都不能归因于太阳能量变化. 郑斯中根据国外5 个模式模拟得出, 当CO2 浓度倍增时, 我国冬季将变暖31~ 57 % , 夏季变暖18~ 51 % .二、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直接给人类的健康方面带来许多问题,这类问题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 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性的媒介影响许多媒介疾病属于温度敏感型。
全球气候变暖,使媒介疾病的流行范围扩大。
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影响最严重的是, 导致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复苏。
这些疾病的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的地区分布和数量取决于各种气象因素( 温度、湿度、雨量、地表水、风)和生物因素( 植被、宿主种类、有无捕食者、竞争者及寄生虫和人类干预) 。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1导致昆虫媒介疾病的传播虫媒体播疾病, 即是病原体由虫媒媒介作为中间宿主或寄生宿主繁殖, 继而传播到人的疾病。
气候变暖将引起昆虫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网扩大而增加了全球许多地方虫媒性疾病的潜在危险。
气候变暖与疟疾、丝虫病、吸血虫病、锥虫病、登革热、黄热病、裂谷热、脑炎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气候变暖可使蚊子等昆虫的生存范围扩大和传播疾病能力增强。
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现在试图以模型模拟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回答温度升高时疾病将如何传播等问题。
荷兰Pim Martens 领导的研究组设计出一个疟疾传播的计算机模型, 预测21 世纪全球平温度升高3摄氏度, 媒介按蚊的分布区扩大, 将导致每年5000~ 8000 万新的疟疾病例。
Patz 说, 这是迄今为止试图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最佳模型4。
1997年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导致气温升高使坦桑尼亚40249人患霍乱, 致2231 人死亡; 肯尼亚17200 人患霍乱,555 人死亡; 索马里6814 人患病, 252 人死亡。
在全球变暖造成的暖冬, 由于冬季不冷就不易冻死那些越冬的害虫和病菌, 使人们更易感染疾病。
由于冬暖, 各种害虫早早就蠢蠢欲动了。
在冬春季节更替之时, 人们容易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进而诱发感染性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