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GESELL发育诊断法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25
格塞尔(Gesell)发育诊断法简介
1.美国耶鲁大学格塞尔教授团队研制。
2.在我国各大医院儿科、儿保科广泛应用。
3.特点:专业性强,能较准确地诊断、评价小儿发育水平。
4.适用范围:0-6岁儿童。
5.评估耗时:1-1.5个小时。
6.评估频率:0至1岁,每个月做一次发育测评,1至2岁,每两个月做
一次发育测评,以此类推。
7.评定婴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包括适应行为、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
个人-社交五个领域。
适应行为:组织能力、相互关系的知觉、分解与组合、手眼协调、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未来“智力”发展的风向标。
大运动:姿势反应、头的稳定性、坐、站、爬、走等。
精细动作:手和手指的抓握、握紧和操作物体。
语言: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个人-社交:对所居住的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
8.格塞尔(Gesell)发育诊断的特点与意义:
通过专业人员在专业环境下的测量,以及家长在家中实施的测量相
结合,真实完整地展现孩子当前的发育情况。
互动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帮助家长了解宝宝每个月龄里的成长发育水平,是否均衡发展。
了解哪个区域需要制定训练以及教育计划。
“0~6岁⼉童gesell发育诊断法培训”总结南宁残疾⼉童康复中⼼胡凌杰感谢中⼼领导信任,选送我⾄北京进⾏为期5天的gesell发育诊断培训。
现学习结束,将⼏天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学习由2013年8⽉12⽇开始,课程安排为:gesell总论,适应性、精细动作项⽬,⼤运动、语⾔发育、个⼈—社交项⽬。
主讲⼈分别为:王惠珊,梁爱民,武英华。
其余时间为见习实习内容,⾄幼⼉园和社区卫⽣服务中⼼进⾏。
王惠珊⽼师的课程讲了gesell量表的由来,gesell发育诊断法的国内修订,全国推⼴,最后谈了国内外主流的评估⽅法及gesell的特点。
梁爱民与武英华⽼师的课程逐⼀讲解了gesell量表的5⼤能区。
期间通过两次⼀致性测验,最后进⾏闭卷考试,顺利拿到了结业证书。
并遵从领导安排购进带回了gesell发育诊断⼯具及电脑软件。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了gesell发育诊断法,了解了该⽅法的具体应⽤,掌握了DQ(发育商)的公式计算。
能够独⽴完成gesell量表的检测,使⽤电脑软件完成记录保存等⼯作。
在北京的⼏⽇,我看到了北京市妇幼保健院gesell培训团队的⾼效协作。
感受到了⼏位任课⽼师的专业,敬业,认真负责。
正是这些保证了5天⾼强度的教学任务得以完成。
也见到了设施完备的社区卫⽣服务中⼼,对⽐起我们,深感差距,社区医疗之路任重道远,潜⼒⽆限。
虽然gesell发育诊断法为国际公认的校表量表,但是通过这次的学习并与同期学员的交流中,我认为在实际⼯作中运⽤gesell 量表需要考虑⼀下4点。
(1)量表为4周⾄6岁⼉童设计,学习中的对⽐实例均为正常⼉童,同期学员也多为⼉保医⽣,服务对象⼤多为正常⼉童,不知gesell量表对残疾⼉童能否起到较好的指导作⽤。
(2)同期学员表⽰,量表评测收费过低,⽆法作为有效创收项⽬。
(3)gesell量表类⽬繁多,总共500余项,正常评价⼀次也需要测百余项⽬,花费时间⼀⼩时左右。
相⽐其他量表,花费时间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