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943.50 KB
- 文档页数:27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2)第八章呼吸一、名词解释1、呼吸、内呼吸、外呼吸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内呼吸:组织内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亦称组织呼吸。
内呼吸过程中,氧由毛细血管血液进入组织液,二氧化碳则由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血液。
外呼吸:指外界空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通过呼吸运动与血液循环,肺泡内的空气与肺部毛细血管内的静脉血之间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的过程.2、黑-伯反射1868年Breuer和Hering发现,在麻醉动物肺充气或肺扩张,则抑制吸气;肺放气或肺缩小,则引起吸气。
切断迷走神经,上述反应消失,所以是反射性反应。
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为黑-伯反射(Hering-Breuerreflex)或肺牵张反射。
二、其它复习内容1、肺通气的动力是什么?气体进出肺是由大气和肺泡气之间存在着压力差的缘故。
在自然呼吸条件下,此压力差产生于肺的张缩所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
可是肺本身不具有主动张缩的能力,它的张缩是由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所引起,而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又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
当吸气肌收缩时,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压暂时下降并低于大气压,空气就顺此压差而进入肺,造成吸气(inspiration)。
反之,当吸气肌舒张和(或)呼气肌收缩时,胸廓缩小,肺也随之缩小,肺容积减小,肺内压暂时升高并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便顺此压差流出肺,造成呼气(expiration)。
呼吸肌收缩、舒张所造成的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肺内压<大气压:气体进肺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出肺2、气体在血液中是怎么运输的?血液中的O2以溶解的和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溶解的量极少,仅占血液总O2含量的约1.5%,结合的占98.5%左右。
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
第7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一、单项选择题1.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B.糖皮质激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答案】C【解析】AD两项,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也可刺激产热,其特点是起效较快,但维持时间较短。
B项,糖皮质激素对机体产热活动并无直接的调节作用。
C项,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机体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其调节特点是作用缓慢,但持续时间长。
2.正常哺乳动物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顺序是()。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答案】B【解析】体温是指身体深部(包括心脏、肺、腹腔器官和脑)的平均温度。
选项三个部位的温度在临床上常作为体温的代表,其中直肠温度最高,最接近真实体温,腋窝温度最低。
3.给高热病人用冰帽或冰袋的原理是()。
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蒸发散热D.增加对流散热【答案】B【解析】B项,给高热病人用冰帽或冰袋的作用很显然是将病人身上的热量直接传递给同他接触的较冷物体,原理为增加传导散热。
4.下列条件不属于测定基础代谢率要求的是()。
A.空腹B.无体力活动和精神紧张C.环境温度18~25℃D.深睡状态【答案】D【解析】人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包括:受试者在清晨、清醒、静卧、无肌肉活动和精神紧张,禁食(空腹)12h以上,环境温度18~25℃条件下。
D项,深睡状态不在其内。
5.体温调定点存在的部位是()。
A.下丘脑B.大脑皮层C.下丘脑后部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答案】D【解析】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此部位存在冷敏和热敏神经元,二者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活动。
6.对于蒸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蒸发分不感蒸发和发汗两种B.水分从体表汽化时吸收体热C.环境湿度越高,蒸发散热效率越高D.是外界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唯一的散热方式【答案】C【解析】ABD三项,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发散体热的一种方式,包括不感蒸发(不显汗蒸发)和发汗(有感蒸发、显汗蒸发)两种形式。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1.实验证明,须保留动物的哪一部分及以下神经结构的完整,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A)延髓B)中脑C)下丘脑D)小脑E)大脑答案:C2.关于基础代谢率,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与肌肉活动有关B)与精神紧张有关C)与食物有关D)与环境温度有关E)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以千卡/体重(kg)/小时表示答案:E3.基础代谢率是以每小时下列哪一项为单位计算的产热量()A)体重B)体长C)年龄D)体表面积E)环境温度答案:D4.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方式是()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E)传导和对流散热答案:D5. 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雄性动物的基础代谢率平均比雌性动物高B)幼畜的基础代谢率比成畜的高C)老龄畜的基础代谢率低D)体重相同的动物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E)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之间具有比例关系答案:D6.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A)辐射B)传导和对流C)不感蒸发D)发汗E)辐射+传导+对流答案:E7.给高热动物用酒精擦浴是()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对流散热D)增加蒸发散热E)传导散热和辐射散热同时增加答案:D8.给高热动物使用冰块的作用是()A)增加辐射散热B) 增加传导散热C) 增加对流散热D) 增加蒸发散热E) 传导散热和辐射散热同时增加答案:B9.增加辐射散热的因素是()A)皮下脂肪增多B)气温高于皮肤温度C)气温低于皮肤温度D)被毛加厚E)有效辐射面积减少答案:C10.体温调节反应的传出途径不包括()A)神经系统参与B)植物神经系统参与C)躯体神经系统参与D)内分泌系统参与E)内脏系统参与答案:E11.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A)二磷酸腺苷B)三磷酸腺苷C) 脂肪酸D) 磷酸肌酸E)葡萄糖答案:B12.一般情况下,糖提供机体所需能量的:A)40%一50%B)50%一60%C)60%一?0%D) 70%以上E)80%以上答案:D13.长期处于病理饥饿状态下的病人,呼吸商趋向于:A)0.70B) 0.80C) 0.82D)0.85E) 1.00答案:B14.正常人能量代谢率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是最低的:A)完全静息时B) 熟睡时C) 外界温度为20℃时D)室温为18—25℃时E)进食12小时后答案:B15.临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取得的数据是:A)食物的热价B)食物的氧热价C) 非蛋白呼吸商D)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E)一定时间内的CO2产生量答案:D16.糖的氧热价是:A)4.0kcal/l(16.8kJ/L)B)4.3kcal/L(18.0kJ/L)C)4.7kcal/L(19.1kJ/L)D)5.0kcal/L(21.0kJ/L)E)5.6kcal/L(23.5kJ/L)答案:D17.下列哪种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最强:A)脂肪B)糖C)蛋白质D) 维生素E)无机盐答案:C18.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A)寒冷B)高温C) 肌肉运动D)精神活动E)进食答案:C19.基础代谢率的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比较,正常变动范围是:A)土5%B)士5%一土10%C)土10%一土15%D)土20%E)土20%一土30%答案:C20.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基础代谢率升高最为明显:A)糖尿病B)红细胞增多症C)白血病D) 艾迪生病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答案:E21.基础体温在月经周期中发生变动,可能和下列哪种激素有关: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胰岛素C)孕激素D) 雌激素E)甲状腺激素答案:C22.正常人的腋窝温、口腔温和直肠温按由高到低排列的秩序为:A)口腔、直肠、腋窝B)口腔、腋窝、直肠C) 腋窝、口腔、直肠D)直肠、口腔、腋窝E)直肠、腋窝、口腔答案:D23.体内温度最高的器官是:A)肝B)肾C)肺D)脑E)小肠答案:A24.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法来增加热量:A)温度刺激性肌紧张B)寒战性产热C)非寒战性产热D) 肝脏代谢亢进E)全部内脏代谢增强答案:B25.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A) 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 对流散热D) 蒸发散热E)辐射和对流散热答案:D二、多选题1.用间接测热法测定能量代谢率,必须直接测出:A) 总耗氧量B)尿氮量C) 总CO2产量D) 体内氧化的蛋白质量E)体内消耗的葡萄糖量答案:ABC2.能量代谢是指能量的:A)释放B)转移C)利用D)产生E) 储存答案:ABCE3.下列关于呼吸商的描述正确的是:A)机体摄人氧的量与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比值B)计算呼吸商时,氧和二氧化碳量的单位用mol或L均可C)脂肪的呼吸商为0.71D) 蛋白质的呼吸商为0.80E)糖的呼吸商为1.00答案:BCDE4.下列因素中影响基础代谢率的是:A)年龄B)性别C) 体温D)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E)体重答案:ABCD5.测定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必须控制的条件是:A)清晨进餐之前B)室温在18—25℃范围内C) 静卧半小时以上D) 清醒状态E)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答案:ABCDE6.下列因素中哪些能影响皮肤温度:A)发汗B)环境温度C) 皮肤血流量D)精神紧张E)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答案:ABCDE7.汗液与血浆的区别是:A)NaCl浓度低于血浆B) 葡萄糖含量为零C) 乳酸含量高于血浆D) 尿素氮高于血浆E)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答案:ABC8.辐射散热与下列哪几种因素直接有关:A)风速B) 皮肤与环境的温差C) 皮下脂肪D) 体表面积E) 湿度答案:BD9.下丘脑温度低于37℃时:A) 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B) 出现寒战前肌紧张以至寒战C) 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D)汗腺分泌停止E)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答案:BDE10.当血液温度升高到体温调定点水平以上时,机体将出现:A)皮肤血管扩张B)皮肤血流量增加C) 汗腺分泌增多D) 肺通气量增加E)皮肤血管收缩答案:ABC11.中枢温度感受神经元存在于;A)脊髓B)脑干网状结构C) 下丘脑D)大脑皮质E)小脑答案:ABC12.生理性体温调节包括:A)发汗B)增减皮肤血流量C)肌肉寒战D) 严寒时蜷曲身体E)寒冷时加衣答案:ABC13.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维持体热平衡的途径有:A)寒战B)提高代谢率C) 皮肤血管扩张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答案:ABD三、判断改错(正确的打“√”,错的打“×”)1.基础代谢率测定可以反应甲状腺机能。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
2.细胞内液:机体内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溶质称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
3.稳态: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4.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5.体液调节:机体内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输对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液态镶嵌模型: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细胞膜呈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膜中镶嵌有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镶嵌的蛋白质与磷脂双层分子交替排列。
2.简单扩散: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简单扩散。
3.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易化扩散。
4.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5.钠泵:钠泵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ATP酶的性质,是Na+—K+依赖ATP酶。
活化的钠泵可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通过构型的改变来转动物质,不断地将Na+泵出细胞,同时又将K+从细胞外转运入细胞内,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的不均衡分布,完成对其他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6.受体:受体是细胞拥有的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蛋白质大分子,它与配体结合后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引发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根据其位于细胞的位置不同,分为膜受体、胞浆受体和核受体。
第三章血液l.血浆:取抗凝血注入分血管(又称比容管)中离心,压紧后分成两部分,上层为血浆。
血浆的成分复杂,除大量的水分外,主要有血浆蛋白(包括球蛋白、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无机盐和非蛋白含氮物。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8题)1. 体内组织器官主要依靠糖的有氧氧化供能的是()×A 脑和心肌B 心肌和骨骼肌C 平滑肌和消化腺D 心肌和平滑肌E 肾和肾上腺【正确答案】 A2. 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三磷酸腺苷E 磷酸肌酸【正确答案】 D3. 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明显的食物是()×A 糖类B 甘油三脂C 胆固醇D 蛋白质E 混合性食物【正确答案】 D4. 可引起基础代谢率升高的是()×A 垂体性肥胖症B 病理性饥饿C 阿狄森病D 肾病综合症E 甲状腺功能亢进【正确答案】 E5. 在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A 无精神紧张B 无肌肉活动C 于清晨,卧床,醒来之前进行D 测定前至少禁食12hE 室温保持在20-25℃【正确答案】 C6. 月经周期中,正常育龄期女性基础体温的最低点是在()×A 月经期第1天B 整个卵泡期C 排卵前期1周D 排卵日E 整个黄体期【正确答案】 D7. 人体小汗腺分布密度最大的部位是()×A 额部和腋窝B 躯干和四肢C 腋窝和外阴部D 手背和足背E 手掌和足跖【正确答案】 E8. 体内可促进温热性发汗的内源性物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5-羟色胺D 腺苷E 多巴胺【正确答案】 A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题)1. 有关女子基础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础体温随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波动而波动B 基础体温随体内孕激素及代谢产物的变化而变化C 基础体温在排卵前较低D 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1℃左右E 基础体温的降低可作为判断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正确答案】B, C, D, E2. 生理性基础体温调节包括()×A 改变皮肤血流量B 发汗C 寒战D 蜷曲身体E 甲状腺分泌增多【正确答案】A, B, C, E三. 判断题(每小题0分,共1题)1. ()×四. 填空题(每空15分)1. 当外界温度超过机体皮肤的温度时,___________成了机体唯一的散热形式。
动物生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家畜生理学的三个层次1、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
2、器官和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
3、整体水平研究各器官功能联系;整体与环境互作。
二、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易化扩散分类: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2离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一、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也称跨膜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的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的过程。
三、后电位产生机制负后电位:细胞外K瞬间蓄积正后电位:Na泵活动增强四、兴奋(Exitation)—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五、兴奋性(Exitability)—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六、可兴奋组织(Exitable tissue)—受到刺激时,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
七、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对于时间的变化率(以上三种条件均达到阈值才能引起兴奋。
)八、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九、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或组织、细胞的兴奋,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十、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锋电位上升支与下降支初期特点: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
2、相对不应期:锋电位下降支的后期特点:对阈上刺激反应。
3、超常期:负后电位特点: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
4、低常期:正后电位特点: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
第三章血液一、如何制取血清和血浆?两者有何区别?血清(serum):血液流出血管不经抗凝处理,就会很快凝成血块,随血块逐渐紧缩所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
血浆(Plasma):将采集的血液按5:1的比例与3.8%柠檬酸钠混匀,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呈微黄色或无色的液体部分。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因为纤维蛋白原已转变成纤维蛋白而留在了血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