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均匀试验设计表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34.50 KB
- 文档页数:39
均匀试验设计均匀设计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是中国数学家方开泰和王元于1978年首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散布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
与正交试验设计类似、均匀设计也是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均匀表来安排试验的。
由于均匀设计只考虑试验点的“均匀散布”而不考虑“整齐可比”,因而可以大大减少试验次数,这是它与正交设计的最大不同之处。
例如,在因素数为5,各因素水平数为31的试验中,若采用正交设计来安排试验,则至少要作3俨=961次试验,这将令人望而生畏,难以实施,但是若采用均匀设计,则只需作31次试验。
可见,均匀设计在试验因素变化范围较大,需要取较多水平时,可以极大地减少试验次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推广,均匀设计法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生物、食品、军事工程、电子、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均匀设计表1.1等水平均匀设计表均匀设计表,简称均匀表,是均匀设计的基础,与正交表类似,每一个均匀设计表都有一个代号,等水平均匀设计表可用U n ( r1)或U n* (r1)表示,其中,U为均匀表代号;n为均匀表横行数(需要做的试验次数);r为因素水平数,与n相等;I为均匀表纵列数。
代号U右上角加“*”和不加“*”代表两种不同的均匀设计表,通常加“* ”的均匀设计表有更好的均匀性,应优先选用。
表1-1、表1-3分别为均匀表U7 (74)与U7* (7 4),可以看出,U7 ( 74)和U7*(74) 都有7行4列,每个因素都有7个水平,但在选用时应首选U7*(74 )。
表1-1 U7 (74)474747每个均匀设计表都附有一个使用表,根据使用表可将因素安排在适当的列中。
例如,表1-2是U7 ( 74)的使用表,由该表可知,两个因素时,应选用1,3两列来安排试验;当有三个因素时,应选用1,2,3三列,。
最后一列D表示均匀度的偏差((discrepancy),偏差值越小,表示均匀分散性越好。
、第七章均匀设计表均匀设计表U n(q p)说明:n均匀设计表的试验方案数q列的水平数p均匀设计表的因子数均匀设计表根据水平数q和试验方案数n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为水平数等于试验方案数的U n(n p)型均匀设计表,另一类为水平数小于试验方案数的U n(q p)型均匀设计表。
本附录的均匀设计表均来源于方开泰教授的均匀设计网站:在这里向方开泰教授对于均匀设计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本附录从中摘录了部分常用的基于中心化偏差的均匀设计表供供大家使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U n(n p)型表:仅列出因子数不超过7,试验方案数不超过30的部分设计方案。
U n(q p)型表:仅列出水平数不超过6,试验方案数不超过30的部分设计方案。
均匀设计表在使用时,按照相应的因子数p、水平数q和试验方案数n选定之后,加上相应均匀设计表U n(q p)的第一列即可。
(一)U n(n p)型均匀设计表U5(5p)~U6(6p)·{U8(8p)U9(9p)U10(10p)U12(12p)U15(15p)U16(16p)*U18(18p)U20(20p)U24(24p)U25(25p)U27(27p)—U30(30p)(二)U n(q p)型均匀设计表·U9(3p)U12(3p)》U15(3p)U18(3p)"U21(3p)U24(3p)¥U8(4p)!U12(4p)U16(4p)U20(4p)U24(4p)U10(5p)U15(5p)U20(5p)U25(5p)U12(6p)U18(6p)U24(6p)U30(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