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巩固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2.11 KB
- 文档页数:6
诉衷情古诗阅读答案
诉衷情古诗阅读答案
【原文】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问题】
1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是回顾自己早年的.生活。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中“胡”原意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在词作中指的是金。
D.“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的是自己在沧州隐居,慢慢老去。
12.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
【参考答案】
11.D
12.抗金报国,收复失地,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诉衷情》巩固练习四、习题:【第一组】(答案:1.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D 分析:这三句表达的是爱国的激情与壮志难伸的悲愤以及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组】(答案:1.山川险要处 2.C 分析:是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沉痛)【第三组】(答案:1.金兵 2.B 分析:错在“依然在前线战斗”)五、考题链接:2011届卢湾一模卷(答案:1.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2.C 分析:“心在天山”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呼应,表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
“身老沧洲”并非意在叹老,而是对自己白首无成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所以“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是错误的)2011届金山一模卷(答案:1.山川险要处 2.C 分析:错在“上片主要描述了”,应改作“首句主要描述了”)2011届黄浦一模卷(答案:1. 山川险要处 2.D 分析:“此生”三句解释了词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由此产生的悲愤痛苦,而不是“宽慰”、“安心”)2011届徐汇一模卷(答案:1.鬓发变白 2.D 分析:词人表达的是对于报效祖国、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而不是无奈于终将老去)2012届一模卷C卷(答案:1.抗金前线 2.D 分析:错在“转为豁达”,这句中的情感基调仍是忧愤的)2012届嘉定一模卷(答案:1.金兵 2.C 分析:应该是由开篇的激昂转为悲凉)2012届杨浦一模卷(答案:1.抗金前线 2.C 分析:错在“因年老”,作者的悲愤沉痛来自于朝廷的弃用使他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2012届崇明一模卷(答案:1.梦醒 2.B 分析:应是“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抱负无法施展的境况”)2012届静安一模卷(答案:1.苏秦 2.C 分析:错在“只因年事已高不得不放弃”,首先词人始终未放弃抗金梦想,其次阻碍其实现梦想的主要原因是南宋朝廷的昏庸无为)2013届普陀一模卷(答案:1.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2.B 分析:错在“勇赴国难的决心”,应是“表达自己不受重用,不能施展抱负的失落)2013届浦东一模卷(答案:1. D 分析:错在“沧州”是指诗人晚年归隐处 2.鬓先秋(多写任何内容扣1分;错别字一个扣1分))2013届闵行一模卷(答案:1.壮志凌云壮志未酬 2.B 分析:错在应是写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2013届一模卷D卷(答案:1. 斑白(花白) 2.C 分析:错在应是写出了“词人的遗憾和失落”)2014届长宁一模卷(与《破阵子》比较阅读)(答案:1.战场 2.D 分析:A错在“正标题”和“副标题”,应是“词牌”和“题目”。
【参考文档】《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阅读
训练题及答案
23.(201X·遵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⑴.“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
⑵.“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了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觅”是“寻求”“执著追求”的意思。
“觅封侯”借有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觅取封侯”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执著追求,渴望建功
立业的凌云壮志。
(解释意思,答出用典故,答出表现内容)(2)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
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解析】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
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
高美。
译文: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
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景,梦一醒知在何处?貂
皮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黯淡。
金兵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
沧洲!。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6.“关河”的意思是。
(2分)7.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 词的开头是作者的回忆。
B. “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
C.“泪空流”是感慨自己的年纪大,力不从心。
D. “心在天山”表达了作者抗金的理想与愿望。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2分)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6.“秋”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是本词的词牌名。
B.“当年”引出了往昔的回忆。
C.“暗”字写出了词人的悔恨。
D.“沧洲”点出词人的隐居地。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4)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8.对这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本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词作。
B.本词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词反映的是作者虽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5)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 8.对这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本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词作。
B.本词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词反映的是作者虽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6)7.“天山”在词中指。
(2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写诗人当年慷慨从军,充满豪情壮志。
“诉衷情” 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7.“关河”的意思是____ (2分)
8.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往日投笔从戎,勇敢抗敌的情形。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发挥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再也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虽然安心养老。
参考答案:
7.指山川险要处(关塞河防)(2分)
8.D(2分)古诗陆游《诉衷情》阅读附答案。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篇一」《诉衷情》作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考题1、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鬓发变白(2分)3.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2分)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4分)(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参考答案】(3)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
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
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
(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4)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
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三:9.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10.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
《诉衷情》练习一、常识积累这首词选自《》,作者是(朝代)爱国诗人(人名),字,号。
答案:放翁词南宋陆游务观放翁二、重点解词1.词中“关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胡”是指________________,“天山”是指____________。
2.“关河”的意思是。
“梦断”在词中的意思是。
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三、内容理解1.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的心情。
答案:壮志凌云壮志未酬2.“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和,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答案:失望痛苦(无奈等,但不能答“不满”、“愤慨”及其它类似的词语。
)3.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下片转入直接抒发悲愤的感情。
答案:当年与现今两个生活场景4.词中与“身老”相照应的句子是“”。
答案:鬓先秋5.“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
答案:壮志未酬的悲愤6.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报国无门或壮志难酬7.对词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放眼西北,神州沉陆,妖氛未扫。
B.作者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
C.作者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作者自许自信,慷慨激昂,豪雄飞纵。
答案:D(抑郁悲愤)8.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词人对前线的关切和对自己脱离军队的遗憾。
B.表现词人难以忍受闲居家乡、不能实现壮志的痛苦。
C.词人以“天山”指代抗金前线,以“沧洲”指代闲居的湖边,发出了痛苦的呼喊。
D.这些句子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答案:A(A是对“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理解)9.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诉衷情陆游阅读答案陆游作《诉衷情》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诉衷情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①,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②。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
平章风月③,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注】①九重城:指京城。
②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
③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陆游《诉衷情》阅读题题目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5分)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分析。
(6分)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4分)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5.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6.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
(2分)7.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2分)陆游《诉衷情》阅读题答案1.全词运用了对比(或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
上片回忆刚到帝京时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情景(虚写)(1分),与下片描写晚年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的感慨(实写)(1分),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了词人的无奈和愤懑之情。
(1分)(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1)壮志难酬之情,词句时易失,志难城写时机失去,壮志难酬。
(2)感叹年华易逝,鬓丝生两鬓已经生白发。
(3)生活的无奈和愤懑之情,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写只好写文章品评风月,指点山川,建立另外一种功名。
(答到一点给3分,两点即满分,其它情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
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
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诉衷情》巩固练习制卷时间:2018年6月一、文学、文化常识:1.“诉衷情”为词牌。
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出自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2.梦断:梦醒。
3.关河:指山川险要处。
4.尘暗旧貂裘:借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5.胡:此指金兵。
6.鬓先秋:鬓发早已发白,如秋霜。
7.天山: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8.沧洲: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奔赴抗金前线的英勇气概。
“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借指立功报国,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2.“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未受重用,抱负不得施展的境况,“断”、“暗”、“旧”等字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3.“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只能看年华老去却始终得不到报效祖国的机会,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深,悲愤之切。
4.这首词上阕写了当年从军抗战和如今被弃置的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下篇转入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对于报效祖国、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四、习题:【第一组】1.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背诵过他写的诗歌《____________》。
(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怀着感慨的心情回忆早年的戎马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终沧洲终老此生。
【第二组】1.“关河”的意思是。
(2分)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表明词的开头写的是作者的回忆。
【最新2019】陆游《诉衷情》阅读训练题及答案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陆游《诉衷情》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
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
在天山,身老沧州!7.“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2分)8.以下对本词内容
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
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参考答案: 7.鬓发变白 8.D。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A、为国家建功立业B、获得侯的爵位C、获取高官厚禄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A少年时期B、青年时期C、中年时期D、晚年时期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5、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词,两句些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尘暗旧貂裘。
一句表明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10、说说你对于“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理解。
11、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词人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尘暗旧貂裘中的“暗”能否换成“淡”?1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中“空”能否换成其他词?为什么?14、“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塑造了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15、分析“梦断”一词在词中的重要作用。
16、找出与“一事无成霜鬓侵”表达情感相近的句子,并说说它在词中的作用。
17、词的最后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18、当年万里觅封侯:汉朝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建立功勋,被封为定员侯。
《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诗词练习、宋代诗词、唐代诗词、诗词赏析、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古诗、七言绝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oetry practice, Song Dynasty poetry, Tang Dynasty poetry, poetry appreciation, five character poems, five character quatrains, seven character poems, seven character ancient poems, seven character quatrai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诉衷情》阅读练习及答案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习题1、基础过关1.词中和“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形成强烈对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评价最准确的一个词语是()A.愤慨 B.遗憾 C..悲愤 D.伤感 3.下列对本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诉衷情”所诉的,乃是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B.“关河梦断何处”表明作者对边疆战事梦牵魂萦、时时关心。
C.“当年万里觅封侯”两句,是作者对于抗敌情形的假设想象。
D.本词在抒发感情时,至少有两处使用典故。
2、综合训练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回想“当年”,陆游想到了哪些情景?2.“泪空流”中的“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3.“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感慨?3、拓展应用1.填色彩。
(1)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
(2)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
(4)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2.填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2.C3.C二、综合训练1.征战沙场,万里封爵。
2.心中悲愤,痛恨胡人,泪水流干却未见国家一统,满腔爱国情。
3.一心为国,却无法战死沙场。
心系国家,却未见国家一统,满腔爱国却郁郁不得志三、拓展应用1.(1)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10学年初二《诉衷情》期中复习练习第一部分阅读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A、为国家建功立业B、获得侯的爵位C、获取高官厚禄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A少年时期 B、青年时期 C、中年时期 D、晚年时期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第二部分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词,两句些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尘暗旧貂裘。
一句表明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6说说你对于“胡未灭,鬓先秋”的理解7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词人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尘暗旧貂裘中的暗能否换成淡?9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中空能否换成其他词?为什么?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A2、关河梦断何处?尘间旧貂裘。
3、D4、这首词是作者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
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化,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收复失地。
陆游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愿望,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诉衷情陆游阅读练习及答案《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南宋词人陆游所作的一首词。
《诉衷情》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诉衷情陆游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陆游《诉衷情》阅读材料【注】①九重城:指京城。
②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
③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陆游《诉衷情》阅读题题目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5分)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分析。
(6分)陆游《诉衷情》阅读题答案1.全词运用了对比(或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
上片回忆刚到帝京时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情景(虚写)(1分),与下片描写晚年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的感慨(实写)(1分),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了词人的无奈和愤懑之情。
(1分)(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1)壮志难酬之情,词句时易失,志难城写时机失去,壮志难酬。
(2)感叹年华易逝,鬓丝生两鬓已经生白发。
(3)生活的无奈和愤懑之情,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写只好写文章品评风月,指点山川,建立另外一种功名。
(答到一点给3分,两点即满分,其它情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陆游《诉衷情》赏析词的上片是忆旧。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
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公元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
陆游为官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多是一时俊彦,因言“结友尽豪英”。
“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
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起用主战派的著名人物张浚,筹划进取方略。
词的下片是抒愤。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
”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
“时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地断送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哪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今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一、 1. “关河”的意思是____ (2 分)
2.以下理解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往日弃文就武,勇敢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发挥志向。
C.“胡未灭”三句寄望光阴不再,垂老迈矣,力所不及之
感触。
D.“今生”三句欣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只管安
心养老。
答案:
(共 4分)
1.指山川险峻处 (关塞河防 )(2 分 )
2.D(2 分 )
二、
7.“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2 分)
8.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
A.词中表达了陆游一直想光复中原失地的志向。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壮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触。
C.“今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光老去的无奈感怀。
参照答案:7.鬓发变白。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诉衷情》巩固练习制卷时间:2018年6月一、文学、文化常识:1.“诉衷情”为词牌。
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出自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2.梦断:梦醒。
3.关河:指山川险要处。
4.尘暗旧貂裘:借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5.胡:此指金兵。
6.鬓先秋:鬓发早已发白,如秋霜。
7.天山: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8.沧洲: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奔赴抗金前线的英勇气概。
“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借指立功报国,表达了他报国的雄心壮志。
2.“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未受重用,抱负不得施展的境况,“断”、“暗”、“旧”等字流露出词人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
3.“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只能看年华老去却始终得不到报效祖国的机会,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深,悲愤之切。
4.这首词上阕写了当年从军抗战和如今被弃置的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下篇转入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对于报效祖国、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及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四、习题:【第一组】1.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背诵过他写的诗歌《____________》。
(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怀着感慨的心情回忆早年的戎马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终沧洲终老此生。
【第二组】1.“关河”的意思是。
(2分)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表明词的开头写的是作者的回忆。
B.“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
C.“泪空流”是感慨自己年纪大,力不从心。
D.“心在天山”表明作者抗金的理想不曾改变。
【第三组】1.“胡未灭”中“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下面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当年从军抗敌的情景。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表明作者雄心不已,依然在前线战斗。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明作者不能报国杀敌的悲愤情感。
D.“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既是作者痛苦的自白,也表现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五、考题链接:2011届卢湾一模卷1.“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2分)2.下列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像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本词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2011届金山一模卷1.“关河”在词中是指(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词下片中的“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2011届黄浦一模卷1.“关河”的意思是(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2011届徐汇一模卷1.“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2分)2.下列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阕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有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2012届一模卷C卷1.“天山”在词中是指(2分)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写诗人当年慷慨从军,充满豪情壮志。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写诗人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沉痛悲愤之情。
D.“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写诗人退隐故乡,情感由忧愤转为豁达。
2012届嘉定一模卷1.词中加点的“胡”一词意思是(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
B.下片着力抒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
C.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转为激昂。
D.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既悲愤又深沉的。
2012届杨浦一模卷1.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
2012届崇明一模卷1.“梦断”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万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写出作者当年的自信与执着。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诉说自己受到重用,依然在前线战斗的情景。
C.一个“空”字既写出作者内心的不甘与失望,也写出对朝廷的不满与愤慨。
D.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与悲壮的爱国诗篇。
2012届静安一模卷1.“尘暗旧貂裘”一句用了(人名)的典故。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首句以“万里”、“匹马”两词传递出当年词人奔赴前线的豪情。
B.次句借典故表达了词人不受重用,壮志难酬的苍凉心境。
C. 下片首句抒发了只因年事已高不得不放弃抗金复国梦想的悲怆。
D.末句以“天山”和“沧洲”之远隔来形容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之远。
2013届普陀一模卷1.“鬓先秋”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万里觅封候”回忆诗人盛年时慷慨从军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苏秦表达自己勇赴国难的决心。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流露诗人的不甘和不满。
D.“心在”“身老”表达建功立业与终老家园的矛盾。
2013届浦东一模卷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梦断”与“梦回吹角连营”中“梦回”的意思不相同。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描述自己不受重用的现状。
C.“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D.“梁州”、“关河”、“天山”、“沧州”等,均代指抗金前线。
2.词中与“身老”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2013届闵行一模卷1.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心情。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泪空流”写出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C.“心在天山”与“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
D.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2013届一模卷D卷1.“秋”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是本词的词牌名。
B.“当年”引出了往昔的回忆。
C.“暗”字写出了词人的悔恨。
D.“沧洲”点出词人的隐居地。
2014届长宁一模卷(与《破阵子》比较阅读)1.“沙场秋点兵”,“沙场”即(2分)2.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只有正标题,《破阵子》还有一个副标题。
B.“梦断”、“梦回”两句都是回顾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涯。
C.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是为个人博取功名。
D.“泪空流”、“可怜白发生”两句,抒发的都是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
2014届金山一模卷(与《破阵子》比较阅读)1.两首词都抒发了词人的情感。
(2分)2.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与“破阵子”分别是两首词的词牌名。
B.两首词都在对比中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
C.两首词都借用一定的典故来增加表达的内涵。
D.两首词都是上阕写当年的战争生活,下阕直抒胸臆。
2014届虹口二模卷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觅封侯”一句意思是不远万里寻找封侯的机会。
B.“关河”原意是关塞河防,借指山川险要的地方。
C.“胡”原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词中指金兵。
D.“沧洲”借指诗人隐居故乡绍兴镜湖边上的三山。
2.全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分)2015届一模卷B卷1.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是。
(2分)2015届闵行一模卷1.以上宋词词牌名为“”,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
(2分)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
(2分)2015届静安一模卷1.陆游,(朝代)文学家。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出自他的另一首作品《》。
(2分)2.第1题提到的这句诗和本词中的“”意思最相近,它们都表达了作者始终坚守的的理想。
(2分)2015届金山二模卷1.“天山”在词中代指(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再现了词人盛年时慷慨从军、勇赴国难的情景。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伤感悲凉为慷慨激昂。
C.“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这首词和《破阵子》都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017届黄浦一模卷1.诗中“万里觅封侯”用了(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
(2分)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再现了词人早年满怀豪情壮志慷慨从戎的情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痛苦与不甘。
D.“此生”三句表明词人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洲终老此生。
2017届一模C卷《诉衷情》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1.两首词都抒发了词人________ __ 之情。
(2分)2.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破阵子”分别是两首词的词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