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手术操作相关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9
手术操作重要基础知识点
1. 麻醉与手术安全:手术前应评估患者的麻醉需求和风险,并采取适
当的麻醉措施。
同时,手术室环境要符合安全标准,医疗器械和药物
要妥善管理,以确保手术过程安全无误。
2. 术前准备:手术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验数据,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此外,手术
部位要进行适当的标记,并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药物和其他辅助设备。
3. 感染控制: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准则,以防止手术部位感染。
这包括正确佩戴手术衣、手套和口罩,以
及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保持手术场地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4. 解剖学知识:了解人体解剖学是进行手术操作的基础。
医生需要熟
悉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器官位置和血管分布,以避免对周围结构的
损伤,并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手术技巧与操作规范:不同类型的手术需要具备相应的手术技巧和
操作规范。
医生需要了解包括切割、缝合、止血、吻合等在内的手术
技术,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效果。
6.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得到适当的术后护理。
医生需要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进行相关的治疗和康复指导。
此外,医生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以促进患者的
康复和恢复。
综上所述,手术操作重要基础知识点是医生必须掌握的一系列知识和
技巧。
只有具备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医生才能在手术中高效、安全地进行操作,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外科总论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适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手术是A、疝修补术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C、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D、颈部脂肪瘤摘除术E、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正确答案:E2.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可引起A、化脓性海绵窦静脉炎B、化脓性上颌窦炎C、眼炎D、面部蜂窝织炎E、流行性脑膜脑炎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面部危险三角的内眦静脉无静脉瓣,感染不易控制,易逆行引起化脓性海绵窦静3.应用人血白蛋白的适应证是A、术后不愿进食B、慢性腹泻C、严重营养不良D、急性低血浆蛋白症E、消化道瘘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人血白蛋白适应症: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4.下列感染性疾病中,治疗一般不需要切开引流的是A、气性坏疽B、急性丹毒C、破伤风D、急性皮下蜂窝织炎E、痈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丹毒为非化脓性感染5.男,50 岁。
幽门梗阻持续胃肠减压半个月,每日补10% 葡萄糖2500ml,5% 葡萄糖盐水1000ml,10% 氯化钾30ml,每日尿量1500ml,2 天前出现全腹胀,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消失,最可能的原因是A、低磷血症B、低氯血症C、低钙血症D、低钠血症E、低钾血症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幽门梗阻患者长期呕吐,大量胃酸丢失,易导致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6.高渗性脱水的血钠标准是A、>140B、>143C、>145D、>150E、>15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钠正常值为135-150mmol/L,高渗性脱水血钠>150m7.手术铺巾,大单需要超过手术台边A、10cmB、15cmC、20cmD、25cmE、30cm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手术铺巾,大单需要超过手术台边缘30cm8.腹部手术后能进食的主要依据为A、胃管抽出澄清胃液B、病人已下床活动C、病人有明显饥饿感D、肠鸣音增强E、肛门排气排便后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腹部手术,尤其胃肠道手术后,一般需禁食24~48小时,待胃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9.低渗性缺水时,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中哪一项不存在A、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B、抗利尿激素分泌先少后多C、肾素-醛固酮系统兴奋,肾排钠减少,CL再吸收减少D、血容量下降明显E、细胞内渗透压基本不变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因此细胞内也处于低渗状态10.在肝性脑病时,有利于对脑内氨基酸谱失衡纠正的氨基酸是A、精氨酸B、谷氨酰胺C、组氨酸D、缬氨酸E、酪氨酸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支链氨基酸(BCAA)属于必需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3种。
外科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外科总论。
1. 无菌术。
- 概念: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 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消毒法。
- 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医用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等,压力104.0 - 137.3kPa,温度121 - 126℃,维持30分钟。
- 消毒: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
如化学消毒法中的浸泡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2%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的精密仪器等的消毒。
-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 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一般先更换手术室专用的清洁鞋和衣裤,戴好帽子和口罩。
手臂消毒法常用肥皂刷手法和碘伏洗手法等。
- 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目的是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一般手术区域皮肤的毛发应剃除,用2.5% - 3%碘酊涂擦皮肤,待碘酊干后,以70%酒精涂擦2 - 3遍脱碘。
2.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 等渗性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血清钠浓度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常见病因有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肠瘘等)。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补充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补充量为丧失量加上每日生理需要量(一般为2000 - 2500ml)。
- 低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病因如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丧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
轻度缺钠者给予等渗盐水补充;重度缺钠者可补充高渗盐水。
- 高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常见于水分摄入不足(如食管癌患者不能进水)或水分丧失过多(如高热大量出汗)。
治疗除病因治疗外,应补充低渗溶液,如0.45%氯化钠溶液。
- 钾的异常。
-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外科学总论知识点大全1.外科学的定义和范畴:外科学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医学专业,包括外科学的发展历史、特点、目的和任务等内容。
2.外科医师的基本素质:外科医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丰富的手术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责任心等。
3.外科手术的基本原理:外科手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手术创伤的形成、手术目标的确定和手术的操作技巧等。
4.手术创伤的形成:手术创伤是指手术过程中对组织产生的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热损伤和化学性损伤等。
5.手术目标的确定:外科手术的目标包括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重建性手术等。
6.手术的操作技巧:手术的操作技巧包括解剖学知识、止血技术、缝合技术和手术器械的使用等。
7.外科手术的分类:外科手术可以分为普通外科手术、骨科手术、胸外科手术、心血管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眼科手术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等。
8.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外科疾病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9.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和处理: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包括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处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0.外科学的发展历史:外科学的发展历史包括古代外科学、现代外科学和未来外科学等。
11.外科学的研究方法:外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等。
12.外科学的技术进展:外科学的技术进展包括显微外科技术、微创外科技术和机器人外科技术等。
13.外科学的团队合作:外科手术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过程,需要外科医师与麻醉师、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合作完成。
14.外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外科手术是高风险的医疗行为,需要注意医疗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包括手术操作规范、感染控制和错误处理等。
15.外科学的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外科学的前沿技术包括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和生物材料等;研究方向包括手术教育、手术质量评价和手术后康复等。
以上是关于外科学总论的一些知识点,涵盖了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技术等方面。
外科学总论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安全、有效、经济B. 快速、准确、经济C. 安全、快速、有效D. 安全、准确、经济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A. 感染B. 出血C. 麻醉意外D. 营养不良答案:D3. 外科手术的术前准备包括以下哪项?A. 心理评估B. 营养状态评估C. 体格检查D. 所有以上答案:D4. 术后疼痛控制的主要方法是什么?A. 药物镇痛B. 物理治疗C. 心理疏导D. 以上都是答案:A5. 以下哪项是外科手术的绝对禁忌症?A. 严重贫血B. 局部感染C. 严重心功能不全D. 以上都是答案:C二、判断题1. 外科手术的术前禁食时间通常为6-8小时。
(错误)2.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
(正确)3. 所有手术患者都需要进行术前心理评估。
(错误)4. 术后伤口感染是不可避免的。
(错误)5. 术后患者不需要进行营养支持。
(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外科手术的一般步骤。
答:外科手术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术前准备、麻醉、切口、手术操作、缝合、术后处理。
2. 术后伤口护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术后伤口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
3. 简述术后并发症的常见类型及其预防措施。
答: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抗生素预防、术中无菌操作、术后抗凝治疗、早期下床活动等。
四、论述题1. 论述外科手术中无菌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
答:无菌技术在外科手术中至关重要,它能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实施无菌技术的方法包括:手术人员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保持手术环境的清洁、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等。
结束语:本试题及答案大全涵盖了外科学总论的基础知识、手术操作原则、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等内容,旨在帮助医学生和外科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科手术的相关知识。
学时安排
参考书籍
一、无菌,洗手,穿衣,戴手套
二、消毒铺巾
铺巾时每块手术巾的反折部靠近切口。
铺巾的顺序是:如铺巾者未穿手术衣先铺铺巾者对面一侧,再铺会阴侧,再铺头侧,最后铺靠近铺巾者一侧(若已穿好手术衣,则先铺好自己的一侧);然后用巾钳夹住无菌巾之交叉处固定。
若铺巾完毕后要修正某一铺巾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
然后再根据需要铺中单、大单,大单的头端应盖过手术架,两侧和足端部应垂下超过手术台边缘30cm。
五、肋骨切除术
七、肠切除和肠吻合术。
外科学1 现代外科学奠基于三大问题的解决:手术疼痛、伤口感染、止血、输血2 无菌术:无菌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无菌术包括灭菌、消毒、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手术伤口感染的细菌来源①人体皮肤表面。
②人体鼻咽腔内。
③体内感染灶和胃肠道、气管等④空气。
⑤手术器械、敷料和其它未消毒或被细菌污染的手术用品。
3 应用灭菌的物理方法有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
用物理的方法(高温等)能把应用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彻底消灭掉。
手术器械和应用物品如手术衣、布单,都可用高温灭菌,紫外线用于室内空气灭菌。
电离辐射法和应用:主要用于药物如抗生素等的制备过程。
也用于一次性医用物品的灭菌。
辐射消毒优点:①可在室温处理(冷消毒)②射线穿透力强,消毒均匀彻底,无有害残留物③易于集装处理,效果高、可靠性强,便于连续作业④成本低、处理价格便宜有些化学品如甲醛、环氧乙烷及戊二醛等也可消灭一切微生物。
应用化学方法还可用于某些特殊手术器械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和臂的消毒以及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某些药液的蒸气(如甲醛)可渗入纸张、衣料和被服而发挥灭菌作用。
4 (一)高压蒸气法①下排式高压蒸气灭菌器由一个具有2层壁的耐高压的锅炉构成。
清毒室内、蒸气产生高压高温而发挥灭菌作用。
灭菌器压力104~137.3kPa。
温度达121~126℃。
维持30′。
能杀灭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胞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②预真空式蒸气~170kPa。
132℃。
4~6分钟达到灭菌效果注意事项①包裹大小适中。
包扎不宜过紧,体积上限40cm×30cm×30cm②包裹排列不宜过密③预置包内、包外灭菌指示纸带(以前同硫磺)粉末溶化为达到标准。
④易燃、易爆物品如碘仿、苯类禁用⑤瓶装液体灭菌,用纱布包扎瓶口。
外科学总论重点总结本文主要介绍了外科学总论的重点内容,包括无菌术、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等。
其中,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有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而最普遍的灭菌方法则是高压蒸气法。
在手术区的消毒范围和无菌区方面,需要注意涂擦消毒药液的方向和范围,手术人员的有菌区和无菌区也需要有所区分。
此外,无菌包的保存时间为两周。
在介绍组织间液时,本文指出了其按作用可分为功能性细胞外液和无功能性细胞外液,而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为Na+。
在讲解体液平衡失调时,本文提到了容量失调、浓度失调和成分失调三种表现,以及水钠代谢紊乱的四种类型:等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和水中毒。
其中,等渗性缺水的判断依据包括病因/史和临床表现等,治疗原则则是原发病治疗、消除病因和补充血容量。
而低渗性缺水则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程度,其症状和表现也有所不同。
低渗性缺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诊断重要指标包括尿比重常在1.010以下,尿钠和氯明显减少,血钠浓度低于135mmol/L。
治疗补液公式为需补钠量(mmol/L)=[血钠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 ×0.6(女性0.5)。
低渗性缺水的病因主要包括摄入水分不足和水分丧失过多。
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补液。
补液种类包括5%葡萄糖溶液或0.45%氯化钠溶液,补液量的估计可根据临床表现估计丧失水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或根据Na+计算。
体内钾的异常包括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神经肌肉系统、胃肠道症状、心脏受累和代谢性碱中毒。
治疗原则为治疗原发病,用氯化钾补钾,轻度低钾者补钾量为4-5 g/日,重度低钾者补钾量为6-8 g/日(含生理需要量)。
注意事项包括严禁静脉推钾,总量小于8 g/日,浓度小于0.3%,滴速小于80滴/分,见尿补钾,成人尿量>40ml/h后才可补钾。
高钾血症的病因包括进入体内或血液的钾太多、肾排钾功能减退和细胞内钾移出。
外科操作知识点总结一、手术准备1. 患者准备(1)术前讨论:医生需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方式,排除术前紧张和恐惧心理。
(2)身体检查: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明确病情并评估手术风险。
(3)特殊检查:必要时需要进行X光、CT、MRI等特殊检查,以明确病灶的位置和范围。
2. 手术准备(1)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必须保持清洁和无菌,手术需要的器械、药品等必须齐全。
(2)手术患者的准备:患者需要在手术前进行术前用药,并服从麻醉师的安排。
3. 医疗团队准备(1)手术前会诊:医生需要与麻醉师、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会诊和沟通,明确手术方案、操作步骤以及术后护理措施。
(2)安全检查:医生和护士需对手术室内各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准备充分。
二、手术操作1. 手术标志定位(1)手术部位标记:医生需要准确标记手术部位,避免手术失误和误操作。
(2)部位定位:医生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准确确定手术部位的位置和范围。
2. 静脉置管(1)皮肤准备:在手术前需要对手术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准备,保持皮肤清洁无菌。
(2)静脉置管技术:医生需要掌握静脉置管的技术,避免损伤静脉和引发感染。
3. 麻醉(1)麻醉监测:麻醉师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2)麻醉技术:麻醉师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方式,确保患者的疼痛感受和意识得到有效控制。
4. 手术切口(1)切口选择:医生需要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方式。
(2)皮下组织处理:医生需要通过正确的操作技术处理皮下组织,避免伤及神经和血管。
5. 手术操作(1)器械使用: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确保手术操作顺利进行。
(2)组织处理:医生需要细致处理手术部位的组织,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6. 出血控制(1)血管结扎: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血管结扎技术,避免误伤血管和大出血。
(2)止血药物:医生需要使用适当的止血药物,对手术部位进行止血处理。
外科动物手术课程负责人:1898060211 6向波外科教研室xbljx@学时安排教学形式,学时教学内容合计大课讲授 见习无菌,洗手,穿衣,戴手套、 3 打结消毒铺巾、认识器械、考核 3 3 3 离体肠吻合 静脉切开术 肋骨切除术 盲肠切除术 肠切除及肠吻合术 脾切除术3 3 3 3总计(含外科手术技能 考核一次)0 24 24参考书籍外科动物手术学手册,外科教研室编写,主编,程南生,王允等一、无菌,洗手,穿衣,戴手套 ,打结一.目的 要求1、培养无菌观念,熟悉各种抗菌、无菌方法2、掌握正确佩戴外科口罩和手术帽的 方法3、了解外科洗手与手臂消毒,掌握正确的 外科洗手,穿脱无菌衣、佩戴无菌手套的 方 法4、掌握基本的 打结方法二.讲授内容1、(同上)2、(同上)3、(同上)4、结扎、打结(一)结扎及缝合材料(Ligation and Suture Materials)结扎或缝扎是用线性材料围绕血管打结,或作“8”字形贯穿缝合后打结,以控制或阻止出血。
缝合是用线性材料恢复生命组织或结构的连续性,以达到完全愈合的目的。
用于结扎及缝合的材料种类颇多,一般可分非吸收性及可吸收性两大类。
现将常用缝合材料作如下分类:(1)丝线。
应用尼龙线必须连续打结5-6次,(2)常用的合成非吸收性缝合材料为高分子合成材料线,剪线应距线结10mm,以防松脱。
(3)可吸收性缝合材料有天然及合成两大类。
(二)1、线结的种类:单结、方结、三重结、外科结、假结、滑结2、打结法分类:单手打结法、双手打结法、器械打结法。
三. 讲授时数:3学时,见习 3学时。
【class hour】3class hours Practice: 3 hours二、消毒铺巾、认识器械一.目的要求1、熟悉外科术前准备的内容2、掌握各种常见手术的消毒范围,掌握正确的消毒铺巾方法3、认识各种常用的外科手术器械,并熟悉其使用方法二.讲授内容(一)消毒铺巾1、消毒皮肤应由手术区中心向四周涂擦。
如为感染伤口、或为肛门区手术,则应从手术区的外周涂向中央处。
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回涂擦清洁处。
范围包括:手术切口周围 15cm的区域。
如手术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事先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2、铺巾:铺巾时每块手术巾的反折部靠近切口。
铺巾的顺序是:如铺巾者未穿手术衣先铺铺巾者对面一侧,再铺会阴侧,再铺头侧,最后铺靠近铺巾者一侧(若已穿好手术衣,则先铺好自己的一侧);然后用巾钳夹住无菌巾之交叉处固定。
若铺巾完毕后要修正某一铺巾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
然后再根据需要铺中单、大单,大单的头端应盖过手术架,两侧和足端部应垂下超过手术台边缘30cm。
(二)、认识器械1、手术刀 (Scalpel)手术刀由可装卸的刀片和刀柄组成,刀柄及刀片均有不同的型号。
手术者可根据手术部位和组织性质的不同,使用大小不同的刀片及长短不同的刀柄(图4.1,图 4.2)。
一般来说,皮肤切口或其它大切口宜用20、23号刀片(大圆刀);组织解剖或小型切口,宜用 10、15号刀片(小圆刀、尖刀);深部切割或深部解剖,宜用长刀柄。
安装刀片时,应该使用持针钳或血管钳夹住刀片尖端与刀柄对合后安装于刀柄上;使用后再用持针钳或血管钳夹住刀片的尾端稍提起刀片,向上推开取下。
切不可徒手操作,以防割破手指。
作细微解剖时用执笔式;作切开持刀的方式有多种,作较大切口时用抓持式或执弓式;引流时用挑起式等。
使用方法及技术要点为:(1)执弓式为最常用的一种执刀方式,动作范围大而灵活;用于各种胸腹部切口,切开腹直肌前鞘等;动作涉及整个上肢,而力量主要用在腕部。
(2)执笔式用于切割短小切口,用力轻柔而操作精细,如解剖血管、神经、切开腹膜等;其动作和力量主要用在手指。
(3)抓持式用于切割范围较广用力较大的切开,如用截肢刀截肢;动作涉及整个上肢,而力量主要用在前臂。
(4)反挑式用于向上挑开浅薄组织,以免损伤深部组织,如挑开脓肿等;其动作和力量主要用在手指。
2、手术剪( Surgical Scissors)手术剪分直头和弯头两种,又分钝头、尖头两类,并有大中小不同的型号。
用来分离、解剖和剪开组织称组织剪,其尖端较薄而尖,有一定弯度,又称弯剪;另一类剪刀较厚,头钝而直,用来剪短缝线、敷料及引流管,一般称剪线剪。
在分离组织时,可利用组织剪的尖端插入组织间隙后分开以分离疏松的粘连和穿通无血管组织,如系膜网膜等;剪解剖胸腹腔深部时,宜用长号钝头弯剪,并保持正确的执剪姿势。
3、血管钳( Clamps)血管钳有不同的类型,有直血管钳及弯血管钳两大类,又有大中小不同的规格;有的血管钳为全齿槽,有的为半齿槽。
小直血管钳用来止表浅部细小出血;中、长的直血管钳现已故使用方很少使用。
弯血管钳因尖端有一弧度,在钳夹止血时不会遮挡视线便于分离组织,便、广泛应用。
小号弯止血钳又叫蚊式止血钳,用于精细的止血和分离。
另一类血管钳齿槽较浅、齿低平,钳夹血管时,对血管管壁及内膜的损伤较轻微,称为无损伤血管钳。
根据不同的需要,又将无损伤血管钳制成不同的形状,如心耳钳、肾蒂钳等。
(图 4.6)血管钳主要用于钳夹血管或出血点,以达到止血的 目的 。
也用于分离组织、牵引缝线、 夹持和拔出缝针等。
执血管钳的 姿势与执剪刀姿势相同;关闭血管钳时两手动作相同;但在 继开放血管钳时,两手操作则不一致。
右手是用已套入血管钳环口的 拇指与食指相对挤压, 而以旋开的 动作开放血管钳。
左手则是用拇指与食指捏住血管钳的 一个环, 中指与无名指挡住另一环,使拇指与无名指稍用力对顶一下,即可开放(图 血点即可,力求避免夹持过多的 组织。
4.7)。
血管钳只需钳住血管及出在手术进行中,有时为简便关系,常用某种手术钳的 最早采用者的 名字来称呼,如: Kelly (1985-1934)氏钳,即中号弯止血钳。
Allis ( 1833-1921)氏钳,又称鼠齿钳、组织钳。
对组织的 压榨较血管钳轻、创伤小,故一般用来夹持组织,不易滑脱,作牵引用。
Kocher (1841-1917)氏钳,齿粗大钳夹有力。
切断肌肉或肠管时最常应用,钳夹后之 组织损伤较严重。
4、持针钳( Needle holder )用钳的 尖端夹持缝针,缝合各种组织。
缝针被夹持的 部位应在缝针的 中后三分之一交界 处,执持针钳与执剪刀姿势相同;但为了缝合方便,可以握住柄的 近侧部,不要将拇指和无名指套入环口中,通过内收肌和手指的 收缩开关持针钳。
持针钳有时可用来打结(图 5、胃钳及肠钳( Stomach Clamp(Payr ’s) and Intestine Clamp (Doyen ’s))胃钳有一多关节轴,压榨力强,齿槽为直纹,夹持组织后不易滑脱。
肠钳的 臂较薄,有 弹性,齿槽也较浅,外套橡胶管用以暂时夹持阻断肠管但又不致对肠壁造成较重的 损伤6、手术镊( Forceps )手术镊分尖端有齿和无齿两类,有大中小不同型号,无齿镊又分尖头平头两种(图 4.10); 主要用于夹住或提起组织,以便于剥离、剪开或缝合。
有齿镊用于夹持较坚韧的 组织,如皮肤、筋膜、肌腱等,又称为组织镊;无齿镊用于夹持脆弱的 组织,如内脏、粘膜等,又称为 平镊;夹持神经血管等精细组织时宜用尖头平镊。
镊,使用时用力宜轻、稳。
正确的 执镊方法是以拇指对食指和中指持7、海绵钳,巾钳( Sponge Forceps, Towel Clips )海绵钳又称环形钳、卵圆钳,有弯头、直头,有齿及无齿之分。
有齿海绵钳主要用于夹 持纱布块作皮肤消毒用,也可用来夹持其它物件传递。
钳用来固定消毒巾。
无齿海绵钳可以夹持组织或脏器。
巾用8、探针、探条和刮匙( Probe, Sound and Scoop )探针和探条有不同的 型号,各有其不同的 功用。
普通探针有可弯性及不可弯性两种, .探条细长、可弯,头部膨大,规格从 8号至 16号,用来探测或扩 张胆管、 Oddi 括约肌;尿道探条的 规格从 8号至 24号,用来扩张尿道。
不可弯等不同类型。
普通刮匙用来清除伤口或窦道内的于探测窦道、痰管的 深浅 刮匙有大小不同的 规格及可弯、肉芽及坏死组织;胆道刮匙可用来清除胆管深处的结石。
9、拉钩( Retractors)拉钩又称牵开器,用于牵张手术区表浅的组织,充分显露其深部组织及操作部位,以便进行手术。
拉钩可分为手持及自动两类,有形状、大小及长度的不同。
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牵开器:有些拉钩需要人力牵引;为了节省人力,也可选用可以固定的牵开器,如腹腔自动牵开器,腹腔悬吊式牵开器、腹腔圆盘式自动牵开器(图 4.16)等。
使用时,拉钩与组织之间必须垫以纱布垫,拉力应均匀,不能突然用力过猛,拉钩的顶端不能压迫组织或脏器,以免造成损伤。
Dever氏拉钩( S形拉钩),一种用于显露腹腔深部组织结构的拉钩。
三、讲授时数:3学时,见习 3学时。
【class hour】3class hours Practice: 3 hours三、离体肠吻合一、目的要求1、认识各种常用缝合材料,掌握基本的缝合方法2、通过对离体肠段的吻合操作,熟悉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重点掌握切开、止血、结扎、缝合及拆线的方法,演练外科手术基本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3、学习肠端与端吻合技术 ,掌握间断全层内翻缝合及浆肌层缝合法,为活体实验做技术准备。
二、讲授内容(一)、缝合1、缝合针( suture Needles)缝合不同类型的组织需用不同类型的缝针(图殊类型的缝针。
4.12),某些特殊病变或特殊部位须用特缝针的主要类型及用途形状规格(mm)用途直形三有针直形圆体针长20~60长20~60主要用于缝合皮肤用于胃肠吻合及肌腱韧带缝合主要用于缝合皮肤曲形三角针大针 17~50小针 9~16 (3/8)曲形圆体针(3/8)大针 17~50小针 9~16主要用于缝合胃肠、腹膜、脂肪、筋膜等组织半环三角针(4/8)用于缝合肌肉、肌腱、面部组织长20~50长20~50等半环圆体针用于缝合腹膜、脂肪、筋膜等其弯曲度超过半圆,用于缝合特5/8环形圆体长20~50 殊部位的胸腹膜、肌肉,或用于深部贯穿缝扎针圆形鱼钩样针无损伤针长9~20 用于特殊部位缝合或疝修补术用于缝合血管、神经、角膜等有不同规格,一般与缝线相连当缝合组织及缝扎血管时,一般应用持针钳;少数情况(如用直针缝合皮肤时)可徒手进行。
2、缝合(1)、概念:是将切开、切断或者创伤裂开的组织对合而消灭间隙,以利于愈合;或者是将有腔脏器(胃、肠等)和各种管道(胆道、输尿管、血管等)作衔接性缝合以恢复其连续性。
(2)、基本的缝合方法包括三类:单纯缝合、外翻缝合、内翻缝合,各类又包括了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
(二)、离体肠吻合1 2 3 、选用猪小肠,实习前先剪成20厘米长一段,洗净浸泡在水中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