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719.1~719.3—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Environmental impact test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ICS 65.020.99 B 20目录NY/T 719.1-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 (1)NY/T 719.2-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 (9)NY/T 719.3-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719.1—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Environmental impact test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Part 1: testing the survival and competitive abilities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ICS 65.020.99 B 20NY/T 719.1-2003前言NY/T 719《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第2部分: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
本部分是NY/T 719的第1部分。
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于发、彭德良、喻德跃、强胜、李宁、付仲文。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NY/T 719.1-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1 范围NY/T 719的本部分规定了转基因大豆生存竞争能力的检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中肥料使用原则、肥料种类及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 525 有机肥料NY/T 798 复合微生物肥料NY 884 生物有机肥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AA级绿色食品 AA grade green food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等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A级绿色食品A grade green food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3农家肥料farmyard manure就地取材,主要由植物和(或)动物残体、排泄物等富含有机物的物料制作而成的肥料。
包括秸秆肥、绿肥、厩肥、堆肥、沤肥、沼肥、饼肥等。
3.3.1秸秆stalk以麦秸、稻草、玉米秸、豆秸、油菜秸等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作为肥料。
3.3.2绿肥green manure新鲜植物体作为肥料就地翻压还田或异地施用。
主要分为豆科绿肥和非豆科绿肥两大类。
3.3.3厩肥barnyard manure圈养牛、马、羊、猪、鸡、鸭等畜禽的排泄物与秸秆等垫料发酵腐熟而成的肥料。
3.3.4堆肥compost动植物的残体、排泄物等为主要原料,堆制发酵腐熟而成的肥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是指为规范、统一农业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防止农业生产、流通中的各种质量和安全问题,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国家制定的基于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术规范、检测方法、分类和编码、标识和标签等一系列技术要求和程序,是农业领域质量和安全保障的基础和保障。
农业行业标准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产品标准。
指对农业生产每种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的规定。
比如:粮食、蔬菜、水果等。
2、技术标准。
指农业生产中的工艺流程、设备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如:肥料、农药等。
3、检测标准。
指农产品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如: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指标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4、编码标准。
指对农产品的名称、等级、包装规格等编码要求的规定。
如:水果的品种、规格、颜色等。
5、标识标签标准。
指对农产品质量、产地、等级、规格、包装等信息显示的标识和标签。
农业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农产品市场化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规范生产和流通。
农业标准规范了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工艺、技术、检测等各个环节,保证了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稳定性。
2、促进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3、加强监管和管理。
农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执法监管部门和企业都有助于加强对农产品的监管和管理。
4、提高消费者信任。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制定和执行农业标准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和信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制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设立了中国标准化协会,专门负责农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
中国标准化协会也通过设立标准委员会,进行更细致、系统化的标准制定。
同时,为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的质量和科学性,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制定标准的过程应该透明、公开、民主,应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0号——《肥料登记田间试验通则》等89项农业行业标准目录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
•【公布日期】2018.07.27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0号
•【施行日期】2018.12.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50号
《肥料登记田间试验通则》等89项标准业经专家审定通过,现批准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附件:《肥料登记田间试验通则》等89项农业行业标准目录
农业农村部
2018年7月27日。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无公害食品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NY/T 5022—20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香蕉(Musa spp.)基地选择和规划、栽植、土壤管理、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香蕉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8172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357 香蕉 组培苗NY 5021 无公害食品 香蕉NY 5023 无公害食品 香蕉产地环境条件3 基地选择和规划3.1 基地选择按NY 5023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宜选择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壤建园,而前作为茄科、葫芦科等蔬菜地不宜选用,地下水位无法降至≥50cm的地段也不宜选用。
3.2 园地规划3.2.1 蕉园小区(林段)大小以3hm2~7hm2为宜,其周围宜营造防护林带,所用树种不应与香蕉具有相同的主要病虫害,林缘距5m~6m。
3.2.2 设立完善的排灌和道路系统。
3.2.3 蕉园周围不宜种植茄科、葫芦科等蔬菜作物。
3.2.4 选择适合当地的香蕉优良品种。
4 栽植4.1 种植前深翻土壤20cm~30cm,并曝晒20天~30天后施足有机肥。
4.2 宜选用香蕉组培苗作种植材料,组培苗质量应符合NY/T 357的规定。
4.3 推荐种植密度为中杆香蕉品种130株/666.7m2~170株/666.7m2。
在水田种植宜较密,在坡地种植宜较疏;种植矮杆品种宜较密,种植高杆品种宜较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目录是国家对各行业领域制定的标准进行统一管理的目录,其编制是为了规范各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行业标准是国家对某一行业领域的产品、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制定的强制性标准,是国家宏观管理和行业自律的有机结合,对于推动行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行业标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行业标准目录包括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的标准,涉及到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业行业标准。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行业标准目录包括了钢铁、煤炭、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的标准,涉及到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对于提高工业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促进工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三、服务业标准。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标准目录包括了旅游、餐饮、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的标准,涉及到服务质量、安全管理、行业规范等方面的标准,对于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建筑业标准。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业标准目录包括了建筑设计、施工工艺、材料质量、工程质量等方面的标准,涉及到建筑安全、工程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对于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建筑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目录包括了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方面的标准,涉及到交通安全、运输管理、车辆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保护是国家的重要政策,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目录包括了大气、水、土壤、噪声等方面的标准,涉及到环境监测、污染防治、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标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Green food-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environmental of area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AA级和A级)生产的农田、蔬菜地、果园、茶园、饲养场、放牧场和水产养殖场。
本标准还提出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供评价和改进土壤肥力状况时参考,列于附录之中,适用于栽培作物土壤,不适于野生植物土壤。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749-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9137-19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 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原GB 7173-1987)LY/T 1225-1999 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LY/T 1233-1999 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LY/T 1236-1999 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LY/T 1243-1999 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绿色食品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AA级绿色食品: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
首先,农业行业标准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个领域。
在种植业方面,标准规定了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畜牧业方面,标准规定了畜禽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饲料配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渔业方面,标准规定了水域的环境保护、养殖技术、捕捞规范等方面的要求,以保护水域资源,保障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业行业标准还涉及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标准规定了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安全指标、检测方法等内容,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对于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以及对农产品贮藏、运输、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等内容,都有详细的规定,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农业行业标准还包括了农业生产设施、机械设备、农业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对于农业大棚、渔排、养殖场等生产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选用和维护要求,以及对于农业生产工艺的规范和标准化要求等内容,都有详细的规定,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规范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生产经营者都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前言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合理选择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防止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对绿色食品产地的影响,并促进生产者通过综合措施增施改进土壤肥力,特制定本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AA级绿色食品及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毒性分级和使用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我国取得登记的生物源农药(biogenic pesticides)、矿物源农药(pesticides of fossilorigin)和有机合成农药(synthetic organic pesticides)。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285-84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8321.1-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8321.2-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8321.3-8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8321.4-9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8321.5-199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8321.6-199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绿色食品系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樗的产品。
3.3 A级绿色食品指生产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392—2013)
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术语和定义、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668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GB 276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AA级绿色食品 AA grade green food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等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
A级绿色食品 A grade green food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3
天然食品添加剂 natural food additive
以物理方法、微生物法或酶法从天然物中分离出来,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产物,经过毒理学评价确认其食用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3.4
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chemical synthetic food additive
由人工合成的,经毒理学评价确认其食用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4 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
4.1 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c)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d)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e) 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f) 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产物。
4.2 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a) 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b) 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c) 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d)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4.3所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4.4在以下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
a) 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
b) 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c) 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
d) 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4.5食品分类系统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5 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
5.1生产AA级绿色食品应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
5.2 生产A级绿色食品可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
在这类食品添加剂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可使用5.5以外的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 2760规定的品种及其适用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和备注。
5.3同一功能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甜味剂、防腐剂或抗氧化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
5.4 复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6687规定。
5.5 在任何情况下,绿色食品不应使用下列食品添加剂(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