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15讲 法国古典主义 与洛可可建筑)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18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风格广义古典主义建筑的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格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风格。
狭义的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建筑。
18世纪,古典主义在欧洲盛行,特别是在法国,当时由于国力强盛,号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强调文化艺术要表现政权的强大,所以无论是在建筑、绘画、文学、戏剧等方面,都强调古典主义。
由于要强调与古希腊、古罗马文艺的一脉相承,所以有人又称18世纪的古典主义为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有严格的“清规戒律”,例如戏剧,要遵循“三一律”(一出戏,只有一个情节,剧情只能发生在一个地方,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
建筑上也有类似的情形,如古典柱式的应用,必须严格规范,形体的比例也很严格,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
在建筑平面布局、立面造型中以古典柱式为构图基础,强调轴线对称,注意比例,讲求主从关系,突出中心与规则的几何形体。
运用三段式构图手法,追求外形端庄与雄伟完整统一和稳定感如巴黎卢佛尔宫的东立面,就是遵循古典主义建筑形式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巴黎的卢佛尔宫,早在16世纪就已经开始建造了,公元1878年基本建成。
卢佛尔宫最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就是宫的背立面,即东立面,又称东廊,这个立面于公元1667年改建。
东立面的形象,作为王室的象征,体现路易十四时期专制王权的强盛。
建筑师勒伏等人运用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手法,设计出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
东立面总长172m,高28m,立面采用柱式构图,横设计出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
东立面总长172m高28m,立面采用柱式构图,横分三段,纵分五段,中央及两端突出,强调中轴线对称。
下面一层做成基座形式,敦实厚重。
中间是12m高的柱廊,圆柱成双排列,贯通二、三层,中央为8柱构图,托起檐部山花。
立面构图比例严格,水平、垂直的划分依据一定的比例关系,如垂直向,檐部、柱廊、基座的高度之比为1:3:2,具有明确的几何形。
1.古典主义: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
2.洛可可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开始是指用贝壳、石块等建造的岩状砌石,源于中国的假山,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艺术趣味,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主题,成为以室内装饰为主体的样式名称。
洛可可特点是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上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和莨苕叶呈锯齿状的叶子,C形、S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蜿蜒反复。
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
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3.古典复兴主义:法国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也是古典复兴建筑活动的中心。
法国大革命前已在巴黎兴建万神庙这样的古典建筑,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纪念性建筑,其中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等都是古罗马建筑式样的翻版。
4.折衷主义: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当时传播折衷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主义艺术和建筑的中心。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代表建筑为巴黎歌剧院和圣心教堂。
其中,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
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九〉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法国..
建筑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哥特建筑向文艺复兴建筑过渡的时期
中期:法国卢浮宫东立面
晚期:洛可可时期
9.洛可可建筑Rococo(主要特点)
洛可可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
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15.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与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及代表作评述。
(建筑的主要特点与成就/影响)
(1)中央轴线突出明确。
控制建筑整体
(2)认为艺术高于自然,树木。
草地,花晆,水池等均为几何形状
(3)重视水的运用,设置大量水池,喷泉
(4)注意轴线和道路交叉点的处理
(5)大路和小路都设置有雕像,柱廊。
喷泉作为对景
特点:
(1)强调构图中的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求对称
(2)对柱式推崇备至
(3)反对柱式同拱券结合,主张柱式只能有梁柱结构的形式
主要代表作:
卢浮宫东立面:其构图运用了一些简洁的几何结构。
左右分5段,上下分3段,都以中央一段为主构图,柱廊开间3.79m,进深4m左右,相当开朗。
用双柱,造成节奏变化,构图丰富。
代表作:卢浮宫东立面、瓦利德教堂、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主要概念:1)“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专指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初期,法国建筑师开始全面探索,将本民族的传统建筑要素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柱式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一些新要素相融合,并以卢浮宫东立面建筑形式为典型代表的一股新建筑思潮。
2)建筑理论:突出强调建筑的比例关系,认为建筑美就是一种数字关系的反映,认为“美产生于度量和比例”。
3)建筑风格:法国古典主义突出古典柱式的构图法则,讲究轴线对称和主从关系,其代表建筑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离宫别馆和园林。
代表作品:卢浮宫东部立面、凡尔赛宫√卢浮宫东立面:艺术特色:①卢浮宫东部立面,采用左右分5段,上下分3段,都以中央一段为主的立面构图,轴线突出,形成了明确和谐的构图效果;②上下按照一个完整的柱式分作三部分:底层是基座,中间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最上面是檐部和女儿墙,主体是由巨柱式的双柱形成的空柱廊简洁洗练、层次丰富;③立面中央和左右两端各有突出部分,将立面分为5段,两端的突出部分用壁柱装饰,中央部分用倚柱,有山花,因而主轴线很明确;④其各部分尺寸,以一系列几何数字反映了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理论所强调的比例的数字关系;⑤建筑采用平屋顶,摒弃了法国民族传统建筑中的高坡顶与老虎窗;卢浮宫东的建成,反映了法国建筑师顺利完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要素与法国民族传统建筑要素的融合,开创了一代新的建筑风格。
其东立面的构图,也反映着以君主为中心的等级制的社会秩序,它同时也是对立统一法则在构图中的成功运用。
旺道姆广场:1)旺道姆广场是巴黎最重要的都市广场之一,由于·阿·孟莎设计建造;2)广场平面为抹去四角的矩形,有一条大道在广场短边的中央通过,从而形成一道明显的轴线;3)广场中央为一座纪功柱,仿古罗马图拉真纪功柱样式,内为石制,外包青铜。
柱身螺旋形雕饰带刻有拿破仑战功;4)广场周围建筑在构图上由横向线脚划分为3层:①底层为券柱廊式基座层,廊后为商店;②中间层为两层的住宅,由贯通两层的巨柱式壁柱做装饰;③屋顶部分是带有老虎窗的高坡顶。
洛可可建筑[18世纪20年代源于法国的风格]洛可可建筑18世纪20年代源于法国的风格洛可可建筑是18世纪20年代源于法国的风格,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本信息中文名洛可可建筑外文名Rococo地点法国科普中国权威合作机构中国科协官方科普平台概述洛可可建筑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的法国洛可可风格(Rococo),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本身倒不像是建筑风格,而更像是一种室内装饰艺术。
建筑师的创造力不是用于构造新的空间模式,也不是为了解决一个新的建筑技术问题,而是研究如何才能创造出更为华丽繁复的装饰效果。
它把巴洛克装饰推向了极致,为的是能够创造出一种超越真实的、梦幻般的空间而服务。
可以说,洛可可就像是奶油般甜得发腻的巴洛克艺术。
简介洛可可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
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
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
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
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