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73 KB
- 文档页数:14
八年级生物神奇的微生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八年级生物《神奇的微生物》。
详细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微生物标本、显微镜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
2. 知识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应用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微生物:定义、分类、生活习性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答案:举例:酵母菌(面包制作)、乳酸菌(酸奶制作)等。
答案:举例:分解有机物、循环养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短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后,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八年级生物《神奇的微生物》。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一.教材分析本节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但又使学生感觉较为抽象,因此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微视频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交流展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1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2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细菌和病毒,引导学生关爱生物、珍惜生命、珍惜健康。
3在交流互动中培养互相尊重的品格,乐于合作,善于思考。
三.教学重点1描述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描述细菌、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收集资料、展示交流,从而知道细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节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展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把课堂这个大舞台更多的留给学生,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微课《细菌》。
2提前一周时间,学生自主报名,分为两组,并分别选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内容分别是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组长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督促与协调工作,小组内各成员间,可以是到与之相关的科研部门或单位,如卫生防疫站、环保监测站、酿造厂、大学相关科系及研究所、医院等,也可到图书馆和网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也可以制作课件、课堂上的讲解工作等等,由小组内成员自行选择。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具体事例。
3两小组制作好课件,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其成果并在课堂上交流展示。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引出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和病毒及其特点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
3.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微生物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能引起疾病。
4.微生物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5.微生物的培养:学习如何培养微生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微生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讲解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3.讲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各个领域的作用,以及可能引起的疾病。
4.观察微生物: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亲自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5.培养微生物: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学习如何培养微生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微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实验法: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微生物培养实验。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微生物的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
4.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教科书。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篇11教材分析“神奇的微生物”一节内容涉及了2个重要概念,即“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以及“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
本节内容是前面所学的生物分类内容的延续,对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分类及生物多样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在本节课中,笔者主要给学生介绍了神奇的微生物中细菌的相关内容。
教学时,笔者应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细菌的结构及特征阐述清楚,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细菌与环境及人类的关系。
2学情分析微生物虽然个体微小,难以用肉眼观察到,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微生物相关的产品、视频等,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只是对微生物的种类、名称、结构等所知不多。
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逐步传递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3教学目标3.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2能力目标能通过互联网收集整理有关细菌的信息资料,能进行生物学观察和探究。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学习中,具备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关爱健康的情感;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4教学重、难点4.1教学重点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2教学难点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教学过程5.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教师展示“手”的图片,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我们的手干净吗?”利用“舒肤佳肥皂”广告视频小结答案:人们的手不干净,上面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生物。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学会运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微生物的世界1.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2. 微生物的特点第二课时:微生物的作用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三课时:显微镜下的微生物1.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2. 观察常见的微生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观察微生物的技巧。
难点:1.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显微镜及显微镜片2. 微生物样本3. 教学PPT4. 实验材料及工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样本,学会观察方法和技巧。
5.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观察微生物的体会,讨论微生物的奇妙之处。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微生物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知识,整理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作用。
2. 思考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了解。
神奇的微生物-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繁殖方式和生态地位。
2.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的应用价值和危害。
3.掌握微生物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生态地位;2.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微观世界中的微生物1.微生物的分类。
2.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和生态地位。
2.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微生物的应用价值和危害。
3. 微生物实验1.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
2.微生物的染色和观察。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板书、图片等方式进行。
2.解剖法:通过实物解剖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3.观察法:通过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形态结构等细节让学生了解微生物。
五、教学手段1.讲义: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方便学生掌握。
2.多媒体教具:利用图片、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等过程。
3.实验教具:培养皿、草履虫、显微镜等。
六、教学过程1. 微观世界中的微生物1.1 微生物的分类(1)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分类;(2)通过对样本的观察让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1.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1)通过实物解剖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2)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活习性。
1.3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和生态地位(1)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验教具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2)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1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1)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实验教具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在循环中的作用。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并掌握(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健康的情感二、重点与难点重点:1.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2.描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难点: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三、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手段:常规教学、多媒体教学五、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PPT六、教学过程:导入:师:我们前面两节学了什么内容?生: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和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人们以为生物界就是由植物和动物两部分组成,直到显微镜的发明,人们才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事实上,微生物在地球上出现已经有35亿年了。
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微生物,但它们无处不在,而且悄悄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所以我们称它们是:神奇的微生物,(板书课题)师:通过预习课文,我们已经知道微生物的主要成员有哪些呢?生:细菌、真菌、病毒。
(板书)一、细菌1、认识细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菌很小,很多。
2、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3、细菌的结构:以杆菌为例指名说出细菌的结构名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有些还具有荚膜和鞭毛。
归纳: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和鞭毛比较细菌细胞和动物细胞1、细菌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
2、细胞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细菌有DNA集中的区域(核区),却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动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比较细菌细胞和植物物细胞1、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2、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细菌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4、细菌的营养自养:植物那样的,自己合成有机物。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基本特征。
2、使学生认识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有益和有害的方面。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基本特征。
(2)微生物在生活中的有益和有害作用。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微生物的微观世界和其复杂的生命活动。
(2)帮助学生区分微生物的有益和有害作用,并培养正确的看待方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实例。
3、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图片,如发霉的面包、酸奶中的乳酸菌、病毒的结构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和疑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微生物。
2、知识讲解(20 分钟)(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等。
(2)微生物的种类:细菌: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细菌,如大肠杆菌、乳酸菌等。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如蘑菇)。
讲解真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介绍一些常见的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
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
藻类:一些简单的藻类也是微生物,如蓝藻。
(3)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想到哪些微生物的有益作用和有害作用?(2)如何预防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4、实验观察(15 分钟)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如培养皿、面包、霉菌孢子等,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霉菌的生长过程。
科学《神奇的微生物》获奖教学设计概述《神奇的微生物》是一个获奖的科学教学设计,旨在向学生们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和重要性。
通过该教学设计,学生们将能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世界,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微生物的理解。
教学目标该教学设计旨在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堂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研究目标: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形态和多样性。
-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样本,学生们将亲自体验微生物的形态和多样性,并讨论不同微生物的特征。
第二堂课: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研究目标:认识微生物在食品、环境和医学等方面对人类的影响。
- 教学活动:学生们将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了解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设计展示物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三堂课:探索微生物的世界- 研究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 教学活动:学生们将进行微生物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他们将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相关概念,并分享实验心得。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在《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中的研究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参与度;2. 学生的设计展示物品,以展示他们对微生物的理解;3. 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的质量。
结论通过该获奖的教学设计,《神奇的微生物》将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微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这将为学生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第一章:微生物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2.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繁殖快、数量多、适应性强等特点。
3.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在土壤形成、水循环、有机物分解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微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2.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介绍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微生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3. 分析微生物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探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二章:细菌的世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 掌握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形态:球菌、杆状菌、螺旋菌等。
2. 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
3. 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
4.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氮循环等。
5. 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益菌和有害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介绍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细菌的繁殖方式和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菌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初二生物神奇的微生物教案初二生物神奇的微生物教案【】下面编者为大家搜集了初二生物神奇的微生物教案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 、描绘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描绘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关键: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2课时)导入新课微生物是一类特殊的生物,有些微生物用肉眼直接看不到,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
微生物同人类的关系也密切,在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共同了解这类特殊的生物。
CAI展示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并总结病毒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一、病毒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寄生。
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腐生。
细菌有的营寄生生活;有的营腐生生活。
5、细菌的呼吸方式习题巩固(CAI)三、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师提问:是不是病毒和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它们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学生阅读教材。
师生总结:病毒、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四、真菌自然界中,真菌的种类很多,约有10万种以上。
比如有单细胞的酵母菌、多细胞的霉菌与食用菌等。
指导学生开展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让学生针对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此探究实验作为课外作业,各组实施,下节课交流)CAI展示一些食用菌的种类,扩展学生的知识。
真菌共同特征是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通过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
五、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何?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完成讨论,互相交流。
学生总结本节课,提出问题。
教师总结。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课时安排:教材先讲细菌,再讲真菌和病毒。
教学时可将细菌和病毒合并一课时完成,真菌一课时来完成。
2、内容分析:学习这不分内容,采用丰富的图片介绍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病毒、真菌的类型。
通过细菌、病毒结构模式图,或细菌的结构动画介绍细菌、病毒的结构。
以帮助学生达成细菌、病毒、真菌的主要特征的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活动关注细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细菌、病毒的结构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因此同前面的植物、动物相比,本节内容较为抽象。
微生物的特征可从多方面如形态、大小、是否具有细胞结构、是否形成细胞核、营养方式等加以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微生物虽然个体微小,难以用肉眼观察到,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微生物相关的产品、视频等,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只是对微生物的种类、名称、结构等所知不多。
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逐步传递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上网查询收集有关细菌、病毒、真菌的信息资料,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探究中形成合作意识和严紧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1)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很早以前人们认为世界上只有植物和动物这两类生物。
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等微生物的“庐山真面目”,从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进入了人类的视野。
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微生物辽阔神奇的世界里,揭开微生物神秘的面纱。
同学们想知道关于微生物的一些知识呢?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问题。
初中神奇的微生物教案【篇一:《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吴圩中学陈晓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悟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资料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观看日本侵华细菌战影片《细菌战》讲述了抗战末期,日军生化部队抓捕大批中国人进行疯狂的“细菌活体实验”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和揭秘了731部队许多鲜为人知的恶行,可谓中国版“生化危机”剧中很多细节都有着真实的历史依据,生化武器、活体实验、病毒攻击等众多历史谜团都将在剧中被一一揭秘,我们对于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
〔图片展示〕生:学生们议论纷纷,说着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细菌的问题。
甚至有一些学生还经历过脚气病,知道用什么药等等。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让它们有热爱国家的情怀同时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认识世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新课新授,相互学习﹙一﹚细菌师:图片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以及细菌结构模式图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去探索细菌的世界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生1:1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
生2:2细菌没有真正细胞核的,称为原核生物生3:3细菌一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特殊结构:荚膜鞭毛---保护运动等等功能师:板书—1细菌的结构,同时评价学生总结,给予表扬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全员参与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试图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师:细菌在自然界里无处不在,有人谈“菌”色变。
这些简单的微生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它们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害还是有利呢?生1:细菌让我们生病,它们是有害的。
生2:我们看不见它们,我们不知道它们怎么生活。
师:同学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不能片面的看问题,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事物,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生3:我们周围都有细菌对我们没有造成伤害,所以不能说它们是有害的。
生4:我们喝的酸酸乳,酸酸甜甜很好喝。
它们有的是有益的,但是有的会让我们生病比如肺结核、肺炎分别是有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对,细菌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既有害又有利的。
但是作为大地的“清洁工”,细菌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把动植物的尸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归还给大自然。
生5:原来它们作用这么重要,否则地球上都是尸体太恐怖的。
师:板书—2细菌生活的方式腐生和寄生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通过班班通和多媒体资料学生掌握起来还算可以,所以老师要让学生敢于去想,去做,别害怕胆怯,勇敢面对一切,相信自己什么知识都能驾驭。
学有所获,大胆设想——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真菌师:电视广告—猴头菇饼干养胃的,里面有猴头菇以及我们吃的香菇、木耳、银耳、金针菇等等,它们不是植物而是真菌。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真菌,真菌种类繁多,适应性强。
几乎所有的有机物上都能发现真菌的存在,但它们在潮湿营养丰富的环境里生长得很好。
发现生活中的真菌,找一找它们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多媒体课件展示--真菌)生1:观察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图指出真菌的结构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生2:真菌和细菌不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生3:人、动植物、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生4:真菌有的可以食用,药用,可以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师:真菌也像细菌一样能够使人、动物、植物生病,人的脚癣由真菌引起的;还有误食有毒真菌鬼笔鹅膏,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夏天很多东西都容易生霉,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霉菌也属于真菌。
所以同学们我们看待微生物不能存在偏见,在生活中,它们不停的变化,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它们。
师:板书—1真菌的结构2真菌生活的方式腐生和寄生3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微生物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有着不可预知的未来,以后的生活是否受到影响,都是未知数,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想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三)病毒师:至今都令人恐怖的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4国已经夺走887人的生命,报告累计感染病例数超过1600例。
它迅疾突破人体免疫系统,在非洲多个区域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因发病快、致死率高,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警惕。
〔图片展示〕病毒如此的猖狂,我们难道就应该害怕它们吗?(非典病毒,艾滋病毒,乙肝病毒图片展示)生1:病毒个体很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生2: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寄主不久就会死亡。
生3:寄生在植物身上的叫植物病毒,寄生在动物身上的叫动物病毒,寄生在细菌上的叫细菌病毒。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们发言,让他们说出所有知道的关于病毒知识,施展他们的才能,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内心真正意义的得到满足,更爱学习。
师:图片展示病毒与真核细胞、大肠杆菌大小比较示意图,更加形象直观,学生们都能比较出来。
生4:病毒是最小的微生物。
生5:病毒形状多样。
师:神奇的病毒与我们人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生6:病毒引起生病,流行性感冒、肝炎、狂犬病、艾滋病、禽流感等等。
生7:利用乙肝病毒、甲肝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毒研制出了一系列的疫苗。
师:板书—1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有遗传物质和蛋白质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搜集资料,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师:这些生物我们是看不见的,当显微镜发明时,才知道它们的真实存在,所以我们称它们为微生物。
不管是细菌、真菌还是病毒,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去重新认识它们。
学完这章,同学们你们到底掌握了什么?三.拓展应用,迁移知识师:课本30页的探究实验—霉菌生活的环境,要求每位学生试着去观察,然后4人一组讨论,说说你们的想法。
我相信大家肯定能有收获,同时注意探究实验的4 大步骤。
有的同学甚至把生霉的一些“作品”带到了课堂,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生:提出问题--霉菌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作出假设--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温度和丰富的营养等条件.设计实验--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 学生自主探索,开拓思维能力得出结论: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温度和丰富的营养等条件师:归纳总结提出防止家中食物或者衣物霉变的具体措施,同时指出对于微生物的了解可以上网查查。
很多知识是需要我们慢慢积累的,愿同学们多学习多思考。
设计意图:教学中为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探索的精神,开拓思维,把课堂这个大舞台留给未来的接班人。
四.课堂小结,反馈知识填表题五.作业布置单元评价14-17页板书设计: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一细菌1细菌的结构2细菌生活的方式腐生和寄生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二真菌1真菌的结构2真菌生活的方式腐生和寄生3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三病毒1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有遗传物质和蛋白质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学反思:学生们自我感觉还是比较好的,都说学到了知识,知道什么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以及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同时还有与人类的关系等等,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积极性也比较高,总体还可以。
但是有不足之处,仍然有几个同学总是心不在焉的,也许是内容量太大,学生们的注意力不能太集中。
【篇二:《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吴圩中学陈晓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悟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资料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观看日本侵华细菌战影片《细菌战》讲述了抗战末期,日军生化部队抓捕大批中国人进行疯狂的“细菌活体实验”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和揭秘了731部队许多鲜为人知的恶行,可谓中国版“生化危机”剧中很多细节都有着真实的历史依据,生化武器、活体实验、病毒攻击等众多历史谜团都将在剧中被一一揭秘,我们对于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
〔图片展示〕生:学生们议论纷纷,说着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细菌的问题。
甚至有一些学生还经历过脚气病,知道用什么药等等。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让它们有热爱国家的情怀同时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认识世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新课新授,相互学习﹙一﹚细菌师:图片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以及细菌结构模式图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去探索细菌的世界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生1:1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
生2:2细菌没有真正细胞核的,称为原核生物生3:3细菌一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特殊结构:荚膜鞭毛---保护运动等等功能师:板书—1细菌的结构,同时评价学生总结,给予表扬生: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全员参与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试图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师:细菌在自然界里无处不在,有人谈“菌”色变。
这些简单的微生物它们是怎么生活的,它们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害还是有利呢?生1:细菌让我们生病,它们是有害的。
生2:我们看不见它们,我们不知道它们怎么生活。
师:同学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不能片面的看问题,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事物,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生3:我们周围都有细菌对我们没有造成伤害,所以不能说它们是有害的。
生4:我们喝的酸酸乳,酸酸甜甜很好喝。
它们有的是有益的,但是有的会让我们生病比如肺结核、肺炎分别是有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对,细菌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既有害又有利的。
但是生5:原来它们作用这么重要,否则地球上都是尸体太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