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国的道地药材
- 格式:ppt
- 大小:189.00 KB
- 文档页数:7
关于“道地药材”最全面的介绍一、“道地”一词的起源和演变“道地药材”指具有有特定种质、产自特定地区、有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经过长期的中医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总结出的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材,它是传统中医药学中对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
中药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其生境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经过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的发展,在长期的社会以及文化演变中,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这一理论。
中医药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与人所在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道地药材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适应自然,并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物资,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人置于大自然循环中的一员的理念,远古时期,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人们从大自然获取食物、水和空气,不可避免受到其中一些物质的侵害,又从大自然中寻找另一种物质加以克制,仍然保持着人与大自然共生共荣、循环发展、天人合一的关系。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从药物本身出发对部分药材的生境作了描述,如生于山谷、丘陵、田野等,同时指出药要区分产地的产地的观点,即“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首次产地将产地与药材联系起来。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著作,它的问世初步确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其中有“岁物者,天地之专精好。
非同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
”从药材产地与质量、疗效的关系方面阐述了特定产地药材在对中医药的意义。
公元200-205年(东汉末年),张仲景在总结数千年中医实践经验基础上著《伤寒杂病论》,共收录方剂113种,其中诸多道地药材如如代赭石、巴豆、阿胶等得到广泛应用。
《范子·计然》提出黄连以出蜀郡黄肥坚者善,当归出陇西无枯者善等,在明确药材产地的基础上对该地所产地材性状进行了叙述,并阐明优劣。
公元480-498年(梁代)陶弘景在总结医家实践经验基础上对《本经》进行拓展著《本草经集注》,对药材的产地、性状、药效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阐述,指出“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论道地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作者:孙维一(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07药物制剂专业})【摘要】本文指出了我国道地药材的形成沿革及其与现代中药材知识产权的保护——地理标志保护的相关性以及对道地药材进行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性,并对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保护Abstrac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eo-herbalis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Geo-herbalism an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ying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Chinese Geo-herbalism . It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Chinese Geo-herbalism and gives some imaginations and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Chinese Geo-herbalism;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中国地域广阔,中医中药的发展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医临床用药历来讲究药材的质量,认为只有质量上乘的药材,经过严格的制备程序制出来的药才能“药到病除”。
而古代对药材质量的判定,除了考虑外观、质地、气味等因素外,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甚至自然地理环境都作为判断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
道地药材的概念就是在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所谓道地药材,是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地加工得宜,产量较高、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医药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草药作为中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道地药材产地。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地,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宝贵的天然资源。
一、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丽江纳西族药材产地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气候温和,地形复杂多变,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
这里盛产多种名贵中草药,如丽江古城牛黄、雪莲、黄芪和红景天等药材。
这些草药因其质地纯正、品质优良而成为中药材市场中备受追捧的货品。
二、四川绵竹市——川芎产地四川省绵竹市是名贵中草药川芎的主要产地之一。
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这里的川芎品质上乘,被誉为“中药之皇”。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在中药制剂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三、贵州毕节市——贵州川贝产地贵州毕节市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里的气候湿润,土质疏松,是川贝的产地之一。
川贝为贵重的草本植物,具有清热润肺、平喘止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四、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药材产地湖北恩施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境内山清水秀,生物资源丰富。
这里是世界着名的草药和中药材产区,如恩施党参、川楝子和金线莲等。
这些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备受医药界有关专家的研究和推崇。
五、山西大同市——山西制何产地山西省大同市拥有辽阔的石炭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制何的主要产地之一。
制何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山产地福建省武夷山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被誉为“中国之茶都”。
武夷山是名贵的中草药产地,盛产石斛、铁皮石斛、党参和黄精等多种药材。
其中,武夷山石斛因其品质优良而享有盛誉,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和药物制剂。
1.《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总结了汉以前的医药经验,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新修本草》载药850种,新增114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载药1746种,是今天研究宋代以前本草发展的最完备的重要参考书。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2、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200种四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古—黄芪吉林—鹿茸、人参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安徽宣城—木瓜浙江—玄参、浙贝母福建—泽泻广东—砂仁广西—蛤蚧、肉桂马钱子—印度、越南、泰国西红花—西班牙、意大利丁香—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番泻叶:印度、埃及、苏丹2.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第十版、《部颁药品标准》。
3.①根及根茎:秋、冬②茎木类:秋、冬③皮类:春末夏初④叶类: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5.加工方法:①漂(肉苁蓉、海螵蛸、海藻、昆布)②切片(木瓜、山楂、大黄)③煮透心(白芍、党参)蒸透(天麻、红参)④发汗(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杜仲特点:拉丝6.中药贮藏保管中的发生变质现象:①虫蛀:温度16-35,湿度70%以上,含水量13%以上②霉变:温度25,湿度85%,含水量超过15%③变色④走油⑤风化⑥自然(柏子仁、紫苏子、海金沙)7.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取样、鉴定、结果。
⑴取样原则:①不足5件的,全部。
②5-99件的,随机抽5件③100-1000件的,按5%比例取样④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比例取样。
⑵抽样用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需用量的3倍,1/3分别为实验用、复核用、留样保存。
8.中药鉴定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9.根类中药:⑴双子叶/形成层环纹/无髓⑵单子叶/内皮层/有髓⑶黄芩、党参/菊花心⑷粉防己/车轮纹⑸茅苍术/朱砂点⑹大黄/星点⑺何首乌/云锦花纹⑻商陆/罗盘纹10.绵马贯众: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道地药材产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一)关药产区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
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
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
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狭义的浙药系指“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山茱萸、浙贝母,以及温郁金、温厚朴、天台乌药等。
浙江地处亚热带,产常用药材400余种。
(五)江南药产区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省区所产药材。
江南湖泊纵横,素称鱼米之乡,道地药材品种较多。
湘鄂地区出产的著名药材有安徽亳菊、滁州滁菊、歙县的贡菊、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州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石斛、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大别山茯芩,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道地药材的名词解释道地药材,又称为地道药材,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是指药材质优效佳,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地道二字具有原产、真实、特有、优质等含义,通俗的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生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对中医临床所公认。
判定标准:1、道地药材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了一定时期的临床检验。
2、道地药材在医疗实验中发挥了优良的功效,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3、道地药材的出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据数据统计,传统的道地药材种类有200多种,道地药材生产的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中医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应用广泛,在中医配方中的出现率相对较高。
道地药材,又称为地道药材,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是指药材质优效佳,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是源于古代的一项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通俗的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概念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判定标准1、道地药材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了一定时期的临床检验。
许多道地药材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即便是新兴药物,也必定经过了较长时期的临床检验,才能够获得普遍认可。
2、道地药材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优良的功效,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道地药材必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从而得到医家的广泛赞誉;而药材经营者为了营销药材,也会广而告之,令这类疗效卓著的药材家喻户晓。
3、道地药材的出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这种地域性,或体现在药材对于特定产区的独特依赖性;或体现为其产地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技术,为他处所不及;或是在出产地传承着精湛的加工工艺.其他地域的技艺无法取代;或是药材在特定产区的产量长期保持稳定,占据着药材交易的主流地位。
道地药材的主产地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分布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技巧,以致于较在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药材品质优,疗效佳,为世人所公认而久负盛誉者著称。
道地药材不仅是天赋予我们民族的自然财富,而且包含着我国古代医药学家的科学智慧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道地”一词可理解为值得称道的产地,也就是从古至今人们公认的优质药材产地。
总之,道地药材就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
为了科研,商务经营和使用的需要,熟悉了解道地药材的主产地就显得尤其重要。
道地药材主产地区的划分范围原则是按照我国地形地貌自然特点和民族医药体系的分布中心来划分的。
在自然地理特点方面,我国东部低,西部高,由西向东可分为高低不同的三个台阶,由北向南分割成纬度高低不同的气候土壤带,由此而有关药、北药、秦药、怀药、淮药、浙药、南药、广药、云药、贵药、川药、海药之称。
在民族医药方面,主要有藏药、蒙药、维药、羌药、彝药、傣药等传统药物,是继承整理较好的民族医药体系,也是道地分类的重要依据。
道地药材分类系统实际上就是按产地、生态环境、民族医药传统来进行的药材分类,其优点是对发展优质药材生产有参考价值,对研究生物多样性等领域有学术价值,对择优而用有重要经济价值。
关药关药是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大小兴安岭以人字形崛起在北部,东南侧有长白山脉绵延,中、南部为大片平原。
海拔绝大多数在1000m以下。
气候冬夏温差大,冬季风雪严寒,冻土深达2.5m,春季风沙西部尤甚。
夏秋多雨,年平均气温0~8℃,年平均降水量为300~700mm。
温带针阔混交林地带,湿度大,风速低,年平均蒸发量900mm左右,干燥度(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小于1,适于人参、西洋参、细辛、关木通、刺五加、黄柏、五味子等药用植物生长。
而松嫩平原中部,辽河平原西部干燥度在1.0~1.25之间,适于防风、知母、龙胆等药用植物的生长,东南部平原丘陵地带土质肥沃,水土保持良好,无霜期120~180天,适宜药用植物栽培和药用动物养殖。
道地药材的内涵、特征与意义一、道地药材的内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16年12月25日通过),“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道地药材有如下描述:“道地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第390次香山科学会议将道地药材定义为“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起初的含义是指某“道”、某“地”出产的药材,旨在指明药材的产地。
真正优良的道地药材是道地与地道的有机结合,是“高品质、好功效、真道地”的现代表达。
道地药材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①道地药材需具备优良的种质资源。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品质好、长势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有效成分含量高等优良特性的品种。
药用植物(动物)长期在适宜的环境(地理、气候、土壤等)下生长,经过成百上千年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道地药材内的遗传物质已逐渐趋于稳定,保证了优良种质的繁衍。
②道地药材需具备适宜的生长环境。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
在特定的海拔、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条件下药用植物相比于其他地方长得更好,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道地药材。
有些药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长势良好,在其它地方长势差或不能存活。
有些药材虽在其它地方能生长,但往往会发生品种退化,药材性状改变,有效成分含量下降或完全丧失,导致药效降低等情况。
生长年限和采收时间也是道地药材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与药材外观性状、有效成分的积累有密切的关系,道地药材都有严格的生长年限和采收时间,没有达到一定年限的药材不可药用,如人参、三七、麦冬等,非采收时间不可采收,如种子类药材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等。
四川道地药材中药61 王昕 1446103前言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道地药材的地域性。
如南朝陶弘景日:“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宋代寇宗睫渭“用药必须土地所宜者。
则药力具,用之有据。
明代李时珍说;“动植形生,因地舛性⋯⋯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
药王孙思邈道;用药必依土地,所以诊治十愈八九,今之医者不知采药时节,至于生产土地,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
”可见,地域性与道地药材的质量和疗效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古代常以药材产地的道地与否,作为衡量药材质量的综合指标。
如川芎,“关陕川蜀,江衷山中多有之”,“蜀川者为胜”等等。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美誉。
四川地道药材,又称川药。
由于川药包括重庆的地道药材,故本文所指的唐代四川,包括今四川省和重庆市。
由于川药质量优疗效好,历史上川产药材的命名多与四川古名巴、蜀等有关,如巴豆、巴戟天、蜀椒、巴砂、甘松(松藩)等。
据统计,目前川药有药用植物3962种,药用动物344种,药用矿物44种。
药物种类占全国的75%),居全国第一。
地道药材产生于特定地理环境中,因气候和地质背景的不同,四川药材的分布有复杂的多样性,又有明显的地域性。
四川北部秦岭大巴山阻挡寒流,夏季南方气流越过大娄山下沉,冬暖夏热,无霜期长;四川地形复杂导致气候多样,加上未受第四纪大陆冰川侵袭,致使四川药材资源丰富,药材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带性分布。
其中著名地道药材和主产药材30余种,如川芎、麦冬、黄连、川贝母、冬虫夏草等不仅是中国出口较早且量大的品种,而且在中国国内的生产和销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首先从西晋左思所写的《蜀都赋》说起:此书吟咏蜀中方物,“山川城邑稽之地图,鸟兽草木验之方志”具有一定明文献学价值。
该赋赞美蜀都百药灌丛,寒卉冬馥,异类众黟,于何不育”据统计,赋中可供八药的动植矿物达三十余种,且多与《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记载相符。
《蜀都赋》云t “丹沙艳炽出其坂。
”《史记·货殖列传》“巴蜀亦沃野,地饶栀、姜.丹沙⋯⋯可见,丹沙亦是四川道地药材之一,只是宋代以后,展州产丹较多,巴沙遂从此淹没无闻。
我国种植的十大药材1、丹参陕西省商洛市是“道地"丹参老产区。
该地地处秦岭南麓,这里产的丹参根外皮紫红色,分枝多而均匀,主根不明显,断面韧皮部厚约占断面的2/3,具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
以其"外观形状好,成分含量高、品质较纯正、分枝很均匀"的优良特征而闻名。
丹参产区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殊气候带,位于长江、黄河两域的交汇处。
这里空气清新、雨量充沛,土壤、水质无污染。
空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质优良,土壤疏松,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2、佛坪山茱萸产于陕西佛坪县的茱萸为古今驰名的道地药材。
陕西佛坪县,位于秦岭南坡腹地,汉中地区东北部。
境内多山,林木葱茏,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1.4°℃C,≥10C的有效积温3417.2℃,无霜期218天,极宜山茱萸的生长繁育,自古就是全国山茱萸的著名产地。
山萸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其味酸、涩,性微温,具有补益肝肾、固涩精气、收敛补血之功效。
3、宁陕猪苓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特产,2018年12月正式获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宁陕猪苓个体肥大,色泽乌亮无夹砂。
菌核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部分有分枝,表面皱缩或有瘤状突起。
体轻,质硬,断面白色或浅黄色、浅黄褐色。
无臭,味甘淡。
4、略阳杜仲陕西省略阳县特产,略阳杜仲皮呈平板状,外皮粗皮少,断面银白色胶丝致密,灰褐色,内皮色泽鲜亮,紫褐色。
味微苦。
厚度≥0.5cm。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坐落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嘉陵江河畔、汉中盆地西缘,与甘肃陇南市交界,周围都是秦岭山脉,气候温和,特别适合各种中药材的生长,天然药物资源丰富,被药物学专家称之为"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也因此享有"生物基因库"、"种质资源库"和"天然药库"的美誉。
5、北黄芪黄芪是内蒙古的道地药材,又称正北芪,豆科,亦名黄耆,多年生草本,根甚长。
山东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中药资源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单选题1. (1分)在药用植物资源中占90%以上的是A.种子植物B.孢子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参考答案: A2. (1分)我国中药区划采用几级分区系统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参考答案: A3. (1分)东北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A.红壤、砖红壤、黄壤B.土壤黑土、黑钙土、暗棕壤、灰化土C.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棕壤、盐渍土D.黑钙土、砖红壤参考答案:B4. (1分)载药2294种,被誉为藏药的《本草纲目》的是A. 《月王药诊》B. 《藏药标准》C. 《晶珠草本》D. 《识药晶鉴》E. 《贝叶经》参考答案:C5. (1分)“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中的“草”是指下面哪味中药A.甘草B.车前草C.茜草D.莎草E.益母草参考答案:A6. (1分)中药资源保护途径主要有迁地保护、离体保护和A.异地保护B.就地保护C.组织培养技术D.建立自然保护区参考答案:B7. (1分)在对草本植物进行样方调查时,一般样方的大小为多少平方米A. 1~4B. 1~9C.16~40D.9~20参考答案: A8. (1分)下列不属于中药资源生产性保护区的是A.轮采轮猎区B.人工粗管散养区C.野生转家种或家养研究基地D.中药资源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参考答案: D9. (1分)道地药材优质何首乌药材的性状是 .“星点” .“云锦花纹” .“大理石样花纹” .“疙瘩丁” .“车轮纹” 参考答案: B10. (1分)药用植物延胡索隶属于A.豆科B.罂粟科C.菊科D.蔷薇科参考答案: B11. (1分)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中药麻黄原植物是A.中麻黄B.草麻黄C.木贼麻黄D.西藏中麻黄E.双穗麻黄参考答案: B12. (1分)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专著是A.本草纲目B.神农本草经C.伤寒论D.本草经集注E.新修本草参考答案: B13. (1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医药体系的民族药是A.蒙药B.傣药C.壮药D.维药E.藏药B ECD A参考答案: C14. (1分)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中药麻黄原植物是A.中麻黄B.草麻黄C.木贼麻黄D.西藏中麻黄E.双穗麻黄参考答案:B15. (1分)下列动物中属于一级保护的是A.赛加羚羊B.黑熊C.乌梢蛇D.穿山甲参考答案: A16. (1分)单子叶植物药用种类最多的科是A.禾本科B.兰科C.百合科D.天南星科参考答案: C17. (1分)我国市场流通的中药材品种有1180味,其中植物类中药材有A.80 味B.200 味C.780 味D.900 味参考答案: D18. (1分)我国把中药资源保护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第一部专业性法规A.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B.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C.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D.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E. 《野生中药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参考答案:D19. (1分)《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收载的药用植物种数是A.354B.266C.128D.168E.258参考答案:D20. (1分)我国道地药材中的“北药”、“西药”、“怀药”、“淮药”多产于A.华北暖温带区域B.华中亚热带区域C.东北寒温带.温带区域D.西北干旱区域E.西南亚热带区域参考答案: A21. (1分)决定药用动、植物资源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热量和A.温度B.水分C.土壤D.植被参考答案: B22. (1分)河南的四大怀药中不包括A.地黄B.远志C.山药D.牛膝E.菊花参考答案:B23. (1分)下列药用植物适于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有A.肉桂B.丹参C.北沙参D.枸杞参考答案:A24. (1分)我国道地药材中的“北药”、“西药”、“怀药”、“淮药”多产于A.华北暖温带区域B.华中亚热带区域C.东北寒温带.温带区域D.西北干旱区域E.西南亚热带区域参考答案:A25. (1分)中药材冬虫夏草的道地产地是A.湖北恩施B.湖北黄冈C.贵州遵义D.西藏巴青E.青海果洛参考答案:D26. (1分)我国把中药资源保护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第一部专业性法规A.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B.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C.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D.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E. 《野生中药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参考答案:D27. (1分)下列药用植物适于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有B.丹参C.北沙参D.枸杞参考答案: A28. (1分)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药用植物有11118种,其中药用植物种类最多的科是A.菊科B.蔷薇科C.豆科D.毛莨科E.兰科参考答案:A29. (1分)中药资源研究中常用的3S 技术不包括A.遥感技术B.色谱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参考答案:B30. (1分)我国气候区划共划分了几个气候带A.8B.9C.10D.11E.12参考答案: B31. (1分)下列药物中属于壮药的是A.亚乎奴B.海狸香C.蛇药D.马钱子E.冬虫夏草参考答案: C32. (1分)河南的四大怀药中不包括A.地黄B.远志C.山药D.牛膝E.菊花参考答案: B33. (1分)药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均匀度称为A.密度B.盖度C.频度参考答案:C34. (1分)目前,我国甘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A.新疆B.内蒙古C.宁夏D.甘肃E.西藏参考答案:A35. (1分)峨眉山黄连是著名川产地道药材,它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最低温度是A.5 ℃B.10 ℃C.15 ℃D.20 ℃参考答案:B36. (1分)药用植物黄柏属于A.豆科B.罂粟科C.菊科D.芸香科参考答案:D37. (1分)干旱主要可提高薄荷哪类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
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地何谓“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药标准化的概念,是指一定的中药品种在特定生态条件(如环境、气候)、独特的栽培和炮制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较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由此可见,道地药材之功效的确是地道实在、确切可靠,不愧为“道地”、“地道”之称。
“道地药材”的命名特点通常,道地药材在其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
比如,“四大怀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和“浙八味”(杭麦冬、杭菊花、浙元参、延胡索、白术、山茱萸、白芍、浙贝母)就是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
此外,还有山东阿胶、山东莱阳沙参、安徽凤凰山丹皮、广东阳春砂仁、广东新会陈皮、四川康定炉贝、宁夏中宁枸杞等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的“十大产区”一、关药产区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
关药地区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主要北药主要包括山楂、党参、北沙参、知母、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
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
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概论一、内容描述中国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药物研究的宝贵财富。
本文旨在概述中国道地药材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中国道地药材的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我国有数百种道地药材,其中黄芪、人参、当归、熟地黄等品种被誉为“药中之王”。
这些药材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采集加工方法和疗效显著,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中国道地药材的栽培技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劳动者们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源等特点,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药材栽培技术,如人参的种植需要选择参龄、挖深沟、施足基肥等;黄芪则需要选择排水良好、通风透气的沙质壤土等。
这些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对于保证道地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道地药材的炮制工艺也是其独特之处。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和完善,形成了如醋炙、盐炒、酒蒸等多种炮制方法,以增强药材的药效和降低毒性。
这些炮制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对于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道地药材的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
道地药材的野生资源正在遭受过度采挖和滥捕乱猎的威胁,导致部分品种资源濒危;另一方面,道地药材的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较低,缺乏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制约了药材品质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加强中国道地药材的研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道地药材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栽培技术与方法创新、炮制工艺优化以及质量控制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还应积极推进道地药材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让这一古老的医药瑰宝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1. 道地药材的概念及重要性道地药材,又被称为地道药材或地产药材,是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历史传承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疗效优良和经济价值的中药材。
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历史悠久:道地药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们在古代医药典籍中就有记载,并被后世医家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