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
- 格式:ppt
- 大小:673.00 KB
- 文档页数:41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及其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2. 掌握通过糖发酵实验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3. 熟悉糖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糖发酵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生化实验,通过观察微生物对糖类的分解能力,可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实验原理如下:1. 糖类分解: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能够分解不同类型的糖类。
2. 产酸产气:微生物分解糖类时,会产生有机酸和气体。
有机酸会导致培养基pH 值下降,而气体则会在倒置的小试管中形成气泡。
3. 指示剂变化:在糖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如溴甲酚紫),当pH值下降至指示剂变色范围时,颜色会由黄色变为紫色。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等)、指示剂(溴甲酚紫)、无菌试管、无菌移液管、无菌棉塞、培养箱、酒精灯、镊子等。
2. 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移液器、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方法1. 糖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称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等糖类,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蒸馏水中。
- 加入蛋白胨、氯化钠等营养物质,调整pH值至中性。
- 分装于无菌试管中,121℃高压灭菌15分钟。
2. 接种与培养:- 将待测微生物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中。
- 将接种后的试管放入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 观察与记录:- 观察培养基中是否出现气泡,并记录气泡的数量和大小。
- 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记录颜色变化的时间。
- 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微生物对糖类的分解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发酵产酸产气,蔗糖发酵不产气。
- 伤寒杆菌:葡萄糖发酵产酸不产气,乳糖发酵不产气。
- 普通变形杆菌:葡萄糖、麦芽糖发酵产酸产气,乳糖发酵不产气。
2. 结果分析:- 通过糖发酵实验,可以区分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
- 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产生有机酸和气体;伤寒杆菌只能分解葡萄糖,产生有机酸;普通变形杆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生有机酸和气体。
《生物产品的分析与检验技术》有机酸的分析与检验-----葡萄糖酸的分析与测定目 录1.葡萄糖酸性质2. 葡萄糖酸的结构3.葡萄糖酸的用途4.葡萄糖酸的测定方法l用高碘酸氧化法测定发酵液中葡萄糖酸含量。
一、葡萄糖酸的性质l葡萄糖酸,又名D-葡萄糖酸,醛糖酸,是葡萄糖的醛基经氧化生成的糖酸;l葡萄糖酸天然存在于水果、蜂蜜、红酒和红茶菌中。
l弱酸性,可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大多数有机溶剂。
二、葡萄糖酸的结构l化学式为C6H12O7,分子量为196.1566 l结构式如下:三、葡萄糖酸的用途l用作蛋白凝固剂、食品防腐剂和食品酸度调节剂;用于生产葡萄糖酸盐,如葡萄糖酸钠、葡萄糖酸钾、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等。
l在水溶液中转化为葡萄糖酸内酯和葡萄糖酸内酯的平衡混合液。
葡萄糖酸内酯可以作为调味剂、豆腐凝固剂pH降低剂及膨松剂的原料;加入牛乳中可以防止乳石,加入牙膏中有助于清除牙垢。
l葡萄糖内酯点出的内酯豆腐更加细腻和富于营养。
四、葡萄糖酸含量测定方法l高碘酸氧化法l异羟肟酸比色法高碘酸氧化法测定葡萄糖酸含量(一)测定原理l葡萄糖酸经过高碘酸(HIO4)氧化后生成甲醛,生成的甲醛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
l过剩的HIO4和生成的HIO3用NaHSO3溶液还原。
l在过量铵盐存在下,甲醛与乙酰丙酮生成黄色的二乙酰基二氢卢易司啶,根据颜色的深浅,比色定量,生成的颜色能稳定10h。
(二) 仪器设备主要仪器设备Ø可见分光光度计Ø 旋涡混合仪Ø恒温水浴锅 玻璃器皿Ø比色管25mL Ø容量瓶100ml Ø 移液管(三) 操作步骤1.溶液的配制(1)乙酰丙酮试剂:醋酸铵25g,冰醋酸3mL,新蒸馏的乙酰丙酮0.2mL,全部溶解于100mL水中。
(2)0.02mol/L高碘酸溶液(3)1g/L亚硫酸氢钠溶液(4)5mmol/L的葡萄糖酸标准溶液(三) 操作步骤2. 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配制5mmol/L的葡萄糖酸钠标准溶液,按下表在各管中加样试管号012345678910标准样/mL00.10.20.30.40.50.60.70.80.91高碘酸/mL01111111111(三) 操作步骤2.标准曲线的绘制(1)在室温下任其反应20min 。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途径来生产有用产物的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对底物的降解和合成来获得能量和生长所需物质。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糖酵解、无氧的乳酸发酵、醇发酵、酒精发酵和有氧代谢等。
糖酵解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它可以将葡萄糖降解为乳酸、乙醇或酸(例如乳酸发酵、醇发酵)。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糖的降解和生成乙酸、溶解氢氧化物等产物。
在糖的降解阶段,糖被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分解成丙酮磷酸和乙醛,然后进一步代谢生成乙酸、乙醇或酒精。
乳酸发酵是糖酵解的一种常见形式,它主要发生在乳酸杆菌等一些厌氧菌中。
乳酸发酵的终产物是乳酸,乳酸的生成不需要氧气,因此乳酸发酵可以在厌氧条件下进行。
醇发酵是另一种常见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它将糖类或其他有机物质代谢生成醇。
这种发酵也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并且醇发酵的产物种类多样。
例如,谷物中的糖类可以发酵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酵母菌可以将糖类发酵生成酒精,大肠杆菌可以将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和乳酸。
酒精发酵是一种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微生物代谢途径,酵母菌是最常见的进行酒精发酵的微生物。
酒精发酵中,糖类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被分解成丙酮酸和乙醛,然后进一步代谢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酒精发酵具有很高的能量输出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酿造业和发酵食品加工中。
除了无氧代谢途径,微生物还可以通过有氧代谢来获得能量和生长所需物质。
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利用氧气将底物完全氧化,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的代谢产物。
有氧代谢包括三个主要过程:糖类的降解、柠檬酸循环和呼吸链。
在糖类的降解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磷酸,并在柠檬酸循环中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细胞在呼吸链中生成ATP,并将氧气还原为水。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代谢途径和底物种类的选择主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例如,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无氧代谢途径来获得能量,而在有氧条件下则通过有氧代谢途径来代谢底物。
发酵过程反应式
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微生物(如酵母菌或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的过程。
发酵过程涉及多个反应式,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底物和微生物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发酵过程反应式的详细说明:
1. 乳酸发酵:
C6H12O6 →2 C3H6O3
在乳酸发酵中,葡萄糖(C6H12O6)被乳酸菌转化为乳酸(C3H6O3)。
这是一种无氧发酵过程,产生的乳酸可用于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等领域。
2. 酒精发酵(乙醇发酵):
C6H12O6 →2 C2H5OH + 2 CO2
在酒精发酵中,葡萄糖(C6H12O6)被酵母菌转化为乙醇(C2H5OH)和二氧化碳(CO2)。
这种发酵广泛应用于酿造酒类饮料和制作面包等食品工业。
3. 丙酸发酵:
C6H12O6 →2 C3H6O2 + 2 CO2
在丙酸发酵中,葡萄糖(C6H12O6)被某些细菌转化为丙酸(C3H6O2)和二氧化碳(CO2)。
这种发酵过程在工业上用于生产丙酸和相关的化学品。
4. 乳酸菌酸奶发酵:
C6H12O6 →2 C3H6O3
类似于乳酸发酵,葡萄糖(C6H12O6)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乳酸(C3H6O3)。
这种发酵过程常用于制作酸奶和其他乳制品。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微生物和底物组合会导致不同的发酵过程和反应式。
以上只是几个常见的例子,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发酵过程存在。
1。
葡萄糖发酵生产乳酸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葡萄糖发酵生产乳酸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预处理葡萄糖:选择高质量的葡萄糖作为原料,确保其纯度和浓度符合生产要求。
葡萄糖酸生产葡萄糖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葡萄糖酸主要通过微生物法、化学法和酶法来生产。
其中,微生物法是最常用的生产方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葡萄糖酸的生产过程、影响生产的因素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微生物法生产葡萄糖酸是通过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来完成的。
常见的微生物生产工艺包括静态培养法、摇瓶培养法和发酵罐培养法。
(一)静态培养法静态培养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在装有葡萄糖和适当培养基的瓶子中,让其在静态状态下进行生长和代谢。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生产周期长,产量小。
因此,该方法已经被淘汰。
摇瓶培养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在摇床或摇瓶中,通过持续搅拌来提高氧气供应和充分混合培养基。
该方法可以使微生物的代谢更为活跃,从而提高产量和生产速度。
(三)发酵罐培养法发酵罐培养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在装有葡萄糖和培养基的发酵罐中,通过控制罐内氧气、温度、pH值等因素来加速菌群的生长和代谢。
发酵罐培养法生产周期短,产量大,是目前葡萄糖酸生产的主要方法。
(一)菌株选择菌株是影响葡萄糖酸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常用的菌株包括庚糖酸杆菌、乳酸菌、醋酸菌等。
每种菌株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生长特性,适用于不同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
(二)培养基配方和剂量控制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基础,不同的菌株在不同的培养基条件下有不同的生产表现。
培养基的配方和剂量控制有助于调节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提高葡萄糖酸的产量和纯度。
(三)反应条件控制发酵反应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生重要影响。
主要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
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反应条件,优化反应条件可以使微生物的代谢更加活跃,提高葡萄糖酸的产量和质量。
三、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一)基因工程技术在葡萄糖酸生产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其更为高效的合成葡萄糖酸。
例如,通过改造乳酸菌的代谢途径,使其在无需外源氧气的情况下合成葡萄糖酸。
(二)纯化技术的改进传统的葡萄糖酸提取和纯化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导致葡萄糖酸的流失和污染。
葡萄糖酸生产
葡萄糖酸是一种广泛用于食品、制药和化工行业的化学品。
以下是葡萄糖酸生产的过程和主要应用:
一、葡萄糖酸生产的过程
1. 从淀粉或葡萄糖中提取葡萄糖
2. 发酵:用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
3. 分离纯化:将葡萄糖酸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然后进行纯化处理
4. 干燥:将纯化后的葡萄糖酸进行干燥处理,形成颗粒状或粉状产品
二、葡萄糖酸的应用
1. 食品行业:用于饮料、酸奶、果汁、罐头等各种食品的酸味调节剂和防腐剂
2. 制药行业:用于制造各种药物和医用耗材
3. 化工行业:用于制造聚酯、树脂和塑料等材料,也用于制造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化妆品
4. 农业行业:用于防止农产品的腐烂和保鲜
5. 其他行业:还可用于制造纸张、染料等领域
总之,葡萄糖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品,在各种工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知识简介葡萄糖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医药、化工等。
葡萄糖酸可以通过生物发酵的方法进行生产,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高效、可持续等优势。
本文将介绍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知识。
发酵生产原理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是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对含有葡萄糖的底物进行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
常用的发酵菌主要有高温嗜热菌、亚麻油菌、乳酸菌等。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葡萄糖酸酶对葡萄糖进行代谢,产生葡萄糖酸和乳酸等有机酸。
发酵菌种选择选择合适的发酵菌种是葡萄糖酸发酵生产的关键。
一般来说,较常用的菌种有亚麻油菌、高温嗜热菌、乳酸菌等。
这些菌种具有较高的葡萄糖酸产量和较好的发酵能力。
在选择菌种时应考虑到其耐受性、产酸能力和生长速率等因素。
发酵过程调控发酵过程中的调控对葡萄糖酸产量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调控方法包括控制培养基成分、调节发酵条件和加入适量的辅助物质等。
在选择培养基成分时,要根据菌种的要求来确定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等。
控制发酵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等条件也是调控的关键。
发酵工艺优化为了提高葡萄糖酸的产量和质量,需要进行发酵工艺的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菌种,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发酵的转化率和产酸效率。
同时,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菌体生长速率、底物消耗情况和产酸速率等,进行调控和优化。
产酸工艺流程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培养基制备、发酵罐设备消毒、菌种接种、发酵过程控制、产酸液分离和精制等。
在培养基制备中,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含有葡萄糖和其他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消毒操作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发酵过程的纯净度和产品的质量。
产酸液分离与精制在发酵过程结束后,需要对产酸液进行分离和精制。
一般采用蒸馏、晶体化和膜分离等方法。
蒸馏是利用葡萄糖酸与水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获得高纯度的葡萄糖酸。
晶体化是通过降低温度使葡萄糖酸结晶析出。
膜分离是利用膜的选择性渗透性将葡萄糖酸与其他成分分离。
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原理葡萄糖酸锌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类锌盐,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制备,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法。
化学合成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制备葡萄糖酸锌的方法。
具体的制备原理如下:1. 原料准备:制备葡萄糖酸锌的主要原料为葡萄糖和氧化锌。
2. 溶剂选择:通常使用水或有机溶剂作为溶剂,以增加反应的进行。
3. 酯化反应:将葡萄糖和酸性催化剂加入溶剂中,进行酯化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葡萄糖中的羟基(-OH)与酸催化剂反应生成葡萄糖酸酯。
4. 锌离子添加:将氧化锌加入反应体系中,锌离子与葡萄糖酸酯反应生成葡萄糖酸锌。
5. 结晶和分离:经过反应得到的葡萄糖酸锌溶液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溶液浓度,使其过饱和,然后进行结晶,得到葡萄糖酸锌的晶体。
晶体可以通过过滤和干燥等步骤进行分离。
6. 精制:将得到的葡萄糖酸锌晶体进行精制处理,除去杂质和水分,得到纯净的葡萄糖酸锌。
化学合成法生产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原理相对简单,操作也较容易掌握。
不过,该方法需要使用较多的有机溶剂和催化剂,产生一定的化学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在近年来,生物法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生物法制备葡萄糖酸锌的原理如下:1. 微生物选择:首先筛选适宜的微生物菌株,例如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并进行培养和选育。
2. 发酵步骤:将选育得到的微生物菌株进行培养,提供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等条件,使其发酵生长。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葡萄糖酸。
3. 加入锌盐:将适量的锌盐加入发酵液中,锌离子与葡萄糖酸结合生成葡萄糖酸锌。
4. 结晶和精制:经过反应得到的葡萄糖酸锌溶液中,通过调控温度和溶液浓度,使其过饱和,然后进行结晶,得到葡萄糖酸锌的晶体。
晶体可以通过过滤和干燥等步骤进行分离,并进行精制处理得到纯净的葡萄糖酸锌。
相较于化学合成法,生物法制备葡萄糖酸锌更加环保,因为生物法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和催化剂,并且废弃物的产生较少。
发酵法生产氨基葡萄糖1概述中文名称:氨基葡萄糖硫酸盐英文文号:Glucosamine sulfate分子式:C6H13NO5·H2SO4结构式:性状:白色结晶粉末,无气味,略有甜味。
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2 产品种类氨基葡萄糖盐酸盐(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分子式:C6H13NO5·HCl 分子量:215.63氨基葡萄糖硫酸钠盐(Glucosamine Sulfate Sodium Chloride),分子式:(C6H14NO5)2SO4·2NaCL 分子量:566.52氨基葡萄糖硫酸钾盐(Glucosamine Sulfate Potassium Chloride)。
分子式:(C6H14NO5)2SO4·2KCL 分子量:605.522 生产方法目前国内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传统生产方法有生物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两种,其中生物提取法为主要生产法。
生物提取法是指先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克素或壳聚糖在经酸水解而成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生物发酵法是以葡萄糖等为原料,经发酵、提取、纯化、浓缩、结晶干燥等工艺生产氨基葡糖等系列产品(盐酸盐、硫酸盐),具有转化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3 氨基葡萄糖硫酸盐的用途氨基葡萄糖硫酸盐主要用于医药,其它还可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饲料添加剂中,用途相当广泛。
在医药方面,参与肝肾解毒,发挥抗炎护肝作用,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症和胃溃疡有良好的疗效,具有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的作用。
预防和治疗各种类型的骨性关节炎,如膝关节、髋关节、脊柱、肩、手、手腕和踝关节等部位的及全身性的骨性关节炎。
在食品工业方面,近年发现有吸收自由基、抗衰老、减肥、调节内分泌等多种有益的生理作用。
可用氨基葡萄糖类保健食品。
在化工方面,是合成抗生素和抗癌药物的主要原料,亦可作为化妆品的营养性添加剂等。
4 市场分析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沿海地区大量的海洋水产加工副产品——虾蟹壳生产甲壳素,进而开发出系列衍生产品,如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等原料。
葡萄糖酸钠生产工艺流程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玉米淀粉经过双酶制糖、深层通风发酵、精制提取等工序生产的葡萄糖酸钠。
2 工艺流程玉米淀粉调浆→液化→糖化→制糖→发酵→浓缩→蒸发结晶→成品离心→干燥→包装3 各岗位工艺流程3.1 制糖岗位主要技术参数3.1.1 调浆PH值:3.5±0.5PH3.1.2高温淀粉酶加量:1μ/g(纯淀粉计)3.1.3喷射液化温度:125.0℃±1.0℃3.1.4糖化PH值:6.6±0.5PH3.1.5糖化酶用量:5~6μ/g3.1.6糖化温度:80.0±2.0℃3.1.2 工艺操作标准3.1.2.1 调浆1)投料前必须对所用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设备正常后方可加水投料。
投料前先向调浆罐内加水7.0~10.0m3,用PH计测水的PH3.5,若低于此范围,用氢氧化钠调整。
打开搅拌投料。
2)投料完毕开水定容至14.0~17.0m3,搅拌后,取样准确测PH 3.5,添加高淀酶。
搅拌10分钟后开始液化。
3.1.2.2 液化当蒸汽压力大于0.15Mpa时进行液化,打开调浆罐上回流阀、液化回流阀,关闭进料阀,打开调浆罐罐底阀,打开泵冷却水,开启变频启动调浆泵;待温度上升至110.0℃以上且有明显上升趋势时,开进料阀,调节蒸汽及进料大小,使温度控制在125.0℃,进料流量控制在40~50m3/h进行液化,在维持罐维持20分钟进入糖化罐。
同时应注意维持罐液面,防止料液从排空管路中溢出。
液化完毕,关闭进料阀、蒸汽阀,停泵停变频器,关闭泵冷却水,用蒸汽将维持罐中的料液压入糖化罐。
启动搅拌直至进料结束,料液在糖化罐中125℃保温维持至碘检合格,若碘检不合格,则延长保温维持时间,直至碘检合格。
碘检:用试管取稀碘液2mL,再取液化液,用吸管吸2~3滴液化液滴入稀碘液中,若颜色呈浅红色说明碘检合格。
3.1.2.3 糖化碘检合格后,用盐酸调PH至5.3,灭淀粉酶,同时开循环水降温至70±2.0℃,加入50-90μ/g淀粉糖化酶(以纯玉米淀粉计),搅拌10分钟开始保温糖化。
葡萄糖酸钠的生产方法葡萄糖酸钠又称五羟基己酸钠,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醇,不溶于醚。
它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多羟基有机酸盐,由于其无毒,原料来源广泛的特性,在化工、食品、医药、轻工等行业有广泛的用途。
此外还可用于电镀、胶卷制造等许多工业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葡萄糖酸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生物发酵法、均相化学氧化法、电解氧化法以及多相催化氧化法等(1)生物发酵法。
该方法包括真菌发酵和细菌发酵,另外还有固定细胞发酵工艺,其中较普遍采用的是黑曲霉菌发酵制葡萄糖酸钠工艺。
该方法是在240- 300 g/L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营养物质,灭菌,冷却至适宜温度,接种体积分数为10%的黑曲霉种子液,开动搅拌,通气流,调整发酵液PH值维持在 6.0-6.5,温度保持在32-34℃。
发酵过程中滴加消泡剂,以消除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泡沫。
整个发酵过程约需20 h,当残糖降至1g/L 时可以认为发酵结束。
菌体与发酵液分离后,发酵液经真空浓缩、结晶后可得葡萄糖酸钠晶体,或经喷雾干燥后制得葡萄糖酸钠粉状产品。
该方法具有发酵速度快、发酵过程易于控制、产品易提取等特点,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如产品色泽不易控制、无菌化要求程度高等。
(2)均相化学氧化法。
结晶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催化剂,控制一定的温度,滴加次氯酸钠溶液,同时滴加离子膜液碱来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使平衡向生成葡萄糖酸钠的方向移动。
通过测定残糖量来确定反应终点,然后过滤,将反应液浓缩,利用氯化钠溶解度比葡萄糖酸钠溶解度低的特性,浓缩后先析出氯化钠,后析出葡萄糖酸钠来进行提纯,可得葡萄糖酸钠含量在95%(质量分数)以上的产品。
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生产葡萄糖酸钠具有转化率高,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其中间步骤多,副产物多,产物难于分离,因此在应用上受到了限制。
(3)电解氧化法。
该方法是在电解槽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再加入适宜的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一定电流密度下恒电流电解。
透明质酸钠生产工艺
透明质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化妆品原料,其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准备:准备透明质酸钠的原料,主要包括葡萄糖、大肠杆菌菌种、葡萄糖激酶、葡萄糖酸钠等。
2. 发酵培养:将葡萄糖和大肠杆菌菌种接种进入发酵罐中,利用菌种的发酵能力将葡萄糖转化为透明质酸。
3. 温度控制: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发酵罐内的温度,一般在35-40℃之间,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产酸产物的形成。
4. 过滤纯化:发酵结束后,通过过滤将发酵液中的菌体和杂质去除,得到相对纯净的透明质酸液。
5. 中和:将透明质酸液中加入适量的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处理,将透明质酸中的羧基部分中和掉,生成透明质酸钠。
6. 浓缩:将中和后的透明质酸钠溶液进行浓缩,一般使用真空浓缩器将水分蒸发掉,得到透明质酸钠的浓缩溶液。
7. 进一步纯化:通过离心、滤膜、树脂交换等方法将浓缩溶液中的杂质进一步去除,得到较纯的透明质酸钠产品。
8. 冷冻干燥:将纯化后的透明质酸钠溶液进行冷冻,然后在真
空环境下进行干燥,得到透明质酸钠的粉末形态。
9. 包装储存:将透明质酸钠粉末装入密封包装袋中,然后进行灭菌处理,最后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以保持其稳定性和活性。
以上是透明质酸钠的一般生产工艺,每个生产厂家可能有些微差异。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温度、时间、浓度等参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活性。
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生产研究进展魏 转1,余泗莲2,孙文敬2,3,*,周 强2,李中兵2(1.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制药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26;2.百勤异VC钠有限公司,江西 德兴 334221;3.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摘 要:2-酮基-D-葡萄糖酸(2KGA)是合成食品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及D-异抗坏血酸的前体,通常采用细菌发酵的方法由D-葡萄糖转化而来。
本文概述了2KGA的生物合成途径、2KGA产生菌的选育、2KGA的发酵条件、2KGA的发酵工艺、2KGA发酵产物的提取、国内2KGA发酵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等。
关键词: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D-异抗坏血酸钠;D-异抗坏血酸Research Progress on Fermentation Prcduction of 2-Keto-D-gluconic AcidWEI Zhuan1,YU Si-lian2,SUN Wen-jing2,3,*,ZHOU Qiang2,LI Zhong-bing2(1.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Hebei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26, China;2.Parchn Sodium Isovitamin C Co. Ltd., Dexing 334221, China;3.College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Abstract :2-Keto-D-gluconic acid (2KGA), usually prepared by fermentative oxidation of D-glucose, is the precursor usedin the manufacture of sodium erythorbate or erythorbic acid as a food antioxidan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biosynthesispathway of 2KGA, breeding of 2KGA producing strains,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the strains producing 2KGA, technologyof 2KGA fermentation,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product, the main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of the domestic 2KGA fermentation production.Key words:2-keto-D-gluconic acid; fermentation; sodium erythorbate; erythorbic acid中图分类号:O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8)08-0636-04收稿日期:2008-04-21基金项目:2007年商务部共性技术研发资助项目(商产函[2007]80号)作者简介:魏转(1977-),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工业微生物的应用研究。
抗坏血酸工业制法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C,它在许多食品和药品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抗坏血酸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在工业上,抗坏血酸的制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生物法两种。
化学法是目前主流的抗坏血酸工业制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合成抗坏血酸。
首先,将葡萄糖经过氧化反应转化为葡萄糖酸,然后通过还原反应将葡萄糖酸还原为抗坏血酸。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催化剂和溶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化学法制备的抗坏血酸生产效率较高,但也存在一些环境和安全问题,需要加强相关的控制和管理。
生物法是另一种抗坏血酸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发酵过程来生产抗坏血酸。
通常使用的微生物有葡萄糖酸杆菌和醋酸杆菌等。
首先,将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微生物接种物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发酵,微生物会利用葡萄糖产生抗坏血酸。
最后,通过分离和提取等工艺步骤,得到纯度较高的抗坏血酸产品。
生物法制备的抗坏血酸工艺相对环保,但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成本也较高。
无论是化学法还是生物法,抗坏血酸的制备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
在化学法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关键步骤,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溶剂,控制反应条件,以获得高产率和高纯度的抗坏血酸。
在生物法中,培养条件的控制和微生物的选育是关键,需要优化培养基的成分和pH值等因素,以提高抗坏血酸的产量和纯度。
当然,抗坏血酸的工业制法还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步骤不断涌现,使得抗坏血酸的生产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抗坏血酸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风险的管理,保障工人和环境的健康。
总结起来,抗坏血酸的工业制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生物法两种。
化学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合成抗坏血酸,而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发酵过程生产抗坏血酸。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和条件控制,以获得高产量和高纯度的抗坏血酸产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抗坏血酸的工业制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