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单元教学计划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一、单元分析:本单元教材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13、《只有一个地球》、14《鹿和狼的故事》、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其中14、16是略读课。
二、本组课文学习目标:1、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集体备课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主备人:共同备课人:执教人:课题13、只有一个地球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学习内容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晶、莹”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恩赐、枯竭、威胁、目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
第四单元人性的光辉
学生预习单设计
课题15.《金色的鱼钩》时间建议10~15分钟
预学内容
熟读
课文
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预习
字词
1.看拼音,连接词语。
青稞收敛抽噎瞻仰搪瓷碗
shōu liǎn qīnɡ kēzhān yǎnɡchōu yētánɡ cí wǎn
2.根据拼音填字。
3.读课文,试着理解下面的词语。
支吾安顿衰弱奄奄一息
内容
感知
文章记叙了( )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 )的感人故事。
透过老班长的( )、( )、
( ),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资料
搜集
课前布置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阅读
质疑
请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文章为何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备注:一课的预学案尽量放在一页纸上)。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精品导学案(12-14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12《桥》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播放歌曲《为了谁》。
2.师:一首《为了谁》,歌颂了我们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就像歌词所唱的: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3.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同样感人的故事,去感受一位农村老党员的高大形象。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桥》。
4.板书课题——○12桥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讨论交流,抓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合作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在阅读中抓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养成品词品句、体会人物精神的阅读习惯。
三、字词运用(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dǎnɡ yuán liú tǎnɡ shā yǎ(咆哮)(党员)(流淌)(沙哑)(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受惊)的野马沙哑地(喊话)(清瘦)的脸(冷冷)地说(乱哄哄)的人们痛苦地(呻吟)(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3.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1)朗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准准字音,读通句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人教
版)
维持()()纯
洁优秀()保持
()()纯熟优质
() 2、本课作者先用()自然段写具体事例,然后用()自然段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用()自然段概括出道理,这是本课采用的表达方法。
测评反馈指导校正
五、学习收获为保护生态平衡写一条标
语。
归纳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1、
课题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导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体会深刻的句子,揣摩优美的语句,来理解土地的神圣。
3、能体会人类与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导学
重难点
重点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体会人类与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
导学准备
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环节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一、自主学习一、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教师作简要介绍,为感知全文作铺垫。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是按()结构安排的,( )到
( )自然写
( );( )到( )自然段写
( );
( )到( )自然段写
( )。
10 古诗三首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填序号)1.燕燕子(A.yānB.yàn) 燕山( ) 燕国( )2.当上当(A.dāngB.dàng) 相当( ) 当真( )3.劲劲头(A.jìnB.jìng) 坚劲( ) 劲敌( )二、查字典填空。
“凿”共笔,第十一笔是。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凿”在字典里有这几种解释:A.凿子;B.打孔,挖掘;C.明确,真实。
“凿”在下面词语中应取哪种解释?(填序号)千锤万凿( ) 确凿( )三、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句意: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句意: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句意:四、按要求写句子。
1.《石灰吟》中运用象征手法,借石灰来抒写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的诗句是:2.《竹石》中既指自然界,又指人类社会;既写竹子坚韧,又写人的骨气的诗句是:3.《马诗》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乐感慨与愤懑的诗句是:。
五、对比分析1.这三首诗都运用了( )的手法。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2.《马诗》借马表达了诗人( ),《石灰吟》借石灰表达了诗人(),《竹石》借竹子表达了诗人()。
A.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精神B.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尚的节操的决心C.对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七、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零丁洋①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④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①零丁洋:即伶仃洋,在广东珠江口外。
②干戈寥落:宋元战斗,宋未能取胜。
③身世:生的经历遭遇。
④惶恐滩: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
⑤ 丹心:红心,忠心。
⑥汗青:指史册1.用“”标出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大意是。
盛康三中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单元名称:第四单元执教人:教学班级:2019年秋季第四单元教学方案导入()分钟一、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课件3】生字:咆哮嗓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通过描述事件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起学习课文的兴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新课教学()分钟三、初步理解课文四、1.默读课文。
五、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六、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4】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
(随机询问:你会感到害怕?)点拨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交流句子带给学生害怕的感受,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洪水中人们的心情,从而体会老党支部书的伟大。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导学案导学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导学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基础知识,写一篇有趣、有情感的作文。
导学重点:明确文章的主题和写作内容,进行故事情节的设计,正确运用写作技巧。
导学难点:选取适合的故事主题,抓住情节的转折点,充分发挥想象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可以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作文的主题《笔尖流出的故事》。
学生可以展示笔尖,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笔尖?如果笔尖有故事,你认为会是什么样的故事呢?二、新知呈现教师可以利用PPT或者课件等工具,呈现故事写作的六大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情感、结局。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每个要素,并提醒学生,写作时要对这六个要素进行选择和安排。
三、讲解教材教师可以讲解教材中关于写作的部分,例如介绍这篇作文的主题和情节展开等。
四、思考问题1. 这篇作文的主题是什么?2. 故事的人物是什么样的?3.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和地点?4. 故事的事件有哪些?5. 故事的情感是什么样的?6. 故事的结局如何?五、小组讨论老师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故事的情节设计。
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六、展示讨论结果让一些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设计的故事情节,并让全班学生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出最受欢迎的故事情节。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设计的故事,并交给老师评阅。
导学案结束。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步骤可以作适当调整。
)八、学生自主创作根据导学案的引导和课堂讨论的启发,学生可以开始自主创作自己的故事。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创作指导:1. 确定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主题,比如讲述一个平凡的小学生如何通过一只魔法笔的帮助,完成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
情节可以包括小学生发现了魔法笔,学会了使用它,然后用魔法笔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却也在冒险中受到了一定的考验。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研究课导学案例3:鱼骨式思维导图(二)思维导图汇报展示1.小组代表汇报表格式思维导图成果。
预设:环境山洪暴发水没过腿水蹿上来木桥发抖洪水退了情节人们惊醒指挥撤离揪出小伙双双牺牲祭奠双亲(1)学生根据星级评价表互评。
(2)学生根据汇报交流的内容,适时整理并完善思维导图,理清环境变化下的情节。
(3)教师点评:在同学们的反复品读课文后,提取出了这样的关键的环境和情节。
我们从这样的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文章的脉络被梳理出来了。
2.曲线式思维导图汇报展示(1)小组代表汇报曲线式思维导图成果。
预设:(鼓励学生根据独特的阅读体验,自由绘制)(2)聚焦学生感受最惊险的情节,引导其谈画在最高处的感受。
(3)学生根据星级评价表互评。
(4)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导图的两要素:环境和情节,谈发现。
3.鱼骨式思维导图汇报展示4.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导图的两要素:环境和情节,谈发现。
5.教师小结:同学们,小说的情节往往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而环境又在无形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板书:推动)师:恭喜同学们获得了第一个创作小说的锦囊:环境推动情节发展,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
(2)重点围绕“盯”体会老汉在危难面前的沉稳镇定。
师:面对着乱哄哄的人们,老汉是这样的沉稳镇定。
(引齐读)他像一座山。
3.预设2:作者说老汉像一座山的原因是老汉说一不二,有威信。
学生代表根据课文内容说原因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1)结合重点语句,谈体会重点围绕三个感叹号体会老汉在指挥人们过桥时的沉稳和镇定。
师:三个感叹号,掷地有声,威严无比,不容反驳。
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老汉是这样的沉稳镇定。
(2)引导学生齐读,读出里面饱含的情感:他像一座山。
师小结:沉稳如山4.预设3:作者说老汉像一座山的原因是老汉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1)学生代表根据课文内容说原因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篇1知识与技能1、根据给出的情境找出编故事的关键词,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2、学习构建故事框架以及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将想象延伸。
3、学习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想象编故事,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人物。
重点创编出合理、有新意、有波折的故事情节,并能将故事写具体、写精彩。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会讲故事吗?很多精彩的故事都是人们精心编造、虚构出来的,大人们能编,小朋友也可以编,你们想编故事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创编简单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二、设置情景,展开思路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精彩的故事。
我们还一起给这些故事定了这样一个标准:要素齐全、故事完整、情节曲折、人物鲜明。
(学生齐读)要素齐全就是说故事中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除了这几条,你觉得好的故事还要具备什么?(出人意料? 合情合理。
)这节课,就让我们对照这个标准一起来编一个故事。
2、(课件出示)早晨起来,丁丁向窗外一看,发现屋外神奇地出现了一座城堡。
他跑到城堡前,听到里面传出了奇怪的声音。
里面是谁?这时,城堡的门吱吱呀呀地开了,丁丁走了进去……(1)对照好故事的标准,看看这段话已经有了些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
)接下来思考:①这段话里已经有了一个人物——丁丁,那故事中除了丁丁还有谁吗?从哪里知道的?(奇怪的声音。
)②好,那我们往下想想!我们要想象眼前真的出现了一座城堡。
突然听到里面传出了奇怪的声音(播放三种奇怪的声音),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你觉得这种声音奇怪吗?过渡:同学们,城堡里奇怪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奇怪的事情也有一大堆!丁丁进去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畅想吧!③丁丁听到了什么声音?他进去后循着声音看见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用三四句话简要地在小组内说一说。
(2)同学们都是想象的高手,编故事就像我们向着不同的方向走能看到不同的美景一样,那我们向着不同的思路就能编出各不相同的故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上课班级六年级(1)、(2)班主备教师曾祥华副备教师杨春香上课时间2016·1·12星期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组生字词。
其中会写19个生字,26个词语,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教具准备多煤体课件教法运用读悟结合。
学法指导读中感悟。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同学们,第四单元的几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围绕“珍惜资源”这一话题展开学习。
听老师谈话。
调动学习积极性。
PPT1初学新课(初步探究)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了解地球。
PPT2引导释疑(合作学习)质疑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
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
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
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理解重点词句。
树立保护地球。
爱护家园的意识。
PPT3、4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ppt拓展学习(深入探究)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快乐读书吧》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我们从出生起,就踏上了成长之路。
很多作家的作品讲述了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和我们同龄的孩子。
他们的生活,有欢笑和喜悦,也有磨难和痛苦。
这些或甜或苦的经历,教他们一步步向前,勇敢地面对未来。
2.同学们朗读。
3.师:书是人类成长的阶梯。
我们与书作伴,在阅读中分享,也在阅读中成长。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
4.板书课题——快乐读书吧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阅读成长故事,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体验成长故事的乐趣。
2.体会成长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读懂成长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在充分的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交流,感受读书的快乐;讨论分享,读懂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品味词句,习得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过程指导(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
——高尔基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讲述成长故事的小说?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2.高尔基写过一本书,叫《童年》。
你们读过这本书吗?3.《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
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
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
4.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架的舅舅。
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
5.读一读《童年》选段,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人物特点,作者的描写,从语言描写体会出氛围的趣味等)6.梳理小结: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
我们还可以通过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主人公与次要人物的关系来分清不同的人物描写。
同学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成长,都经历过成长的苦恼和困惑,当然更有成长的快乐和收获。
在这过程中,有许多记叙成长经历的书籍伴随我们成长。
我们可以从阅读中吸收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