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68.84 KB
- 文档页数:2
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黄海锋;孙录;杜宝国;张传福;莫镜荣;吴耀文【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年(卷),期】2009(5)8【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副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41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第4周、第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结束后第1天、第1周及第2周末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不良反应,从而评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情况及其临床治疗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而减分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经过χ2检验,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副作用方面,治疗后第1天WM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而1周以后逐渐恢复,除了第1天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外,其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确切疗效,且副作用小、治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2页(P60-61)【作者】黄海锋;孙录;杜宝国;张传福;莫镜荣;吴耀文【作者单位】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相关文献】1.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J], 王德燧;李真2.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与护理措施 [J], 刘筱丽;慈秀红;李晓燕3.MECT合并氯米帕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J], 栾志红4.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联用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 [J], 刘琳5.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与护理措施 [J], 刘筱丽; 慈秀红; 李晓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姜苏华;武春建;刘振静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07(004)009
【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MECT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前及每治疗两次后进行评定,用TESS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行不同次数电休克治疗后5例痊愈,9例显著进步,总有效率为73.7%,2例经10次治疗后疗效不明显.19例行MECT治疗的患者均无明显副反应.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高效、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姜苏华;武春建;刘振静
【作者单位】266034,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266034,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266034,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36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J], 王国华
2.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与个性化护理 [J], 黎裕明
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21例疗效观察 [J], 赵静洁;贾良春;吴乐平;徐永
红
4.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J], 李祥仁;周爱华;汤玲
5.氟伏沙明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J], 温东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48• 临床护理 •抑郁症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类疾病之一,虽然目前可供选择的抗抑郁药物种类繁多,但仍有约30%抑郁症患者经抗抑郁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并称之为难治性抑郁症,需接受其他辅助方法治疗。
本文将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男13例、女57例,年龄21~74岁、平均(46.31±2.28)岁,病程2~18年、平均(8.19±0.64)年。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7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35)、对照组(n=35),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两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均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因病情所需接受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治疗,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为宜。
对照组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内容包括病情监测、治疗前准备、体征观察、遵医嘱给药、按要求设置仪器参数等;研究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除提供常规护理外还应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常规护理服务内容、人员均同对照组。
1.2.2 心理护理干预方法:①接诊后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从而掌握其实际心理状态,之后根据沟通交流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②针对部分抑郁症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产生恐惧、担心临床疗效、惧怕治疗所致生理不适等因素,护理人员可通过讲解抑郁症发病原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机制等相关知识,从而使其了解此法治疗相关知识,此举有利于改善患者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接纳此法治疗;③对于失去治疗信心者,护理人员可通过例举既往成功治疗病例、给予适当鼓励(语言、肢体等)可显著提高患者接受治疗及战胜病魔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其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服务;④主动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并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通过提供书籍、音乐、戏曲等物品分散其注意力,此举有利于缓解患者生理或心理不适感,同时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⑤与家属积极交流反馈治疗效果,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对于治疗配合积极性较差者,护理人员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讲解家属的支持对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