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药学与免疫学关系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29.92 KB
- 文档页数:3
| 2020年第40卷第9期 总第284期 | 59中药对鸡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李任军1,王海梅1,倪兴维2,李健华1,张富林1,支 锐1,王相金1(1.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 清镇 551400;2. 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550000)鸡的免疫系统包括骨髓、胸腺、法氏囊、脾脏、哈德氏腺、盲肠扁桃体和原始淋巴结。
骨髓是造血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骨髓产生的淋巴干细胞会迁移到胸腺和法氏囊,分别成熟为T 细胞和B 细胞,经血液和淋巴循环分布于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中。
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时,T 细胞和B 细胞随即做出反应,经过T 细胞和B 细胞的分化、成熟和致敏阶段,发挥T 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和B 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的作用。
鸡的肠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下的浆细胞会产生IgA 抗体,它能有效地防止传染因子从表面入侵。
此外,鸡有较高的体温、完整的皮肤屏障以及复杂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它们在防止病原感染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治疗动物疾病已有近千年历史,现代中药学研究表明,中药含有皂苷、多糖、黄酮和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随着畜牧业全面实施“禁抗”,寻求更安全、有效、绿色和生态的抗生素替代制剂已成为研究热点。
中药具有天然低毒、疗效明显和绿色生态的特点,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从中药促进家禽免疫器官发育、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以及增强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9-0059-03摘 要:中药具有天然低毒、疗效明显和绿色生态的特点,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畜牧生产。
近年来,有关中药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围绕中药对鸡免疫器官发育、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黏膜免疫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研制效果良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和副作用小的禽用中药免疫调节剂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免疫学研究与应用药物免疫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近年来在中药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药物免疫学的发展为传统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免疫学研究与应用,带领读者了解中药免疫学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药物免疫学的意义药物免疫学是药物研发和应用的重要领域,它探索了药物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对于中药行业而言,药物免疫学的意义不言而喻。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疗效,然而其药效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科学性还存在争议。
药物免疫学的研究能够解析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为中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够优化中药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
二、中药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中药具有天然植物药物的特点,其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来发挥药效。
中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如增强免疫细胞活性、调节细胞因子水平等。
同时,中药也可能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来减轻免疫反应,如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自身免疫等。
这种中药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是中药免疫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中药免疫学的研究进展1. 中药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中药研究表明,一些中药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例如,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抗炎作用,并能够抑制巨噬细胞活性,调节免疫细胞因子的产生。
川芎中的川芎嗪则能够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并通过调节血小板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来改善免疫功能。
2. 中药与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药免疫学的研究还涉及到中药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例,一些中药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降低自身免疫反应。
例如,黄芩和白芍等中药可以通过减少免疫反应来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症状。
3. 中药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中药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也是中药免疫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免疫治疗是目前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而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兽医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外来有害物质和免疫细胞在机体内产生、分布、调控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兽医免疫学则是重点研究动物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调控等内容,以探究动物身体如何抵御病原微生物、自身免疫、过敏反应等生理现象,为动物健康提供科学支持。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动物养殖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需要提高生产效率,也需要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
因此,兽医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兽医免疫学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实践。
一、兽医免疫学的研究现状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免疫系统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分泌物质组成,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细胞分别担任着免疫系统中不同的角色,协同作用,从而保护机体不受侵害。
2.免疫细胞的功能和调控不同的免疫细胞在不同的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等。
大多数免疫细胞的生存周期较短,需经历多次分裂增殖,从而产生足够的免疫细胞源。
同时,免疫系统还需要经过复杂的调控,才能够保持机体的稳态平衡。
3.免疫反应的机制和调节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反应方式。
在感染病原体后,免疫系统会启动相应的免疫反应,产生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从而摆脱侵害。
同时,免疫反应还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等。
二、兽医免疫学的应用实践1.疫苗研发和应用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兽医免疫学为动物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对动物病原体和免疫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效安全的动物疫苗,如H5N1禽流感疫苗等,大大减轻了动物疾病对养殖业的危害。
2.免疫诊断和治疗免疫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兽医免疫诊断和治疗的进步。
免疫诊断技术包括ELISA、PCR和免疫印迹等,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动物体内的病原体和免疫反应。
同时,免疫治疗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重组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治疗等,能够有效地控制动物身体内的疾病发展。
中药在兽医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最近几年,随着规模化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动物疫病呈现复杂化和高发性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动物疫病发生常常以混合感染为主,动物疫病典型症状病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给动物疫病防治带来了很大难度。
同时由于饲养户饲养不科学,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导致多种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很多常规西药对动物疫病的防治效果逐渐下降。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中兽医学不断在动物饲养领域成功应用,中草药以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在动物疫病临床防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优势。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中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1中药在临床兽医中的应用1.1中药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1.1.1中药在畜禽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畜禽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细菌性疫病,这些疫病对畜禽健康成长会产生严重威胁。
常见的畜禽细菌性疾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上述几种疾病常常一种或者多种混合感染发生,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给饲养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传统治疗这前细菌性疾病,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多种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呈现下降趋势,致病菌耐药性不断增加。
而最近几年,中药在治疗畜禽细菌性疾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例如,在治疗鸡沙门氏菌病时,可以选择使用雄黄,藿香、滑石、白头翁、马齿苋、黄柏、马尾莲、诃子等中成药,按照科学配伍,共研为末后,混合在饲料中供鸡群采食,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1.1.2中药在家畜细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通过多年的应用探究发现,中药在治疗家畜细菌性疾病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中药在治疗仔猪腹泻、犊牛腹泻、羔羊腹泻、猪牛羊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方面发挥着不错的治疗效果,相对于传统西药治疗来说,其具有抗菌消炎,不会产生耐药性,作用时间长,治疗时间短,临床效果好的优点。
例如使用蒲公英40g、金银花60g、连翘30g、大黄15g、王不留行15g、通草15g、鱼腥草15g、紫花地丁10g、决明子10g等中药可以很好的治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
中药在兽医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李双亮,崔保安,张红英(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2)摘要:许多中药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中药以其独特药理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兽医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笔者就近年来中药药理学作用研究与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相结合作一简要概述,对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对中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中药;兽医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S85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236(2009)01-0094-03中国具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使用中药防治疾病的悠久历史。
研究结果表明,多种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具有毒性低、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兽医临床中用于防治疾病前景极为广阔。
1 中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1.1 治疗细菌性疾病 ¹中药在禽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刘富来等(2004)应用石榴皮、黄芩、苦参中药水煎液针对禽大肠杆菌进行试验,并组成2个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禽大肠杆菌的病鸭进行了治疗及预防保护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冯翠兰(2005)用2个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的病鸭作治疗保护试验,同时测定感染病鸭口服中草药制剂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对药物作用机理作初步探索,结果显示/肠炎康1号0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肠炎康2号0高收稿日期:2008-05-22作者简介:李双亮(1984-),男,河南人,硕士,主要从事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及抗病毒中药药物研究。
通信作者:崔保安(1948-),博士生导师。
E -mail:baoancu i@h 剂量组及氟甲砜霉素对照组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的病鸭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中草药制剂在促进病鸭康复的过程中影响了体内自由基的活动。
中兽医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兽医论文选题参考1、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2、我国中兽医药业的发展3、中兽医药方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应用4、中兽医方剂学5、中兽医方剂学6、20世纪中兽医理论学回顾7、中兽医手册8、中兽医学免疫9、电子计算机模仿中兽医辨证论治的医理设计10、猪高热病中兽医辨证论治与综合防治11、中医和中兽医望诊的发展简史与沿革12、几项现代技术方法在中兽医药研究中的应用13、中兽医药学与现代免疫学14、中兽医牛病诊治医案选15、《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16、电子计算机模拟中兽医对牛前胃病疾的鉴别诊断17、改变中兽医教学方法提高中兽医教学效果18、中兽医基础与临床19、浅谈中兽医学发展与教学改革20、中兽医学面临的新课题二、中兽医论文题目大全1、从兽医针灸谈中兽医学之未来2、中兽医学教学改革探析3、从中兽医治则探讨胎衣不下的发病机制4、系统论与中兽医学现代化5、浅谈中兽医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6、农林院校中兽医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探索7、中兽医理论指导防治犊牛腹泻8、有效提高《中兽医学》教学效果的探索9、我国中兽医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战略设想10、猪病中兽医诊治系统的研究与设计11、中兽医药在猪场保健中的应用12、奶牛炎的中兽医疗法13、中兽医药在畜禽无抗养殖中的应用14、《中兽医学》教学改革探讨15、有效提高《中兽医学》教学效果的探索16、关于中兽医学现代研究的几点设想17、中兽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18、中兽医学与家畜繁殖学19、中兽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20、中兽医学专科教学探讨三、热门中兽医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兽医学发展的中兽医学学科体系的思考2、幼畜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兽医病因病机与辨治探讨3、中兽医治疗母猪产后尿闭的探讨4、中兽医对畜禽疾病的群体防治5、动物针灸学“双语互依”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为例6、畜牧业的变化趋势与中兽医的调整发展7、中兽医科研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关系8、中兽医药学与免疫学的关系及其在犬猫疾病中的应用9、中兽医治奶牛不孕症10、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1、浅谈中兽医现状与发展12、中兽医对奶牛产褥热的分型论治13、中兽医的现状与前景14、中兽医药在治疗奶牛炎上的应用15、中兽医药应用前景和产业化的思路16、浅谈中兽医治疗母猪产后几种疾病的体会17、激励思维培养能力──中兽医学教学方法18、电子计算机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现状与展望19、家畜脾胃虚寒的中兽医辨证论治20、发展中的中兽医四、关于中兽医毕业论文题目1、中兽医学在家畜传染病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2、中兽医防治畜禽传染病之瞻顾3、浅谈21世纪中兽医学的发展4、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及其途径探讨5、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探讨6、中兽医方剂的组合效应7、中兽医对病毒病的防治8、中兽医学免疫(续)9、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中兽医辨证施治与针灸治疗选针取穴的初步试验研究10、中兽医防治禽传染病之瞻顾11、用中兽医学观点探讨鸡的生理病理特点与中药应用12、中兽医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13、中兽医辨证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14、中兽医学在奶牛临床型炎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15、中兽医“治未病”学说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16、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17、电子计算机模仿中兽医对马属动物胃肠卡他的辨证论治18、中兽医方剂辨证应用及解析19、恶露不绝的中兽医学研究进展20、中兽医“治未病”学说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五、比较好写的中兽医论文题目1、中兽医学科教学改革浅谈2、国内外中兽医发展现状及思考3、中兽医群体辨证论治4、中兽医治疗高热病的方法及要点5、肉鸡腹水症的中兽医诊断与防治6、美国中兽医学诊疗技术现状与未来7、誉驰中外学贯古今——恭贺于船先生80华诞兼论先生的中兽医学学术思想8、中兽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9、令人刮目相看的美国中兽医10、高职中兽医教学法的探索11、直观教学法在中兽医学教学中的应用12、高职《中兽医医药学》教学方法探索13、中兽医学在历代的发展和贡献(三)14、中兽医学在历代的发展和贡献(四)15、简述中兽医学理论16、奶牛炎中兽医辨证论治17、古代中兽医对公共卫生的贡献18、古代中兽医对公共卫生的贡献(下)19、高职高专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中兽医在宠物临床中的急救。
兽用中药免疫增强剂最新研究进展王委(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中药免疫增强剂能非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而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原性,并且可以调节、增强、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作为疫苗的佐剂,能显著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文章详细论述了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种类、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等。
关键字:中药免疫增强剂;免疫功能;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Veterinary medicineimmune enhancerW ANG Wei(Hvsen Biotechnology, Hubei,Wuhan 430000, China)中药免疫增强剂已成为应用医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治本胜于治标,中药免疫增强剂其作用不仅仅在于直接抑杀病原微生物,更重要的调动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防御机能。
1925年,首先由法国免疫学家兼兽医Gaston Ramon发现,在疫苗中加入某些与之无关的物质,可以特异地增强机体对白喉和破伤风毒素的抵抗。
自此之后,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免疫增强剂在医疗、保健方面的作用,成为应用医学研究热点。
本文就近十几年来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作以概述。
1 常用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草药随着中药化学和中药免疫药理学研究的进展,现已发现具有免疫活性的中草药200余种,与西药不同的是,提高自身免疫的同时,造成的副作用小、残留少、不易产生耐药性。
在这样的优势下,中草药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和增强机体免疫效应方面发挥着强大作用。
常用的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草一般分为三个类型:(1)补益类:大多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常用的有黄芪、党参、当归、白术、枸杞、鸡血藤、肉桂、杜仲等。
这类中药大多具有多糖成分;(2)清热解毒类:此类中药对畜禽传染病防治具有独特优势。
除能抑制大多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外,还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功能。
主要有板蓝根、鱼腥草、金银花、穿心莲、大青叶、黄连、柴胡等:(3)其他中药如茯苓、猪苓、大黄等也能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