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94.55 KB
- 文档页数:2
医学检验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个领域的技术也在迅速地发展和前进,医学检验技术也不例外。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以其高精度、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等优点,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学检验技术的新进展和应用。
一、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发展得越来越迅速,其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某些疾病的发病风险、早期诊断某些疾病、评估治疗效果、预测疾病复发等,对于抗病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因检测先是从单一基因突变分析到基因组分析和转录组分析等多层面的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实现了基因组信息的全面检测。
基因检测不仅涉及到人类生命的最基本单位--基因,还涉及到DNA、RNA以及蛋白质等层面,基因检测给医学诊断带来了极大的革命。
基因检测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检测,如肿瘤、食管癌、肝癌等。
如肿瘤基因检测就可以通过检测个体肿瘤基因的突变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等信息,对肿瘤的发生及其对治疗的反应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使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更为精准和有效。
二、分子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及其免疫应答的科学,也是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疫技术中分子免疫学技术的发展,给医学检验带来了重大的进展。
分子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分析技术、分子诊断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免疫分析技术是利用抗体或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样本中特定成分的存在和量的方法。
其被广泛用于体液、细胞、组织标本的检测,如: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细胞排异反应的检测等。
分子诊断技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对特定基因的PCR扩增、DNA酶切等方法,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目标基因进行基因诊断。
这种方法应用于染色体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病毒性疾病等的检测。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一种利用细胞杂交技术、酶标技术制备的对特定抗原高度敏感、特异性较强的单克隆抗体分子。
在肿瘤干预和治疗研究中特别有应用价值。
免疫检验技术临床实践应用现状的调查探究【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运用免疫检验技术的现状。
方法:通过对全国二、三级医院检验科进行抽样调查,对免疫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各级医院普遍运用过敏原检测项目、自身免疫病、肿瘤标志物和胶体金免疫、化学发光以及ELISA技术,但是荧光酶免疫测定、传统沉淀反应以及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应用较少。
结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该根据临床实践应用现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满足临床需求。
【关键词】临床应用;免疫学检验技术;调查分析随着现代免疫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检验工作中涉及到的新手段、新技术以及新知识越来越多,使检测方法、检测项目以及检测设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免疫检验技术作为一个核心课程,其学科交叉性、实践性以及理论性均较强。
因此,本文对免疫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西、浙江、河南、江苏、河北、北京、山东以及上海等全国8个省10个地区范围内,随机抽取48家医院的检验科,其中25家为二级医院、23家为三级医院,对其进行免疫检验技术和临床免疫学检测项目的专题调研。
1.2调查内容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免疫检验技术课程要求作为基本依据,再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相结合,对临床免疫检验技术和项目进行梳理,制作《免疫学检验岗位工作任务调查分析表》,分别调查技术或知识的检测方法和应用频率两个方面内容。
1.3评定标准根据临床工作中课程技术和知识的应用频率将其分为四个等级:①常用;②少用;③偶尔用;④基本不用。
同时,检测方法则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全自动仪器、半自动仪器以及手工检测。
2.结果2.1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调研结果不论是二级医院还是三级医院,在临床免疫检测中,肿瘤标志物都是比较常见的一个检测项目,其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甲胎蛋白(AFP)以及癌胚抗原(CEA)等检测项目比较常见,而二级医院的非小细胞肺癌抗原(LT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以及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等检测项目少于三级医院。
国内临床检验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临床检验是医学诊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人体的生理指标、体液、组织等样本的检测与分析,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内临床检验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了更加准确、敏感、迅速的支持。
一、分子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分子诊断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临床检验技术。
通过检测DNA、RNA、蛋白质等分子的变化,可以早期发现患者的疾病风险、预测疾病进展以及指导治疗方案。
在国内,这一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芯片、PCR等技术手段,在肿瘤、遗传病、传染病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在肿瘤的分子诊断方面,国内研究人员成功发展了多种基于特异性蛋白质标记的癌症早期筛查方法,大大提高了癌症的早期诊断率。
此外,国内的研究人员还通过基因测序、肿瘤标志物等技术手段,为癌症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免疫学检验技术是临床诊断和评估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国内的研究中,免疫学检验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进步。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相关抗原的筛选和纯化,建立了更加准确和敏感的免疫学检验方法。
例如,国内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了新型的免疫诊断试剂盒,可以用于检测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另一方面,一些新型免疫学技术手段也得到了探索和应用。
例如,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新技术的引入,使得免疫学检验的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并且大大提高了检验的效率。
三、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质谱技术是一种检测样本中化合物和成分的分析方法,近年来在国内临床检验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质谱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包括药物检测、毒物分析、代谢物鉴定等。
国内的研究人员通过引进先进的质谱设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建立起国内的质谱数据库,使得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更加准确和可靠。
例如,在药物检测方面,国内的研究人员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药物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为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合肥学院Hefei University医学免疫学题目:医学免疫学述系别: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专业:_ 12级生物技术学号: ************: *******: **2015年 4月 10日医学免疫学综述摘要:免疫(Immunity)的根本概念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以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
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涉及到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免疫调节等的免疫学基本科学规律与机制研究以及免疫机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应用。
关键词:免疫学;临床应用;发生机制;发展前景一.免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免疫学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基础免疫学研究,二是临床免疫学研究和应用,三是免疫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综合来看,基础免疫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1:免疫系统的形成机制2: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组成以及不同种类免疫细胞和亚群的形成与相互之间调控机制3:抗原的结构特性与免疫识别4:免疫应答的关系与机制5:免疫细胞感受外界危险信号、识别抗原的物质结构基础6:天然免疫应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7:获得性免疫应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8:免疫耐受及免疫负相调控的方式与机制9:免疫效应分子的结构、功能与作制10:免疫细胞的功能调控及其信号转导机制临床免疫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分支学科也很多,主要围绕着重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过敏性疾病以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的发生发展机制、诊断与病程的动态观察和预后分析、治疗与预防措施开展应用性研究。
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内容也很多,例如,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与肿瘤防治新方法的设计以及肿瘤早期特异性免疫诊断如何提高,急性感染与免疫病理现象,慢性感染与免疫耐受现象,器官移植排斥的预警与免疫药物和免疫调节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等。
临床免疫学研究的热点包括应用基础免疫学研究的成果阐明肿瘤、感染、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要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建立、新型疫苗的研制和开发、免疫相关生物制品的研制和应用等。
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的发展与现状研究综述作者:陆静兰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4期摘要:临床免疫学检验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一门具有显著应用性质的学科,该学科涉及内容及范围都非常广泛,与免疫类型疾病病发机制、诊断治疗、预防,免疫学基础检测知识、实际应用、操作技巧等都存在密切联系。
目前我国临床免疫学检验已经被纳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在临床检验诊断专业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
本文主要阐述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的发生发展及应用现状,希望能够给予相关工作者一些借鉴。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发展与现状;研究我国第一本包涵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的教科书与20世纪80年代末问世,在经过漫长的20年时间才逐渐获得该领域专家及研究者的一致认同[1]。
免疫学检验在我国临床医学领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该学科的发展能够对生命与医学等其他学科产生影响。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寻觅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涉及内容逐渐延伸至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其他学科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到临床免疫学检验的频率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由此也奠定了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在现代医学中的独特地位[2-3]。
1. 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的发现及发展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发现及组建时间已经有一百多年时间,形成于一系列抗细菌感染实验研究中,最初在19世纪80年代期间有一些学者针对传染病患者及免疫动物进行研究,发现两者血清里都存在具有特异性质的结合病原体,另外还存在促进这些结合病原体形成的物质,学者将这些结核病物质统一定义抗体,具备推动形成抗体的物质则定义为抗原[4]。
1896年A.Sicad与G.Widal收集获取伤寒患者血清,并通过实验使其与伤寒杆菌相互反应,最终经由两者产生特异性凝集现象来诊断患者伤寒情况,自此开辟了免疫学和医学检验相互结合应用的先例。
19世纪末期,德国化学家Ehrlich发表体液免疫理论学说,俄国动物学家Metchnikoff发表细胞免疫理论学说,两方各有拥护者导致免疫机制长期处于争论中。
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免疫学检验技术是一种用于识别和量化人体内某些物质的分析方法。
这些物质可能是病原体、细胞表面标志物、蛋白质、激素等。
免疫学检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开发、基础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优势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一、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免疫反应中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即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
免疫学检验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直接免疫法和间接免疫法。
直接免疫法是直接检测抗原,利用标记的抗体来检测待测物。
间接免疫法利用待测物作为抗原,检测与待测物特异性相对应的抗体。
常用的标记技术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酶标记、荧光标记等。
二、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分类免疫学检验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基于黏附于细胞表面的抗原和配对的荧光色素标记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免疫试验法。
它可用于人类血液和组织的分子诊断,例如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酶标记技术,其原理是将已知抗原或抗体附加在一种固体的基质上,使之便于识别。
它不仅能鉴定多种抗原和抗体,还可测定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酶、细胞因子等,是目前临床和科研领域最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之一。
3. 免疫电泳技术免疫电泳技术是指先将蛋白质电泳分离,然后用识别特定蛋白质的抗体进行检测的方法。
它可用于检测肝病、血液疾病等多种疾病。
达成良好的信号和灵敏度的结果的基础在于平衡电场、硅胶不对称性、像淬火等过程的优化。
三、免疫学检验技术的优势1、高度特异性:免疫学检验技术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够高度准确地检测某种分子。
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如酶促荧光测定,免疫学检验技术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2、高度灵敏性:免疫学检验技术可用于检查非常少量的生物分子。
例如,在HIV感染者的血液中检测HIV抗体,其灵敏度可达到非常关键的20 cd4 / mm3或更少。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引言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通过对组织样本中特定抗原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变组织或肿瘤类型,以及评估其分子表达水平。
本文将从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综述相关知识。
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免疫学原理基础上的组织学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使用专门设计的抗体与标记物的结合来检测组织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酶、荧光染料等,可以使抗原表达区域呈现显色或发光的现象,进而实现对组织中抗原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三、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历程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里程碑。
早在20世纪50年代,Papst和Russell等学者首次使用抗体来检测肿瘤细胞蛋白质的表达。
从那时起,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逐渐成为研究和诊断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抗体和标记物的不断改进以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也日益完善。
四、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领域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肿瘤病理学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以用来确定不同类型的肿瘤,并分析其分子表达特征。
在研究某些重要蛋白质表达与疾病关系的基础研究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以帮助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该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药物靶点评估、药效评估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估等方面。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并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蛋白质的分子机制,促进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
总结与回顾本文主要介绍了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
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现状与改进措施一、引言免疫学是医学、生物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分支,也是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作为免疫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然而,在当前的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如实验内容存在单一、实验操作流程不明晰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分析,以提高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水平。
二、实验教学现状1. 实验内容较单一当前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实验内容较为单一。
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存在某些过于简单的实验任务,难度不够、操作简单、缺乏挑战性,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同时,实验类型也相对较为单一。
大多数实验都是以ELISA法或免疫印迹法为主,而对于其他在免疫学上较为重要的实验类型,如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吸附法等,却鲜有涉及。
2. 实验操作流程不明晰实验操作流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而目前的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实验操作流程相对不够明晰。
由于实验操作论述比较单薄,且单个实验任务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导致实验流程相对模糊。
虽然实验指导书中提供了操作流程,但缺乏可操作性、贴近学生的指导,导致学生在操作实验时出现困惑,影响教学效果。
三、改进措施1. 实验内容设计的改进针对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内容较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实验任务难度、引入新的实验类型等方式加以改进。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更加注重多样性,融入临床应用,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同时,考虑到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增加实验任务的联合实验式或机器模拟实验等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实验操作流程的明确针对实验操作流程不明晰的问题,应该加强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操作。
可以使用操作视频、培训教材、实验展示以及实验竞赛等方式提高实验操作流程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与教师尽快建立构建互动、交流式教学。
检验科免疫学检测技术解析免疫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而免疫学检测技术就是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或抗原来诊断疾病、评估免疫状态、监测治疗效果等。
在临床诊断中,免疫学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迅速、准确、灵敏等优势。
1.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分类免疫学检测技术可以根据检测的目标分为两大类:体外诊断和体内诊断。
体外诊断主要是通过分析体液中的免疫标志物,如血清、尿液、唾液等来进行疾病的诊断。
而体内诊断则是通过组织标本中的免疫标志物来进行诊断,如组织切片、细胞标本等。
2.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原理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免疫试剂、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和信号检测。
免疫试剂是指用于检测的试剂,包括抗原、抗体、底物等。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是指在免疫学检测中,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
信号检测是指利用特定的方法来检测免疫复合物的存在与数量,如荧光素酶标记法、放射免疫法等。
3.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疾病的早期诊断。
例如,通过检测HIV抗体可以诊断艾滋病,通过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可以诊断乙肝等。
此外,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免疫状态。
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免疫相关指标可以判断免疫系统的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强弱。
同时,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在治疗某些疾病过程中,通过监测特定的免疫指标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情况。
4.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优势和局限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
其次,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物质。
此外,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具有快速、简单、可靠等特点。
然而,免疫学检测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等。
2011年2月第49卷第6期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贺天辉(贵州省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检验科,贵州德江565200)[摘要]免疫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和科研分析中占有重要作用,其发展也会为其他医学学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状况。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技术;荧光素标记;酶标记[中图分类号]R39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1)06-14-02现代免疫学检验技术源于标记技术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科技的进步推动免疫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正从单一的免疫诊断技术向单细胞、多基因、微量化等方面发展。
而哮喘、器官和骨髓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恶性肿瘤以及继发性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的临床诊断都客观要求免疫学检验技术更加精确,并且能够定量评价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1研究进展1.1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1.1.1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流式荧光免疫微球分析技术是建立在免疫荧光、免疫微球和流式细胞分析等实验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的血清学实验方法。
利用荧光对抗体进行染色可以获得所需信息的原理而研制的流式细胞仪,具有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特点,主要用于细胞表型、细胞内及核膜成分、DNA含量等领域的分析。
它具有在同一试管中同步检测多种靶物质的潜在特征,受到许多临床检验学者的关注。
迄今尚未进入临床应用。
1.1.2四聚体分析技术该技术利用T细胞表面的TCR可与构建的四聚体的表位肽相互作用而精确识别,从而可以高亲和力结合,进而达到检验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作用[1]。
在此分析技术上衍生的检验方法主要有M HC-肽四聚体流式细胞技术、原位M HC-肽四聚体染色法、M HC-肽四聚体磁分离技术、M HC-肽四聚体ELISA技术、M HC-肽四聚体分子微阵列技术等,主要用于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病毒等的检验。
1.1.3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用作细胞内抗原定位或相应抗体检测的对照标准,主要用于抗病原体、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以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抗体的检测等。
可降低手工操作的误差以及提高标准化检测和自动化程度。
该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可以进行商品开发。
1.2酶标记免疫检验技术1.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理论上只要是某一抗原纯品或相应的抗体,都可以用酶联免疫技术进行检测,因此,可溶性抗原、抗体系统都可以用该技术进行检测,广泛应用于各种微量蛋白(例如细胞因子、小分子激素、肿瘤标志物等)和血源病原体(抗原和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以免疫过氧化物技术为基础,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易于观察,便于大规模检查。
已经用于临床应用。
1.2.2酶联免疫斑点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是一种用于测定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分析技术,是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的发展和延伸。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原理是在微孔培养板底部植入抗CK 或Ig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待检测样本进入微孔板内培养时,在有丝分裂原或者特异性抗原的作用下,活化记忆型T细胞或B 细胞,产生CK或Ig。
细胞下方的固相单克隆抗体就会捕获CK 或Ig物质。
细胞被清洗后,加入生物素化的第二抗体,抗体和CK 或Ig物质结合后,再加以酶做标记的生物素或亲和素反应,以酶底物显色,阳性细胞就可形成直径约50~200μm大小不等的圆形着色斑点[2],每一个斑点对应分泌CK或Ig的一个细胞,而特定阳性T、B细胞族群的产生则可以通过斑点直径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既可用于分泌抗体的B细胞,也可用于分泌各类CK的T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也是T细胞功能检测的标准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3]。
1.3新型标记免疫检验技术1.3.1元素标记免疫检验技术元素标记免疫检验技术中的标记元素主要有镧系元素(Eu3+,Tb3+,Sm3+)和钌元素(Ru),其检验技术分别是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前者可以应用在两种指标的同时测定[4],后者可以在电场作用下反复被激发而使信号得以放大。
1.3.2核酸标记免疫检验技术其设计原理是核酸的扩增或转录翻译[5],扩增是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在较短的时间内按几何级数扩增,可以达到数百万倍;而转录翻译则是通过标记的抗体DNA与抗原反应后进行胞外转录翻译成相应的酶进行测定。
这两种方法的检测都有较大的灵敏性,但还处在研究阶段。
1.3.3量子点标记免疫检验技术在传统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中,放射免疫分析存在污染,酶免疫分析灵敏度较低,发光免疫分析和荧光免疫分析发光时间短,容易淬灭。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引起科学家重视的量子点由于良好的光电性能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始在标记免疫分析中初步应用,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量子尺寸很小,电子和孔穴被量子陷域,连续能带变成分立能级结构,能够接受激发产生荧光,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探针。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Ⅱ~Ⅵ族或Ⅲ~V族元素组成的纳米微粒。
研究较多的主要集中在CdX(X=S、Se、Te),粒径范围为2~20nm,还有一些复合结构以及多层结构。
在免疫示踪定位、生物多组分同时测定、细胞成像及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6-8]。
·综述·14中国现代医生CHINA MODERN DOCTOR2011年2月第49卷第6期2其他免疫检验技术2.1微阵列免疫芯片技术免疫微阵列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高效的小分子抗原分析平台,它可以快速地定量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极低含量的目标物质。
用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同组成不同种类支持介质上的抗原或抗体微阵列进行反应,这样可以同时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全部蛋白质含量变化的情况[9,10]。
该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降低了药品和样本的用量,实施高通量的平行检验与分析。
对血清样本中多种目的分子(包括自身抗体或其他微量蛋白)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检测方法[11,12]。
2.2液态芯片技术液态芯片或液相芯片也称悬浮芯片,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Luminex 公司研制出的新一代生物芯片技术,利用带编码的微球体作为载体,流式细胞技术作为检测平台,对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进行大规模测定。
根据流式细胞计数原理,分别将单克隆抗体或抗原包被置于可被一束激光识别的特定的微珠表面,结合检测样本中的抗原或抗体后,最后,再与用荧光做标记的第二抗体反应,而定量的测量则通过另外一束激光激发测定荧光的强度值来确定[13]。
液态芯片技术可以用于测量各种小分子激素、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神经-内分泌以及传染病等的许多指标的检测。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任何使用微量分析的系统的测试项目[14]。
2.3表面增强激光离子化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芯片表面通过不同的固相模式吸附探针分子,在样品中目标蛋白质被捕获后,为使目标蛋白离子化,加入能量吸收分子,同时接受激光束的轰击。
离子化的蛋白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飞行。
而飞行时间和离子化蛋白质的质量电荷比相关,通过计算蛋白质的质量电荷比,可以分析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相对含量[15]。
此技术用于疾病表型指纹分析[16]。
3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医学的发展要求免疫学检验技术能够特定部位取得微量样本进行精确的分析,随着分子生物学、微纳电子学等科研方面取得的进展,在此趋势下,更多新的、更敏感的分析方法将不断被应用,免疫学检验技术正朝着更高、更新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张静波,吴玉章.MHC/肽四聚体复合物技术及其在T 细胞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20(9):654-657.[2]虞伟,武建国.ELIspot 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6):476-477,479.[3]Weiss AJ.Membranes and membrane plates used in ELISPOT [J].MethodsMolBiol,2005,302:33-50.[4]武学成,何林,周克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及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06,12(7):434-436.[5]Allen RC ,Rogelj S ,Cordova SE ,et al.An immuno-PCR method fordetectingBacillusthuringiensisCry1Actoxin[J].JImmunolMethods,2006,308(1-2):109-115.[6]Bruchez M Jr ,Moronne M ,Gin P ,et al.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asfluorescentbiologicallabels[J].Science,1998,281(5385):2013-2016.[7]Chan WC ,Nie S.Quantum dot bioconjugates for ultrasensitive non -isotopicdetection[J].Science,1998,281(5385):2016-2018.[8]Goldman ER ,Clapp AR ,Anderson GP ,et al.Multiplexed toxin analy -sisusingfourcolorsofquantumdotsfluororeagents[J].AnalChem,2004,76(3):684-688.[9]虞伟,孙永康,顾宁,等.蛋白质与抗体微阵列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3):491-494.[10]兰小鹏,赵猛,马立强,等.蛋白芯片法检测多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8):716-719.[11]王甦民.应重视结核病的实验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8):769-770.[12]Yu Wei ,Gu Ning ,Zhang Hai-Qian ,et al.Microarray preparationbasedonoxidationofagarose-gelandsubsequentenzymeimmunoas-say[J].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2004,98(1):83-91.[13]张洋,苏玉虹,巴彩凤,等.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7):129-131.[14]谢明水,吴健民,刘国政.多肿瘤标志物液态芯片技术检测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华中医学杂志,2006,30(1):25-26,55.[15]Vorderw ülbecke S ,Cleverley S ,Weinberger SR ,et al.Protein quan -tificationbytheSELDI-TOF-MS-basedProteinChipSystem[J].NatureMethods,2005,2(5):393-395.[16]王道存,王立东.SELDI-TOF-MS 蛋白质芯片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肿瘤杂志,2004,3(4):301-304.(收稿日期:2010-09-30)·综述·RCHINA MODERN DOCTOR 中国现代医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