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基因工程的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6.04 MB
- 文档页数:104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 分离基因:从目标DNA序列中分离特定的基因。
- 转录:将分离得到的基因转录成RNA。
- 修饰:对转录后的基因进行修饰,使其更具表达效果。
- 克隆:用适当的载体将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目标细胞中。
- 表达:使目标细胞中导入的基因表达。
2. 基因工程的主要方法:
- 重组DNA技术:包括文库制备、扩增和筛选。
- 外源DNA片段导入技术:包括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连接、转化、融合等。
- 自组织培养技术:包括离心、培养基选择、细胞培养等。
- 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CRISPR-Cas13a等。
3. 基因工程的应用:
- 细胞治疗: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 农业育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质和产量。
- 生物恐怖袭击防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检测和防御生物恐怖袭击。
- 环境污染治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
4. 基因工程的限制:
- 伦理和道德问题:基因工程技术可能会带来未知的伦理和道德
问题。
- 技术成本:基因工程技术相对其他技术更为复杂,成本较高。
- 技术安全:基因工程技术的安全性需要持续进行研究和维护。
5. 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
- 基因突变:基因工程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基因突变,导致不良后果。
- 质量控制:基因工程技术的产品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一直处于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状态。
而基因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生物学选修三中,我们学习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下面将对其中的重点知识做一个总结。
1. 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在DNA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造DNA序列,使其具有某种特定的性状或功能的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包括基因克隆、基因修饰和基因转移等。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在不同生物体之间进行基因互换,或是将外源基因组合到原有基因中,使生物体产生某种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2. 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是基于DNA重组技术,通过分离、扩增和定位目标基因,将其插入到接受体中,从而实现外源基因的人工插入和复制。
基因克隆技术使用的重要工具包括PCR、限制性内切酶、DNA序列分析和DNA重组技术。
3. 基因修饰技术基因修饰技术是通过改变DNA序列,使生物体产生某种新的表型或功能的技术。
在基因修饰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点突变、分子修剪和CRISPR-Cas9技术等。
通过基因修饰技术,科学家可以精准地改变某些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进而实现人造种子生产、基因治疗等一系列应用。
4. 基因转移技术基因转移技术是将特定基因从一种生物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中的技术。
基因转移技术可以用于创建转基因生物,也可作为基因治疗的手段。
其中,主要的技术包括基因枪法和电穿透法等。
5. 转基因生物的应用转基因生物作为一种新生物体,具有一系列特定的基因和表型特征,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治疗等,这些应用使人类可以更好地掌握生命科学的知识和应用价值,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6.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型基因工程技术,其通过切除、增加或修复目标基因序列的方法,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其中,CRISPR-Cas9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
生物选修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一种通过人工操作生物基因来达到改良、创新和控制
生物的科学技术。
它也被称作基因编辑、基因修饰或基因组改良技术。
这种技术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对人
类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基因工程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能够精确地操作基因,达到很高的效
率和精度。
通过基因编辑,可以直接改变生物个体的基因序列,创造
新生物种类。
例如,科学家们不断研究修改稻米基因,使其产生更高
的产量和更勉强的免疫力,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在医学领域,基因工
程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修改肿瘤细胞基因,可以达到抑制癌症生长
的效果。
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也带来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可能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冲击,进一步加剧
了经济与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面临着生物伦理
学和道德问题,例如在人类基因研究中需要考虑到个人隐私的保护和
限制。
因此,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时,需要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和生物伦
理学规范等问题。
同时,也需要加强科学家和企业的道德责任和社会
责任感,为人类和环境造福的同时,也保持对技术的审慎和谨慎,以
避免潜在危害。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知识点选修3.doc基因工程是指人类对基因进行改造和利用的过程,基因工程技术是当今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最前沿的技术之一,其应用广泛,且具备许多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知识点选修3。
1. 基因组和基因1.1 基因组:指一个生物体所有基因的总称。
包括一个细胞、一种体细胞、一种生殖细胞、一种无性繁殖生物或某个物种全部基因。
人类基因组是指人类细胞内全部DNA,总共约3亿个碱基对。
1.2 基因:是指遗传信息的分子,在细胞核内位于染色体上,因其能确定繁殖后代的某些特征而被称为遗传物质。
基因可以指定特定的蛋白质,从而控制细胞过程。
表达有许多方式,如转录、剪接、转运和翻译等。
2. 分子生物学技术2.1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在体外扩增DNA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它可以扩大一个DNA片段,并将DNA片段进行可预测、可重复的扩增。
2.2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指将一个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复制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使得新生物也能够表达和产生该基因。
2.3 DNA测序:DNA测序是一种特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确定任何生物体遗传信息中的DNA序列。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医学、农业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3. 基因编辑3.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是指使用特殊的酶切口(如CRISPR-Cas9)对DNA进行精准的剪切和修改,特别是在非正常细胞中。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创造具有新功能的蛋白质、基因和细胞。
3.2 基因敲除:基因敲除是指使用CRISPR/Cas9技术切除特定基因,以研究该基因对生物体的功能以及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3.3 基因修饰:基因修饰是指使用CRISPR/Cas9技术更改在DNA上的一个或多个碱基,从而修改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性质。
基因修饰可以用于创建被设计的蛋白质,改进应用于医学或生物工程的生物过程。
4.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健康基因插入到人体细胞或组织,并治疗某些致命疾病。
基因工程简介【知识网络】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
这种技术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人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注意:操作平台是体外;原理是(人为干预无性繁殖中的)基因重组;目的是获得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或生物产品;特点是能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能克服远缘杂交难以实现的障碍]。
2.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1)基因的操作工具与工具酶基因操作的两种工具酶属于基因的操作工具范畴。
①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注意:a.化学本质与专一性识别与切割;b.主要存在存在于微生物中。
②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注意:连接的部位是主链而非横档。
③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注意:a.运载体应具备的三个条件;b.常用运载体是质粒、病毒(区分DNA病毒与RNA病毒)。
(2)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①提取目的基因a.直接分离基因:对原核生物来说常用鸟枪法(或散弹射击法);对真核生物就答成直接分离法。
b.人工合成基因:(a)反转录法:以已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单链DNA;以单链D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双链DNA。
(b)据已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化学合成法:推测已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相应的mRNA序列;再推测该mRNA相应的结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最后通过化学方法,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目的基因。
注意:人工合成的基因与生物原来的基因一般不同,因为,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②DNA连接酶,形成重组DNA分子;b.物质基础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化学组成单位与空间结构相同。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a.主要是借助细菌质粒或病毒侵染细胞的方法;b.a.检测: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某些标记基因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导人。
b.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1.1、1.2)1、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1、基因工程的三大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是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限制酶识别序列的特点:反向对称,重复排列。
4、限制酶在原核生物中的作用:切割外源DNA,保护细菌细胞。
5、为什么限制酶不剪切原核生物自身的DNA分子?原核生物本身不含相应特异性序列;对DNA分子进行甲基化修饰。
6、两种常见的DNA连接酶:E·coli DNA连接酶:源自大肠杆菌,只连接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提取自T4噬菌体,两种末端均可连接,连接平末端效率低。
7、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相同点:都是蛋白质;都能生成3'磷酸二酯键。
不同:前者在两个片段之间形成3'磷酸二酯键,后者只能将单个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片段上;前者不需要模版,后者需要。
8、载体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一到多个限制酶切点;对受体细胞无害;导入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和表达;有某些标记基因;分子大小合适。
9、质粒: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10、标记基因的作用: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11、三类载体: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12、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说法一:从自然界已有的物种中分体(鸟枪法、反转录法)、用人工的方法合成;说法二:从基因文库中获取(鸟枪法、反转录法)、利用PCR技术合成、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13、基因库:一个物种中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个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基因组文库:含有某种生物全部基因的基因文库;部分基因文库:只含有一种生物部分基因的基因文库;cDNA文库: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反转录产生的多种互补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基因工程是生物选修三课本的内容,也是高中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 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原理:基因重组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基因工程笔记总结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又称为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
1. DNA是遗传物质。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为基因工程中对DNA的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 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
-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结构特点,为DNA的切割、连接等操作提供了可能。
- 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使得人们能够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从而在基因工程中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3. 遗传密码的破译。
- 遗传密码的破译使得人们能够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DNA序列,反之亦然,这有助于在基因工程中准确获取目的基因并预测其表达产物。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而来。
- 作用: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例如,EcoRI限制酶识别的序列是 - GAATTC -,在G和A之间切开。
- 结果:产生黏性末端(如EcoRI产生的是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 类型。
- E.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连接起来。
- T4 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既可以连接黏性末端,也可以连接平末端。
- 作用: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 “分子运输车”——载体。
- 种类。
- 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
- λ噬菌体的衍生物:经过改造后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高考生物-基因工程的含义及操作工具1.基因工程的诞生(1)概念: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
广义的遗传工程泛指把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等)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去,并使这种遗传物质所带的遗传信息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2)核心:构建重组DNA分子,早期也将基因工程称为重组DNA技术。
(3)诞生时间:20世纪70年代。
(4)理论基础:DNA 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确立以及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认定。
(5)技术保障: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质粒载体的发现和运用。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归纳总结与DNA有关的酶的比较(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用于切割目的基因( F )(2)DNA 连接酶能将两碱基间通过形成的氢键连接起来( F )(3)质粒是小型环状DNA 分子,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T )(4)载体的作用是携带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使之稳定存在并表达( T )(5)DNA 连接酶能够将任意2个DNA 片段连接在一起( F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 .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C .一种生物的基因转接到另一种生物的DNA 分子上,属于基因工程的内容D .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B .基因工程的目的是获得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产物C .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
人工诱变—基因突变D .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定向地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3、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 D )A .能复制B .有多个限制酶切点C .具有标记基因D .它是环状DNA4.质粒之所以能做基因工程的载体,是由于它( D )A .含蛋白质,从而能完成生命活动B .能够自我复制,从而保持连续性C .是RNA ,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 .具有环状结构,能够携带目的基因5.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可识别并切割DNA 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工程知识点(一)生物基因工程简介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
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和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组成了生物工程。
重组DNA:重组DNA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体外操作程序,也称为分子克隆技术。
因此,供体、受体、载体是重组DNA技术的三大基本元件。
(二)生物基因工程特征1)跨物种性外源基因到另一种不同的生物细胞内进行繁殖。
2)无性扩增外源DNA在宿主细胞内可大量扩增和高水平表达。
优点:基因工程最突出的优点是打破了常规育种难以突破的物种之问的界限,可以使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甚至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遗传信息进行重组和转移。
人的基因可以转移到大肠杆菌中表达,细菌的基因可以转移到植物中表达。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3.“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高中基因工程总结的知识点
一、基因工程
1、什么是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将一种生物体的基因插入另一种生物体,从而改变另一种生物体的性状,利用它们来改造和改变生物物种的一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意义
基因工程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现有的农作物品种,以便获得更高的产量;同时也能够生产药物,如胰岛素,以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3、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1)获取基因序列:科学家首先获取目标基因的结构特征,以
及基因的排列顺序;
(2)构建基因组:科学家将基因拆分为多个碱基对,构建基因组;
(3)转化:将基因注入受体生物体,使之获得新的基因;
(4)表达:把插入的基因转录成mRNA,再转录成蛋白质,从而在受体生物体内表达出新的基因。
二、遗传工程
1、什么是遗传工程
遗传工程是通过改变某一物种的基因组结构而获得意想不到的
新突变,并利用这些突变来改良物种的一种技术。
2、遗传工程的意义
遗传工程可以帮助人们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
同时也可以用于育种,改良家禽种类,以提高食品的品质。
3、遗传工程的基本步骤
(1)获取基因:科学家首先获取和研究目标物种中的基因;
(2)基因分离:将基因拆分为多个碱基对,构建基因组;
(3)基因转移:将基因转移到另一物种中,进行基因转换;
(4)效果评估:使用遗传分析和实验测试,评估遗传工程所产生的效果。
1.基因工程的概念(1)供体:提供目的基因。
(2)操作环境:体外。
(3)操作水平:分子水平。
(4)原理:基因重组。
(5)受体:表达目的基因。
(6)本质:性状在受体体内的表达。
(7)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1)20世纪中叶,基础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①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1944年,艾弗里等人通过不同类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仅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还证明了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艾弗里等人的工作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
②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8年,梅塞尔松和斯塔尔用实验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随后不久确立的中心法则,解开了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之谜,阐明了遗传信息流动的方向。
③遗传密码的破译:1963年,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编码氨基酸的遗传密码。
1966年,霍拉纳用实验证实了尼伦伯格提出的遗传密码的存在。
这些成果不仅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从微生物到人类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而且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2)技术发明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①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1967年,罗思和赫林斯基发现细菌拟核DNA之外的质粒有自我复制能力,并可以在细菌细胞间转移,这一发现为基因转移找到了一种运载工具。
②工具酶的发现:1970年,阿尔伯、内森斯、史密斯在细菌中发现了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后,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发现了多种限制酶和连接酶,以及逆转录酶,这些发现为DNA的切割、连接以及功能基因的获得创造了条件。
③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发明:自1965年,桑格发明氨基酸序列分析技术后,1977年,科学家又发明了DNA序列分析的方法,为基因序列图的绘制提供了可能,之后,DNA 合成仪的问世又为引物、探针和小分子量DNA基因的获得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