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注音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19
《曹刿论战》译文及赏析导读:【原文】(1)十年春,齐师伐我(2)。
公(3)将战。
曹刿(读音gu&igra 一ve;)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读音ji&agra 一ve;n)(5)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6)入见。
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11),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读音bó),弗敢加也,必以信(12)。
”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13),神弗福也(14)。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6)。
公将鼓之(17)。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8)。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9);登轼(读音sh&igra一ve;,车前扶手的横木,全车最高处)而望之(20),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21),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22),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读音 zhé)乱,望其旗一靡一(读音mǐ)(23),故逐之。
”【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igra一ve;):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agra一ve;n):参与。
(7)鄙 :鄙陋,指目光短浅(8)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凭.(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12)遍:遍及,普遍。
(13)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曹刿论战-注音版c ao g u il un zh an 曹刿论战zhu a n g go n g h i ni an 庄公十chu an传zu ow o我ca曹yueyueb i 鄙,ji an 见ni an ch un q i 年春,齐nj i a n将go 公g u iq i n g i an qxi 刿请见,其r bu sh i zh em ou:「肉食者谋y ou h e ji an y an,又何间焉r bu sh i zh e:「肉食者w ei n e n gyu an m ou 未能远谋。
. a n gre 乡su遂入w en h e y 1 zh an go nyu e问何以战?公曰y 1 sh i su o an「衣/ 食所安f U gan zhu an y eb iy i f ,弗 敢 专 也, 必 以 分r en du i yu e人。
对 -:■ V xi a o hu i w ei pi nmin f「小惠未偏民 弗c o n g y e go nyu e从也。
公曰g o nyu e xi aod a zh 1 y u su 1公曰「小大之狱,虽-ai加■可帛、玉 gnni信小以必• 11恥未n、"信Od 、力-e yuH对一口b u n e n 不能b i y i q in g必以情zh i 之y j 以c o从sh u属 y (n g ch a长zhi之s an 也, zh a 战 adu i yu e 」对曰 k e 可 n gu 与 n oo 公 -u 鼓, g u iyue刿j iiyu e 曰 zh o n g zh an z e q i n g 战 则 请ch e n g zh an y u 于 zh i 之 go n j i a n ggu 公 将… w ei k e 「未 乘,战k e :「可n g a n g 将矣1ch i zh i g u iyu e w ei k e xi a驰之,刿曰「未可。
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现代文字词注音1簇拥2迸出3怯懦4瞭望5睿智6尥蹶子7召唤8抡圆9弥补10俘虏11仆役12龇牙13嘶鸣14颠簸15脖颈16歉疚17鬃毛18笨拙19牝马20穹庐21兀立22喑哑23高亢24苍凉25披头散发26裹挟27悲怆28苍劲29骐骥30散漫31不假雕饰32叱咤风云33憩息34旋转35肩荷36虚枉37桂冠38塑造39暴虐40篆41琳琅满目42隽秀43庶几44瑰丽45撇捺46纵横驰骤47遒劲48匾额49精湛50深邃51泽被四邻52璀璨53凋零54历久弥新55赋予56尘嚣57墓冢58荫庇59栅栏60禁锢61飒飒62扣人心弦63一爿店64簇新65模糊66羞怯67鬈曲68沁人脾胃69趿拉70狭窄71皱褶72掂斤播两73吝啬74啜泣75抽噎76甬道77相形见绌78忌妒79踌躇80飞掠81杂凑82陶醉83铁钳84苛刻85瘦削86鹌鹑87晦涩88玳瑁89馈赠90拙笔91滑稽92顷刻93埋怨94前合后偃95亲眷96罪愆97尸骸98苌弘化碧99无稽100自怨自叹101嗟悼102迥异103粗蠢104瞬息105踮脚106镌上107簪缨108琐事109不可胜数110鬟婢111穿凿112胡牵乱扯113思忖114半晌115指奸责佞116贬恶诛邪117增删118纂成119甄士隐120贤淑121酌酒吟诗122少憩123冤孽124绛珠草125粉妆玉琢126玩耍127癞头跣脚128跛足蓬头129疯疯癫癫130挥霍131踪影132自忖133饱经沧桑134郁结135卓越136锦衣纨袴137饫甘餍肥138蓬牗茅椽139绳床瓦灶一、本文选自。
《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末年鲁国史官所撰。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生动简洁,记事详明,为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
二、(12(345)何678)910(111213)1415属也(1617(18)19)20)2122作气(2324(25三、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句子。
c a og u i l u nzh an曹刿论战zhu a n ggo n g sh i庄公十年左o chu a n传sh i ni a nch 口nq i 十年春,W O师伐我,go n g ji a n g zh an公将战。
c ao u i q i n g ji a nq 曹刿U 请见,其乡乡人yu e r o ush 1 zh e m ou 曰:「肉食者谋zh i y o uh e ji a ny O b,g 又何间焉?」刿曰:r o ush i zh e「肉食者b i w e in e n g yu a nm鄙us未能远谋。
」遂入ji a n见。
w e nh e y i zh a n go 问何以战?公曰:y i sh i su oan「衣食所安f uga nzhu a ny e b [弗敢专也n 必以分r e ndu i yu e人。
」对曰:xi a ohu i w e ipi a nmi「小、惠未偏n,民弗从y ego n g yu e 也。
」公曰:x i sh e n g y u b o f u「牺牲玉i帛a弗敢加也,by i x in 必以信。
du i yu e xi a ox i nw e 对网sh e、信未孚,神f u f u y e 弗福也。
go n g yu e xi a od cd Zh B y u S小大之狱,虽b u n ecp ch a不能察,b i y i q i n g du 1 yu 必Zh 情n g zlh 曰:「忠之sh u y e k e属也,可y i y i zh c nzh c nz e d以一战。
战则请从。
」go n g y u zh i ch e n C 与h c ny u 之乘,战于ch a n sh a o go n g ji a n ggu长勺。
公将鼓zh ig u 1 yu e w e i之。
刿曰r: e「未可。
」齐人s a n gU三鼓,g u 1 yu e k e y i q刿曰h i「可矣。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宫拜见鲁庄公。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问:“您靠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庄公说:“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情。
”曹刿回答说:“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的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尽责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
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作战。
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齐国军队击了三次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齐国的军队溃败。
庄公将要驱车追赶。
曹刿说:“不可以。
”于是下车仔细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的横木远远的看齐军,说:“可以了。
”于是就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一. 文学常识:1. 左丘明。
2. 选自:《左传》。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
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依照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叫《左氏春秋》。
二、注意下列的注音:刿(guì) 间(jiàn) 弗(fú) 徧(biàn) 帛(bó) 孚(fú) 辙(zhé) 轼(shì) 竭(jié) 靡(mǐ)三、重点词语说明: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3、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能够:可凭借)4、肉食者鄙(鄙:浅陋,那个地点指目光浅短)5、望其旗靡(靡:倒下)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四、重点语句翻译: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专门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忧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可不能赐福(保佑)你的。
3、能够一战。
战则请从。
*可凭借(那个条件)打一仗。
(假如)作战,就请承诺(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依照实情慎重处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觉他们的车印纷乱,军旗也倒下了,因此才下令追击他们。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必去参与呢?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可不能听从您的。
8、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差不多消逝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因此能够战胜他们。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差不多消逝了。
曹刿论战读音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曹刿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智囊,他以聪明才智而著名。
曹刿论战被誉为典范的智谋,给了后世无数的启示与教训。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重点探究曹刿论战的读音。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曹刿两个字的读音。
根据现代汉语的读音规则,曹字的发音是“cáo”,声调是第四声。
刿字的发音是“guì”,也是第四声。
因此,在现代汉语中,曹刿两字的读音应该是“cáoguì”。
然而,由于历史演变的原因,曹刿论战的读音可能有所不同。
在古代汉语中,曹字的读音可能与现代有些差异。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曹字的读音是“zá”。
这一音读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也被认为是曹字最早的读音。
因此,有学者认为曹刿两字在古代的读音应为“záguì”。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曹字的读音可能是“cháo”,这种读音在古代文献中也有所记载。
所以,按照这个观点,曹刿两字的读音应为“cháoguì”。
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学术依据,但在具体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争议。
除了曹刿两字的读音之外,还有人关注曹刿论战中的“论”字的读音。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论字的读音可能是“lún”,这是现代汉语中的读音。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在古代汉语中,论字的读音是“gǔn”。
这种读音可能更符合曹刿论战中的语境,因为在古代,一些字音与现代有所不同。
所以,根据这个观点,曹刿论战中的“论”字的读音应为“lúngǔn”。
总结来说,曹刿论战的读音至今尚无定论。
一方面,现代汉语的发音规则可以给出曹刿两字的读音,即“cáoguì”。
另一方面,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曹刿两字的读音可能是“záguì”或“cháoguì”。
同样地,论字的读音也存在争议,可能是“lún”或“gǔn”。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汇总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一、生字词。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二.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克: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通假字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3)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必以情情,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4)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暗地。
故:公问其故: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
属:忠之属也: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有良田美池之属:类。
以: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情:按照。
必以分人:把。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兴兵攻打。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5)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6)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曹刿论战原文拼音版《曹c áo 刿ɡu ì论l ùn 战zh àn》左zu ǒ丘qi ū明m ín ɡ〔先xi ān 秦q ín〕十sh í年ni án 春ch ūn ,齐q í师sh ī伐f á我w ǒ。
公ɡōn ɡ将ji ān ɡ战zh àn ,曹c áo 刿ɡu ì请q ǐn ɡ见ji àn 。
其q í乡xi ān ɡ人r én 曰yu ē:“肉r òu 食sh í者zh ě谋m óu 之zh ī,又y òu 何h é间ji àn 焉y ān ?”刿ɡu ì曰yu ē:“肉r òu 食sh í者zh ě鄙b ǐ,未w èi 能n én ɡ远yu ǎn 谋m óu 。
”乃n ǎi 入r ù见ji àn 。
问w èn :“何h é以y ǐ战zh àn ?”公ɡōn ɡ曰yu ē:“衣y ī食sh í所su ǒ安ān ,弗f ú敢ɡǎn 专zhu ān 也y ě,必b ì以y ǐ分f ēn 人r én 。
”对du ì曰yu ē:“小xi ǎo 惠hu ì未w èi 遍bi àn ,民m ín 弗f ú从c ón ɡ也y ě。
”公ɡōn ɡ曰yu ē:“牺x ī牲sh ēn ɡ玉y ù帛b ó,弗f ú敢ɡǎn 加ji ā也y ě,必b ì以y ǐ信x ìn 。
”对du ì曰yu ē:“小xi ǎo 信x ìn 未w èi 孚f ú,神sh én 弗f ú福f ú也y ě。
曹刿论战读音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hí nián chūn ,qí hī fá wǒgōng jiāng zhàncáo guì qǐng jiàn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qí iāng rén yuē :“ròu hí zhě móu zhī ,yòu hé jiān yān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guì yuē :“ròu hí zhě bǐ ,wèi néng yuǎn móu”nǎi rù jiàn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wèn :“hé yǐ zhàn ?”gōng yuē :“yī hí uǒ ān ,fú gǎnzhuān yě ,bì yǐ fèn rén”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duì yuē :“iǎo huì wèi pián ,mín fú cóng yě”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gōng yuē :“ī hēng yù bó ,fú gǎn jiā yě ,bì yǐ ìn”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uì yuē :“iǎo ìn wèi fú ,hén fú fú yě”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gōng yuē :“iǎo dà zhī yù ,uī bú néng chá ,bì yǐ qíng”对曰:“忠之属也。
曹cáo 刿ɡuì 论lùn 战zhàn庄zhuān ɡ 公ɡōn ɡ 十shí 年nián 左zuǒ传chuán十shí 年nián 春chūn ,齐qí 师shī 伐fá 我wǒ ,公ɡōn ɡ 将jiān ɡ 战zhàn 。
曹cáo 刿ɡuì 请qǐn ɡ 见jiàn ,其qí 乡xiān ɡ人rén 曰yuē :「肉ròu 食shí 者zhě 谋móu 之zhī ,又yòu何hé 间jiān 焉yān ?」刿ɡuì 曰yuē :「肉ròu 食shí 者zhě 鄙bǐ ,未wèi 能nén ɡ 远yuǎn 谋móu 。
」遂suí 入rù 见jiàn 。
问wèn 何hé 以yǐ 战zhàn ?公ɡōn ɡ 曰yuē :「衣yī 食shí 所suǒ 安ān ,弗fú 敢ɡǎn 专zhuān 也yě ,必bì 以yǐ 分fēn 人rén 。
」对duì 曰yuē :「小xiǎo 惠huì 未wèi 偏piān ,民mín 弗fú 从cón ɡ 也yě 。
」公ɡōn ɡ 曰yuē :「牺xī 牲shēn ɡ 玉yù 帛bó ,弗fú 敢ɡǎn 加jiā 也yě ,必bì 以yǐ 信xìn 。
」对duì 曰yuē :「小xiǎo 信xìn 未wèi 孚fú ,神shén 弗fú 福fú 也yě 。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曹刿论战一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原文】(1)十年春,齐师伐我(2)。
公(3)将战。
曹刿(读音gui)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读音jidn)(5)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6)入见。
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11),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读音bo),弗敢加也,必以信(12)。
”对曰:“小信未孚(读音比)(13),神弗福也(14)。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6)。
公将鼓之(17)。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8)。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9);登轼(读音shi,车前扶手的.横木,全车最高处)而望之(20),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21),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22),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读音zhe)舌L,望其旗靡(读音mi)(23),故逐之。
”【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3)公:鲁庄公。
(4)曹刿(gui):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dn):参与。
(7)鄙:鄙陋,指目光短浅(8)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凭。
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12)遍:遍及,普遍。
(13)牺牲玉帛(b6):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石、丝织品。
(14)孚(比):为人所信服。
(15)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6)狱:案件。
(1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左丘明。
2. 选自:《左传》。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
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叫《左氏春秋》。
二、注意下列的注音:刿(guì)间(jiàn)弗(fú)徧(biàn)帛(bó)孚(fú)辙(zhé)轼(shì)竭(jié)靡(mǐ)三、重点词语解释: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5、望其旗靡(靡:倒下)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四、重点语句翻译: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8、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1、既克,公问其故。
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
以:按照。
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使人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察:明察。
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种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可,可以。
以,凭借。
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
从:随行,跟从。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曹岁论战拼音版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shí年nián春chūn,齐qí师shī伐fá我wǒ。
公ɡōnɡ将jiān ɡ战zhàn,曹cáo刿ɡuì请qǐnɡ见jiàn。
其qí乡xiānɡ人rén曰yu ē:“肉ròu食shí者zhě谋móu之zhī,又yòu何hé间jiàn焉yān?”刿ɡuì曰yuē:“肉ròu食shí者zhě鄙bǐ,未wèi能nénɡ远yu ǎn谋móu。
”乃nǎi入rù见jiàn。
问wèn:“何hé以yǐ战zhàn?”公ɡōnɡ曰yuē:“衣yī食shí所suǒ安ān,弗fú敢ɡǎn专zhuān也y ě,必bì以yǐ分fēn人rén。
”对duì曰yuē:“小xiǎo惠huì未wèi 遍biàn,民mín弗fú从cónɡ也yě。
”公ɡōnɡ曰yuē:“牺xī牲shēn ɡ玉yù帛bó,弗fú敢ɡǎn加jiā也yě,必bì以yǐ信xìn。
”对duì曰yuē:“小xiǎo信xìn未wèi孚fú,神shén弗fú福fú也yě。
”公ɡōnɡ曰yuē:“小xiǎo大dà之zhī狱yù,虽suī不bù能nénɡ察chá,必bì以yǐ情qínɡ。
”对duì曰yuē:“忠zhōnɡ之zhī属shǔ也yě,可kě以yǐ一yí战zhàn。
《曹刿论战》练习题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2、忠之属也()3、公将鼓之()4、公与之乘()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6、再而衰古义:今义:7、必以情古义:今义: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神情与苏、黄不属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10、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意思是。
11、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1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3、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曹刿论战》出自《战国策》,而曹刿论战成功的原因是他懂的把握时机和控制士气。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句话的精髓是控制士气,所谓恢弘志士气,不宜枉自霏薄。
曹刿懂得把握士兵的心里作战,所以就出了一鼓作气等出名的成语。
还有作为三军统帅必须懂得把握时机,该趁胜追击就要追,该撤就撤。
这些他掌握的炉火纯青,所以他就取胜了。
《曹刿论战》鉴赏这篇《曹刿论战》是从《左传》里摘录出来的短文。
曹刿是春秋时候的鲁国人,他有勇力、有见识,也有谋略,曾经为鲁庄公作了不少事情。
春秋时候,齐和鲁是邻国,齐国比较强大,鲁国比较弱小。
鲁庄公十年(前684)的春天,齐桓公小白因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与自己争位,兴师报复讨伐鲁国。
齐鲁两国在长勺打了一仗。
对鲁国来说,这是一次抵御强敌、保卫国家的带有正义性质的战争。
曹刿所论的就是这次“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四个段落。
下面逐段地加以讲解,第一段的原文是:“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在这里,作者把战争发生的时间和齐国进犯、鲁国准备抵抗的形势作了简要的交代。
可是,直接叙述历史事件的文字是很少的,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作者是把写作的重点放在曹刿这个历史人物的身上了。
怎样描绘这个人物呢?作者着重写了曹刿和乡人的两句对话,这两句对话是十分出色的。
它直接表现了曹刿那卓越的见识和果敢的作为,使得这个人物一出场,就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这两句对话也从侧面告诉了我们,“乡人”是不明事理的,“肉食者”是腐朽无能的,从而,又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衬托、对比当中,更进一步地、突出地表现了曹刿的性格特征。
两句简单的对话在刻画人物上就起了这样重要的作用。
文学的语言要求简练,要求用最少的话说出最多的意思,这就是所谓“言简意足”。
从这两句对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左传》的文章是具有这种“言简意足”的特点的。
《曹刿论战》的第二段写的是曹刿见到鲁庄公以后,他们两人的谈话。
庄公所讲的三条依据,即他进行战争的三个条件,第一条是对官僚贵族的,第二条是对天地神灵的,只有第三条是给人民办的好事。
曹刿否定了前两条,只肯定了第三条,这里面表现了他的卓越见识。
他已经初步认识到了要想战胜敌人必须依靠广大人民这样一个正确的道理,所以他和鲁庄公谈话的时候,才不去讨论军队的数量和兵刃、战车的装备,而把着眼点放在最重要的政治基础上、放在人心的向背上。
这种观点对于古人来说,无疑地是进步的、是高明的。
讲到这儿,再对照一下前边曹刿所说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那句话,我们对于曹刿这个人物,以及从谈话中所表现出来的他的见识,就会理解得更加清楚了。
这一段的内容很重要,它是鲁国对敌作战的基础和取得胜利的保证,所以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占去了全文的三分之一的篇幅。
这三次问答写得很紧凑,一种战胜敌人的依据被推翻了,接着就提出第二种,一波才平一波又起,使得三组平列的句子活泼起来,文章出现了波澜。
“长勺之战”是弱国抵抗强国的一次战争,曹刿问鲁庄公凭借什么条件去跟敌人作战,这个问题也正是我们读者所关心的。
所以,每听庄公说起一条依据,我们都替鲁国抱着一线希望,这样一起一伏,直到曹刿说出“可以一战”的时候,我们心里的悬念才平定了下来。
这段文章在读者心理上所引起的反映也是波澜起伏的。
第二段讲的是战前的准备。
作为一个故事,它是情节的“发展”阶段。
下面第三段写到具体的战争场面,就是“高潮”了。
这一段写的是“长勺之战”的具体经过,读这段文章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左传》的作者在文章的剪裁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可写的事情太多了,但是,左丘明却只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这是文章的剪裁之妙。
作者是有意识地略去了战场上的一般情况,略去了和这次战争的特点没有密切关系的东西,这样,剩下来的这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也就在简练的叙述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我们再进一步看,即便是这“击鼓”和“逐师”两件事,作者也没有作原原本本的叙述,指挥作战的曹刿只是反复地说了“未可”和“可矣”四个字——这又是文章的剪裁之妙。
这样写法,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
第一是符合实际情况,在紧张战斗的时刻,曹刿只能用简明的话语作出判断和决定,而不可能把他那观察、推论的过程和理由作出详细的说明。
曹刿只说四个字,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
第二方面,这样写也为下一段的议论发挥设下了伏笔,使得文章曲折多姿、引人入胜,而且每段之间又各有重点,紧紧相连。
读完了第三段,我们也不禁要问:曹刿为什么要这样指挥军队呢?他的根据是什么呢?作者在最后一段里作了解答:“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这一段是《曹刿论战》的议论中心。
古时作战是“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击鼓就是向士兵发布前进冲锋的命令。
第一次击鼓,士兵的勇气正足,所以说“一鼓作气”;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勇气就逐渐衰落下来,所以说“再而衰”:等到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勇气就完了,所以说“三而竭”。
在“长勺之战”的战场上,齐国的统帅击了三通鼓以后,鲁国的曹刿才第一次击鼓,这样,鲁国士兵在勇气上压倒了敌人,也终于战胜了敌人。
所以曹刿总结说:“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的这种见解,在战略思想上说,是非常高明的。
以上是解释“击鼓”,接着,曹刿又解释“逐师”。
他经过实际调查,看到“辙乱”、“旗靡”,证明了敌人是真正的溃败而不是有计划的撤退,证明了敌人没有伏兵,这才长驰直下地率领军队向败退的敌人冲上去,取得了这次战争的彻底胜利。
从故事发展的过程看,这最后一段是情节的“结局”部分。
到这里,曹刿已经把致胜的原因交代完毕,这个历史故事也就结束了。
这篇文章很简短,全文只有二百二十二个字,但它所包含的内容却又是非常丰富的。
概括地说,《曹刿论战》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它全面地叙述了一个历史事件——齐、鲁“长勺之战”,包括了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第二,它生动地描绘了曹刿这个人物形象,介绍了他的思想、见识和才干,也刻画了他的言谈行动和声音笑貌;第三,它深刻地发挥了战略的议论,对“敌疲我打”、“一鼓作气”这样精辟的理论,结合事实作了简要生动的阐述,使人非常信服。
上述三方面,又有着它们内在的有机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
段与段之间各有重点,相互联系;整篇文章一气呵成,有转折,也有波澜。
只用二百多字写成的这篇短文,在写作艺术上的成就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