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杜牧
- 格式:ppt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4
杜牧《赤壁》 (带拼音、注释、译文)《赤chì壁bì》作zuò者zhě:杜dù牧mù折zhé戟jǐ沉chén沙shā铁tiě未wèi销xiāo, 自zì将jiāng磨mó洗xǐ认rèn前qián朝cháo。
东dōng风fēng不bù与yǔ周zhōu郎láng便biàn, 铜tóng雀què春chūn深shēn锁suǒ二èr乔qiáo。
作者介绍: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
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我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提供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乔和二乔就会被曹操关进铜雀台了。
杜牧的《赤壁》是一首七言绝句,主要内容是咏史抒怀,凭吊赤壁之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中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遗迹,即折断的战戟沉入泥沙之中,暗示着历史的巨变和个人的无奈。
具体而言,这首诗的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描绘了折断的战戟沉入泥沙中,尚未完全销蚀,经过磨洗之后,才认出这原来是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这里,诗人通过具体的物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如果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赤壁之战的结局可能是曹操获胜,而大乔和小乔则会被关进铜雀台。
这里,诗人用铜雀台比喻曹操的权势和野心,暗示着历史的无常和个人的渺小。
总的来说,杜牧的《赤壁》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既是对赤壁之战的咏史抒怀,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杜牧《赤壁》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字词注释: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诗词释义如下: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诗词赏析: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赤壁(杜牧)原文及赏析
赤壁(杜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杜牧所作,以表达他对自然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通过描绘大自然壮丽景色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转不止,自然界变幻莫测。
白日尽于山顶,黄河潮水注入大海,暗示人生亦随时间流动不止,不可逆转。
这种景物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一种壮观和宏伟的意境。
再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入思考。
人们常常希望通过努力去达到更高的目标,不满足于现状。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可以理解为追求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境界。
“更上一层楼”则是进一步努力的象征,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追求更高更好的人生。
整首诗的意境优美,意蕴丰富。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人生的境遇,表达了对生活和人生追求的思考。
用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让读者在读完诗后产生共鸣和思考。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以景写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赤壁这个地名,让人们联想到历史上的大战和英雄豪杰,赋予了这首诗更深远的意义。
杜牧在这首诗中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色,启示了人们应努力追求度过自己的一生,不断追求更高更好的境界。
这种追求和思考,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杜牧的《赤壁》以简练而优美的文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思考人生境遇,表达了对于生活、时间和人生的感慨。
通过赏析这首诗,读者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境遇和追求产生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赤壁》杜牧古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赤壁》杜牧古诗词鉴赏《赤壁》杜牧古诗词鉴赏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古诗词鉴赏非常熟悉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分析古诗词中所表现的形象、语言、技巧、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赤壁杜牧翻译及原文杜牧是唐代文学家、诗人,也是《赤壁赋》的作者。
《赤壁赋》是一部长篇佳作,全文共有1000多句及3000多字,描写了周瑜和陆逊六将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
该文以描写景物为主,多次引用诗歌,抒发对伟大战役的热情,语言流畅,富有表达力,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杜牧的《赤壁赋》原文如下:“中国大好河山,赤壁英雄气:群雄逐鹿中,孤臣独子行。
沙场秋点兵,双旗息鼓声;谁能书阵山,空阔昂首行!投笔从戎兴师,洒泪对故乡;空山不见英雄,惟闻秦腔补拙壮。
明求英豪,曲径通幽处;烽火照西川,惨淡荆蛮人。
赤壁歌舞处,振衣把剑作;玉壶冰啜里,清歌一曲新。
英雄相问道,指点江山东;随意春芳歇,王师北定中。
杜牧《赤壁赋》中文翻译大意如下:万里美丽的大好河山,赤壁上雄风满满:群雄觅好季节,孤臣唯有一子独行。
营帐下点兵,双旗偃旗;哪里可书战山,英雄豪情挺立!投笔从戎,洒泪座故国;空山不见英雄,只闻秦人苦拙壮。
明朝求英豪,曲路通仙境;烽火照西川,惨淡心肠的蛮人。
赤壁之上歌舞处,振衣把剑,玉壶冰啜里,一曲清歌新唱起。
英雄相问道,指指江山东;随意春芳歇,王师即将北定中原。
可以看出,《赤壁赋》以比较简洁的语言抒发了时代英雄精神,也熔铸了古代战争的友谊以及对爱国的追求。
杜牧很好的传达出了赤壁中的斗豪气热情,使人浑身燃起斗志,感受到号令激昂的战斗气息。
他的作品既有历史叙述价值,又有鼓舞人心的勇气;又有浪漫的韵味,又有宣示行动的激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奇版。
《赤壁赋》是一部历史传奇,也是一个英雄战斗的精神象征,未来无数历史学者研究它,将它推向未来与此同时,杜牧的《赤壁赋》作为一个文学作品也持续在历史长河里,抚今追昔,激励无数读者感受历史友谊和爱国热情,把历史中最美好的意象传达下去,让懦弱的心灵重获英雄的斗志。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而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乃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写自己的感慨。
宋代苏轼在黄州所作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类似的情况。
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颇有情致: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起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百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
锈迹斑斑的断戟,无疑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设想“如果当年没有东风的帮助会怎样”,可谓“无中生有,死中求活”(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翻出新意。
末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更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古人写咏史怀古这类题材,往往不止于就事论事,而是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或托古讽今,或怀古伤己,《赤壁》一诗也不仅仅是故作奇谈、驰骋议论。
杜牧是宰相之孙,自视甚高,喜好谈兵,对自己
的军事才能十分自负,怀抱用世之心,却始终郁郁不得志。
“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
细细品味诗意,不难读出诗人对周瑜的那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那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赤壁古诗带拼音
杜牧的赤壁古诗带注音版
chì bì
赤壁
dù mù
杜牧
zhé jǐ chén shā tiě wèi xiāo
折戟沉沙铁未销,
zì jiāng mó xǐ rèn qián cháo
自将磨洗认前朝。
dōng fēng bù yǔ zhōu láng biàn
东风不与周郎便,
tóng què chūn shēn suǒèr qiáo
铜雀春深锁二乔。
2、杜牧赤壁古诗翻译
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翻译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杜牧的赤壁古诗带注音版,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杜牧的赤壁古诗带注音版,杜牧赤壁古诗翻译,杜牧古诗赤壁赏析吧!
3、杜牧古诗赤壁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初二语文古诗赏析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译文: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三国大局不定,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今河北临漳县)(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春恨无限了。
1、此诗又见李商隐集。
赤壁:今湖北浦圻县西北赤壁山,在长江南岸,即三国时赤壁大战之地。
三国时赤壁大战之地。
2、不与:若不与。
、不与:若不与。
3、铜雀: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建造铜雀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水经注浊济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层百一间。
”二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乔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裴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赏析一:赏析一: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绝句,应该说是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之。
自唐起注家蜂起,赢得了众多的读者。
而众多的注家如《樊川诗集注》《唐诗三百首详析》《唐诗三百首新注》等等都对此作了详尽的解释。
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其一、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东吴早就灭亡,大小二乔自然也做了曹操的俘虏,成为铜雀台中人,也就是说周瑜是侥幸地成功。
其二、推崇诗人,“以小见大”,“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善于用形象思维。
这种就诗论诗,古今同一的解“言近旨远”,善于用形象思维。
这种就诗论诗,古今同一的解释,释,寒雨认为似乎肤浅了一点。
寒雨认为似乎肤浅了一点。
寒雨认为似乎肤浅了一点。
一首好诗不厌其烦地读上百回,一首好诗不厌其烦地读上百回,一首好诗不厌其烦地读上百回,越读就越觉得这越读就越觉得这首诗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需要发掘。
杜牧《赤壁》原文译文及古词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赤壁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查看。
《赤壁》原文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赤壁》出处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赤壁》鉴赏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诗歌鉴赏】赤壁原文_翻译和赏析_杜牧古诗赤壁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注解及译文作者:佚名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相关内容鉴赏作者:佚名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这篇关于《七⾔绝句:杜牧《⾚壁》》的⽂章,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乔。
【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沙中;戟:⼀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攻攻打西⾯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乔:吴国⼆美⼥,⼤乔嫁给吴国国君;⼩乔嫁给周瑜。
【韵译】: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拿来磨洗,认出是⾚壁之战所⽤。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攻计⽅便;
⼤乔⼩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评析】:
这⾸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句,借物起兴,慨叹前
朝⼈物事迹,后⼆句议论:⾚壁⼤战,周瑜⽕攻,倘⽆东风,东吴早灭,⼆乔将被虏
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