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围术期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97.39 KB
- 文档页数:1
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围术期的护理作者:胡正红来源:《中外医疗》 2012年第36期胡正红江西省儿童医院供应室,江西南昌 330000[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方式。
方法以该院2008年12月—2012年5月期间共收治的113例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与全面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的113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进行了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最短的为2 h,最长的为4 h,所有的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任何的不良反应,且术后恢复良好。
所有的患者在手术之后均有胆汁排出,且黄疸症状减轻或消退。
结论对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婴儿进行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是极为安全和可靠的,给予患者围手术期的科学与舒适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细致、安全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才能够保障患者消除手术中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保障其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
[关键词] 先天性胆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分析[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12(c)-0153-02先天性胆道闭锁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婴儿黄疸的进行性加重,为婴儿的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在现代的临床中,对于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然而,婴儿的手术耐受性较差,且自身的应变以及协调能力也不如成年人,故而对其进行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十分必要[1-2]。
为了进一步研究并探讨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方式,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促进婴儿身体的健康发展,该研究以2008年12月—2012年5月期间该院共收治的113例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研究的研究资料主要为该院共收治的113例婴儿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在所有的小儿患者中,男性患者为69例,女性患者为44例,其年龄为15 d~5个月之间,平均年龄为2.5个月。
先天性食管闭锁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护理:1.作好院内转运准备,确保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完成。
2.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了解患儿和家属的需求,提供情绪支持。
3.饭前禁食、禁水,避免误吸引起肺炎。
4.配置静脉输液备用,为手术做好血液准备。
术中护理:1.协助围手术患儿脱离麻醉。
2.监测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随时记录和汇报。
3.观察手术过程,确保手术进行顺利。
4.与手术医生密切合作,保证术中配合。
术后护理:1.根据医嘱配备管道引流设备,保护手术部位,避免感染。
2.观察患儿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随时记录和评估。
3.保持患儿各项引流管道通畅,避免管道堵塞引起感染。
4.配置胸部抽吸设备备用,准备处理患儿鼻腔和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配置吸氧设备备用,观察患儿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情况,掌握氧疗的指征。
6.进行引流观察,观察引流液性状、量及颜色变化,及时记录和报告。
7.加强液体和营养供应,注意补液和各项指标的观察,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8.制定个性化的喂养计划,在医生和家属指导下进行喂养,避免误吸和感染。
9.给予患儿适当的疼痛处理,保持患儿的舒适。
一般护理:1.保持婴儿清洁、干燥,定时更换衣物和尿布,维护个人卫生。
2.注意早期感染的早期症状,如发热、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及时告知医生。
3.维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感冒和低温带来的不适。
4.关注婴儿的情绪变化,进行情绪支持和舒缓工作。
5.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帮助患儿和家庭适应手术和病情。
此外,还需要加强家属教育,告知家属婴儿的康复情况、喂养方法、配合治疗措施等等。
对于婴儿来说,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的总体目标是促进患儿的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应该经常更新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术后护理先天性胆道闭锁(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是由于先天性胆道发育障碍引起的胆道梗阻,是新生儿期长时间梗阻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病变可累及整个胆道,也可累及肝内或肝外的部分胆管,其中以肝外胆管闭锁常见,占85%-90%.发病率女性较男性高。
我科2012年12月收治了1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术后患儿,经医护人员的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有所好转,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资料患儿,女,4个月,先天性胆道闭锁术后12天入院,鼻前庭可见胃肠减压管,引流管内可见草绿液体约150 毫升,腹膨隆,沿右肋缘下可见一长约12厘米左右手术疤痕,可见腹壁静脉怒张,右肋缘下可见腹腔引流管,肝功:谷草转氨酶105Iu/L谷丙转氨酶33Iu/L,红素665.4umol/L,直接胆红素322.6umol/L素342.8umol/L,白蛋白39.3g/L,蛋白9.4g/L。
2 护理2.1各种管道的护理:胆道闭锁术后患儿均需禁食、水,绝对卧床休息,安置的管道较多,必须置入鼻胃管,行胃肠负压吸引,以清除胃肠道分泌物和毒物,减少和抑制胃肠胀气,不能自行排尿者要置入尿管持续引流,术后腹部置入引流管以便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动态了解其肾脏功能护理人员需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保持管道通畅以保证管道的功能。
2.2高热的护理:术后应严密监测体温变化,高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果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引发感染性高热,除监测与控制血糖外,还需在配合应用抗生素和降温药物的方式上使用物理降温法效果更好。
2.3保持输液通畅,维持体液平衡: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术后不能进食,同时体能消耗很大,需要胃肠外营养支持。
稳定而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是保证患者药物输入、营养和水分摄入的重要通道,加之患者伴有肝腹水。
因此,为了减轻患者注射的痛苦,护士选择较粗且直的稍大静脉,用留置针穿刺,妥善固定,保留2条以上的静脉输液通道,用于不同药物的输入和缓慢滴入,用微量泵者注意微量泵的正确使用。
胆道肛门闭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在出生后常常伴有胆汁淤积、黄疸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儿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为胆道肛门闭锁术后护理措施:一、术前准备1. 了解患儿病情: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全面了解患儿病情,包括黄疸程度、肝功能、肾功能等。
2. 心理支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讲解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减轻家属焦虑情绪。
3. 术前检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4. 术前用药:遵医嘱给予患儿抗生素、止血药物等。
二、术后护理1.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术后及时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感染等情况。
(2)定期消毒:术后3天,每日用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保持伤口干燥。
(3)防止感染:注意保持病房卫生,定期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2. 营养支持(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2)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量摄入脂肪。
3. 胆汁引流护理(1)观察胆汁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2)观察胆汁颜色、量、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 黄疸观察(1)定期监测黄疸指数,观察黄疸程度及消退情况。
(2)如有黄疸加重,及时报告医生。
5. 肠道功能恢复(1)术后早期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防止胃肠道负担过重。
(2)术后3-5天,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逐渐恢复饮食。
6. 排便训练(1)指导患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2)观察大便颜色、形状、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7. 术后并发症观察(1)观察患儿有无腹痛、发热、黄疸加重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发症。
(2)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8. 心理护理(1)关心患儿,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2)鼓励患儿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术后复查1. 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胆汁引流情况。
2. 观察黄疸消退情况,了解病情变化。
3.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16例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及效果。
方法:通过以该院2009年1月~2014年08月期间收治的16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研究对象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16例患儿出院前均未发生胆管炎等并发症,3例放弃治疗,2例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痊愈出院。
结论:对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型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帮助患儿顺利渡过手术难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生存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先天性胆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先天性胆道闭锁是新生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原因,特点为发生于生后3个月内的部分或者全部肝外胆道完全性纤维化梗阻。
它并非少见疾病,发病率约为1:8000~1:15000个存活出生婴儿,日本和我国较欧美为高。
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56[1]。
该病是目前诊断困难、预后较差的疾病之一,不经治疗的平均生存期在1年左右。
该病强调早诊断、早治疗,且术后患儿一般病情危重多变,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2009年1月~2014年08月,我科收治16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并施行手术治疗。
期间给予患儿全面、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共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30天~5个月,平均年龄2.6个月。
患儿均在生后不久出现皮肤、巩膜的中重度黄疸,均伴有白陶土样大便或浅黄白色大便。
实验检查也符合先天性胆道闭锁诊断。
16例病例均行剖腹探查+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3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2例发生呼吸道感染,13例患儿经积极治疗护理后顺利出院。
术后随访1年,13例患儿黄疸均有减退或消失,生长发育良好,肝功能和胆红素指标基本正常。
2.围手术期护理2.1术前护理胆道闭锁患儿入院时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等症状,术前应给予积极支持治疗。
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的护理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的护理,主要分术前、术后护理。
(一)术前护理1.改善营养状况:由于肝功能受损,术前应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按医嘱静脉输注白蛋白、全血、血浆、脂肪乳或氨基酸以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及贫血。
2.作好肠道术前准备。
3.心理护理:向家长介绍预后及手术的必要性,使其对患儿的疾病及病情有所了解,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并能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和病情的观察。
(二)术后护理1.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麻醉清醒后即取头高位或半卧位。
2.保持引流通畅:①适当约束患儿,妥善固定导管,严防脱出;②妥善连接导管与各型引流收集器具,维持其重力引流或负压引流状态;③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量和性状,若有异常,应立即联系医师;④保持导管通畅,必要时按无菌原则疏通管腔;⑤如果发生导管脱出,应立即报告医师,不可试行重新置入,防止损伤吻合口或脏器,导致出血、感染或吻合口瘘;⑥加强导管周围皮肤护理,可涂氧化锌软膏,及时更换敷料;⑦拔除导管时间须待组织愈合,或在体腔内导管周围形成纤维包绕,或经造影检查确定。
3.饮食护理:术后应尽早恢复母乳喂养。
指导产妇定时哺乳或挤出奶汁喂养婴儿,是保证妇婴健康的最佳选择。
对贫血、低蛋白血症或术后并发胆瘘、肠瘘等患儿,应给予静脉补液,或短期内实施胃肠外营养支持。
4.胆瘘及腹部切口裂开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术后腹胀导致腹内压过高是切口裂开的直接原因,多发生在术后3〜7天左右。
此时患儿会突然哭闹不安,腹肌紧张并有压痛,切口有胃肠液、胆汁样液溢出,立即报告医师。
持续胃管、肛管减压,能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腹带保护等是减轻腹胀,防止切口裂开的有效方法。
5.心理护理:给家长以心理上支持,鼓励家长参与护理过程。
治疗和护理按计划按时集中进行,保证患儿充分的睡眠。
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巡回护理新生儿手术风险大,术中有较多的特殊要求,手术室护士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果断的判断力,娴熟的配合技巧和良好的医护沟通能力。
术中要集中精力,严密观察,根据新生儿生理特点以及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充分准备,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做好各种护理工作。
病案观察记录:患儿男,2个月2天,患儿两个月前出生时即被家属发现全身皮肤黄染,胎便为黄绿色带白色,数天后大便成陶土样,患儿吃奶正常,家属自以为是生理性黄疸,一直未行处理,后患儿陶土样便加重。
于当地测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遂来我院就诊,行B 超示胆囊区小囊性回声,MRCP示肝内外胆管不显示考虑胆道闭锁,今为手术收入院。
积极手术准备后于入院后第三天手术,现将手术中巡回护理要点汇报如下:一、术前访视与健康宣教在术前日下午前往病房,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体重、营养状况、皮肤状况、肝肾功。
向患儿家长讲解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母乳四个小时水两个小时、配方奶六小时。
以缓解家属的紧张恐惧心里,提高对手术的应激能力。
二、术中护理1、物品准备根据手术需求准备术中所需的一切物品,确保高频电刀等设备功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2、手术物品清点①遵循“三人四次”的清点时机,清点台上所有物品,术中换饭时增加清点次数。
②清点的原则:双人逐项清点;同步唱点原则;逐项即刻记录原则;原位清点原则。
3、预防患儿低体温小儿的基础体温在36.9℃-37.5℃左右,患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及产热机制的特殊性,小儿的体温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术中维持患儿体温正常预防低体温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巡回工作。
①提前10分钟将手术间内温度设定在25℃,减轻室温对患儿体温造成的影响。
②手术床上铺医用升温毯并调节至35℃持续输出模式,用外源性热源为术中低代谢患儿提供热量。
③术中用液体加温仪为患儿输注温暖液体,减少冷刺激。
④术中冲洗也选用温生理盐水亦可减少外界的冷刺激。
⑤术中使用耳温枪监测患儿体温,体温若有变化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及麻醉医师4、术中静脉输液通道护理患儿静脉壁薄弱极易发生液体外渗,由于患儿月龄小低体重一旦发生外渗后会造成严重后果。
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围术期护理
辛艳红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年(卷),期】2012(010)009
【摘要】目的:探讨Kasai手术治疗小儿胆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
结果:11例手术后至出院前无一例发生胆管炎,2例放弃治疗,其余患儿顺利出院。
结论:对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治疗的患儿行围术期护理,可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辛艳红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吉林长春1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5
【相关文献】
1.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围术期护理 [J], 辛艳红
2.肝纤四项对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J], 白玉坤;王萍;祁艳卫;李杨;刘伟栋;高磊;焦晗亮;安艳晓;宫颖新
3.血清中内毒素、IFN-γ水平与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相关性研究 [J], 甄莉景;赵立芝;金轶
4.血清内毒素、CD14、IFN-γ水平检测诊断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价值 [J], 甄莉
景;赵立芝;靳建忠;金轶
5.血清IFN-γ、CD14水平与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相关性分析 [J], 甄莉景;赵立芝;金轶;靳建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先天性胆道闭锁护理
【观察要点】
1、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若反复发热和出现黄疸表示有上行性胆道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引流液量、性质、颜色,突然腹胀,腹肌紧张,发热、可能为胆肠吻合口漏,及时报告医生。
3、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有无腹胀,胃肠减压是否有效,预防切口裂开。
4、观察大便颜色是否转黄,小便颜色有否转清,提示手术成功胆汁转流入肠管内。
5、夹管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拔管后注意观察管口有无渗液,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溃并做好记录。
【术前护理措施】
1、按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3、按医嘱输注萄糖液及维生素C、以保护肝功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肌注维生素K,改进凝血状态,减少出血倾向。
4、、术前2天按医嘱给抗生素,防止术后胆道感染。
【术后护理措施】
1、按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禁食,按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3、有空肠造瘘者,每天记录胆汁流出量,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
清洁。
4、有腹腔引流按引流管护理常规。
5、腹部腹带包扎,防止切口裂开。
围手术期护理步骤
术前准备
1. 确保患者已经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和风险,经过充分的沟通和同意。
2.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征,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以评估其整体健康状况。
3. 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包括年龄、基础疾病、过敏史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根据需要,安排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等,以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
5. 鼓励患者进行一些必要的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限制饮食等,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术中护理
1. 与手术室人员密切合作,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2. 积极配合手术室人员的操作,提供必要的器械、药物等。
3.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确保其稳定。
4. 注意手术切口的处理,保持切口清洁,并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
5. 随时与手术室团队保持沟通,及时掌握手术进展和任何异常情况。
术后护理
1. 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并持续监测其生命体征,包括意识水平、呼吸、心率等。
2. 提供必要的止痛药物和抗生素,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预防感染。
3.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运动和活动,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4. 定期评估患者的创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任何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5. 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手术效果,并根据需要提供进一步的医疗建议和护理指导。
以上是一份关于围手术期护理步骤的简要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实际操作中,请始终与医疗人员密切合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9例胆道闭锁围手术期出血的护理体会】胆道闭锁症状胆道闭锁是指肝内或肝外胆管中断、纤维、狭窄或闭锁呈条索状,因而胆汁排出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尿色深黄、大便陶土色,新生儿和婴儿最常见的是阻塞性黄疸。
胆道闭锁治疗原则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最晚不能超过90 d;若治疗不及时,不可避免会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
主要的手术方法是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
胆道闭锁患者存在着年龄小、病情复杂、手术重大,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引起及门静脉压力过高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大出血等特点,术后大剂量使用类固醇,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
胆道闭锁患儿一旦出血,由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易出现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早发现出血,紧急采取止血措施是降低患儿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
笔者对围手术期患儿进行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胆道闭锁患者205人,围手术期发生出血的患儿共9例,占所有病例的4.3%,平均年龄77 d,其中男4例,女5例,其入院时均表现为黄疸、大便呈陶土色,经B超、同位素、生化检查及手术探查情况明确为Ⅲ型胆道闭锁,施行Kasai手术。
其中3例手术前出现有颅内出血、腹股沟穿刺处出血,治疗给予行颅内手术、止血及补充凝血因子后病情稳定后行胆道闭锁手术,术后未出现出血。
术后5~14 d 中有6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血、胃管引流出新鲜血液或解血便,给予禁食、止血及补液输血治疗,其中4例病情稳定后出院,2例因全身多处内脏出血死亡。
2手术前的观察及护理2.1术前必须检测凝血全套及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异常为凝血酶原时间(PT)14 s,凝血酶时间(TT)21 s,纤维蛋白原80%,给予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及手术中带入巴曲亭等止血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缺乏导致的出血。
胆道闭锁护理常规
胆道闭锁是肝外胆道不同程度的缺如。
胆管发育呈纤维细索状,或完全缺如。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不可逆性黄疸,肝脾肿大,陶土色大便,发育迟缓等。
【术前观察要点】
1、观察黄疸程度及部位;
2、观察大便是否如白色陶土样,小便颜色变深;
3、观察腹部体征,腹围大小,有无腹水及全身营养状况;
4、观察患儿有无神志淡漠,警惕肝昏迷发生;
5、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有无皮下出血点。
【术前护理措施】
1、饮食指导:进食低脂奶,少量多餐;
2、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防止指甲搔抓引起破溃,瘙痒明显遵医嘱予炉甘石洗剂外涂;
3、术前特殊准备:术前3d口服肠道抑菌剂,术晨安置胃管。
【术后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黄疸变化,皮肤巩膜黄染是否好转;
3、观察大便和小便颜色变化情况;
4、观察腹部体征,肠蠕动恢复情况;
5、观察胃肠减压是否有效以及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6、观察腹部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有无胆汁外渗。
【术后护理措施】
1、早期禁食,恢复进食时应饮用低脂奶,少量多餐;
2、做好各种管道护理;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和伤口敷料干燥、清洁,防止指甲搔抓引起破溃;
4、加强翻身,促进肠蠕动;
5、加强保暖,新生儿入暖箱,高热者予物理降温。
【健康宣教】
1、指导家长观察患儿皮肤和大小便色泽变化;
2、继续服用保肝、退黄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
3、患儿如有腹痛、发热、黄疸、呕吐等及时就诊;
4、加强患儿营养,合理喂养患儿;
5、注意个人卫生,防感冒、腹泻,增强抵抗力,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
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围术期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9-11-08T09:41:43.2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7期作者:吴玉洁
[导读] (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是先天性胆道发育障碍导致胆道梗阻,是新生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原因。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胆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对60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采取术前充分的准备、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给予家长心理疏导,术后密切观察患儿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等措施,提供最佳的护理。
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60例患儿术后均有胆汁排出,皮肤、巩膜黄疸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治愈出院。
结论:经过医护医护人员细心的照顾,有效地改善了患儿的病情,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先天性胆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197-02
1.先天性胆道闭锁
(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是先天性胆道发育障碍导致胆道梗阻,是新生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原因,是以黄疸作为表现形式的一种小儿疾病,其特发性、进行性、坏死性炎症对患儿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1]。
主要表现为黄疸,1-2周后出现,呈进行性加重,巩膜、皮肤由黄转为暗绿色,皮肤瘙痒严重。
肝脾肿大,肝脏呈进行性肿大;腹部逐渐膨胀,发育迟缓,未及时治疗者3个月后发育渐渐迟缓。
现将我科收治的60例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2.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8年7月 -2018年12月共60例患儿,男18例,女42例,年龄2月-6月,平均年龄2.5月,60例均经B超、CT、胆道造影、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3.术前护理
3.1 改善营养状况: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重,常出现营养不良,根据患儿的情况,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按医嘱静脉输注,同时补充蛋白质,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以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术前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
3.2 心理护理:进行手术前,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治疗知识、术后护理知识、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CBA相关知识了解缺乏[2]。
产生焦虑、担心、害怕、恐惧不安心理,教会家长放松心情,如听一些自己喜欢的轻松的音乐,玩一些平时玩的游戏:同时护士向家长说明治疗的方法和目的,听取家长的需求,尽力帮其解决,消除其心理负担,争取对治疗和护理的支持与配合。
3.3 做好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查电解质、凝血常规、输血前检查、生化全套,血型、交叉配血等,留置胃管、导尿管,床边备好氧气、吸痰装置、心电监护。
4.术后护理
4.1 观察病情患儿回病房后,及时测量生命体征,T、P、R、BP,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呕吐、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四肢末梢循环情况。
去枕平卧4~6h,头偏向一边,防止呕吐引起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分泌物多时及时吸痰,吸痰时调节好合适的压力,动作轻柔,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间隔数秒。
麻醉清醒后立即去偷高位或半卧位。
观察排气、排便情况,切开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及时抢救、治疗。
医护人员对患儿的伤口要做好密切观察,以防止出现意外时能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以防止患儿进一步遭受伤害[3]。
4.2 保持引流管通畅适当约束患儿,妥善固定导管,严防脱落。
(2)妥善连接导管与各型引流收集器具,调节好压力,保持负压引流状态。
(3)观察并真确记录引流物的色、性状和量。
(4)保持引流管通畅,检查引流管有无折叠、扭曲、受压。
(5)引流导管周围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如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
(6)引流袋及时更换,引流袋位置不可高于切口平面,以防胆汁倒流。
(7)拔除导管时间须待组织愈合,或经造影检查确定,拔管时,动作轻柔。
4.3 并发症护理胆瘘及腹部切口裂开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术后腹胀导致腹内压过高是切口裂开的直接原因,多发生在术后3-7天左右。
患儿突然哭闹不安,腹肌紧张并有压痛,切口有胃肠液、胆汁样溢出,应警惕胆、肠瘘,并立即报告医生,持续胃肠、肛管减压,能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腹带保护等减轻腹胀,防止切口裂开的有效方法。
4.4 饮食护理术后应尽早恢复母乳喂养,指导母亲定时哺乳或挤出奶汁喂养,同时母亲应加强营养。
对贫血、低蛋白血症或术后并发胆瘘、肠瘘等患儿,应静脉补液,或短期内实施胃肠外营养支持。
5.讨论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新生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威胁着患儿的健康,手术治疗对该病效果较好,经过医护医护人员细心的照顾,积极的治疗,有效地改善了患儿的病情,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促进了患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邓海莉,张巧月,任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的诊断治疗[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16(6);104-105.
[2]熊丽.早期医院-家庭康复对脑损伤早产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7);8-10
[3]任红霞,李龙,陈兰萍.51例肝内胆道闭锁Kasai 术后疗效探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1.26(6);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