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因此历史不会停滞不前。
马克思早期认为,存在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这个社会形态是以共同的财产关系和团结合作为特征的。
然而,随着人类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私有制崛起,阶级出现,最终导致了当代社会的出现。
在当代社会中,资本主义是社会的主导力量。
资产阶级拥有资本和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被剥夺了所有财产,被迫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谋生。
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阶级斗争就成为社会的主题。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不稳定的,因为它必然导致了社会不平等和对抗,从而瓦解了社会的稳定性。
他认为,无产阶级将要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秩序。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强调了人类共同的进步方向和目标,即实现人类解放和幸福。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社会必然前进到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每个人都能享有自由、平等和幸福。
这种社会必须通过革命和暴力手段来实现,因为资产阶级永远不会对其特权自愿放弃。
马克思的理论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意味着,人类的发展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在全球化时代,这种联系更加显著。
现在的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和社会能够独立自主地生存和发展。
历史的发展使得人类成为一个整体,我们必须共同面对和处理全球性的问题。
例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贸易争端、武器扩散等都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才能得到解决。
因此,在当今世界中,人类的命运已经彼此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即使一些人不关注全球性问题,对于其他人和地区的发展和生存仍然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全球和平、繁荣和早日实现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必须建立起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紧密合作关系。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理论,其中包括关于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以及对于人类社会进化的思考。
他认为,人类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而人类的命运则是相互联系的,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首先要了解的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变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变得不适应,从而激发了阶级斗争。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上的每一次革命都是由被压迫阶级为了解放自己而发动的。
这种阶级斗争的历史观念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认为历史不是简单的事件串联,而是由社会矛盾的不断升级和解决所推动的。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还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全球性和相互联系。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
马克思提出了国际主义的观念,即无产阶级要超越民族界限,共同对抗资本主义。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提醒我们要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也显得更加复杂。
马克思的观点提醒我们要警惕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和阶级矛盾,不断努力寻求解决这些不平等和矛盾的方案。
马克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则强调了人类社会的相互联系和依存。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我们的命运是相互关联的。
他提出了“全人类是一家大家庭”的观点,强调了人类之间应该团结合作,共同面对挑战。
这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尤为重要。
在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比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这些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浅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1. 引言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概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他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马克思认为,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各种社会形态的兴衰更替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他提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认为经济基础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还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当代世界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仍然是我们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全球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2. 正文2.1 当代价值的重要性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矛盾,指导我们有效地应对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揭示,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我们构建更加公正和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进一步体现在对全球化现象的分析和理解。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强调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和不平等现象,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指导我们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2 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是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根本,经济关系决定了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性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导致了阶级分化和剥削关系的加剧,政治权力被少数资本家掌握,社会结构呈现出贫富分化和阶级冲突的现象。
马克思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从而消除阶级对立和剥削关系,构建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
浅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主张世界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理论为我们解释了世界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同时也提出了一种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社会进步方向。
在当今世界,尤其是在全球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交融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当代全球化的背景出发,浅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我们要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如何阐述的。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在自然经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受限于自然条件和人的劳动力。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阶级对立。
资本主义的出现加剧了阶级矛盾,最终将导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而达到社会的共产主义化。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强调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必然性,他对社会历史的观察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正日益成为全球社会的主题。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加剧了阶级对立和贫富差距,人们对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提醒我们,资本主义并非是社会的最终形式,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在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和统一,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发展模式。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还对当代社会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
首先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改革。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危机,这对我们思考当代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带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我们需要借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关注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危机,寻找符合时代特点的改革方案。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_相应地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在普遍交往的推动下,整个世界开始形成为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的整体世界的历史。
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是相对于相互分裂的民族历史与地域历史而言的。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如下:马克思认为,是由于机器和蒸气的应用以及分工规模的扩大,才使得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孤立状态。
[1]很显然,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随着手工业作坊生产方式向社会化大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引起广泛的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促成自然分工向国际分工的转变和地域性的交换形式向世界性的交换形式的转变,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把各个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世界历史。
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资本追求价值增殖的本性驱使资产阶级到处扩张,到处建立市场,从而使以往民族的历史变成了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这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虽然一开始形成就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就深深地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但由于资产阶级基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不可能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任务,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任务只能由无产阶级来完成,所以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必然是标志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意味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扩张和发展,意味着与资产阶级共生的无产阶级的壮大和发展,从而为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创造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12]而共产主义也不可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也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能最终实现。
无产阶级最终必将通过共产主义革命解放全人类,使个人真正成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对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是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社会的深刻观察的结晶,其思想观点以及对人类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为我们理解世界历史与人类命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世界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这种矛盾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矛盾,而阶级斗争则是这种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的阶级对抗和斗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级之间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从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从根本上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动力,对我们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强调了人类命运的共同体观念。
他认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张,各个国家和民族应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强调了人类共同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我们树立正确的国际关系观和民族关系观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出了历史的必然性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是由客观存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而这种矛盾的存在,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帮助我们理解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不可逆转性,从而为我们对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人类的解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已经暴露出来,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为我们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方向,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理论。
他在其著作中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的历史命运,为我们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支持。
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他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利润的经济制度,其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关系。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而广大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
这种剥削性的经济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驱使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解体,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崛起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
马克思对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和趋势。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将最终导致社会的革命和变革,从而推动社会向着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展。
马克思的此一观点极大程度上启示了我们对自己固有的责任和注定。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命运是一种共同体的命运,人类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彼此相互依存,彼此相互影响。
在此意义上,我们既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又是一个责任共同体。
我们共同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命运发展的责任。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世界,我们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推动社会发展与和谐共处成为了当务之急。
马克思的理论提醒我们要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理解历史的必然性和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一、本文概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篇旨在深入剖析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文章。
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原著的解读,结合历史与现实,阐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观点、核心内容和历史地位。
文章将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背景、主要观点、方法论特征以及当代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框架。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世界历史的概念、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主要观点。
我们还将指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为后续的详细论述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特征,从而为我们认识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把握时代潮流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探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背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中。
19世纪中叶的欧洲,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这种社会变革为马克思提供了观察和思考世界历史的广阔舞台。
在学术背景上,马克思深受德国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他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特别是其辩证法的思想,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马克思也深入研究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的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还积极参与了工人运动,亲身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苦难和斗争。
这使他更加关注社会阶级问题,深入思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开始构建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
他认为,世界历史不是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孤立发展,而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在相互交往和互动中形成的整体。
试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
它从客观历史整体的高度深入考察并论证了人类社会在生产力推动下由分散向整体的发展趋势。
指出这种趋势就是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历史向普遍性和世界性的历史的发展和转变,世界历史的未来就是共产主义,人类本身则同时从地域性的封闭条件下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自由发展的个人转变。
它是我们认识全球化和当代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把钥匙,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标签: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现实意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来看待历史、解释历史的结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在1845-1846年所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先提出的。
此后,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阐述,一直到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趋势、发展动力、发展道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性及衡量世界历史发展的价值尺度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思想(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决定性力量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由神或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物质的事实所决定的。
它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
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广泛的分工使得人与人的交往联系具有了普遍性,从而使民族的、地域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成为可能。
尤其在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飞速发展,自然状态下的小生产逐渐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化的大生产,形成了各民族之间在生产方面的相互依赖和联系,这就使得原来的民族史和国家史打上了世界的烙印,使世界联成一个整体。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
一、阐释
世界历史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研究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晚年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所形成的诸多著作和论述中更得到了集中表现。
其中《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该理论的的最重要文本依据。
(对全球化的根本问题进行了最早探讨,后来的研究均没有脱离这个框架,因此,是现时代全球化理论的真正源头)
1、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原因。
世界历史的现实基础在于物质生产实践,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世界历史开始形成。
大工业首次创造了世界历史。
2、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首先是指向资本主义历史时代的转变。
就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形成中的作用而言,资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形成世界历史。
这不是历史发展的偶然,而是资产阶级奔走全球各地,使世界各国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结果。
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历史新纪元源于资本的本性,资本追逐增殖的冲动和扩张不自觉充当了世界历史的推动力量。
3、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直接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
历史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与地域交往到普遍交往的演变进程是一致的。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下的分工不断发展,增强了现实的个人相互依赖的程度,即人与人的联系具有了普遍性。
从而民族或国家的层次,这种普遍性的联系就是世界性或全球性的联系,这是世界历史的表现形式。
在生产力推动下,人类交往逐渐由最初的个人彼此间关系发展为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关系,人类正是在交往范围日益扩大、普遍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中踏上世界历史征程。
4、各民族文明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呈不平等发展格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各民族各国家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洪流,自觉不自觉的成为一体化世界的一部分,但由于起点不同,导致卷入世界历史洪流后所处的坐标存在巨大差异。
马克思指出,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不同文明程度的国家民族间的相互交往和冲突促成了世界历史的形成。
先进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文明战胜愚昧,先进文明不断扩展的过程。
5、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必然导致共产主义。
世界历史理论服从服务于共产主义科学命题。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不是历史发展的终点,而是新社会的起点,最后将导致共产主义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建立。
即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为共产主义的出现做了充分的铺垫。
第一,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以普遍交往为核心,论述了世界历史推动了交往的不断扩大直至国际化,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生产力和分工发展推动交往,世界历史形成,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创造物质基础。
同时每个国家和民族紧密联系使得全人类交往具有可能)。
第二,马克思从生产关系和资本的本性出发,指出伴随资本主义扩张的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将最终形成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为共产主义的建立做准备。
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并非资本主义的全面胜利,一方面,造就了和壮大着世界性的无产阶级,阶级力量;一方面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由国内层面扩展到世界层面,劳动具有国际性,资本却为少数个人集团占有。
世界性矛盾要求打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6、世界历史造就了“世界历史性”个人。
是为论证共产主义必然性,人的解放和发展是应有之义。
交往不断发展,人的自由度发
展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普遍交往的作用。
文化生产和消费也息息相关,全球性的,个人在全球文化交融与共享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因此,世界历史为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充分条件,单个人的解放程度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是一致的。
另外,世界历史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造成了认得本质力量的异化。
只有通过共产主义革命。
自由人联合体中得以充分发展。
二、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现时代全球化(必然趋势是共产主义)
1、现时代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形态。
一个阶段,当代形态。
首先,二者实质一样,都是市场在全球的扩张。
其二,二者发展趋势一样,都是以共产主义作为其发展的终点。
马克思两个方面阐述发展趋势,一方面生产力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是前提;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和资本本性发展是必要性和阶级力量。
今天日益明显。
第一,全球化背景下生产力迅猛发展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世界交往日新月异。
第二,资本主义矛盾的升入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的对立力量不断增长。
2、现时代全球化呈现出不同于近代世界历史的新特点新现象
第一,全球化进程的参与者所扮演的角色发生变化。
(东方和乡村处于完全被动和绝对受支配的地位,现在全球化进程削弱西方文明的中心地位,世界经济重心不再仅仅停留于欧美,亚太等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第二,智力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传统工业革命,力学蒸汽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拉开序幕,点的发明和电机的应用为交往带来更多便利,但是有形资源占有重要作用。
20世纪下半叶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
第三,出现了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
第四,国家主权不断弱化
三、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理性选择为自觉融入,趋利避害
1、自觉融入: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
第一,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第二,日益拉大的南北经济鸿沟不会也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
第三,有发展中国家类似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亚洲四小龙是典范
第四,有闭关自守政策的惨痛历史教训。
2、趋利避害
第一,正确认识全球化的利弊
弊端在于资本扩张的本性及现代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全球秩序的缺失。
利益在于提供了一个机遇缩小差距彰显优越性。
首先,资金信息技术实现优化配置,其次,早就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再次,提供良好国际氛围。
第二,在开放中保持独立自主
第三,警惕全球化隐性意识形态的侵蚀(分化演变社会主义)
第四,倡导和努力推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