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湘教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6.34 MB
- 文档页数:39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时区与区时设计说明通过模拟演示地球自转,观察记录产生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时区与区时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例,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运动的演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演示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四、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六、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设计说明地球公转这部分内容,通过模拟演示、观察记录、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学习目标1.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重点:地球公转运动的演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演示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12、1、2三个月,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和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三维目标一.知识打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土軍单H祓氏怎和TT O ''J戊肿节山变-匕邈H ■丄变化••一"过程与方法1. 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等,分析各自的特佢及产半的地理规象。
2. 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分濟全諒柠地的抚夜长晅状况和币T-太卩I嘔度的变化.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的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进-步树立世界的物质件及物质运动刼律性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2.3.教学难点1.2.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课时安排4说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填写下表内容。
投觀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能量造成的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风日冕层大气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日冕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投影: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生习权教刊,门丰除尤•几成去格空门山祥。
师板书: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生分组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各呈什么时针方向转动。
师生总结,获取正确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如下團所示。
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