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饵频率对鲤鱼幼鱼生长和饲料
- 格式:docx
- 大小:239.66 KB
- 文档页数:7
锦鲤鱼怎么养长得快?锦鲤鱼的饲喂方法锦鲤鱼是鲤鱼的一个变异杂交品种,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是所有鱼种中最大的一科,具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
锦鲤鱼的个性比较温和,是一种比较容易饲养的鱼类,那么要怎么样锦鲤才会长得快呢?它都有哪些饲喂方法?接下去跟着本人一起来看看。
锦鲤怎么养长得快?1、水质管理:锦鲤对水温、水质要求不严,适于生活在微碱性、硬度低水质环境中。
但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因此千万不要小看了水质,要知道锦鲤大部分疾病都是因水质不好而引起的。
2、水温管理:锦鲤生活的水温范围为2~30℃,最适合生活的水温是20~25℃,在这种温度的水中锦鲤游动活跃,食欲旺盛,体质健壮,色彩鲜艳。
3、饲养密度:锦鲤在饲养的时候要注意密度,一般60X30X15厘米的水族箱看养体长15~20厘米的锦鲤6尾,90X30X50的可放养8尾,110X30X50厘米的可放养10尾。
4、饵料投喂:锦鲤在饲养方面和金鱼等相似,每日可投喂两次,每年的不同季节视温度增减投饵量,一般可以投喂鱼虫、颗粒饲料、小蚯蚓等饵料,但要不要喂得太多,一般八成饱即可。
5、鱼病防治:锦鲤常见鱼病有水霉病、烂鳃病、肠炎病、竖鳞病等几种,要注意投放相应的药物等进行改善,虽然说锦鲤鱼病是不可避免的,但还是建议做好锦鲤鱼病的预防工作。
6、四季管理①春季:天气乍暖还寒,锦鲤由冬眠开始复苏,应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但要注意突然降温,及时覆盖薄膜,保持水温稳定。
投饵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投量由少逐渐增多。
②夏季:天气高温酷热,须加盖塑料遮光网防止阳光直射,使阳光照度由8000~12000勒克斯降为5500~5800勒克斯为最适宜。
③秋季:天气少雨多晴,水温明显有所下降,最适锦鲤鱼生长,可增加动物性蛋白质的比例,如蚕蛹等。
加大投量促进快长。
④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当气温降至0℃时要将锦鲤鱼及时转移到室内鱼池越冬,室内水温要保持在2~10℃,适当投饵,保膘防病。
鲤鱼饲料配方及投喂方法_鲤鱼饲养方法(2)鲤鱼饲养方法一、亲鲤选择与饲养1选择标准:体型好,活动力强而无伤,体长与体高之比为3:1,具有典型的品种特征。
雌鱼至少2冬龄,体重1.5kg,雄鱼2冬龄1kg 以上为好,初次性成熟和衰老期的鲤鱼,其怀卵量和卵的品质均较差,故不宜作亲鱼。
2、性别鉴定非生殖季节:雌鱼体宽,背高,头小,腹部较大而柔软,胸腹鳍小而园宽,泄殖腔扁平或稍突出,有辐射折;雄鱼体狭长,头较大,腹部小而硬,胸腹鳍大而尖长,肛门略向内凹,无平行皱折。
生殖季节:雌鱼腹柔软呈园囊形,肛门和生殖孔较大,略红而突出;雄鱼腹部较小,鳃盖、胸、腹鳍具有明显的副性征"追星",肛门和生殖孔内凹,不红肿,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3、饲养管理(1)饲养:亲鱼培育池塘1-2亩,水深1.2米左右,避风向阳,注排水方便,每亩放150-200kg.人工繁殖时,为防止其自行交配产卵应将雌雄分开。
放前用生大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2)管理:强化亲鲤培育,可投喂豆饼、蚕蛹、鱼粉等高蛋白饲料。
近年来,有些厂家开发有亲鱼饲料,该料富含ve及其它维生素,可促进发育和提高抗应激能力,效果良好。
同时,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水质,常加注新鲜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性腺发育。
二、催产和孵化1、催产时机:当水温上升并稳定在16℃以上便可催产。
通常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寒潮过后,气温回升并稳定时即可催产。
2、催产方式(1)自然产卵型因其投资与规模均较小,是一种很普遍的方式。
a产卵池:面积0.5-1亩,水深1.2米,注排水方便的池塘即可。
用生石灰消毒后一周即可放鱼。
b人工鱼巢:用以粘附鱼卵。
选择质地柔软、韧性好、无毒、不易腐烂的材料制作,如松树枝、棕片、聚乙烯片(编织袋)、杨树根等,使用前要清洗、扎把、消毒(0.3‰甲醛或孔雀石绿)。
稻草因易腐烂不宜作鱼巢。
c孵化池:又可作鱼苗培育池,面积宜小(1-2亩),淤泥少、水深1米经消毒的池塘。
鲤鱼养殖饲料配方及投饵技巧在自然环境中鲤鱼属于典型的杂食性鱼类,池塘养殖时可以很好地摄食配合饲料,可以多加鱼粉、蚕蛹、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但要注意蚕蛹、肉骨粉的脂肪不能已经氧化。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鲤鱼养殖饲料配方及投饵技巧,供参考。
一、鲤鱼养殖饲料配方1、麸皮45%、豆饼40%、大麦10%、鱼粉5%,添加复合维生素、无机盐、赖氨酸、蛋氨酸适量,饲料系数为2。
2、麸皮45%、鱼粉30%、豆饼15%、大麦10%,添加复合维生素、无机盐、赖氨酸、蛋氨酸适量,饵料系数为2。
3、豆饼50%、鱼粉15%、麸皮15%、米糠15%、复合维生素1%,无机盐、抗生素下脚料各1%、粘合剂2%,饵料系数为2.7。
二、鲤鱼养殖投饵技巧1、投饵方法一般采用人工投饵,鱼种进箱后需休息2天,以适应网箱的新环境,如为网箱培育的鱼种,且在本水库中越冬的,隔一天即可投喂。
在开始投喂时,应根据不同规格的鱼,投喂合适的饲料,以便使鱼吃食适合,提高投饵量。
投喂的关键是训化鱼上浮抢食的习惯。
一般训化7~10天,使鲤鱼形成条件反射便可形成抢食习惯。
2、投饵量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饵量。
当水温升到12°C时开始投喂,投饵次数一般每天2次,当水温升高到20°C左右时,日投喂4次,当水温升到25°C以上时,为鲤鱼摄食旺盛时期,日投喂5次为宜。
当到9月份以后,水温又逐渐回落,则日投喂次数也逐渐减少到4~3次。
一般每次投喂间隔约3小时,正常情况下,要保证鱼吃到“八成饱”。
3、投饵频率每次投喂开始时,要少投、慢投,当鱼大部分上浮抢食时,则要多投、快投,当大部分鱼不再上浮抢食,应少投慢投。
简单说即要掌握好“慢、快、慢”的投喂节奏,直至鱼吃到“八成饱”即可。
饲养锦鲤时正确的投饵方法
在锦鲤喂食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定时、定量投喂,如果量没有到就会满足不了锦鲤的生长需要,鱼体会衰弱,抵抗力不足,会患各种疾病。
而投喂量过多,又会引发各种疾病,如消化不良导致肠炎等,最终会导致鱼的死亡。
即使不得病,鱼体也会明显发胖,失去了优美而刚健的流线型体型,丧失了观赏价值。
所以锦鲤的体型、体色等与平时的饲料投喂量的控制与掌握是密切相关的。
锦鲤的食欲以及生长状况等与水体环境又是密切相关的。
水体环境舒适了,水温合适时,可以使适当的增加投喂量,鱼也会相应的加快生长速度。
这就体现在春、秋两季对投喂量的掌握,这是锦鲤生长的黄金季节。
如果投喂的量掌握合适,再增加一些天然饵料,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在锦鲤的饲养模式上,大多是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饵料进行投喂,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在35%以上,配合一定量的天然饵料。
通过人工驯化,使锦鲤在养殖池定点摄食,争抢食物。
根据鱼的规格,采用适当的饲料,一般每天投喂2~3次,日投饵量在鱼体体重的2%~9%,具体的投喂量要以鱼的摄食情况,温度为准,同种鱼体规格下,水温越低,日投饵率越低;水温越高,日投饵率越高。
当水温一定时,鱼体规格越大,日投饵率越低;鱼体规格越小,日投饵率越高。
投饵量掌握在鱼吃食八成饱为宜。
DOI:10.15906/11-2975/s.20210818鱼的生长都需要一个适宜的水温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鱼可以快速生长,因此,水温是影响水产养殖的主要因素,对饲料投入量有重要影响(薛玉华,2011)。
饵料速率、水温和鱼体大小是协同影响鱼类生长的3个重要因素(Gardeur等,2007)。
已有多项研究报道,在20~25℃时,鲈鱼的生长速度更快,而低温通过减缓鱼的消化速度而引起反应迟缓(Schulz等,2008)。
此外,随着水体温度的升高,消化速率增加,因此,环境温度是影响水生动物行为和生理过程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
对于水生生物,最佳投料率是影响水产养殖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这对幼鱼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它们很容易受到过度摄食和过少摄食的影响,这会增加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当鱼被喂食不足或过量时,饲料效率和生长会下降,这种情况会增加鱼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过度喂食,水质可能会恶化(张红梅等,2004)。
鲤鱼是我国淡水鱼养殖中比较常见的品种,具有耐低温、生长快、成活率高等特征,目前关于不同水温下的饲喂水平对这种鱼最大生长的研究有限,最佳的摄食速率和水温信息也有限。
因此,本研究开展了3个独立试验,旨在评估不同水温条件下,饲喂水平对鲤鱼生长性能、形态学指标及体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 3个试验的饲养水温分别为18、20和22℃,每个试验均选择体重为(15.83±1.02)g的鲤鱼800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0条。
4个处理组鲤鱼的饲喂水平分别为体重的2.5%、3%、3.5%和4%,整个试验持续28 d。
试验所用饲料购自某饲料公司,饲料的主要营养指标为粗蛋白质45.5%、粗脂肪10.95%、水分8.5%。
饲喂水平和水温对鲤鱼生长性能和机体组成的影响杨 龙1,邢为国2(1.邢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邢台 054000;2.巨鹿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河北邢台 055250)[摘要]本研究开展了3个独立试验,旨在评估不同水温条件下,饲喂水平对鲤鱼生长性能、形态学指标及体组成的影响。
不同投饵率对暗纹东方鲀幼鱼生长的影响杨城;袁重桂;阮成旭;李朝毅【摘要】A growth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feeding rate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eding rate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juvenil Takifugu obscurus Abe.Four daily feeding rates were designed at 3%,4%,5% and 6% of the total body weight.Under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23℃,we made 30d of growth experiment on the fish that the average weight was 3.45~3.56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weight gain,specific growth rate,food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survival rate were significantly(p0.05) affected by feeding rate.The optimum feeding rate of juvenile Takifugu obscurus Abe should be 4%、On the feeding rate,the relative weight gain was 116.04±0.04%,food conversion efficiency was 83.70±0.02%,specific growth rate was111.49±0.03%/d and survival rat was 84.44±0.02 %.%比较投饵率水平分别为3%、4%、5%、6%时,对暗纹东方鲀幼鱼生长、饲料效率的影响,以确定暗纹东方鲀幼鱼阶段的适宜投饵率。
第20卷第4期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V ol.20 No.4 2007年12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 NSEE ) Dec. 2007文章编号:1001-5132(2007)04-0455-04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楼宝1,2,史会来1,2,毛国民1,2,辛俭1,2,郑代明1,2(1.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舟山 316100;2.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 316100)摘要: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1次·d-1、2次·d-1、3次·d-1、4次·d-1 4个饲喂频率,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30℃条件下对鲈鱼(85.95±2.04)g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 结果表明:(1)饲喂频率影响鲈鱼的生长是由食物转化率和摄食率的提高共同引起的. (2)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保持不变;蛋白质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明显减少;灰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多而明显增加. (3)鲈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1.关键词:鲈鱼;饲喂频率;生化组成;食物转化率中图分类号:S962 文献标识码:A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又名花鲈、鲈、鲈板等,属鲈形目、科、花鲈属,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沿海,其肉质鲜美、生长快、抗病力强、适温与适盐范围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目前我国南北方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品种之一. 目前,我国的鲈鱼养殖一直沿用传统的投饲方法,一般每天投饲2~3次[1,2]. 这种传统投饲方法的弊端是:投饲量过少,会导致鱼体生长参差不齐;投饲量过多,则造成饲料浪费,增加成本,降低饲料效率,并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确定适宜的饲喂频率是提高鲈鱼养殖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饲喂频率对鲈鱼的生长、体生化成分和食物转化率的影响以确定其最佳日饲喂频率,为鲈鱼养殖生产中合理的投饲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用鲈鱼的来源及培养条件实验于2005年7月至10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闪试验场进行. 实验所用鲈鱼购于浙江省舟山市东方水产养殖公司六横岛养殖场,选取健康的幼鱼(体重为85~90g)200尾,暂养于室内小型水泥池中,每天投喂2次,达饱食状态. 待摄食和生长正常后,各随机选取其中的180尾平均放入12个体积为0.8m3的圆柱形玻璃钢水槽,采用静水连续充气,日换水量为50%~100%,驯化14d后开始实验. 实验中使用经沉淀和沙滤后的自然海水,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30℃.实验用饲料为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全价配合饲料,饲料主要成分为:粗蛋白40.48%,粗脂肪8.02%,粗纤维5.0%,粗灰分9.05%,水456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7分8.5%. ()/W W W =−100(ln ln )/W W t =×−, 10100/[()/2]TF t W W =×+)1.2 实验设计实验设4个不同的日投喂频率处理组,每组15尾鱼,每一处理3个重复,最后的数据取其平均值,实验时间为40d. 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来计算,实验期内每10d 测量1次各处理组鱼的体重,相应调整其投喂量,各处理组每次投喂量按投喂次数均匀分配. 实验设计如下:F1组:投喂1次·d -1,投喂时间为8:00; F2组:投喂2次·d -1,投喂时间分别为8:00和16:00;F3组:投喂3次·d -1,投喂时间分别为8:00、12:00和16:00;F4组:投喂4次·d -1,投喂时间分别为8:00、11:00、14:00、16:00. 1.3 指标测定与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结束时分别测定各组鱼的湿体重,并从各组中分别随机取3尾,对全鱼进行鱼体营养成分分析. 将所取得的鱼体样品在70℃下烘干至恒重,得水分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的总氮含量,然后将测定结果乘以6.25得粗蛋白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脂肪含量;将样品在马福炉中焚烧(550℃)测定灰分含量.鱼体在实验过程中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和饵料系数(FP)分别用以下公式计算:相对增重率(%),100特定生长率(%/d)10摄食率(%/d), 饵料系数(%),10/()TF W W =−式中:和分别为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结束后鱼的体重,单位g ,TF 为总投饵量,单位g ,t 为实验时间,单位d.0W 1W 所有数据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同一水槽实验数据(平均值)作为一个样本值,各实验组相应的数据经方差分析(ANOV A),若差异显著再作Duncan 多重比较检验组间的差异.2 结果2.1 饲喂频率对鲈鱼鱼苗体重、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饵料系数影响从表1、2知,经过40d 的试验,在体重和相对增重率上2次·d -1、3次·d -1、4次·d -1处理组极显著地大于1次·d -1(0.01P <;2次·d -1、3次·d -1、4次·d -1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05P >))))特定生长率:2次·d -1、3次·d -1、4次·d -1处理组均极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0;2次·d .01P <-1、3次·d -1、4次·d -1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05P >摄食率:4次·d -1处理组极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0.01P <、显著大于2次·d -1处理组(0.05P )<、与3次·d -1处理组无显著差异;3次·d (0.05P >)))-1处理组极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0、显著大于2次·d .01P <-1处理组(0.05P <;2次·d -1处理组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0.05P )<.饵料系数:4次·d -1处理组极显著小于1次·d -1处理组(0.01P )<,与2次·d -1、3次·d -1处理组无显著表1 鲈鱼鱼体重变化投喂次数/(次·d -1)开始时 体重/g结束时 体重/g相对增 重率/% 1 86.07±2.95 158.32±2.00A 84.02±3.98A 2 85.77±0.11 192.46±2.78B 124.38±3.50B 3 86.92±0.11 190.62±4.01B 119.30±4.89B 4 85.04±2.01 189.81±6.55B123.16±2.42B注:同一行中数据有不同大写字母上标的表示具有极显著差异(P < 0.01),有不同小写字母上标的表示具有显著差异(P <0.05),下同.表2 鲈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摄食率 投喂次数/(次·d -1)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 摄食率/% 1 1.52±0.06A 1.22±0.03Bd 1.50±0.06Aa 2 2.02±0.04B 1.05±0.04Aa 1.58±0.05ABb 3 1.96±0.05B 1.15±0.05ABbc 1.65±0.03Bbc 4 2.01±0.03B1.10±0.03Aab1.68±0.01Bc第4期 楼 宝,等: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457表3 不同日投喂频率对鲈鱼的鱼体生化组成影响投喂次数/(次·d -1)水分/%蛋白质/%灰分/% 脂肪/% 1 71.06±0.64 18.81±0.06ab 4.11±0.09A 5.00±0.18Bb 2 71.32±0.31 18.65±0.03ab 4.89±0.02B 4.74±0.06Ba 3 70.90±0.37 18.44±0.44a 5.43±0.11C 3.35±0.09A 4 70.86±0.26 18.92±0.08b5.47±0.55C3.33±0.05A))))))))))差异;3次·d (0.05P >-1处理组显著小于1次·d -1、2次·d -1处理组;2次·d (0.05P <-1处理组极显著小于1次·d -1处理组.(0.01P <2.2 饲喂频率对鲈鱼幼鱼生化组成的影响鲈鱼在实验结束时的体组成变化见表3. 水分: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蛋白质:4次·d (0.05P >-1处理组显著大于3次·d -1处理组(0、与1次·d .01P <-1、2次·d -1处理组无显著差异(0,1次·d .05P >-1、2次·d -1、3次·d -1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灰分:3次·d (0.05P >-1、4次·d -1处理组极显著大于1次·d -1、2次·d -1处理组,2次·d (0.01P <-1处理组极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脂肪:3次·d (0.01P <-1、4次·d -1处理组极显著大于1次·d -1、2次· d -1处理组2次·d (0.01)P <,-1处理组显著大于1次· d -1处理组(0..05P <3 讨论3.1 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饵料系数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随着饲喂频率的提高,南方鲇的食物转化率(饵料系数的倒数)没有出现显著差异,摄食率不断上升,摄食率的改变是影响南方鲇生长的主要因素[3]. 另一些研究也发现,有的种类的生长率随饲喂频率的提高并不是由于食物转化率的提高[4]. 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饲喂频率下鲈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饵料系数差异显著,多次投喂的鲈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均明显大于单次投喂,而饵料系数则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呈现极显著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最终结果均显著小于单次投喂. 由此说明,饲喂频率影响鲈鱼的生长是由饵料系数降低(即食物转化率提高)和摄食率的提高共同引起的. 3.2 饲喂频率对鲈鱼的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潘庆等[5]对平均规格为16g 的草鱼鱼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喂频率的增加,草鱼体、肝胰脏、背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增加,而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含量等并无显著差异.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饲喂频率对鲈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不同,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保持不变,蛋白质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明显减少,灰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多而明显增加.3.3 关于鲈鱼的适宜饲喂频率鱼类的最适饲喂频率因种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Andrews 和Page [6]发现,每天投喂2次,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的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最好. Omar 和Gunther [7]发现镜鲤(Crprinus carpio )最适饲喂频率为4~6次·d -1. Wang 等[4]发现每天投喂3次为太阳鱼(Eupomotis gibbosus )的最佳饲喂频率. 而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饲喂频率对鲈鱼的相对增重率、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影响不同. 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频率为2次·d -1处理的鲈鱼相对增重率和实验结束时体重均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且略高3次·d -1、4次·d -1处理组;饲喂频率为2次·d -1处理的鲈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大于1次·d -1处理组,并且高于3次·d -1、4次·d -1处理组;饲喂频率为2次·d -1处理的鲈鱼的饵料系数极显著小于1次·d -1处理组、显著小于3次·d -1、4次·d -1处理组,因此可以断定,在本实验条件下,鲈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 -1.458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7参考文献:[1]姜志强, 吴立新, 郝拉娣, 等. 海水养殖鱼类生物学及养殖[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5.[2]吴小余, 曾桂娟. 鲈鱼养殖技术[J]. 河北渔业, 2001,115(1):23.[3]何利君, 谢小军, 艾庆辉. 饲喂频率对南方鲇的摄食率、生长和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03, 27(4):434-436.[4]Wang N, Hayward R S, Noltie D B. Effect of feedingfrequency on food consumption, growth, size variation,and feeding pattern of age-ohybrid sunfish[J]. Aquacu- lture, 1998, 165:261-267.[5]潘庆, 刘胜, 梁桂英, 等. 投喂频率对草鱼鱼种的生长、鱼体和组织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998, 7(增刊):186-190.[6]Andrews J W, Page J W. The effects of frequency offeeding on culture of catfish[J]. Trans Am Fish Soc, 1975, 104:3l7-321.[7]Omar E A, Gunther K D. Studies on feeding of mirrorcarp(Cyprinus carpiol) in intensive aquaculture[J]. J Anim Physio1 Anim Nutri, 1987, 57:80-172.Effects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Growth and Body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Lateolabrax japonicusLOU Bao1,2, SHI Hui-lai1,2, MAO Guo-min1,2, XIN Jian1,2, ZHENG Dai-ming1,2( 1.Marine and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100, China;2.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 Zhoushan 316100,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four different feeding frequencies (1,2,3 and 4 times per day) on the growth of Lateolabrax japonicus (85.95±2.04) g are studied in a growth test of 40d with the temperature of 26~30℃ and salinities of 26.0~27.0. The purpose is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feeding frequency and how the different feeding frequency affects the growth of Lateolabrax japonicus. In the experiment, the identical diet was given to the adult and larval Lateolabrax japonicus,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1) the effect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the growth of Lateolabrax japonicus result from the increase of both food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feeding rate. (2) the moisture and protein content of Lateolabrax japonicus do not vary with feeding frequency, but the fat and ash content of Lateolabrax japonicus decrease distinctly as the feeding frequency increases. (3) the optimal feeding frequency is related with Lateolabrax japonicus’ body weight, and two-times-per-day is foun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for juvenile Lateolabrax japonicus.Key words:Lateolabrax japonicus; feeding frequency; body biochemical composition;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CLC number: S962 Document code: A(责任编辑 史小丽)。
不同投喂方法及投饲率对育成期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李云兰;邓玉平;高启平;陈德军;帅柯;尹恒;张德洪【摘要】试验设计自主(ZZ)投喂和自动(ZD)投喂两种方法,每种方法对应饱食投喂(ZZ100和ZD100)、85%饱食投喂(ZZ85和ZD85)和70%饱食投喂(ZZ70和ZD70)三种投饲率,研究不同投喂方法及投饲率对育成期鲤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脏器指数及均匀度的影响.试验周期45d.结果表明:①两种投喂方法下,鲤鱼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饲率的升高而升高,ZZ100和ZD100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但ZZ100组显著高于ZZ70组,ZD100组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②饲料系数ZZ70组显著低于ZD100组,ZD70组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但ZZ70与ZD70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自主投喂下,三种投饵率之间饲料系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自动投喂下,饱食投喂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70%饱食投喂组.③各处理间鲤鱼肥满度、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体指数和肠长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④与自动投喂方法相比,自主投喂方法鲤鱼体质量变异性更低,鱼体均匀度更好.【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育成期鲤鱼;自主投喂;自动投喂;投饲率;生长性能【作者】李云兰;邓玉平;高启平;陈德军;帅柯;尹恒;张德洪【作者单位】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水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水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水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水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水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水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水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5鲤鱼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在西南、北方、鲁豫等地养殖较多。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饵料投喂和饲料管理鱼类养殖是当前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确的饵料投喂和饲料管理对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饵料选择、投喂方法和饲料管理等方面入手,介绍水产养殖中养殖鱼类的饵料投喂和饲料管理的相关知识。
1. 饵料选择在水产养殖中,饵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品质。
一般来说,饵料可以分为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两大类。
天然饵料包括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小型甲壳动物等,这些饵料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能够提供养殖鱼类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然而,天然饵料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季节、环境和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往往需要辅以人工饵料。
人工饵料是通过人工加工而成,主要包括饲料粉、颗粒饲料和挂浮饵料等。
选择人工饵料时,需要考虑饲料的成分和营养配比,确保养殖鱼类能够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鱼类的口径特点选择不同规格的饵料,以确保鱼类能够正常进食和消化。
2. 饲料投喂方法养殖鱼类的饲料投喂方法有多种,根据实际情况和鱼类种类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投喂方式。
常见的饲料投喂方法包括集中投喂、分散投喂和人工投喂。
集中投喂主要适用于养殖密度较大的场所,通过投喂器等设备将饲料集中投到特定位置,确保鱼类平均进食。
分散投喂适用于养殖密度较小的场所,可以将饲料均匀地投放在养殖区域,让鱼类自由觅食。
人工投喂是指人工手动将饲料投喂到鱼类的养殖场所,相对于机械投喂更加灵活和精准。
在进行饵料投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投喂量:根据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量控制,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浪费和水体污染。
(2)投喂频次:根据鱼类的进食习惯和代谢需求确定投喂频次,保证鱼类能够均匀、定时地进食。
(3)投喂时间:鱼类的进食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在早晨和傍晚较为活跃,因此选择这两个时间段进行投喂效果更好。
3. 饲料管理养殖鱼类的饲料管理对于养殖效益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水产动物饲料精准投喂技术张思佳(黑龙江省黑河边境渔政管理站,黑龙江 黑河 164300)[摘要]科学精准投喂模式是动物内在摄食节律的生物学基础,也是集约化渔业养殖与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投饲率、投饲频率、投饲方式等环节。
其中,投饲量和投饲频率与养殖动物的生长、摄食节律和饲料投喂方式息息相关,但相比于陆生动物,在水环境生活的鱼类,饲料营养容易流失,养殖成本较大,为促进水产动物健康成长,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对饲料精准投喂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减少饲料损耗和养殖自污染,实现对投喂模式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实现水产生物健康养殖。
[关键词]水产;饲料;精准投喂1影响水产饲料投喂因素分析1.1季节与温度因素要根据四季中温度的不同合理进行饲料投喂:(1)春季。
春季水温较低,渔类摄食量不大,可少量投放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应适当增加,每日投喂量为鱼类总体重的1%。
(2)夏季。
进入夏季,水温会维持在20℃左右,此时是鱼类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应适量投喂,确保饲料适口性,每日投喂量应为鱼类总体重的1%至2%,盛夏时,水温上升至30℃左右,此时鱼类摄食量大,生长迅速较快,应加大投喂量,每日投喂量应为鱼类总体重的3%至4%,但应防止剩料,减少水质污染。
(3)秋季。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水温转低,应加大投喂量,提高渔体自身能量,日投喂量为鱼类总体重的2%至3%。
(4)冬季。
受冬季水温持续下降的影响,鱼类食量逐渐减少,可少量投喂,以渔类摄食需求量为准,及时投喂,为开春后有强健的体质、迅速生长、防止鱼病打下基础。
1.2饲料种类因素(1)谷物饲料。
玉米可以加工粉碎成一些大颗粒饲料,谷粒可加工成小颗粒,或将其发芽后喂鱼,促进鱼类消化和吸收,加速生长。
(2)颗粒饲料。
颗粒饲料分为沉性颗粒饲料、浮性膨化饲料、沉性膨化饲料,选用颗粒饲料,可以减少原料中的细菌、霉菌和真菌含量,提高饲料的卫生品质,此外,颗粒饲料中能提高蛋白质效价、增加脂肪的热能值。
鲤鱼夏花鱼种投饲技术有哪些内容?鲤鱼一般在水下层活动,杂食性,多生活在水草丛中,喜阴暗,不成群。
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鲤鱼夏花鱼种投饲技术有哪些内容,供养殖鲤鱼的朋友们参考。
一、鲤鱼饵料台的设置每池设一个桥式投饵台,位于鱼池向阳岸边中部,一般伸入池中3米左右,渔农在跳板上投喂。
投饵量投饵量=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克/天、公斤鱼)/饲料粗蛋白的含量(%)x蛋白质消化率(%)x1000。
二、鲤鱼鱼苗的驯化方法驯化一般在夏花长到5-6厘米时进行。
首先在跳板上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如敲水桶),然后边发信号边在饵科台周围大面积少量撒饵料,逐渐缩小范围,每天驯化3-4次,每次40-60分钟,坚持3天就能初步形成定时。
定位应声抢食的条件反射,6-7天后,当敲桶并投喂时,鱼种即集群到投喂点抢食,此时表明驯化已经成功。
三、驯化后的正常投喂采用“慢、快、慢”的方法,即刚投喂时速度慢一些,面积小一些;集群时,投喂快一些,投喂面积大一些,投料多一些。
当大部分鱼慢慢地散游离开投喂点,表明已吃到八成饱,此时即可停止。
一般每次投喂30分钟左右,投喂要点四定投饵,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投喂次数:6月份至7月上旬日投喂3-4次,7月中旬至8月上旬日投喂5次,8月下旬日投喂4次,9月份日投喂3-2次,10月上旬每日中午投喂1次。
四、鲤鱼颗粒饲料的规格颗粒饲料的规格应根据鱼体大小,以适口为度,制定不同粒径的颗粒饲料。
鱼用颗粒料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
1、鲤鱼开口料35.008.000.900.50-2.000.20-1.5014.002.2出生-60克。
2、鲤鱼小鱼料33.0010.000.800.50-2.000.20-1.5014.001.860克-300克。
3、鲤鱼大鱼料30.0012.000.700.50-2.000.20-1.5014.001.4300克以上。
小组课程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投饵频率对鲤鱼幼鱼生长和饲料
利用的影响
课程名称: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
班级:
实验组别:
组长: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老师评价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1、试验目的
鲤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超过250万吨,而在贵州鲤鱼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年产量业已突破3万吨。
目前,有关鲤鱼营养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有关投喂频率方面的未见报道。
适宜的投喂频率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提高产量、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进而降低饲料成本、降低养殖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
鉴于此,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鲤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的影响,为鲤鱼幼鱼培育中投喂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材料设备及方法
2.1材料设备
试验对象:试验用鱼购自贵州大学实验农场,选用大小均匀,健康的鲤鱼幼鱼(初始体重约为5g左右)为试验对象。
主要试验设备:15个100L以上水槽(或水族箱)左右、增氧机1台(约800W左右);
其它辅助设施:气管、气石若干、恒温加热器2个、温度计1支等。
试验饲料:鲤鱼幼鱼商品饲料
2.2实验设计与管理
2.2.1 试验条件
饲养试验在动物科学学院水产科学系养殖室的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
养殖用水族箱为64L,水深35cm左右的透明玻璃缸,养殖密度为10尾/64L。
试验周期30d。
正式试验前鲤鱼幼鱼在养殖系统中暂养1周,期间投喂试验用鲤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
养殖过程水温20℃左右,保
投饵频率对鲤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2.2 .2实验设计
实验共设五个梯度的投饵频率,日投饵次数分别是2次(F2)、3次(F3)、4次(F4)、5次(F5)、6次(F5)五组,每组设置2个平行。
投饵时间范围为8:00至20:00,相应小组平均分配时间进行投饵;每次投饵之前吸出水槽或水族箱水底部的残饵或代谢废物,称取一定量的饵料,保证每次能达到饱食,投饵20 ~ 40min内吸取剩余残饵,计算或称量出残饵的质量。
2.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 A)后,若差异达到显著,则进行Duncan’s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为P < 0.05。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3、试验结果
3.1、本小组试验结果
表3-1投喂频率对鲤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初体重g/尾末体重g/尾摄食量g/尾▪D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存活率/% 水槽○8 4.67 5.52 0.06 18 0.56 2.32 100
水槽○10 3.44 5.22 0.09 52 1.39 1.48 100
3.2、汇总试验结果
表3-2投喂频率对鲤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F2 F3 F4 F5 F6
均初始体重/g 4.17 4.06 4.15 4.29 4.31
均终末体重/g 4.89±0.62 5.37±0.21 5.60±0.27 5. 20±0.78 6.32±0.95
增重率/%21.00±22.63 35.00±24.04 36.00±15.56 21.00±15.56 43.50±28.99
摄食量g/尾•D 0.08±0.02ab0.08±0.02ab0.07±0.07b0.11±0.01a0.11±0.01a
特定生长率0.60±0.62 0.98±0.59 1.02±0.38 0.63±0.43 1.23±0.59
饲料系数 6.21±6.67ab 1.90±0.59b 1.35±0.19b 4.96±3.43b18.16±7.30a
成活率/%95.00±7.07 100±0 100±0 100±0 100±0
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表中同一行右上角相同的上标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P > 0.05)
注:公式
FC=C/△B,SR(%)=n2/n1,
WG(%)=△B/W1,(△B=W t-W1),SGR=100×(lnW t-lnW1)/t
FC为饵料系数,C为饲料质量(g),△B为鱼体增重;SR为存活率,n1为初始饲养尾数,n2为末饲养尾数;WG为增重率,SGR为特定生长率,W t为试验结束体重,W1为初始体重,t
为试验时间。
3.3原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