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海尔集团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7
海尔集团五力模型分析海尔集团五力模型分析五力模型是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一种有效的工具五种竞争力量的强弱和综合程度,引发行业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企业形成不同作用力的竞争优势。
一、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1)产业内竞争对手海尔在国内以春兰、华宝、美的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品牌脱颖而出,以格力、科龙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成功地跻身于家电市场的前列。
在国际化的竞争对手有惠而浦、伊莱克斯、通用电气、西门子及韩国三星等,海尔以834.6万台的年销量和占全球 2.8%的市场,成为全球第六大家电品牌,和其它家电行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仅仅是占据了发达国家的低端市场的一部分。
(2)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海尔生产的家电以冰箱和空调为主,在全球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海尔冰箱排名第二,洗衣机名列第三。
由于冰箱行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市场相对平稳,不会出现需求上的大起大落。
空调器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供应逾趋稳定,全球性气候逐渐转暖,空调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
(3)产业的发展速率和市场的饱和程度家电消费主要集中在城镇,农村由于受收入水平、糊口习惯等限制,冰箱的具有量较城镇低许多。
家电的出产严重多余。
近年来以我国的电冰箱市场和空调器行业为例:冰箱的产量一向维持在年产1150万台左右,而目前中国电冰箱的出产能力为2200万台.闲置率高达47.7%。
由于空调市场的迅速发展,成长期的高利润促使企业一哄而上,争上生产线,海尔集团杀入前三强,四川长虹、青岛海、广东TCL也以变频技术之先,而成为空调企业中的生力军,再加上合资企业的兴起,我国空调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供求矛盾突出(4)用户转换成本的高低家电的用户转换成本相对较高,但家电市场更新需求持续上升。
二、新进入者的胁通常来说,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有客观利润,不仅会刺激行业行业内现有企业增加投资以提高生产能力,而且还会吸引行业外企进入该行业。
海尔的战略管理分析一、海尔简介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
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二、海尔的外部环境分析五力竞争模型分析(一)新进入者的威胁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该领域存在较低的进入壁垒,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风险低。
而国内的家电市场的需求潜力很大,所以这也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进这个领域。
随着“家电下乡”的进行,将会从政策上激励更多家电行业新进入者。
新进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不会对海尔地位产生影响,但跨国公司盯住了我国的家电产业,外国家电品牌大举进攻中国家电市场,这使得以海尔为代表的本土品牌面临更大的冲击。
(二)与现有竞争者的抗衡中国家电行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家电企业的不断崛起。
再加上“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从而使家电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引起家电行业的固定成本的回升,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本钱增添产量降低售价,从而产生引发价格战的危险,加剧行业竞争。
海尔的最大竞争对手是美的在空调、冰箱等市场均取得傲人的成就,对海尔在白色家电领域的地位构成威胁。
格力、三星、海信等也是海尔的竞争对手。
(三)替换品的威胁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我国拟对空调,家用电冰箱推行可再生应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的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产品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第一部门)》。
节能环保家电产品逐渐成为市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级家电产品将实现网络化的升级,使家电产品在网络支持的前提下,更加智能化、人道化。
因此,海尔应该掌握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要,在适当的机会引进合适的替换产品,从而占得先机。
(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为吸引客户,各家电企业竞相降价并给予折扣。
海尔集团的SWOT分析以及五力分析1、海尔的SWOT分析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24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也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
下面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优势(Strength):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8333项(其中发明专利1996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
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海尔的优势还包括: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对信息化分析得十分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
管理学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这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竞争将空间激烈。
为了提高我国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科学有效的分析这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为其提出在竞争环境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面我将对海尔集团进行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一.PEST模型。
所谓“PEST”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海尔集团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1.政治法律环境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便有了海尔集团的前身.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
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而现在,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
海尔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在海尔发展的将近30年来,一直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秉持着遵纪守法的理念,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在国内,也是守法企业的代表。
2.经济环境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
青岛海尔战略分析——五力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模型由迈克尔·波特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了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其主要应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我们小组将通过这五个方面对青岛海尔进行分析。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指的是现有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原料时,供应商争取获得较好价格的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1、供应商主要影响方式(1)提高投入要素价格(2)降低单位价值质量2、供应商影响能力强弱决定因素(1)购买者很多,而供应商有限(2)购买者转换成本太高(3)供应商产品具有一定特色(4)供应商能实行前向一体化,而购买商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者一体化。
(5)供应商集中程度。
即市场上有大量分散的供应商,还是只有少数几个占支配地位的供应商。
(6)品牌知名度(7)替代品威胁能力3、海尔公司议价能力分析海尔公司的议价能力较大。
因为海尔所产的家电的关键技术除进口外大部分集中在几家合资企业手中,如生产空调压缩机的广东美芝,广州万宝;生产冰箱压缩机的北京恩布拉科学化和扎努西电气;生产微波炉磁控管的上海松下,天津LG电子等,国内的商家还没掌握家电零部件的关键技术,所以议价的余地小。
公司主营业务表现良好。
冰箱、洗衣机业务依托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行业引领,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空调业务通过推出差异化产品,发挥协同效应、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恢复性增长;热水器业务强化消费趋势的研究与把握,推出行业领先产品,保持稳健增长。
青岛海尔战略分析——五力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模型由迈克尔·波特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了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其主要应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我们小组将通过这五个方面对青岛海尔进行分析。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指的是现有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原料时,供应商争取获得较好价格的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1、供应商主要影响方式(1)提高投入要素价格(2)降低单位价值质量2、供应商影响能力强弱决定因素(1)购买者很多,而供应商有限(2)购买者转换成本太高(3)供应商产品具有一定特色(4)供应商能实行前向一体化,而购买商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者一体化。
(5)供应商集中程度。
即市场上有大量分散的供应商,还是只有少数几个占支配地位的供应商。
(6)品牌知名度(7)替代品威胁能力3、海尔公司议价能力分析海尔公司的议价能力较大。
因为海尔所产的家电的关键技术除进口外大部分集中在几家合资企业手中,如生产空调压缩机的广东美芝,广州万宝;生产冰箱压缩机的北京恩布拉科学化和扎努西电气;生产微波炉磁控管的上海松下,天津LG电子等,国内的商家还没掌握家电零部件的关键技术,所以议价的余地小。
公司主营业务表现良好。
冰箱、洗衣机业务依托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行业引领,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空调业务通过推出差异化产品,发挥协同效应、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恢复性增长;热水器业务强化消费趋势的研究与把握,推出行业领先产品,保持稳健增长。
海尔集团SWOT分析SWOT分析是广告策划中经常用到的分析法则,它分别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英文首写字母.案例如下:海尔的SWOT分析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
下面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
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海尔的有时还包括: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
管理学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这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竞争将空间激烈。
为了提高我国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科学有效的分析这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为其提出在竞争环境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面我将对海尔集团进行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一.PEST模型。
所谓“PEST”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海尔集团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1.政治法律环境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便有了海尔集团的前身.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
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而现在,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
海尔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在海尔发展的将近30年来,一直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秉持着遵纪守法的理念,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在国内,也是守法企业的代表。
2.经济环境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
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3.社会环境海尔集团,公司创立于1984年,1994年成立了美国分部.公司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也是道•琼斯中国88指数之一.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青岛的白色家用电器制造商,是全球第三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和上市公司,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180亿元人民币。
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29所希望小学,制作了212集儿童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
4.技术环境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
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
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
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突破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234项)。
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397项.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成为电热水器新国家标准,海尔空调牵头制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安装规范”。
在国际上,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海尔集团怎样做强做大,集中的焦点在五个方面—价格竞争,品牌竞争,服务水平竞争质量竞争和人才竞争。
而这些均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否到位。
现在的海尔集团既要加强科技基础上的软科学的投人和研究,还要加大硬科学的投人和建设,才能保证产品管理和发展的科学化。
二.五力模型海尔集团的波特五力分析由5个因素构成,即新进入者威胁,现有竞争者的抗衡,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侃价能力以及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五个因素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和在行业中获得利润的能力。
1.新进入者威胁JIADIANHANGYE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该领域存在较低的进入壁垒,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风险低.而中国内的家电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所以这也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
随着“家电下乡”的进行,将会从政策上鼓励更多家电行业新进入者。
随着家电行业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细分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产品的差异化,多元化.尽管进入门槛低,资金和技术限制使得许多新进入者难以进一步发展。
虽然中国家电行业十几年高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下,新进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虽然会对海尔的细分市场产生影响,但总体上不会对海尔地位产生影响.继成功挤占中国饮料、化妆品市场后,尝到甜头的外国跨国公司又盯住了我国的家电工业,随着外国家电品牌大举进攻中国家电市场的同时,我国家电行业的品牌一个个在被蚕食着。
这使得以海尔为代表的本土品牌面临更大的冲击。
新进入的外国公司将对海尔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产生影响2.现有竞争者的抗衡从品牌的搜索重合度看,海尔的最大竞争对手是美的,有4。
75%的海尔网民搜索过美的。
近年来美的多元化战略的“威力"开始显现,美的在空调、冰箱等市场均取得傲人的成绩,对海尔在白色家电领域的优势地位构成威胁.此外,格力、三星、海信等也是海尔的竞争对手,海尔与格力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空调领域,海尔与三星的竞争主要是在电视机、冰箱领域。
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
中国家电行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
近年来家电企业普遍掀起了产业升级的风潮。
再加上“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从而使家电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由于人民币汇率上升,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以及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等原因,势必引起家电行业的固定成本的上升,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增加产量降低售价,从而产生引发价格战的风险,加剧行业竞争。
3.替代品的威胁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我国拟对空调和家用电冰箱推行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的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产品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第一部分)》.节能环保家电产品逐渐成为市场趋势.未来家电产品装饰化方向发展:一是具备装饰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成本和相关费用并不因产品具备装饰化功能而增加;二是具备装饰化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方法和使用风险并不因因产品具备装饰化功能而增加;三是具备装饰化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收益大于同类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档家电产品将实现网络化的升级,使家电产品在网络支持的条件下,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因此,海尔应当把握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合适的替代产品,从而占得先机。
4.购买者的侃价能力下列趋势要归因于激烈的竞争、滞销和随之而来的较高存货水平(1)为吸引客户,各家电企业竞相降价并给予折扣。
(2)客户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对守家、担保及其它服务项目进行讨价还价。
(3)企业管理者逐渐采用服务等级来衡量销售绩效,这些等级常常用来决定经销授权的机会、获得广告资金和其他经济优惠的标准5.供应商的侃价能力家电生产的供应商可能会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来对行业内的竞争企业显示自己的力量。
如果生产企业无法通过价格结构消化增长的成本,采购总成本影响到价值链。
它的利润就会由于供应商的行为而降低。
下图为家电行业价值链研发→采购→制造→物流→营销→服务→客户对于中国家电业来说,该行业集中程度较高,家电产品的销售被国美,苏宁等少数供应商垄断,因此,中国家电业供应商侃价能力还是相当强的三.SWOT模型SWOT分析是广告策划中经常用到的分析法则,它分别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英文首写字母.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
下面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1.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
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海尔的有时还包括: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2001年与1995年的DELL所处的环境早已大不相同;在全球internet的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2.劣势: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