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的博弈
- 格式:docx
- 大小:10.08 KB
- 文档页数:4
博弈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第一章:引言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广泛使用的领域,涵盖企业和组织在生产和分销过程中的所有活动。
博弈论与供应链管理有重要的联系,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已经开始将博弈论应用到优化供应链、协商和决策制定方面。
本文就博弈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做一些讨论。
第二章:博弈论概述博弈论是研究人类决策制定过程中相互影响的一门学科。
博弈论研究的是在有一定规则条件下的集体行为,通过研究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来确定最佳的策略。
博弈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博弈平衡和博弈规则等。
第三章:博弈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1.托运人与承运人博弈供应链管理中的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常常存在价格谈判、过多剩余运输量和服务保证等问题。
使用博弈论来处理这些问题能够确定最优的策略,例如选择博弈平衡点或者制定非平衡博弈规则来实现合理的分配。
2. 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博弈在供应链中,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存在“推拉”决策,即供应商向零售商提供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而零售商则决定放置的商品数量和位置。
两者之间的博弈蕴含这大量的信息和谈判过程,如何确定双方最优策略则需要运用博弈论的方法。
3. 多个供应商的采购决策博弈供应链中的采购决策涉及成本、质量、交货时间等多个因素。
如果有多个供应商,就会存在一个多方博弈问题。
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可以确定最佳合作伙伴、采购量的分配和合理讨价。
4. 风险管理的博弈供应链中执行风险管理与过程监督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博弈论可用于分析风险、制定风险策略和解决风险博弈问题,从而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5. 物流规划中的博弈物流规划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活动之一,物流规划博弈涉及到货物流动、分配、优化以及运营成本等方面。
应用博弈论,可以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型和物流协同效应来优化物流规划。
第四章:结论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供应链协商和决策制定中。
博弈论能够帮助企业和组织探索最优的分配和协调策略,最终提高企业和组织的效率。
未来,博弈论和供应链管理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江湖部分和平发展。
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王平律师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成熟,中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和品牌生产企业的快速成长,市场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社会上对零售商和供应商(制造商及批发商)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
特别是在现阶段,零售企业的地位发生了本质变化,市场已由供应商主体转化为零售商主体,零售企业和采购面临众多选择,因此,有人认为现时供应商受到了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的压力。
一方面,许多大型超市及大卖场的销售利润很少甚至不赚钱,其商业利润主要来源于收取各种进场费、折扣、延期结算、续签合同费、条码费、货架费、节日赞助费、生产商承担各种商业让利促销费用等,这些费用已经占到其销售额产品的26%以上。
另一方面,零售商尤其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利用供应商的资金大肆圈地,使供、零关系形成对立之势。
不良的供、零关系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使企业和消费者蒙受损失。
供零关系的紧张,又使得供应链的资金流十分脆弱,企业抵抗商业风险的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这不利于市场竞争能力的培育和提高。
供零关系已成当前零售业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对零售商来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确认识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关系,在商品采购过程中,正确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正确调整企业的采购供应系统,以及如何加强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等问题是零售企业要认真思考和急待解决好的问题,打造新的供零关系也是零售企业经营再造的重要工程。
在本文中,笔者试就如何正确认识零售商与其供应商的关系,从渠道关系、利益关系和合同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零售商与供应商的渠道关系零售商与供应商是分销渠道中两个重要的主体,我们必须理解零售商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方面,零售商是分销渠道的一部分,现今,制造商和批发商已认识到终端渠道对其产品销售的重要性,并产生依赖性。
制造商和批发商必须关注零售商对消费者市场的覆盖范围、店内展示的作用、顾客服务水平、营业时间、零售商作为商业伙伴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零售商也是再售商品和服务、商店设施、数据处理设备、管理咨询和保险服务的主要顾客。
供应链管理中的若干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研究共3篇供应链管理中的若干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研究1供应链管理中的若干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研究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水平。
因此,对于供应链管理中的若干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基本概念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它是一种双方都采取最优策略但最终结果却是不利于双方的情况。
在供应链管理中,常常存在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包括:最小订购量问题、定价问题、加工周期问题等。
二、最小订购量问题最小订购量问题是指在供应链中,厂商需要向零售商提供产品,而零售商对于每次订单的数量都有限制。
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效益,厂商往往需要设置最小订购量,而对于零售商来说,最小订购量则可能导致存货过多或成本过高。
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双方都采取最优策略但最终结果却是不利于双方的情况,即斯坦克尔伯格博弈。
三、定价问题在供应链中,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对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来说,价格的定位都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由于双方之间利益的矛盾,存在着定价策略的竞争和斗争。
如何在双方利益博弈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价格,就成为了供应链管理中的一大问题。
四、加工周期问题加工周期问题是指在供应链中,生产商需要考虑到零售商的需求,并确定生产计划和加工周期。
对于生产商来说,短周期可以增加效益,但对于零售商来说,短周期也许会导致存货成本的增加。
因此,在加工周期的确定上存在着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
五、解决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方法针对上述三种常见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供应链管理中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包括:1、协调策略协调策略是指在博弈中,双方通过合作来得到更好的结果。
一些解决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方法就是采用协调策略。
浅析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摘要:零售商与供应商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环节。
随着“零售革命”的兴起,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各种新型业态成为占主导地位的零售业态导致零售商与供应商冲突的加剧,缓解二者关系危机十分必要。
建立新型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尤为重要。
如何加强对渠道的管理,妥善解决渠道冲突以促进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生产商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复杂零供关系,并研究零供双方放弃且利行为的合作方式,找到和总结如何协调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的方法,以期为构建新型的零售商和供应商关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零售商;供应商;新型关系一、引言“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既是商业流通领域的矛盾焦点,亦是触及广大消费者利益,关涉我国经济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
如几年前的“南昌百货大楼事件”和2004 年国美与格力之间的“激情碰撞”营销渠道中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缓解二者关系危机十分必要。
建立新型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由为重要。
本论文之所以选择和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本人现在正在从事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
在寻找代理商的过程中,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问题尤为突出。
双方合作的基础是双方都拥有共同的利益,而双方追求各自的利益则会使得冲突不可避免。
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对新产品的推广和成熟品牌的维护都有重大的影响,还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利益和消费市场的稳定。
近年来,学术界对零供合作关系研究的结论普遍是零供合作关系更能促进双赢,如朱如梦从交易成本理论来证明零供合作优于非合作”;陈育花等构建了重复博弈模型,证明了只要博弈双方以长期利益为目标,合作才是最优战略:邵晓峰等从采购、库存角度出发,建立批量模型,证明零供合作更能使供应链得到优化;徐军玲等从信息管理角度出发,提出采用EPFR系统,此系统专应用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能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等等。
这些研究无疑有助于零售商和供应商在思想上树立合作意识。
零供矛盾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先对我国目前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现状进行可阐述,接着分析了零供之间存在的矛盾,然后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最后对解决零供矛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零售商供应商矛盾解决对策一、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的现状分析(一)零供冲突越来越频繁,冲突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
原来的零供冲突处在隐性状态,现在越来越公开化,公开化的冲突也越来越严重。
(二)零售商明显处于强势地位,且常是冲突的主要挑起者。
在零供关系中,零售商明显处于强势地位,零售商以条款的方式要求供应商接受诸多不合理费用.零供冲突的主要挑起者都是零售商,供应商要么束手就范,要么和零售商决裂,几乎没有选择。
(三)供应商对零售商的满意度低,从零售商单赢走向两败俱伤再到合作。
前几年零供冲突中是零售商占据优势地位,现在出现了两败俱伤情况。
因此,一些零售商已开始转向与供应商合作,寻求建立新型的、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
合作已逐渐成为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一种共识。
二、零供矛盾分析(一)费用矛盾1、零售商拖欠货款问题凡是未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付清该付的货款、又没有另外补充协议的行为,均属拖欠货款。
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付款期限一般为60至90天,时间已经很长,但是到了约定的付款时间,零售商却以各种理由不支付款项,拖欠供应商货款。
目前国内大部分零售商采取“类金融”模式,即延期3~4个月支付上游供应商货款,并通过开设新店向银行贷款,通过占用这些流动资金用作规模扩张以及其他领域的投资,这种行为屡次导致了商业危机的出现。
零售商拖欠供应商货款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国内供应商深受其害,造成恶劣的影响。
2、零售商收取不合理的费用通道费是供应商为使自己的产品进入连锁超市的销售区域并陈列在货架上,而事先一次性支付给连锁超市,或在今后的销售货款中由连锁超市扣除的费用。
但依据中国超市收费的现状,这个解释远未包括目前供应商被收取的全部费用,而仅仅是供应商在卖场的开户费或称进场费,该费用只是产品入门的通行证,不包括商品进入卖场至售卖后由供应商承担的费用,如市场推广费用、节日费、店庆等费用支出。
零供关系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一种对抗统一关系,导致这种矛盾关系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在全面考察和分析了双方各种矛盾关系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及其关系转化背景,最后通过博弈分析方法和资产专用性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零售商与供应商实现双方共赢提出借鉴。
关键词:零售商供应商专用型资产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矛和盾的关系,他们在矛与盾的争夺过程中,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就表现为对抗与合作的关系。
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对立统一(一)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对抗关系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对抗关系,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强势零售商与弱势供应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流通领域中的主导权逐步由生产企业转向零售企业。
各零售商依据市场供求的变化,以各种方式开始了对供应商的“盘剥”。
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零售商对供应商的要求也愈加苛刻。
总而言之,“盘剥”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苛刻的交易条件。
供应商抱怨零售商做无本买卖,迫使其供货。
已销掉的商品迟迟不给回款,销售不掉的商品也就使供应商的部分利润转移到零售商一方。
此外,在进货价格、售后服务、消化库存、交货时限等诸方面,零售商也制定出对供应商的苛刻条件。
二是通道费用。
双方的矛盾焦点是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各种通道费用,如进店费、合作广告费、货架占用费、专门(特别)展示费等。
2.强势供应商与弱势零售商。
虽然大环境是零售商取得优势支配地位的基础条件,但合同的条款由供应商来制定,他们控制了产品在零售商一方的销售,包括交易中所能保护自己的每一细节,如不仅在供货、产品验收、销售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严格制定了有利于自己的条件,而且更规定了难以实现的销售目标,并对不能完成目标的施以惩罚。
3.强势零售商与强势供应商。
这样的强势双方往往被看成是控制和依附关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例如,上海国美与日立矛盾激化,上海国美电器对日立空调实行全面“封杀”,11家“国美”店中的“日立”促销员被集体清退。
供应链博弈模型供应链博弈模型是一种分析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相互作用和决策的数学模型。
在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例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利益和目标往往存在冲突,而供应链博弈模型就是用来分析这种冲突,并找到最优的决策方案。
供应链博弈模型的基本概念是博弈论。
博弈论是一种研究决策制定者如何在竞争环境中进行决策的数学理论。
在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的决策会相互影响,因此可以将供应链中的决策问题看作是一个博弈过程。
在供应链博弈模型中,每个参与方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目标来制定决策。
供应商希望最大化自己的利润,制造商希望最大化自己的生产效率,分销商希望最大化自己的销售额,零售商希望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然而,每个参与方的决策往往会影响其他参与方的利益,因此需要通过博弈模型来分析各个参与方的决策和相互作用。
供应链博弈模型可以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静态模型是指在一个时间点上进行分析,假设各个参与方的决策只考虑当前时刻的利益。
动态模型是指考虑到时间因素,分析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的决策和相互作用随时间的变化。
在供应链博弈模型中,常用的博弈策略包括合作和非合作。
合作是指各个参与方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利益,例如共同规划生产和配送,共享信息和资源等。
非合作是指各个参与方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制定决策,不考虑其他参与方的利益。
供应链博弈模型的目标是找到最优的决策方案,使得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绩效最大化。
绩效指标可以包括供应链的总成本、总收益、总利润等。
通过分析各个参与方的决策和相互作用,可以找到达到最优绩效的决策方案。
供应链博弈模型的应用广泛。
在实际的供应链管理中,可以使用博弈模型来分析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的决策和相互作用,从而优化供应链的绩效。
例如,在供应链中存在订货周期和补货点的决策,可以使用博弈模型来分析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决策和相互作用,找到最优的订货周期和补货点。
供应链博弈模型是一种分析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相互作用和决策的数学模型。
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之间的讨价还价博弈杨倩茜【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很难凭单打独斗的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于是企业之间便出现了所谓的\"抱团\"模式.推及供应链,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仅表现在供应链的内部,更有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存在于同一供应链的企业应加强合作,而合作关系的维系则依赖于合作企业对利益分配的满意情况,只有内部关系理顺才能共同对抗外部竞争.综上供应链中的得益分配问题将间接影响该供应链的竞争情况,文章将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商品批发价格问题进行探讨,一定程度上为供应商或者零售商提供了决策选择依据.【期刊名称】《物流科技》【年(卷),期】2018(041)011【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供应商;零售商;批发价格;讨价还价博弈【作者】杨倩茜【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41 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之间的讨价还价模型构建通常在一个供应链中,供应商和零售商都占有重要地位,两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该供应链得以长期稳定存续的基础。
零售商直接面向消费者,掌握着许多市场信息,又加上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商品种类繁多,现代商品市场大多是买方市场格局,相对于供应商来说,大多零售商在价格谈判或者合作签约上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模型设计如下。
1.1 模型的设计假设供应链中只存在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供应商与零售商对商品批发价格进行三轮谈判。
首先供应商参考商品成本给出批发价,零售商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若零售商拒绝,则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给出新的批发价格,此时供应商也可以接受或者拒绝;若供应商此时拒绝,则给出最终批发价格,此时零售商选择必须接受。
最后有关批发价格的三回合谈判结束。
详见图1。
1.2 模型的假设条件基于以上背景,模型假设条件如下:(1)供应商和零售商不仅对各方博弈得益都了解,且对自己选择前的博弈过程完全了解;(2)若第二回合零售商拒绝供应商给出的定价模式,则谈判进行到第三回合,此时零售商必须接受供应商给定的最终批发价格;(3)由于谈判需耗费时间和费用,因此设每一回合谈判将存在谈判消耗系数θ( 0<θ<1);(4)假设任意一方上一回合的得益只要不小于下一回合的得益,则愿意接受当前的批发价格;(5)商品在市场的销售价格为p(>p)0;(6)商品的市场需求为q(>q)0;(7)一单位商品的制作成本为c (p>c>)0;(8)第一回合谈判供应商给出批发价为p(1p1>)0;图1 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三回合讨价还价博弈(9)第二回合零售商给出批发价为p2(p2>0);(10)第三回合供应商给出批发价为p3(p3>0)。
供应商与零售商演化博弈系统动力学模型蔡玲如;吴思俊;陈双【摘要】本文针对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演化博弈进行分析,讨论各种条件下演化稳定均衡的存在性,建立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仿真验证.文章主要针对产品推广初期博弈双方不存在演化稳定均衡的情况提出了动态惩罚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供应商采用动态惩罚策略改变了演化稳定均衡不存在的结果,并且能有效地促使零售商对产品销售采取积极态度.系统动力学为演化博弈理论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提供一个政策仿真实验平台.【期刊名称】《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0)001【总页数】11页(P53-63)【关键词】供应链;演化博弈;系统动力学;动态惩罚策略【作者】蔡玲如;吴思俊;陈双【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工学院,广东汕头515063;汕头大学工学院,广东汕头515063;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941.3在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有效的合约、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和效益并增强其竞争力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的问题.博弈论作为一种对策论,已逐渐成为研究供应链管理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1].传统博弈论中的博弈双方“完全理性”的假设在实际应用中是难以满足的,博弈往往是一种长期的博弈,博弈双方通过在博弈过程中不停获取对方或者外界的信息不断学习,改变自己的策略.演化博弈理论突破了这种限制,将博弈参与者假设为有限理性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学习能力[2].文献[2]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单供应商和单零售商的动态监察模型并给出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ESS)及其满足的条件[2].关于供应商和零售商行为研究除了可以建立推动式的监察模型之外,还可以从激励的角度构建拉动式的激励模型[2-5].目前所看到的大部分文献都仅仅是在静态惩罚(激励)机制的演化博弈模型上分析ESS 的存在条件,没有进一步分析惩罚(激励)机制对演化博弈结果的影响.供应链中影响供应商和零售商决策的很多因素是相互影响的,过分的简化模型很难得到有效的分析结果.随着博弈模型变量参数的不断细化,对演化博弈的定性分析就变得很困难,ESS存在条件的也难以判断和满足.文献[6]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混合战略博弈模型,仿真结果和定性分析表明其动态博弈过程存在波动性.文献[7]利用SD建立了一个双寡头博弈模型来描述两个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其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在一定的参数变化条件下,系统会出现霍普夫分歧,系统收敛到一个有限循环,也可能出现类周期和混沌等复杂行为,并非出现常规的均衡收敛.SD为研究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演化博弈的复杂动态演化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本文将演化博弈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考虑有限理性和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对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一类二级供应链合作问题进行演化均衡稳定性分析,并建立相应的SD演化博弈模型以揭示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演化博弈的动态特性.考虑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之间的博弈问题,供应商是委托人,零售商是代理人.产品销售采用统一零售价,供应商以促销价格提供产品给零售商,零售商选择对产品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来提高产品的销售量.由于单个零售商的促销手段,如广告、赠饮,可以提高产品的宣传效果,往往也能够促进其他零售商的销量,因此可能出现零售商在产品促销行为上的“搭便车”.最初采取促销手段的零售商往往由于促销费用而获得比其他零售商少的利益,最终也放弃促销.供应商无法预测到某个零售商是否会努力对产品进行促销,只能通过抽样检查的手法来判断,对消极销售的零售商采取一定的惩罚,零售商也无法预测供应商什么时候会对其进行销售方式的检查,其策略选择就是对产品进行促销销售或者不进行促销销售.1.1.基本假设与记号基本假设:①供应商希望零售商能够根据具体市场情况对产品进行促销销售,提高产品知名度及其市场销售,因此供应商将部分市场推广费用作为促销让利,提供优惠的批发价格给零售商;零售商希望拿到产品的优惠批发价,从而获得产品利润最大化.②供应商的策略选择可以是对零售商促销情况进行(检查,不检查),φ表示单位时间内零售商被抽查的概率(决策变量);零售商从供应商进行订货销售,对产品可以采用促销销售或不采用促销销售,θ表示零售商在单位时间内采取促销销售产品的概率(决策变量).③以群体比例代表个体策略选择概率.模型假设演化博弈在供应商群体与零售商群体间进行,供应商每次随机与零售商群体中的个体进行博弈,供应商群体与零售商群体通过群内个体学习,采用动态复制方程来改变策略选择的比例.④零售商在一个随机市场上销售产品,不考虑库存成本、时间延迟,并且供应商存储量足够大,可以随时满足零售商的订货需求,因此零售商的订货量与其销售量是相等的;记号:c(0<c<ps)表示促销条件下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优惠批发价;ps是非促销条件下供应商提供的正常批发价,p为产品零售价格,A=(ps-c)为单位产品促销费用,B=(p-ps)为零售商正常销售获益.q表示单位时间内产品销售价格为p时,未采取任何促销措施时的市场需求.qi表示单位时间内零售商采取促销手段时的销售量增量.Q表示零售商每次订货时的订货批量.Cp表示零售商采取促销手段时,单位产品的促销费用.Cs(Cs>0)表示供应商对零售商销售情况进行检查的开销成本. P(P>Cs)表示供应商对零售商消极销售产品采取的惩罚.1.2.获益矩阵假设供应商采用惩罚激励机制,则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博弈获益矩阵如表1所示:对于零售商而言,采取促销策略的期望获益为:采取“不促销”策略的期望获益为:因此零售商的总体期望获益为:对于供应商而言,采取抽查策略的期望获益为:采取“不抽查”策略的期望获益为:因此零售商的总体期望获益为:1.3 模型求解与分析零售商在与供应商进行博弈的同时,零售商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零售商的策略选择不仅仅考虑供应商的策略选择,同时还会受到其他零售商策略选择的影响.同样,供应商之间除了考虑零售商的订货情况,也会相互学习彼此的策略,取得较高的获益.考虑在两类有限理性的大群体中随机配对进行博弈的进化博弈问题.根据生物进化复制动态的思想,采用收益较低策略的博弈方会改变自己的策略,模仿有较高收益策略的对手.采用促销策略的零售商的比例动态变化速度和供应商采取抽查策略的比例动态变化速度可以用如下的复制动态方程来表示[7-8]:令,求得系统的均衡状态有:动态复制方程(3)的Jacobian矩阵为求解:(1)得到其特征根λ11=Bqi-Cp,λ12=P-Cs;(2)得到其特征根λ21=Bqi-Cp+P,λ22=-(P-Cs);(3)得到其特征根λ31=-(Bqi-Cp),λ32=-Cs;(4)得到其特征根λ41=-(Bqi-Cp+P),λ32=Cs;(5)其特征根满足①当Bqi-Cp>0时,即零售商促销行为带来的产品利润获益大于促销费用,为演化博弈的ESS,即供应商不对零售商的促销情况进行抽查,零售商努力促销产品销售;②当Bqi-Cp<0时,即零售商促销行为的开销大于促销带来的产品销售获取的利润时,且供应商对零售商的消极销售的惩罚力度P小于促销行为带来的零售商获益损失,即P+(Bqi-Cp)<0时,为演化博弈的ESS,即供应商对零售商的促销情况进行抽查,零售商不对产品进行任何促销行为;③当Bqi-Cp<0,且P+(Bqi-Cp)>0时,为演化博弈的中心点,临界稳定,不存在ESS.故系统不存在演化稳定均衡.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对系统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完全理性博弈的纳什均衡在进化博弈中并不一定是进化稳定策略[9].通过对供应商和零售商演化博弈模型的演化均衡的稳定性分析,得到了该博弈模型在某些条件下不存在演化稳定均衡的结论,也就是说系统不存在某一个状态使得博弈双方随着博弈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靠近稳定.在关注系统演化均衡稳定性的同时,本文试图建立混合策略的演化博弈系统动力学模型来刻画博弈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关系的长期动力学行为趋势,为研究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提供一个仿真平台.2.1 SD演化博弈模型用Vensim PLE 5.6a建立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演化博弈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供应商零售商问题演化博弈的SD模型主要由四个流位、两个流率、八个中间变量和八个外部变量构成.四个流位分别用来表示供应商群体中采取抽查策略的供应商比例和不采取抽查的供应商比例,零售商群体中采取促销策略和不采取促销策略的比例;两个流率用来刻画供应商采取抽查策略的比例变化和采取促销策略的零售商比例的变化.八个外部变量分别对应表1博弈支付矩阵中的8个变量取值,如表2所示:SD模型中流率公式及其涉及到的中间变量主要是根据上一节中分析的演化博弈中的复制动力学方程(3)制定.2.2.仿真结果模型采用的仿真软件为vensimPLE 5.6a,假设供应商与零售商初始状态随机选择策略,双方两种策略选择比例各为50%,模型仿真参数设定为:INITIAL TIME=0,INITIAL TIME=3 000,TIME STEP=1,CHANG RATE=10,c=3,ps=4,p=5,q=300,qi=100,Cs=30.①假设Cp=50,即Bqi-Cp>0时,当零售商促销带来的产品销售利润大于促销费用时,无论供应商对零售商进行抽查时发现零售商没有促销行为的惩罚额度P>(Bqi-Cp)还是P≤(Bqi-Cp),其仿真结果是一样的,仿真结果如图2,图3所示.供应商与零售商博弈演化结果是博弈双方均采取某种纯策略,供应商不对零售商进行抽查,而零售商对产品进行促销销售,结果与上一节分析一致.为演化博弈的ESS.②假设Cp=50,即Bqi-Cp>0,P=100③假设Cp=150,即Bqi-Cp<0,P=40,即P+(Bqi-Cp)<0时,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供应商与零售商博弈演化结果是博弈双方均采取某种纯策略:供应商对零售商进行抽查,而零售商不对产品进行促销销售,结果与上一节分析一致.为演化博弈的ESS.④假设Cp=150,即Bqi-Cp<0,P=100,即P+(Bqi-Cp)>0时,零售商促销行为的开销大于促销带来的产品销售获取的利润时,但是一旦被供应商查获零售商的消极销售行为时,惩罚额度P远大于促销行为带来的零售商获益损失.当供应商抽查概率和零售商促销概率的以为初始状态时,得到如图5的仿真结果,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演化博弈过程始终稳定在X5=(θ*φ*)T=(0.7 0.5)T.那么是否由此认为在Bqi-Cp<0且P+(Bqi-Cp)>0的条件下X5是演化稳定均衡呢?由分析可知X5为系统的中心点,临界稳定,也就是说任何小小的信息干扰都可能造成系统的不稳定.改变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初始值,其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实际上,供应商为了增加产品销售量,往往会提供给零售商优惠的价格,并要求零售商对产品进行促销行为,然而产品的推广初期,促销投入的费用往往要高于短期的销售盈利,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演化博弈结果就难以预测了.从图6可以看出,博弈双方策略选择概率都存在着波动,而且随着时间和博弈次数的增加,波动振幅逐渐增大,甚至达到最大振幅.3.1 加大惩罚力度最常见的控制策略就是加大惩罚力度,假设Cp=150,即Bqi-Cp<0,Pmax=200,即Pmax+(Bqi-Cp)>0时,得到如图7的仿真结果.也就是说单纯的增大惩罚力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供应商和零售商博弈过程的波动性,甚至可能由于双方选择策略选择的反复而造成合作关系的变换和中止.3.2 动态惩罚策略在其他的应用领域里面,文献[9]提出动态惩罚策略可以稳定混合策略博弈的演化结果,使之稳定在混合策略的Nash均衡.在供应商和零售商演化博弈模型中,假设供应商对零售商采用动态的惩罚策略,也就是说供应商根据零售商群体的总体促销努力程度θ来决定对零售商的惩罚力度.假设Cp=150,即Bqi-Cp<0,其他参数变量不变.得到如图8的仿真结果,曲线1表示零售商的演化博弈过程,曲线2表示供应商的演化博弈过程.在动态惩罚策略的影响下,演化博弈结果并不是如文献[9]中描述的稳定在混合策略的Nash均衡,而是在若干个波动后稳定在了(0,1),即是演化博弈模型的ESS稳定演化均衡.对于这样一类的二级供应链演化博弈模型中,供应商选择不对零售商的销售行为进行抽查,而零售商努力对产品的销售进行促销行为的纯策略.3.3 控制惩罚策略动态惩罚策略相对于一般惩罚策略而言,最后使系统稳定在状态,但是从图8可以发现,系统仍然存在波动,而且波动的振幅非常大,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因此,针对类似的环境监控博弈模型,提出一种完全抑制惩罚策略,该策略惩罚力度大小不仅仅与违法程度相关,也与执法力度相关[10].那么在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模型中,该类策略能对博弈过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假设Cp=150,即Bqi-Cp<0,其他参数变量不变,我们得到如图9的仿真结果,曲线1表示零售商的演化博弈过程,曲线2表示供应商的演化博弈过程.在控制惩罚策略的影响下,演化博弈结果最后同动态惩罚策略稳定在了(0,1),即是演化博弈模型的ESS稳定演化均衡,但是博弈过程中动态惩罚策略条件下出现的波动现象在控制惩罚策略条件下就得到了很好的抑制. 对于实际应用中的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这样一类两级供应链的合作博弈问题,并不是完全采用推动式的监控模型,也有拉动式的激励模型,甚至是两者结合.本文运用演化博弈和系统动力学在一系列的抽象及假设条件下建立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博弈模型,系统动力学采用的数据仅仅是一种示例说明,以验证SD模型对演化博弈动态过程描述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现实情况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更主要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研究供应链博弈问题的思路,利用演化博弈分析建立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之间合作竞争关系,但是随着供应链的发展和问题研究的深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了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定性分析的困难,利用SD建立基本的演化博弈仿真模型可以考虑更多更复杂的因素对博弈结果和供应链性能的影响,同时也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政策仿真平台.本文的演化博弈模型是一个推动式的监控模型,随后也将建立相应的拉动式激励模型以及推动式拉动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型,分析各种策略的影响.在演化博弈的学习机制中,除了表示同类成员间学习的复制动态方程,如何在演化博弈中体现供应链中成员自身的强化学习、适应性学习等也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相关文献】[1]Lippman S,McCardle K.The competitive news-boy[J].Operations Research,1997,45(1):54-65.[2]Zhou M,Deng F Q.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an asymmetric game between a supplier and a retailer[M]//Jiao L,Wang L,Gao X,et al.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Advances in Natural Computation,Part II.Berlin:Springer-Verlag,2006,4222:466-469.[3]单汩源,江黎明,吴炜炜.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动态非对称演化博弈[J].商业研究,2008(07):10-12.[4]Chen F R.Sales-force incentives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J].Manufacturing&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0,2(2):186-202.[5]黄祖庆,达庆利.基于一类两级供应链的激励机制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3):28-31.[6]Kim D H,Kim D H.A system dynamics model for a mixed-strategy game between police and driver[J].System Dynamics Review 1997,13(1):33-52.[7]Sice P,Mosekilde E,Moscardini A,et ing system dynamics to analyse interactions in duopoly competition[J].System Dynamics Review,2000,16(2):113-133.[8]Gintis H.Game theory evolving[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9]蔡玲如,王红卫,曾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环境污染演化博弈问题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9,36(08):234-238+257.[10]Wang H W,Cai L R,Zeng W.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ary game of environmentalpollution in system dynamic model[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heoret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1,23(1):39-50.。
供应链中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的博弈
作者:丁利敏
来源:《销售与管理》2020年第16期
零售商和供应商是零售业供应链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零售企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业态也同样是层出不穷,其中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零售企业导致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矛盾日渐加剧。
为了现代零售业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建立和谐稳定的零售业供应链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论证了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合作双方应该互相信任、加强沟通,来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一)供应链中物流运作成本高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爱好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对商品的新鲜度、物流质量以及物流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那些保质期短的商品或者需要紧急加送的商品。
因此,在整条供应链中,如何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是供应商们重点考虑的问题。
为了提高效率,批发商可以多进一些不同种类的商品,并且少量多次的进货。
并且,零售商作为供應链中的领导者应该逐渐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
(二)供应链合作伙伴缺乏有效沟通
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商品供应链中,供应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生产商,另一类是中间商。
零售企业的供应链通常只有三四个环节,即供应商将原材料供给生产商,生产出来产品之后给分销商,最后,分销商将产品供给零售商进行销售。
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之间均利益相互关联,经常容易产生一些矛盾。
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零售业供应链中零售商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是很多零售业都忽略了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有效沟通,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最终会直接影响到双方的利益。
(三)技术和人才方面存在不足
我国目前零售业的发展与现代化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现代零售业供应链中的物流和采购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差距很大,尤其是我国现在正处于零售业发展的过渡期,如果开辟更大的市场,我国零售企业将面临巨大竞争。
而和那些规模巨大、技术先进、拥有专业人才的外企相比,很明显我们没有竞争优势。
事实上,零售业是一个需要先进信息技术的高科技行业,因此,我国必须对零售业的技术和专业人员重视起来。
(四)零售业宏观失控、观念陈旧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盲目发展大型零售百货商场。
大型百货商场在倒闭的同时新商场也在不断涌现,虽然百货商场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我国零售企业一般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外国大型零售企业多为跨国公司,一般规模较大。
2000年,沃尔玛公司一家企业的销售额相当于我国零售商品总额的两倍。
企业的一般性设施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大,但是现代化经营理念与相关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我国零售企业在竞争中没有具备足够的优势。
(一)选择供应商的博弈分析
零售商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首要考虑的应该是供应商本身的诚信问题,如果选择了某些产品存在掺假情况的供应商,那么零售企业的名誉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对其长久发展必定会产生巨大威胁。
零售商在招标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各个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收集信息,保证在招标时能够占据主导位置,能够选择出对企业最有利的合作伙伴。
与企业利益牵扯最密切的因素当然是商品的供应价格,当确定合作关系后轮流出价砍价,每一次的出价不仅仅站在自身利益去考量,而是在双方利益都能够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合理出价,零售商与供应商轮流出价砍价,最终达成协议。
一般而言,零售企业选择一个供应商有利于控制质量,方便对供应链进行管理,选择多个供应商有利于控制产品的价格,但产品的质量可能会得不到保证。
因此产品要建立一个供应链还是多个供应链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决断。
(二)管理供应商的博弈分析
近年来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直接挂钩,两者之间也必不可少会存在一些矛盾,2004年格力与国美苏宁的冲突事件轰动一时,这也告诫我们维持供应商与零售商关系的重要性。
在管理供应商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零售业供应链中存在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部分零售商拖欠货款,想要空手套白狼,等商品卖出后再支付货款。
还有零售商所需商品的数量变化时未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导致供应商生产产品过多而积压,或者过少而不能满足零售商的需求,这两者都可能会激化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矛盾。
其次零售商应该建立良好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当出现问题时,应该采用积极的态度及时沟通协调。
最后,在一次成功的合作之后,可以对供货商采用激励的措施加强双方合作,构建良好的伙伴关系。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
现代零售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经营和相应的物流配送,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必须以实体物流的采购和配送及其商品管理为根本依托,二者相辅相成,所以现代零售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
生存条件,甚至获得零售供应链的主导权,一定要充分利用拥有的时间,将重心放在信息化发展上。
目前,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向信息化靠拢,有的信息化建设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众所周知的沃尔玛公司,它的创始人沃尔顿的信息化理念就是:“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因此,在零售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同的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措施,企业的负责人首先要看自己期望信息化建设能给自己的企业带来什么,只有先找准自己的需求才能抓住重点,然后再去找适合的信息化产品和方案,要制定一个统一完整且详细的战略规划,建立属于自己的完善的管理机制。
(二)在零售业供应链中提升物流水平
许多零售企业都是“小店铺,大流通”,现阶段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进行网上销售时商品的运输费也成为销售企业成本的一部分,为了现代零售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就要优化销售渠道即提升物流水平,建立起完善的物流通道,明确好在物流方面各个部分人员的分工,不仅能够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也能够降低在物流运输方面的成本。
零售商与供应商也可以实现物流共享,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借鉴西方一些发展较好的零售业,我国的零售企业也可以采用所在地区的第三方物流。
为了现代零售企业在物流方面长期发展,企业还需要引进相关技术完善物流的相关服务功能,实现销售商品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更有利于为消费者进行服务,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产量。
(三)加强与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协调
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本身有着各自的目标。
“国美与格力”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在做出一些可能会影响到对方利益的决断时,一定要及时与对方协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建立起信任共赢的合作关系。
而一个良好的供应链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便捷,不仅能够在物流上实现共享,节约成本,在一些决断实施之前,可以让供应商和顾客均参与进来,能够根据顾客的要求,对不足之处进行改善,以提高商品的质量,增加顾客的满意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对新产品进行开发设计时,供应商与零售商应该共同承担投入资金所带来的相应的风险和利益,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对方的利益。
(四)加速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
供应链管理人才不但需要有豐富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熟知供应链所涉及到的新型技术,具备以上条件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现代零售业企业最缺乏的,也是各大零
售业企业所争夺的对象,培养这种人才不但需要国家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各大高校提高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且零售业企业对于自己的员工应该搞好队伍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经营队伍。
虽然目前我国现代零售业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的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如何缓解二者的关系是当前零售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如何促进他们之间友好的合作也是生产商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零售企业主导的供应链管理,然后运用了博弈论的方法,具体分析了零售业供应链中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博弈,通过他们之间的较量来分析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冲突,最后总结以上所有的问题,然后从信息化建设,物流水平,成员协调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具体提出了一些对我国现代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的建议。
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只有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使我国的零售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作者单位:汕头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