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在广东地区使用装配式建筑初步分析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16.24 KB
- 文档页数:4
装配式建筑分析报告一、引言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它通过在工厂内进行构件的制造和预组装,然后在现场组装完成建筑物。
与传统的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环境友好等优势。
本报告将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分析。
二、技术分析1.设计与构件制造:装配式建筑侧重于工厂化生产,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进行精确的设计和定制,提高了构件的质量和规范性。
此外,由于构件是在工厂内制造,可以避免不受天气条件限制的施工进度推迟问题。
2.施工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主要是在现场进行构件的组装,相对传统的施工方式,省去了繁琐的浇筑和养护工序,大大减少了施工周期。
同时,由于构件在工厂内进行了质量检验,安装的过程相对简单,减少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三、经济分析1.施工成本: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因为它能够提前预算和控制材料和工人的使用,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和施工人员的过剩。
此外,由于施工周期的大幅缩短,可以节省人力、设备和管理成本。
2.使用成本:虽然装配式建筑的初始投资较高,但由于其质量可控,建筑的使用寿命更长,维护和修缮的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装配式建筑采用了一些节能技术,如保温隔热和太阳能利用等,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四、环境分析1.资源利用:装配式建筑将构件的制造和组装过程集中在工厂内,减少了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土地的开发和资源的浪费。
2.建筑垃圾:传统的施工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给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而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多为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成本。
3.能源消耗: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节能技术的应用,如使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太阳能利用等,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五、结论综合以上分析,装配式建筑在技术、经济和环境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它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和施工效率,还节约了施工成本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施工分析报告精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重点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优势及其可能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势1. 快速施工:相比传统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施工的优势。
由于构件制造与现场安装可以同时进行,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
例如,在某个地区需要修建一所学校,传统方法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完成,而采用装配式建筑则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项目。
2. 模块化设计:装配式建筑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构件来实现快速组装。
该技术使得建筑材料能够以标准尺寸制造,并在现场按需组装,从而降低了浪费,并提高了质量控制。
3. 环保节能:众所周知,传统建筑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能源消耗,而装配式建筑则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此外,由于模块化设计的特点,装配式建筑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从而节约了能源消耗。
4. 质量可控:装配式建筑在工厂进行构件制造,更容易进行质量控制。
相比传统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装配式建筑能够更好地保证建筑质量,并且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面临的挑战虽然装配式建筑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1. 制造合格率:考虑到模块化和标准化生产的需求,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每个构件的质量以确保其合格。
然而,在大规模生产和复杂施工条件下,如何提高制造合格率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运输与安装:对于大型装配式构件的运输和现场安装是个挑战。
运输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留足安全空间,以避免损坏。
在现场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确保各个构件的正确组装。
3. 结构设计:装配式建筑在结构设计方面也存在一定挑战。
由于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到构件之间的互换性和可替代性,从而实现灵活组合。
此外,对于某些高层建筑或特殊形状的建筑来说,如何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难题。
对装配式建筑的分析报告和评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专业化的建筑方法,它将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好,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
这种建筑方法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广泛运用。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分析报告和评估,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装配式建筑的优势1.1 提高生产效率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建筑构件在工厂内预制,可以避免现场施工中的大量人力资源浪费和时间浪费。
工厂预制还可以加强对质量和进度的控制,避免了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进度延误。
1.2 减少施工噪音和环境影响传统的现场施工通常会伴随着噪音、粉尘和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问题。
而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装配过程中减少了现场作业,从而减少了施工噪音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这对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建筑项目尤为重要,可以降低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1.3 节约资源和能源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和工艺来减少材料的浪费。
此外,由于预制构件的质量可控,可以更好地利用材料的强度,节约使用的材料总量。
另外,装配式建筑还可以使用节能材料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二、装配式建筑的局限性2.1 设计和规范要求高装配式建筑需要进行精确的设计和加工,要求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在预制构件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和尺寸,确保构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建筑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对装配式建筑也要求较高,需要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认证。
2.2 运输和组装条件限制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需要在工厂制造好后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
这就要求在运输和组装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设备,否则会增加运输成本和施工风险。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地区的建设项目,装配式建筑可能面临更大的运输和组装难题。
2.3 重复性和创新性的平衡装配式建筑的一大优势是可以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来实现高效生产。
然而,由于预制构件的重复使用,可能导致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的局限性。
装配式建筑施工分析报告及评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进行分析报告及评估,从效率、质量、环保、成本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效率分析1.1 效率优势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在施工速度上具备巨大的优势。
其核心在于模块化制造和预制构件标准化生产,并通过现场装配快速完成建筑的组装。
这种高度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大幅提高了施工速度,可节约约40%的施工时间。
1.2 现有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每个构件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否则可能出现安装困难或质量问题。
其次,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路线和资源配备以确保运输安全和顺利。
最后,在现场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避免因人为失误导致质量问题。
二、质量评估2.1 质量控制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工厂化和模块化生产,可以更好地实现质量控制。
模块化生产方式使得每个构件都可在工厂进行严格检验和测试,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精准度高的预制构件也能够确保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 相关挑战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对于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装配式建筑应用还存在技术难题,如保温、防火等问题亟待解决。
其次,由于装配式建筑尚处于发展阶段,缺乏相关标准和规范,因此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标准体系。
三、环境影响评估3.1 环保意义装配式建筑在环保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其使用预制构件减少了传统施工所需的大量水泥和砖石等材料,有效节约资源,并大幅降低了废弃物产生。
同时,在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中,可选用环保材料,如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低碳排放的材料等,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2 现存问题然而,装配式建筑在环保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与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在设计和建筑阶段需更注重节能、隔音、防震等技术应用,并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
装配式建筑的分析报告与实际案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施工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周期长、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
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迅速崛起。
一、装配式建筑背景分析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 Building)是指将构件或构架在生产地进行预制组合,并在现场进行简化安装或拼接完成的一种施工技术模式。
它以现代化、标准化、模块化为特点,具有节约时间、提高质量、增加可持续性等优势。
1. 市场发展背景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导致对住房需求量大幅增加;其次,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要求更高;最后,政府政策扶持和鼓励措施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 现状分析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宽,既包括高层住宅、商业办公楼,也包括工业厂房、学校和医院等。
同时,在软件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动下,装配式建筑正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和可持续化。
3. 优势与挑战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施工方式具有许多优势: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环保节能等。
然而,市场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难题、供应链管理问题以及改变传统观念等。
二、经典案例分析1. 新加坡SKYE合作社项目新加坡SKYE合作社项目是一座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打造的高层住宅楼。
该项目以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和卓越的施工速度成为众多媒体报道的焦点。
整个建筑使用了模块化构件进行预制,并在现场进行简单快速拼接。
通过先进的数字化生产和物流管理系统,整个施工过程高度标准化,有效缩短了项目周期并提高了施工效率。
同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环境可持续性,采用了节能措施和绿色建材,充分体现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2. 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穆迪住宅项目塔科马穆迪住宅项目是美国华盛顿州一座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打造的公寓楼。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综合分析与评估报告引言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相较于传统施工方法,它具有快速、节能、环保等优势。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探讨其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概述1.1 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和特点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构件在工厂内进行制造和组装,然后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
其主要特点包括:高度标准化、工艺先进、质量可控、施工周期短等。
1.2 装配式建筑的分类根据结构形式和构件特点,装配式建筑可以分为模块化构件、单元化构件和成品整体等。
各种类型的装配式建筑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劣势。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点2.1 施工效率高由于采用了预制方式,大部分的施工过程在工厂内完成,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
这样可以提高项目的整体施工效率,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资源。
2.2 质量可控装配式建筑采用精确的生产工艺和检测手段,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管,确保每个构件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3 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装配式建筑中常使用保温材料、隔热设备等节能环保要素,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益。
同时,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了大量现场施工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碳排放。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不足3.1 需要高度专业化工人装配式建筑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因此,在推广装配式建筑时,培养专业人才是一个重要问题。
3.2 成本较高尽管装配式建筑在提高效率方面有明显优势,但由于需要进行工厂化生产、运输和安装等多个环节,其投资成本较传统施工方式更高。
这对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四、装配式建筑的前景与可持续发展4.1 装配式建筑市场前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环保要求的增加,装配式建筑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同时,政府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支持政策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繁荣。
4.2 可持续发展与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分析报告与评估概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它将建筑材料在工厂中预制,并在现场通过组装的方式进行施工。
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评估。
一、装配式建筑的优势1.1 提高施工效率相比传统的现场施工,装配式建筑可以在工厂中预制好模块化的构件,减少现场加工和安装时间,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同时,由于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高,也降低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质量问题。
1.2 节约资源装配式建筑使用面积较小的临时设备和机具,在资源利用上更加节约。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能够精确计算所需材料和人力资源,避免浪费。
1.3 减少环境影响装配式建筑大部分生产过程在密闭环境下完成,减少噪音、粉尘等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干扰。
同时,由于预制构件可重复利用,可以降低对原材料的需求,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1.4 提高施工安全性装配式建筑在工厂中进行大部分的生产和组装过程,减少了现场作业人员的数量和危险操作。
同时,由于构件标准化程度高,也避免了因为施工错误导致的事故风险。
二、装配式建筑的挑战2.1 技术限制与传统施工相比,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更多复杂因素,如运输、装配等问题,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模块生产时还需解决一些细节问题,如结构连接、密封等难题。
2.2 需要配套产业链发展装配式建筑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支持其发展。
包括模块化设计和生产、运输、安装以及后期维护等环节。
目前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和设备供给不足。
2.3 管理与监控困难由于装配式建筑涉及到不同环节的合作与协调,管理和监控变得更加重要但也更加困难。
需要建立更加严谨的质量控制和监理体系,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
三、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3.1 技术革新与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技术也会得到更多创新和改进。
例如,通过引入数字化设计和生产技术,能够实现定制化生产,满足不同需求。
此外,材料科学、建筑智能化等领域的发展也将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更多可能性。
装配式建筑施工分析报告分析一、背景介绍:装配式建筑,又称预制构件,是一种以模块化的方式在工厂内进行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和安装的建筑方法。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进行分析报告,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势:1. 施工速度快:由于预制构件已经在工厂中预先加工好,在现场只需要简单的组装即可完成。
相较于传统建筑,节省了大量时间。
2. 质量可控:预制构件在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下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
3. 环保节能: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设计和精准加工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浪费,并且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4. 适应性强:通过不同材料、形状和尺寸等各种组合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建筑需求。
5. 减少人力成本:装配式建筑需要的现场工人数量相对较少,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
这对缺乏劳动力资源或高昂的人力成本地区而言尤为重要。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面临的挑战:1. 设计和规范:装配式建筑需要专门的设计和规范支持,与传统施工方式有较大差异。
因此,建筑师和设计师需要具备新的知识和技能。
2. 运输和安装: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保护,并在现场进行精确安装。
这对物流协调能力较弱的地区会带来一定困难。
3. 成本问题:虽然装配式建筑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但其自身生产、运输等环节仍然面临一定成本压力。
此外,规模相对较小的项目可能无法享受经济效益。
4. 建筑质量监管: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质量控制十分关键。
加强对生产工艺、材料选择以及施工过程的监管,是确保建筑质量和结构稳定性的重要举措。
5. 宣传和教育: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仍然相对较新,在公众认知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加强相关领域的宣传和教育,能够促进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种施工方式。
四、结论: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施工方式,具有诸多优势,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少环境影响。
装配式建筑的分析报告概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在传统建筑领域中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篇报告旨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优势、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装配式建筑的定义与特点装配式建筑,即通过将预先生产好的构件在工厂中组合完成后再运至现场进行安装。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并减少对于现场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构件标准化、模块化程度高,便于批量生产与快速组装;2. 采用工厂化生产,质量可控性强;3. 相对传统施工方式节约了时间和成本;4. 减少了现场噪音与粉尘污染等环境问题;5. 可实现设计定制化和灵活性。
二、装配式建筑的优势1. 提高施工效率:由于构件在工厂中预制完成,避免了现场繁琐的施工过程,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
装配式建筑能够将施工周期缩短30%到50%,提高施工效率。
2. 保证质量:在同一生产线上进行批量化生产,每个构件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了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相比于传统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更加可控。
3. 节约资源:装配式建筑通常采用轻质材料,减少了对原材料的消耗。
另外,由于它快速、拆装方便,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可以实现模块化拆卸与再利用,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4. 改善施工环境与质量:通过将大部分施工活动转移到厂房内完成,减少了现场噪音、粉尘污染等环境问题,并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施工环境。
三、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1. 市场需求推动:目前社会快节奏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建筑需求的不断提升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新兴市场和城市更新也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2. 政府政策支持:许多国家纷纷推出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应用。
政府扶持政策包括减少税收、优先审批、奖励补贴等,为装配式建筑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 技术进步推动: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模块化设计和数字化生产技术不断改善,能够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装配式建筑的分析报告详解一、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介绍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由预先制造的构件和模块按照特定的设计计划进行组装和安装的建筑方法。
与传统的现场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更高的效率、更短的施工周期和更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原理、优势和应用范围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二、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原理装配式建筑的核心原理是模块化构件的预制和现场组装。
在制造工厂中,将建筑构件和模块按照设计和工艺要求进行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安装和连接等步骤进行现场组装。
这种制造和组装的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的施工效率,减少废料产生的同时,保证了建筑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三、装配式建筑的优势1. 提高施工效率: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方式,可以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人力投入和现场作业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2. 优化质量控制: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和模块在工厂预制过程中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建筑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避免了现场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3. 环保节能:制造工厂中的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相比传统的现场施工更加环保,减少了废料产生和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结构还具有优化建筑能源利用的潜力,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效性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4. 可复用性和可迁移性: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和模块具有可拆卸、可重复使用和可迁移的特点,使得建筑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在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可以对构件和模块进行拆解、再利用或重新组装,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
四、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1. 住宅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在住宅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预制和组装的方式,可以大幅度缩短住宅建筑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装配式住宅还具有灵活性和可迁移性,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快速扩建或拆除重组。
2. 公共建筑:包括学校、医院、办公楼、商业综合体等公共建筑也逐渐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
装配式建筑可以满足这类建筑对空间灵活性和大跨度结构的需求,同时通过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加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
Preliminary Analysis Report of the Prefabricated Building Using in the Guangdong RegionYin Sui(Guangzhou No.1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Guangzhou 510030,China )Abstract :Through many engineering projec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ast concrete developed in the prefabricated building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pproached many issues including the joint and node processing techologies ,key configuration element and its cost keeping etc.,aiming to present the purpose of main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in the perfabricated structure ,which should be highly concerned some problem occued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assembly buidling construction.Keywords :prefabricated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structure node广东土木与建筑GUANGDONG ARCHITECTURE CIVIL ENGINEERING 2011年12月第12期DEC 2011No.12在广东地区使用装配式建筑初步分析报告尹穗(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州510030)摘要:介绍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特点,通过多个工程实例对广东省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进行分析探讨,包括节点处理、关键技术、成本分析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控制要点,同时提出装配式建筑推广使用中应注意及需解决的问题,旨在促进人们对该项新技术的了解从而促进其推广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节能;构造;节点1装配式建筑(PC )国内外应用情况所谓PC 构件,是指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是以构件加工单位工厂化制作而形成的成品混凝土构件。
诸如外墙体、楼梯、走廊等部件运到工地现场,再由塔吊吊至组装的楼层完成现场组装,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就像“搭积木”般完成楼房建设。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英、法、苏联等国于60年代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各国推广开来。
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强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不仅能成批建造,且样式丰富。
日、韩等国借鉴了欧美的成功经验,在探索预制建筑的标准化设计施工基础上,结合自身要求,在预制结构体系整体性抗震和隔震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具有代表性成就的是日本2008年采用预制装配框架结构建成的2栋58层的东京塔,同时日本的预制混凝土建筑体系设计、制作和施工的标准规范也很完善,目前使用的预制规范有JASS10《预制混凝土工程》和和JASS14《混凝土幕墙》。
我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目前已形成一系列相关的建筑体系,较典型的有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多层框架建筑及大板建筑等。
但从90年代中期开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又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目前除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应用较广外,其余均应用极少,其根本原因在于对预制结构抗震的整体性和设计施工管理的专业化研究不充分,技术经济性较差,导致预制结构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由于施工场地限制、环境保护要求严格,我国香港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则应用得非常普遍,相关的预制建筑设计和施工规范也很完善,高层住宅大多采用叠合楼板、预制楼梯和预制外墙等方式建造,厂房类建筑一般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建造。
2装配式建筑的分类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依据装配化程度高低可分为全装配和部分装配两大类,前者一般限制为低层或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多层建筑,后者主要构件一般采用表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装配特点及适用范围项目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体系世构体系(法国)抗震框架体系(日本、韩国)传统结构系统(中国)L板体系(英国)大板体系(中国)半预制体系(德国)预制墙板体系(日本)北京万科预制外墙体系澳大利亚体系日本HPC体系美国停车楼体系香港预制体系外墙挂板体系(附属)预制内容叠合梁、叠合板,预制柱、楼梯、阳台等叠合板,预制外墙板、楼梯、阳台等叠合板、叠合梁,预制柱、外墙挂板、楼梯、阳台等装配特点后浇混凝土将梁、板、柱连成整体,柱下口通过套筒灌浆连接现浇混凝土内墙和叠合楼板,将预制外墙板、楼梯、阳台等连为整体,外墙板下口采用套筒灌浆或焊接等连接现浇剪力墙和叠合楼板连接预制构件,柱或楼板也可现浇,外墙可采用柔性连接外墙板适用范围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结构高度:45m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结构高度:100m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结构高度:100m尹穗:在广东地区使用装配式建筑初步分析报告DEC2011No.12 2011年12月第12期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筑。
依据预制构件承载特点,又可分为以承重的结构构件为主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以及以自承重预制外墙构件为主的内浇外挂式混凝土建筑。
3装配式建筑的特点3.1设计多样化装配式房屋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根据住户需要可分割成大厅小居室或小厅大居室。
住宅采用灵活大开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具备配套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
3.2功能现代化①节能:外墙有保温层,最大限度地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②隔声: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保温材料具有吸声功能,使室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③防火: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蔓延或波及;④抗震: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⑤外观简洁,立面清晰而有特色,长期使用不会开裂、变形或褪色;⑥为厨房、厕所配备多种卫生设施提供有利条件;⑦为改建、增加新的电气设备或通讯设备创造可能性3.3制造工厂化屋架、轻钢龙骨、各种金属吊挂及连接件都为机械化生产,尺寸精确;楼板屋面板为便于施工亦工厂预制;室内材料如石膏板、铺地材料、天花吊板、涂料、壁纸等经过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
况且生产过程中对材料性能诸如耐火性、抗冻融性、防火防潮、隔声保温等指标都可随时进行控制。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自重要比传统建房自重减轻一半,因此地基也简化了。
工厂预制好的建筑构件运来后,在现场工人们按图组装,进度快,交叉作业方便有序,既能保证质量又环保和降低成本。
目前我国钢产量较大,价格也不高,完全可以在建筑市场上大量使用,如果钢结构配以石膏板、轻钢龙骨、岩棉、GRC彩色外墙板、塑钢门窗、彩钢复合板等材料制成装配式房屋,则无论在价格或功能、舒适性方面都可能优于目前的砖混和混凝土结构房屋。
国外许多工业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都曾开发出各种装配式建筑专用体系,具体见表1,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及住宅用大板建筑等也都属于专用结构体系范畴,实践证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专用体系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技术经济性。
4PC构件装配建筑的工程应用4.1龙华保障房项目0008地块项目该项目位于深圳北站附近,总建筑面积21万m2、共4000余套公共租赁房,全部采用PC整体装配式工艺,不仅省时省工,还节省了大量资源,做到了低碳环保。
该项目建设所需PC构件主要包括外墙、楼梯、阳台等维护构件,除了楼房框架建设周期会长一些,后期建设主要是组装构件,大大缩短了工期。
⑴一体式构件防水性能好。
目前居民投诉的建筑质量问题中,墙体、窗户的渗漏一直较多,而本项目所采用的外墙PC构件是一体式构件,墙体紧密不渗水;在加工厂内,窗户也通过一体化的制造工艺嵌在外墙构件上,窗户和墙体间没有缺口和缝隙,达到”不透水“的效果。
广东土木与建筑DEC2011No.12 2011年12月第12期⑵可省去抹灰等多道工序。
本项目建设采用了PC整体装配式工艺、组合大钢模、高层施工升降平台三大新技术,不仅节省了大量资源,还省去了多道工艺。
在传统的建筑工艺中,毛坯外墙表面平整不一,还要经过抹灰等多道程序才能上料粉刷,而PC外墙在生产出来后其表面已非常光滑,不需抹灰就可直接涂料粉刷。
⑶采用组合大钢模技术,墙柱混凝土浇筑可节省大量木模,真正做到了节省材料、低碳环保。
但该项目使用PC构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太高、产业链不完整,是阻碍PC装配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
要降低PC装配的成本,只能靠大规模推广,本项目造价为3998元m,比用传统建筑方法造价高出将近400元,目前关于PC构件装配这种“工业化”住宅生产方式的大市场还未形成,如果可以大规模生产PC构件则必定能降低成本。
4.2东丽湖·万科城阅湖苑49#~51#楼工程⑴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天津东丽湖度假村旁,总建筑面积17761m2,为3栋地上11层住宅楼,全部采用PC结构构件厂生产,现场安装的建造工艺。
结构梁、柱、楼梯间外墙板(剪力墙)和卫生间楼板为现浇;阳台、楼梯等均为PC板,在现浇结构混凝土施工前安装好,通过预留钢筋与现浇梁、板锚固;楼板采用PC板与现浇板的叠合构造,先在排架上吊装搁置PC板,预留钢筋锚入现浇梁,再在PC 板上绑扎钢筋网片,然后浇捣混凝土;外墙大部分为PC板,板上预埋螺栓通过连接件和现浇结构预埋螺栓连接。
⑵工程施工实施过程根据住宅工业化施工工艺,具体流程如下:测量定位→搭设脚手架→PC楼梯板搁置架→吊放PC 楼梯板→楼板、阳台板搁置架,梁下排架→梁钢筋、模板、预埋件→吊放PC叠合楼板、阳台板→柱插筋、梁预埋件复核、叠合板现浇部分钢筋绑扎→柱、梁、楼板混凝土→循环施工至屋顶层→拆除脚手架→吊装外墙板(先角板,再边板,最后中间板)→砌体结构→安装吊篮→外墙板缝防水→外墙涂料→内装修。
预制PC构件进场后检查编号(型号)、构造、预埋件;外墙板、楼板(阳台板)、楼梯板几何尺寸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安装楼梯板时,应特别注意标高和位置正确,楼梯下口用钢垫块填实,校正后再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