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人美版美术下册教案全集及教学设计2
- 格式:doc
- 大小:214.50 KB
- 文档页数:49
全册(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应能够:1.了解不同文化下的人物形象和它们的表现特点,如中国古代人物形象、西方故事人物形象等;2.掌握绘画基本技能,包括素描、水彩等;3.提升对色彩、形式、结构的感知能力,并能在创作中运用;4.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培养艺术鉴赏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本教材内容设计分为8个单元,介绍了人物描绘的基本技法,以及各种人物形象的表现特点和创作方法。
1.单元一:人物的描绘基础–素描基础技能训练,包括线描、铅笔画和速写等;–人物头部、面部、身体、手部、足部等部位描绘方法。
2.单元二:中国古代人物形象的表现–中国古代武士、仕女、民间人物等形象的表现方法;–探究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形、意”和“工笔、写意”表现方式。
3.单元三:西方故事人物形象的表现–欧洲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表现方法;–探究西方美术作品的色彩、构图、笔触等表现特点。
4.单元四:人物的造型创意–探究不同形式的人物形象,如卡通人物、机器人人物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5.单元五:创作古代人物形象–根据课本中介绍的古代人物形象,通过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创作。
6.单元六:创作西方人物形象–根据课本中介绍的西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过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创作。
7.单元七:创作卡通人物–学习卡通人物的绘制技巧和表现特点;–自行设计卡通人物形象,并进行创作。
8.单元八:人物的组合与创作–探究人物的结构和组合方式;–进行人物创作和场景创设。
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实践、游戏、讨论等,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同时通过课外实践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技能。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画笔、颜料、学生手册、课外实践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评估本教学设计中,评估主要分为课堂表现评估和作品评估两部分。
1.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表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一、活动一:实物分解法绘画1、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实物分解绘画法的基本技法;(2)提高学生的综合绘画能力。
2、教学准备:绘画纸、铅笔、颜料、画笔、毛笔等3、教学步骤:(1)复习之前的绘画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外形;(2)运用分解法,画出外形熟练的物体;(3)学习使用调色板来搭配准确的颜色,创作出拟真的物体;(4)巩固练习,提高绘画能力。
二、活动二:素描技法1、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素描技法;(2)增强学生创作表现形式的敏感性。
2、教学准备:素描纸、铅笔、磨砂纸等3、教学步骤:(1)复习并引导学生了解素描技法的基本构成;(2)运用细锯线的技法画出熟悉的物体,学习运用构图法;(3)借助磨砂纸来把柔和的灰度添加到素描中,让素描饱满起来;(4)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三、活动三:蒙太奇技法1、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抽象蒙太奇技法;(2)提高学生对色彩应用的敏感性。
2、教学准备:彩色纸、马克笔、绘图板等3、教学步骤:(1)复习并引导学生了解蒙太奇的概念;(2)运用自然色彩,发挥其表现力,搭配出形象;(3)学习使用正确的色系,辅以形状、空间等;(4)运用绘图板、马克笔成果,画出抽象蒙太奇图案;(5)大量练习,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四、活动四:轨迹绘画1、教学目标:(1)理解轨迹绘画的实质;(2)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及制作轨迹绘画。
2、教学准备:细针、塑料管、棉签、颜料等3、教学步骤:(1)复习并引导学生体会轨迹绘画的美感;(2)学习运用细针来控制画线的粗细;(3)借助塑料管和棉签来扩充色彩,增加绘画的层次感;(4)大量的练习,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完成作品;(5)推动学生用心去感受,积累创作经验。
新人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第2课(放学了)教案教学设计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放学了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一个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
本课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记忆、观察生活,使学生感受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丰富有趣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回忆使学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应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态的画法及要领,将记忆中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的美好瞬间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会感受到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我们的美好生活,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商量使学生了解放学后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活动场面,从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欢、赞美之情。
难点:人物在活动时的不同姿态,画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构图。
学习材料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一、说一说放学了:1.展示自己的业余生活照片。
2.说一说放学后你的生活。
教学意图:通过图片的观赏,以及回忆放学后有意思的各种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一看放学了:1.观赏书中学生的作品,看看他们放学后的生活。
2.出示课题:放学了教学意图:通过观赏他人的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三、想一想放学了:1.思考:你想怎样表现放学了这个主题性创作绘画?2.创作这个主题性绘画,你存在哪些困难?〔人物动态的表现,通过速写来解决。
重点解决人物的动态规律、人物动态的画法、四肢、躯干、头部〕教学意图: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一节课的速写,解决本课创作的难点。
四、画一画放学了:1.作业要求:动态生动、突出主题、构图完整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放学了》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放学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放学后孩子们的活动场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放学后孩子们活动场景的描述,以及相关的绘画技巧指导。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绘画方法,能够生动地表现放学后的生活场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观察经验,对于放学后的活动场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绘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运用观察和想象,将生活中的场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放学后的活动场景,运用绘画技巧生动地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绘画实践,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方法,提高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观察生活、欣赏美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放学后的活动场景,运用绘画技巧生动地表现出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绘画方法,将放学后的活动场景表现得生动有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放学后的活动场景。
2.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探讨绘画方法。
3.实践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绘画材料、多媒体设备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放学后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你们放学后通常做什么?能描述一下你们的活动场景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放学后的活动场景,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例如:“这幅画描绘了放学后的场景,你们能描述一下画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看起来开心吗?”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要求学生尝试运用观察和想象,将放学后的活动场景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图片导入老师这里有几张中外著名建筑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通过欣赏中外建筑,它们分别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它们的造型都一样吗?学生欣赏中外建筑图片。
宁静、厚重造型各不相感受中外建筑的造型特点及带给人们的不同美感。
造型各异的房屋建欣赏中外建筑图片:感受中外建筑的造型讲授新课观察建筑组成部分及可以概括成哪了解泥板成型建筑的历史欣赏教师范作,了解泥板成型学生欣赏作品与创意实开办陶艺作品展览,交流评课后拓展教师示范引领,掌握泥板制作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造型各异的房屋建筑》同二、讲授新课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建筑一般都是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那它们可以概括成哪些形体?3、了解泥板成型建筑的历史文化在我国东汉时期,盛行用泥板塑造房屋的建造模型,至今有1900年了,这件作品制作精良、装饰讲究,体现了当时建筑技艺的高超。
4、欣赏教师范作,了解泥板成建筑一般由顶部、窗户、墙体、门、楼梯、台阶等组成。
可以概括成圆柱体、立方体、锥形等。
学生对照图片认真倾听。
学生欣赏《釉陶楼》,学生认真倾听其文化背景。
学生欣赏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欣赏《釉陶楼》,使学生感受泥板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直观感受泥板建筑型法。
(1)这些都是老师用陶泥制作的造型各异的建筑,它们都用到了一种技法“泥板成型法”。
(2)教师介绍泥板成型法将泥块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
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用泥板成型的技法来创作造型各异的建筑。
5、学生尝试围出各种立体造型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将泥板围成一个立体造型。
你都用了哪些方法?6、教师示范引领,掌握泥板制作方法。
教师现场演示:(1)看看老师可以围成哪师作品。
学生接触新概念——泥板成型法,并认真倾听和理解。
学生认真观的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些立体造型。
这是一块泥板,我用陶针切出三个一样的三角形泥板,一拼接,看、像不像一个金字塔型的棱锥体。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电脑美术你追我赶》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第19课电脑美术你追我赶》是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对于绘画创作也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电脑绘画软件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创作。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提高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和讲解。
2.电脑绘画软件,如Photoshop、Pnt等。
3.教学素材,如图片、案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电脑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脑绘画的特点和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如选区、图层、滤镜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技巧和方法的使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创意,进行电脑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任务,如结合所学技巧和方法,创作一幅主题明确的电脑绘画作品。
学生自由选择任务,进行创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以及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探索等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品1. 研究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发现其美。
2. 学会用线条、色彩等表现物品的特点。
第二课:美丽的风景1. 研究观察自然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学会用画笔表现风景的特点和自己的情感。
第三课:可爱的动物1. 研究观察动物,了解其特点。
2. 学会用线条、色彩等表现动物的形象。
第四课:人物画1. 研究观察人物,抓住其特点。
2. 学会用线条、色彩等表现人物的形象。
第五课:想象画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发挥。
2. 学会用画笔表现自己的想象。
第六课:版画1. 研究版画的基本技巧。
2. 学会制作简单的版画。
第七课:手工制作1. 研究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完成一个手工制作作品。
三、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探索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完成情况、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时间每课约为40分钟,共16课。
六、教学资源教材、画纸、画笔、颜料、版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风格。
4. 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上就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套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分析一、班级及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的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进度安排周次内容第一周植物写生第二周放学了第三周快乐的人第四周材质的美第五周巧用对称形第六周生命之源—水第七周用彩墨画鱼第八周设计生活标志第九周复习第十周期中测试第十一周动物的脸第十二周艳丽的大公鸡第十三周学画农民画第十四周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第十五周画家凡高第十六周大师画我也画第十七周电脑美术第十八周复习第十九周期末测试第二十周总结1、植物写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条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植物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吃怪味的植物》(播放视频),思考:它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这些植物给你什么感觉?(1)你们喜欢这些植物吗?生:喜欢(2)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绿萝、龟背竹、芦荟、吊兰……(名字)有什么作用吗?有愉悦心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药用等作用。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题1、植物写生2课时教学内容通过欣赏响图片及对自然界中植物的观察分析,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特征、花的角度变化、叶子的穿插等,学习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花、叶的朝向,以及如何用疏密不同的线表现植物。
教具教学目的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对各种植物的描写,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提高他们用线表现的方法。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
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
同时,通过查询有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课件、盆栽植物、勾线笔重点难点重点深入观察植物的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的表现。
难点线条的繁简、疏密变化。
课的结构内容教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解题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君子兰)学观察法教学过程习他们线条的粗细变化。
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
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学生讨论。
学生欣赏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三、完成作业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写生第二节一、组织教学稳定做好上课准备。
二、继续完成作业结合上次作业完成情况。
请学生谈: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
1、植物写生课时2课时课业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对各种植物的描写,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提高他们用线表现的方法。
2、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重点深入观察植物的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的表现。
难点线条的繁简、疏密变化。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盆栽植物、勾线笔2、巧用对称形课时 2课时课业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知道对称美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对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学习对称式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作品。
2、隐性目标: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哪里有对称式的,以及在自然和生活中的体现。
了解他们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对称形作品。
难点对称美的构成方式、造型的新颖美观。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课件。
3、放学了课时 2课时课业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通过这幅创作画,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生到的知识去表现放学后行走地路上的同学和路上所发生的事件,从而构成的一幅完整的《放学了》的创作画。
同时使学生学到速写的方法,明了速写在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会以速写为基本素材,把它扩展为有意义的创作画。
2、隐性目标通过创作此幅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
重点启发同学用发散型思维,在天天可见的放学路队这一平凡事物中,寻找出有意义的绘画内容。
难点人物速写,教师除讲解外还要进行当场示范。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课件)、铅笔、彩笔、油画棒4、生活中的标志课时 2课时课业类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我们看到这些标志应该怎样做。
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各种不同的标志,并且自己会设计简单的标志。
2、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章守纪的良好作风。
重点认识各种标志所代表的含义。
难点设计标志。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各样的标志)、电脑、各种彩笔。
5、生命之源——水课时 2课时课业类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水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一起来珍惜所剩不多的水资源。
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在参与制作节水爱水的板报中体会美术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收获劳动后的喜悦,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让学生了解到水对人类有多么重要。
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难点:1、学生了解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2、宣传栏的装饰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各样的标志)、电脑、各种彩笔。
6、材质的美课时 2课时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显性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身边的的各种材质给人的美。
2、认识各种材质的感受,即造型、色彩、功能等。
3、能够对作品从以上几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过去学习的美术知识进行描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隐性目标通过学习《材质的美》一课,让学生认识到美妙的多彩世界来自人们精心的设计,各种材质会使世界变得更美丽、更精彩,只有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才能会生活的美好、生活的乐趣,才会有好的设计。
每一个人都有应该有意识地去认识各种材质,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想象才会感受到美。
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各种材质给生活带来的美。
2、学生能够从物品的造型、色彩、功能上描述并以个人的观点进行描述。
3、能将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难点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能将实用功能与造型色彩有意识地结合。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资料、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7、用彩墨画鸟课时 2课时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初步了解彩墨画,对中国花鸟画有初步的认识。
学会基本的运笔、用墨、用彩的方法,用彩墨创作出一幅表现鸟的作品。
隐性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了解禽鸟的基本结构及用写意形式概括表现的方法。
难点:笔墨与形体结构的关系。
鸟的不同动态及画面构图。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旧报纸等相应工具。
8、用彩墨画鱼课时 2课时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了解有关鱼的一些基础知识,初步学习用中国画画鱼的基本方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通过学习画鱼的方法和步骤,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鱼的形象,并有一定的组织画面的能力。
2、隐性目标:通过学习用中国画的画法画鱼,进一步认识写意画的形式美感,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重点: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
难点:特殊技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旧报纸等相应工具。
9、刻印的乐趣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刻印方法。
2、运用刻印的方法制作贺卡、藏书票或书签。
3、运用学习到的刻印技法制作工艺品,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刻印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图案细节的处理与安全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资料、教材、课件学生:制版材料、印制材料10、学画农民画课时 2课时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11、提袋的设计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目标:1、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手提袋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功能。
2、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
隐性目标: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通过提袋的设计与制作,提高立体思维的能力与手工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袋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提袋的结构。
12、降落伞课时 2课时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有关降落伞的原理,并设计制作降落伞。
能力目标: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激发创造精神,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
情感目标:欣赏各种形式的降落伞,进行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制作降落伞,培养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综合学习的尝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拓展,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13、别致的花瓶课时 2课时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利用泥巴的可塑性,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泥塑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立体美感。
教学重点:泥的制作技巧和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对设计的花瓶的独创性。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14、艳丽的大公鸡课时 2课时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冷暖色彩的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基本知识,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在绘画中体验艳丽的色彩给他们带来的快感。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冷暖对比和冷暖搭配。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教学准备:范作、录音机、演示用教具等。
15、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课时 2课时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的画适合做拼图;在制作时,发现拼图切割图样的规律,并能够根据拼图切割图样,把拼图制作的美观、整齐。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我服务意识,通过制作玩具,激发他们学习绘画的热情。
教学重点:发现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的画适合做拼图;总结出拼图切割图样的规律——重复。
教学难点:画切割图样和剪制美观整齐的拼图。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油画棒、水彩笔、勾线笔、八开卡纸、图片资料、课件。
16、画家凡高课时 2课时课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生平的作品。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凡·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教学难点:对作品的理解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教学准备:图片、作家生平、画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