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6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中,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能够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
识别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保障职工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现场监测法、生物学检测法和物化学检测法等。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问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较低、数据易于处理等优点。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问卷设计,例如对不同的职业人群进行不同的调查,或者针对不同的病因展开调查等。
问卷调查法的缺点是,数据来源于被调查者自己的报告,可能存在记忆偏差、信息缺失等问题,数据的客观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在分析问卷调查数据时,需要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并结合其他的数据来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现场监测法现场监测法是指在现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对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能够准确地反映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对有效地控制危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现场监测方法包括空气采样、噪声监测、射线监测、振动监测等。
就例如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过程中,通过抽样测试、样品测定等方法,利用专业设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根据标准要求进行监测、定量和分析,以解决现场操作环境中的问题。
而且,现场监测和定量测定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也有着很大的意义。
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生物体中的生物标志物,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非破坏性、信息量大等优点。
常用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血液检测、尿液检测、毛发检测等。
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体中对职业危害物质的反应,来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
在操作中,需要先确定合适的检测生物标志物,并确保所选标志物与职业危害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本1.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企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工作,从而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包括所有行业和岗位。
2.检测和评价目的2.1 确定有害因素通过检测和评价工作,准确、全面地确定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噪声等。
2.2 评估危害程度根据检测结果,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危害程度和风险水平,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3.检测和评价内容3.1 环境因素检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环境因素进行检测,包括空气污染物、噪声、温湿度、辐射等,以及有害因素排放情况的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2 化学因素检测对工作场所的化学因素进行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有毒气体、有害物质、有害化学品等,检测方法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3.3 物理因素检测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进行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噪声、振动、辐射、照明等,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要求。
3.4 生物因素检测对工作场所的生物因素进行检测,包括但不限于细菌、病毒、真菌等,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健康和安全。
3.5 职业病检测对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因素进行检测,包括但不限于石棉、重金属、粉尘等,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4.检测和评价方法4.1 检测设备和工具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检测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测和样品采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检测方法和标准采用国家标准和规范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4.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浓度计算、数值转换、数据比较等,得出准确、可靠的结果。
5.评价和控制措施5.1 危害程度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和相关标准,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和风险水平,划分为低、中、高风险等级。
5.2 防护措施实施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个体防护、集体防护、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印刷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十-1-9摘要本次检测使用了多种方法,检测了印刷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音、粉尘、有机溶剂、化学因素等。
结果显示,印刷厂存在着一定的职业病危害。
其中,噪音和粉尘超标严重,化学因素和有机溶剂稍微偏高。
需要采取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保障工人的健康。
职业病危害检测方法本次检测使用了以下方法:- 噪声检测仪- 粉尘计- 活性炭管采样法- 气相色谱法以上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印刷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音、粉尘、有机溶剂、化学因素等。
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噪音检测结果表明,印刷厂的噪声值超标严重,高于国家标准。
其中,机器声噪最高,达到80 ~ 85 分贝,对工人的听力会造成损害。
需要在机器旁加装消声器、减震器等措施,降低噪音值。
粉尘印刷厂的粉尘值超标较严重,达到1.6 ~ 2.4mg/m3,高于国家标准。
其中以糊剂烟尘浓度最高,超标值达到1.2mg/m3左右。
建议加强通风换气,定期对车间地面、机器等进行清洗和维护。
有机溶剂检测结果表明,印刷厂的有机溶剂浓度略微超标,建议增加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
化学因素印刷厂化学因素超标略微,其中以酞菁蓝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建议在操作时加强防护。
结论印刷厂存在着一定的职业病危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在噪声源头加装消声器、减震器等设备,降低噪音值;- 增加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 定期对车间地面、机器等进行清洗和维护;- 在操作时加强防护。
以上建议能够有效降低印刷厂的职业病危害,保障工人的健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采样规程一、合规依据 1、《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二、采样要求 1、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2、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在1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采样。
三、采样点数目 1、工作场所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2、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3、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件的工作地点;4、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不同有害物质时:分别设置采样点。
5、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6、劳动者流动工作时,在流动工作范围内,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7、仪表控制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8、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
四、采样对象数量 1、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人:全部采样;---3~5人:采样2人;---6~10人:采样3人;---10人以上:采样4人。
2、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人:全部采样;---6人:采样5人;---7~9人:采样6人;---10~14人:采样7人;---15~26人:采样8人;---27~50人:采样9人;---50人以上:采样11人。
1。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汇总1、钡(Ba):金属钡、氧化钡(Bao)、氢氧化钡(Ba(OH)2)、氯化钡(BaCl2)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2、镉(Cd):金属镉、氧化镉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3、钙(Ca):氧化钙、氰氨化钙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4、铬(Cr):铬酸盐、重铬酸盐、三氧化铬采样方法一: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采样方法二:用一只装有10.0ml水的冲击式吸收管,以3L/min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5、铜(Cu):金属铜、氧化铜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6、铅(Pb):金属铅、氧化铅、硫化铅、四乙基铅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7、镁(Mg):金属镁、氧化镁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8、锰(Mn):金属锰、氧化锰采样方法:微孔滤膜5*15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样2~8h空气样品。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资料复用法、工程分析法、实测法和理论推算法等。
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经验法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
优点是简便易行。
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
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2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②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
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