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4
永和中学七年级下英语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黄微、单钟辉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3年3月Section A 2a-Grammar Focus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并能够运用下列单词短语:one cup of yogurt(一杯酸奶),watermelon(西瓜),teaspoon(茶匙),honey(蜂蜜)2.能熟练运用how many和how much来提问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3.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听力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 how much+不可数名词。
多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5 minutes1. Warming up.2. Review the process of making a banana milk shake.3. Show the learning aims.(展示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一) 写出下列单词或短语:5 minutes1.多少(接不可数名词)_____________2.多少(接可数名词复数)_____________3.酸奶_____________4.西瓜____________5.蜂蜜__________6.一杯酸奶_____________(二)Students write the words and phrases on the blackboard, others check the answer.(三)教师领读单词(四)重点句型:5 minutes1.--How many bananas do we need?--We need three bananas.2.--How much yogurt do we need?--We need one cup of yogurt.三.合作探究: 5 minutes1.How many 和How much 的区别是什么?四.学生展示。
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学案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
同学们,有信心吗?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二、指导书写.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教师示范,讲解要领。
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
要先写长横,再写“人”。
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指导,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天天练。
本环节继续指导书写,完成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的书写训练,同时注重对写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迁移法来书写生字,为书写更多的生字做好准备。
教师总结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词语游戏1.摘果实游戏。
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水循环第二课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回归课本】一、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地球上各种水体之间的________平衡,是陆地淡水资源持续得到_______;(2)促动了自然界的_______运动和_______ 和______交换,由此对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影响。
(提示:(1)水循环将圈、圈、圈和圈联系起来;(2)水是自然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3)水资源处在持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4)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和水的;(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达在对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
二、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分析(1)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________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_______________补给为主;云贵高原区___________补给较多;东北地区的河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补给。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雨水补给,径流变化较大,与_______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________,径流高峰在_____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________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春汛的河流则为________________补给。
【基础训练】1.相关水循环的说法,准确的是()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深刻影响着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④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促动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读“某地地形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说明与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的水循环环节及促动这种循环运动的能量。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什么?(3)判断A环节的名称,说明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什么?。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二节 北方地区学案(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指图说出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省全部位于本区,以及位于本区的省会城市有哪些? 二、【学习目标】1、知道北方地区的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2、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三、【自学探究】(一)读北方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填空:1、北方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有我国最大的油田① ,③是第二大油田 (在 省),② ,④是 ,位于 与 交界处。
Q 是辽宁的 油田。
大型煤矿有:D E F G H I J K 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 。
2、铁矿:A B C ,所以我国北方多 、 、 。
(二)工业基地:北方地区有我国两大工业基地 和 。
1、东北重工业基地中主要是指辽中南工业基地。
1)它是我国最大的 重 工业基地。
临海③ ④ 2)小组讨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3)主要工业城市有:A ,石油化工和造船 中心B C ,这两城市主发展钢铁工业。
D ,是机械制造中心。
① 油田② 煤田。
另:长春是 汽车制造中心。
哈尔滨是电机制造中心。
2、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性工业基地。
东临海。
1)主要城市:A B C2)矿产资源:①煤,②的铁③油田,④的盐场。
3)小组讨论:A、其发展工业的条件。
a b、c、d、。
B、其发展化学工业的资源条件(三)、港口:见第一图a b c d四、【拓展训练】“十五”规划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西电东送”的北通道,就是在山西、陕西及内蒙古等省区的煤矿附近建电站,把煤炭转换成电能输出,供给、及等省市的需要。
五、【巩固检测】(一)读环渤海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港口:①②③城市④⑤⑥⑦⑧(2)矿产及产地:a bc de fg hI(3)⑤城市发展化学工业的资源条件。
(4)②所在工业区发展工业的资源条件。
(二)、选择题1、北方地区被称为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因为()资源丰富A石油、天然气B石油、煤炭C水能、核能D风能、太阳能2、下列钢铁基地不位于北方地区的是()A鞍山B本溪C迁安D马鞍山3、“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因素B土壤因素C地形因素D气候因素4、我国第一大油田是()A大庆B胜利C中原D华北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C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D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6、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江苏B内蒙古C山东D陕西7、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山西B陕西C山东D黑龙江。
14《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学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前预习1. 导入通过课文《普罗米修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希腊神话中的故事、认识一些与人性有关的关键词汇。
2. 板块导入本课将根据课文第二段内容,让学生了解普罗米修斯是如何创造人类,解读普罗米修斯的举动所蕴含的人性。
3. 学习目标1.了解希腊神话中的故事;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3.分析课文,理解普罗米修斯的创造人类的行为,探讨人性。
二、课堂学习1. 导入通过主题音乐,引出“希腊神话”。
2. 语言输入指导学生逐行朗读课文,教师分段导读、注释文中生字生词的意义。
3. 重点词句1.重点词汇:•造物主:创造世界的神;•雕塑: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泥巴:脚下泥土,含义较“土”更形象;•造福:利益于人,使人得到好处;•给予:赋予、提供;•神仙:神话中的人物,具有非凡能力;•支配:掌控、统治;•流淌:流动、涌动。
2.重点句子:“宙斯是造物主,创造出了天地万物,可是,他并没有创造出人类。
”“可是,普罗米修斯用泥巴捏出人形,用自己的智慧把这些雕塑品变成了真正的人。
”“普罗米修斯代表着创造者,他的职责是给予人类智慧和技艺,化解他们的痛苦。
”4. 探究人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普罗米修斯的行为所包含的人性:1.创造力:普罗米修斯具有创造的能力,他可以用泥土捏出人形,用自己的智慧让它变成真正的人类。
2.关爱:普罗米修斯的创造行为是出于对人类的关爱,他希望给人类带来好处、减少人们的痛苦。
3.智慧:普罗米修斯不仅有创造力,还有智慧。
他不仅创造出人类,还让人类拥有智慧和技艺。
4.信仰:普罗米修斯代表着信仰的力量,他相信人类可以变得更好,可以解决自己的困境。
5. 思考问题1.普罗米修斯的行为有哪些体现了人性?请列举出来。
2.普罗米修斯代表的意义是什么?3.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于普罗米修斯的行为?请举例说明。
6. 课后延伸1.自学相关的希腊神话故事,理解其中的道理;2.分别从创造力、关爱、智慧、信仰四个方面,寻找身边生活中的例子;3.调查了解具有创造性职业的人,如他们的工作经验、心得、成功与失败的案例等。
18 《我的白鸽》第二课时(共22张)+学案(含答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的白鸽》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鸽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命的尊重和追求,懂得欣赏美、追求美。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白鸽特点的方法。
4.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增强关爱动物的意识。
5.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学习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作者和白鸽相处的经历,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深刻体会作者在文中融注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描写白鸽的细节,分析其作用。
【学习难点】1、理解文中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2、如何将作者的情感和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学习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进程】【复习】听写读读写写词语根据提示回答问题:我那时正在远离城市的乡下故园里住着读书写作,大约七八年了,对那种纯粹的乡村情调和质朴到近乎平庸的生活,早已生出寂寞,尤其是陷入那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以来的三年。
这三年里我似乎在穿越一条漫长的历史隧道,仍然看不到出口处的亮光,一种劳动过程之中尤其是每一次劳动中止之后的寂寞围裹着我,常常难以诉述难以排解。
(“寂寞"一词在这一段两次出现,你能体会这种“寂寞”吗?)我在祖居的已经完全破败的老屋的后墙上的土坯缝隙里,砸进了两根木棍子,架上一只硬质包装纸箱,纸箱的右下角剪开一个四方小洞,就把这对白鸽放进去了。
这幢已无人居住的破落的老屋似乎从此获得了生气,我总是抑制不住对后墙上的那一对活泼泼的白鸽的关切之情,没遍没数儿地跑到后院里,轻轻地撒上一把玉米粒儿。
(“获得了生气"的仅仅是破败的“老屋”吗?)终于听到了破壳出卵的幼鸽的细嫩的叫声。
(“终于"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新课学习】白鸽易于喂养,依恋故巢,爱护后代,小时候十分丑陋,长成后却尽显纯洁、本真之美。
那么,在作者与白鸽的相处过程中,白鸽对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在文中勾画出作者看幼鸽的心情的句子并朗读:哦!那是两只多么丑陋的小鸽,硕大的脑袋光溜溜的,又长又粗的喙尤其难看,眼睛刚刚睁开,两只肉翅同样光秃秃的。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学案)【我思我学】1、想一想:①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定义的?它和原子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②核外电子的运动具有什么特征?不同电子层是怎样形成的呢?③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和核内质子数有什么关系?2、试一试:①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2.657×10-26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千克,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的总和。
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③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④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B、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C、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D、氢原子中必须有一个电子【同步导学】一、评价要点: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掌握相关计算。
2、知道:离子与原子之间是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的,并注意电荷数与得失电子数的关系。
能以食盐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3、学会:离子符号书写方法,并记住下列离子符号(H+、OH-、Cl-、Na+、Ca2+、Mg2+、SO42-、CO32-)。
二、方法指引:1、你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吗?如何应用呢?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符号为“1”,通常省略不写。
由于在原子的结构中,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相等,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约等于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
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近似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则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
故根据原子相对质量的定义可得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任何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的原子质量的相比较可得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 =2、原子和离子是怎样相互转化的?Na Na +, Cu 2+ Cu 原子 离子,如: Cl Cl -, S 2- S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综合运用:例题已知一个SO 2分子质量为n 千克,一个SO 3分子质量为千克,若以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基准,则S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精要点拨:解此题可根据求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类推。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能力目标:能在升级行政区图上准确填注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简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所学,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学习重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探知过程】探究获知一:1、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我国划分了、、三级。
2、全国共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3、学校所在地全称:省县乡4、我国的首都是:探究获知二:比比看,看谁记得快,认得准小组合作,共同完成34个省级行政区的拼图游戏,感知各省的大小、轮廓及其位置探究获知三:好方法会让你记得更快(对照地图)1、北部边疆(1个)北部边疆内蒙古2、东北部(3个)黑吉辽在东北3、黄河中下游(6个)两河两山再北天4、长江中下游(7个)两湖两江浙上皖5、南部沿海(7个)两广港澳台福海6、西北部(5个)重云藏西贵7、西南部(5个)陕甘宁青新合作共建根据所学完成课本P9活动第四题诊断评价这是你的天空,无需紧张,打开智慧的大门,挑战自我。
成功就在你面前!1、下列省市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 A.河北、江苏 B.辽宁、山东 C.北京、天津 D.吉林、辽宁2、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A.湖北、湖南B.西藏、台湾C.山西、吉林D.四川、云南3、下列省(区)与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的连线,正确的是A.广西——粤——桂林B.福建——闽——厦门C.青海——青——兰州D.贵州——黔——贵阳下列省区中互为邻省的是A.12B.23C.14D.244、读四省区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1)4个省中,① 是省,②省的简称是 ,③省的行政中心是 。
(2)4个省中,有热带面积分布的是 和 。
(3)关于图中4个省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①省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濒临南海B.②省位置最偏南,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位于该省C.③省简称鄂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为邻5、请在地图上填写出西部开发的12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10《竹节人》第二课时(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节人》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意思及涵义。
3.通过表演等多种方式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的意思及涵义。
2.学会表演和解读《竹节人》。
三、教学难点1.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对文本进行思考和探究。
2.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结合个人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来表达自我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了解《竹节人》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及涵义。
•学习表演和解读《竹节人》。
2.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答案,通过介绍文本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探讨文本的兴趣。
•利用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涵义。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等多种方式来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
五、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竹节人》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探讨文本的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竹节人》,并向学生提问: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你从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表演解读引导学生将《竹节人》中的内容用表演形式进行呈现。
学生应该要了解文本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动作,利用表演的方式来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4.个人解读让每位学生自己理解文本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互相交流,尝试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问题。
5.总结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总结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收获,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制定改进计划,加强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六、课堂作业让学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描述自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认识,或者利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如绘画、摄影等),并在课堂上发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阅读理解到表演解读再到个人思考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成为文本的主人公,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鞋》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及笔画。
2.感悟一家人的亲情和忙碌。
二、学习过程
朗读课文3遍,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猜谜语。
一双玉燕靠地飞,早上出门晚上归。
(打一物)。
谜底:鞋。
2.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看爸爸的鞋像什么?妈妈的鞋像什么?小朋友的鞋像什么?
3.写出下列字的结构和笔顺。
(1)儿:结构:笔顺:
(2)大:结构:笔顺:
(3)小:结构:笔顺:
(4)回:结构:笔顺:
明确:儿:独体字。
笔顺是:撇、竖弯钩。
大:独体字。
笔顺是:横、撇、捺。
小:独体字。
笔顺是:竖钩、点、点。
回:全包围结构的字。
笔顺是:竖、横折、竖、横折、横、横。
4.你喜欢课文的哪几句?为什么?请你写下来。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课时氮及其氧化物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
环境污染和保护
难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
资料引入
1小白鼠接触空气中一氧化氮6~7分钟引起麻醉,在12分钟死亡。
主要为
一氧化氮的毒作用,损害深部呼吸道。
一氧化氮尚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高铁血
红蛋白血症。
2 NO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
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亦称为“明星分子”。
一、NO和NO
2
1.N
2占空气体积的左右,在通常状况下,N
2
与O
2
不发生反应,但在 `
或条件下它们可以直接化合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氮的氧化物都有毒。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表
俗语说“雷雨发庄稼”,原因是打雷时,在闪电的作用下,空气中的N2和O2反应生成NO,NO和O2生成NO2,NO2和雨水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流入土壤,做了氮肥。
分析“雷雨发庄稼”原理中涉及的反应
思考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为什么?
三科学探究
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
)
四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SO2、NO2主要来源
(1)煤、石油的燃烧,某些含____或_______________的金属矿物的冶炼,往往会产生二氧化硫。
(2)汽车尾气中含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资料
1 酸雨——露天文物的杀手 希腊古城雅典,是两千年前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那里巍然耸立的帕提农神庙,埃雷赫修庙及其他一些古建筑,如今却在酸雨侵蚀下横遭摧残。
北京故宫,天坛上的大理石栏杆,芦沟桥上著名的石狮子等,在近几十年中由酸雨造成的损害超过几百年风吹雨淋的风化作用,剥蚀速度大大加快。
3酸雨是指pH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
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使水变成弱酸性,因此大气降水通情况下就具有一定的酸性。
但是正常降水的pH不会低于5.6,因为二氧化碳饱和溶液的pH 为 5.6。
降水的酸度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酸性物质的吸收。
前面已经说过,二氧化碳引起的酸性是正常的。
形成降水的不正常酸性的物质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思考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总结酸雨的危害
和氮的氧化物形成酸雨涉及的反应过程。
2分析SO
2
3 如何防止酸雨?应采取哪些措施?
4 CO2也是酸性氧化物,它是否能形成酸雨?它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
讨论
查资料想想下列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白色污染赤潮光化学烟雾
四NO和NO2的比较
反馈练习
1.写出N2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雷雨发庄稼”原理的第一步,其它过程及反应是
2.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1)城市生活污水排放(2)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3)天然水跟空气.岩石和土壤等长期的接触(4)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排放
A.只有(1)(3)(4)
B.只有(2)(4)
C.只有(1)(2)(4)
D.只有(1)(4)
3.下列大气污染物中,能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
A.SO2 B. CO C.NO2 D. NO
4.下列各组物质间反应,其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①Na+H2O ②Na2O2+H2O ③CO2+H2O ④Na2O+H2O ⑤Cl2+H2O ⑥NO2+H2O
A. ①③⑤
B. ③④⑥
C. ③⑥
D. ②⑤⑥
5.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一氧化氮
6 .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酸雨是指pH<7的酸性降水 B.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D.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7.在NO
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
2
为()。
A.3:1 B.1:3 C.1:2 D.2:1
机的动力
8.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下列名词
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白色垃圾;②潮汐;③酸雨;④光化学烟雾;⑤臭氧空洞;⑥可吸入
颗粒物
⑦赤潮;⑧绿色化学
A.①⑦ B.②⑤ C.②⑧ D.⑦⑧
9 将装有30mlNO和NO
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经过足够长时间,到
2
水面不再上升为止,此时试管内剩余气体体积为16ml.求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
各多少ml?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