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煤炭分布
- 格式:docx
- 大小:20.1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一、煤炭资源分布特点1、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
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 5.5%,资源十分贫乏。
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
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
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
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
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市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省份:
1. 山西省:山西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
该省的煤炭产业历史悠久,是中国的煤炭基地之一。
2.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是中国北部的一个重要煤炭生产区,尤其以大庆煤田、乌兰察布煤田等为代表。
3. 陕西省:陕西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煤炭产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4. 河北省:河北省也是中国的煤炭产区之一,尤其以磁县、邯郸等地的煤田比较富集。
5. 安徽省:安徽省的煤炭产区主要分布在淮北地区。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在西部地区也有一些煤炭产区。
这些省市地区的煤炭资源丰富,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基础。
然而,由于煤炭开采和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中国也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减缓对煤炭的依赖。
1/ 1。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储量和产量居世界前列。
根据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程度、矿床数量、分布面积、煤种品种、资源结构及矿业区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将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域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以及陕甘宁、西北和江南地区,其中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
华北地区以山西、内蒙古和河北为主要产煤省份,东北地区则以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为主要产煤省份。
此外,西南地区以四川、云南和重庆为主要产煤省份,陕甘宁地区以陕西和甘肃为主要产煤省份,西北地区以新疆和宁夏为主要产煤省份,江南地区以湖南和江西为主要产煤省份。
二、煤炭资源分布特征1. 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由于交通条件相对薄弱,煤矿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2. 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逐渐减小,但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在我国煤炭资源总储量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但由于该地区的煤矿主要分布在工业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因此其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
3. 华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煤炭开采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华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乱采滥采、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包括地表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
4. 江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煤矿规模较小、开采条件较差。
江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由于地势平缓、水系发达,该地区的煤矿规模较小,开采条件较差。
5. 西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小,但煤种多样化。
西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相对较小,但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复杂,煤种种类多样化。
三、煤炭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决定煤炭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构造条件、煤层赋存形式等。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燃料价值。
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资源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份。
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
而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此外,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也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
总体来看,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北分布不均衡的特征。
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较为稀缺,而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则相对较为丰富。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特征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二、煤炭资源的资源储量我国煤炭资源的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已超过1300亿吨,其中,位于华北地区的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拥有绝大部分的煤炭储量。
此外,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资源总储量已超过5000亿吨,位居世界首位。
这些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为我国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我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煤矿开采体系。
煤炭产能持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逐步提升。
同时,我国也在加大清洁技术的应用和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方面不断探索。
然而,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等,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提升,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煤炭、清洁煤炭等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煤都!这些地⽅煤炭产量丰富,很多被赋予“煤都”桂冠。
新中国成⽴以来,我国“煤都”称号,在各⼤产煤市中已数易其主。
在⼈们⼼⽬中,我国“煤都”或许是这样的:⾸席煤都,终⾝荣誉煤都,⼤跃进时代煤都:抚顺过渡煤都,动乱时代的煤都:开滦开国煤都:阳泉改⾰开放前煤都:枣庄经典煤都、改⾰开放后煤都:⼤同未来煤都、⼆⼗⼀世纪煤都:鄂尔多斯在如今的新时代,如果按煤炭产量来算的话,谁⼜是今天真正的“煤都”呢?下⾯,我们以2017年煤炭产量为准,⼀起盘点下我国⼗⼤产煤城市。
1鄂尔多斯2017年原煤产量60246万吨今年2⽉份鄂尔多斯市统计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2017年鄂尔多斯市累计煤炭产量60246万吨。
鄂尔多斯(Ordos)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
是内蒙古⾃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黄河⼏字弯河套腹地,地处内蒙古⾃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
鄂尔多斯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
在鄂尔多斯市87000多平⽅公⾥⼟地上,70%的地表下埋藏着煤。
按地域位置,鄂尔多斯市可划分为东西南北四⼤煤⽥。
东部即准格尔煤⽥,西部即桌⼦⼭煤⽥,南部即东胜煤⽥,北部即乌兰格尔煤⽥。
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分布⾯积⼴,⽽且煤质品种齐全,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弱粘结煤、⽓煤、肥煤、焦煤。
⽽且⼤多埋藏浅,垂直厚度深,易开采。
2榆林市2017年原煤产量40015.82万吨今年1⽉份,榆林市统计局公布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运⾏成绩单显⽰,2017年榆林市⽣产原煤40015.82万吨。
榆林,古称“上郡”,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原和⽑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原与内蒙古⾼原的过渡区。
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雄⽯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因当地的⼟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
榆林市煤炭资源丰富,预测储量6940亿吨,探明储量1500亿吨。
榆林市有54%的地下含煤,侏罗纪煤⽥是该市的主⼒煤⽥,探明储量1388亿吨,占榆林市已探明煤炭总量95.7%,埋藏浅,易开采,煤⽥主要分布在榆阳、神⽊、府⾕、靖边、定边、横⼭六县区。
我国有一吨煤炭,就像一个疯狂的数量——准确的约240。
8亿吨。
大部分分布在该国北部和西北部。
大煤热点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
人们在这些地区挖煤已有很长时间,占我国煤炭生产
的大部分。
在我国,煤炭不仅在北部和西北地区冷却,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
等地,多栖息于锡金矿和炭煤矿之上。
为什么?这都是关于地球的奇特动作——构造和地质因素对煤的终点有发言权。
地面的盆地和结构在煤矿储量的形成和悬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由于这些地质学的弊端,我国的煤炭资源出现了一点不平等。
看,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有一大堆煤炭资源,每一块土地都是独特
的财富。
从北方各省涌现出炭疽石的雄伟壮观,在南北两岸,比特木煤通过山地和山谷织造,证明了土地的持久精神。
而在南部和西南地区,褐色的温柔温暖轻轻地轻轻地低声说出古代的秘密和隐藏的奇观。
这种错综复杂的煤炭资源网反映了我国古代土地的地质和构造多样性,证明了历史上勘探和开采的无休止的舞蹈。
让我们为这些煤种类的辉
煌感到惊奇让我们的灵魂被他们美丽和意义的翅膀所吞噬。
我国煤炭的分布规律我国煤炭的分布规律我国煤炭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规律。
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煤炭资源在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相对集中。
在北方,像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份煤炭储量极为丰富。
这就好比大自然在绘制我国的煤炭资源地图时,把大部分的煤炭宝藏都堆放在了北方和西部这两大“仓库”里。
我们可以把煤炭想象成是大地母亲珍藏的“黑色金子”。
北方和西部就像是大地母亲放置这些“金子”的“大金库”。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说,这些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有利于煤炭形成的地质过程。
例如,在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死亡后堆积在沼泽等地,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如压实、泥炭化、煤化等过程,慢慢形成了煤炭。
而北方和西部的地质条件,像是合适的沉积环境、地层的稳定性等,就像是为煤炭形成量身打造的“温床”。
拿山西来说,它简直就是煤炭的“超级王国”。
山西的煤炭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这里的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为我国的能源供应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数据上看,山西的煤炭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而且,山西的煤炭开采和运输也带动了当地大量相关产业的发展,像煤炭运输需要的铁路、公路建设,煤炭加工需要的化工产业等。
再看看内蒙古,那是一片广袤的煤炭富藏之地。
这里的煤炭分布广泛,露天煤矿也比较多。
这就好比是大地母亲把煤炭宝藏露天放置在内蒙古这片大地上,等待人们去发现和开采。
内蒙古的煤炭运往全国各地,就像一群群黑色的“能源使者”,为各地的工业生产、居民生活提供能源支持。
在我国南方,煤炭资源相对较少。
这有点像在一场资源分配的盛宴中,南方分到的煤炭份额比较小。
南方的地质条件、古地理环境等因素使得煤炭难以大规模形成和储存。
不过,南方也有一些小型的煤矿,就像散落在南方大地的点点“黑色星光”。
了解我国煤炭的这种分布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能源规划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分布规律,合理布局煤炭的开采、运输和利用。
例如,在北方和西部的煤炭产区,建设大型的煤炭开采基地和煤炭运输通道,将煤炭高效地运往东部和南方的能源需求地。
中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及98个矿区名单13个大型煤炭基地及98个矿区名单1、神东基地:神东、万利、准格尔、包头、乌海、府谷矿区2、陕北基地:榆神、榆横矿区3、黄陇基地:彬长(含永陇)、黄陵、旬耀、铜川、蒲白、澄合、韩城、华亭矿区4、晋北基地:大同、平朔、朔南、轩岗、河保偏、岚县矿区5、晋中基地:西山、东山、汾西、霍州、离柳、乡宁、霍东、石隰矿区6、晋东基地:晋城、潞安、阳泉、武夏矿区7、蒙东(东北)基地:扎赉诺尔、宝日希勒、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白音华、胜利、阜新、铁法、沈阳、抚顺、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矿区8、两淮基地:淮南、淮北矿区9、鲁西基地:兖州、济宁、新汶、枣滕、龙口、淄博、肥城、巨野、黄河北矿区10、河南基地:鹤壁、焦作、义马、郑州、平顶山、永夏矿区11、冀中基地:峰峰、邯郸、邢台、井陉、开滦、蔚县、宣化下花园、张家口北部、平原大型煤田12、云贵基地:盘县、普兴:、水城、、六枝、织纳、黔北、老厂、小龙潭、昭通、镇雄、恩洪、筠连、古叙矿区13、宁东基地:石嘴山、石炭笋、灵武、鸳鸯湖、横城、韦州、马家滩;积家并、萌城矿区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储量丰富、煤类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已具有一定的生产开发规模和配套工程设施。
规划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促进资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处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担负向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电煤基地。
冀中、河南、鲁西、两淮基地处于煤炭消费量大的东中部,担负向京津冀、中南、华东地区供给煤炭。
蒙东(东北)基地担负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供给煤炭。
云贵基地担负向西南、中南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电煤基地。
黄陇(含华亭)、宁东基地担负向西北、华东、中南地区供给煤炭。
中国的煤炭资源
(1)煤炭种类
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前者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0.55%);后者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2)煤质特
判别煤炭质量优劣的指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为煤的灰分含量和硫分含量。
一般陆相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低;海陆相交替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高。
中国煤炭灰分普遍较高,秦岭以北地区,晋北、陕北、宁夏、两淮、东北等地区,侏罗纪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的灰分一般为10%~20%,有的在10%以下,硫分一般小于1%,东北地区硫分普遍小于0.5%。
中国北方普遍分布的石灰纪、秦岭以南地区、湖南的黔阳煤系、湖北的梁山煤系等属海陆交替沉积的煤,灰分一般达15%~25%,硫分一般高达2%~5%。
广西合山、四川上寺等地的晚二叠纪煤层属浅海相沉积煤,硫分可高达6%~10%以上。
据统计,中国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仅占探明储量的17%左右。
大部分煤炭的灰分为10%~30%。
硫分小于1%的特低硫煤占探明储量的43.5%以上,大于4%的高硫煤仅为2.28%。
中国的炼焦用煤一般为中灰、中疏煤,低灰和低硫煤很少。
炼焦用煤的灰分一般都在20%以上;硫分含量大于2%的炼焦用煤占20%以上。
中国炼焦用煤的另一大特点是:硫分越高,煤的动结性往往越强,其可选性一般较差。
中国褐煤多属老年褐煤。
褐煤灰分一般为20%~30%。
东北地区褐煤硫分多在1%以下,广东、广西、云南褐煤硫分相对较高,有的甚至高达8%以上。
褐煤全水分一般可达20%~50%,分析基水分为10%~20%,低位发热量一般只有11.71~16.73MJ/kg。
中国烟煤的最大特点是低灰、低硫;原煤灰分大都低于15%,硫分小于1%。
部分煤田,如神府、东胜煤田,原煤灰分仅为3%一5%,被誉为天然精煤。
烟煤的第二个特点是煤岩组分中丝质组含量高,一般在40%以上,因此中国烟煤大多为优质动力煤。
中国贫煤的灰分和硫分都较高,其灰分大多为15%-30%,流分在1.5%-5%之间。
贫煤经洗选后,可作为很好的动力煤和气化用煤。
中国典型的无烟煤和老年无烟煤较少,大多为三号年轻无烟煤,其主要特点是,灰分和硫分均较高,大多为中灰、中硫、中等发热量、高灰熔点,主要用作动力用煤,部分可作气化原料煤。
(3)资源分布
中国在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共有14个,其中有4个最主要的成煤期,即广泛分布在华北一带的晚炭纪——早二叠纪,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的晚二叠纪,分布在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和西北地区的早中侏罗纪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内蒙东部的晚侏罗纪—早白垩纪等四个时期。
它们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分别占中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6%、5%、60%和7%,合计占总资源量的98%。
上述四个最主要的成煤期中,晚二叠纪主要在中国南方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其他三个成煤期分别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形成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
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东北地区,占2.97%。
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4)对中国煤炭的评价
中国煤炭资源在储量、勘探程度、地理分布、煤种及煤质等方面有以下特点: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
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
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
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
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
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
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
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4)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
露天开采效率高,投资省,建设周期短,但中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
新疆和云南。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况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界。
面积118.3平方公里。
区内地势较高,海拔一般在800-1000米间。
铁路有京包、包兰、集二、包白、京通、通霍、平齐、甘武、滨州等线,各主要煤矿皆有铁路、公路直达。
全区1993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2533490.7万吨,保有储量22445279.4万吨;预测储量总计112252757万吨,其中可靠级为26963650万吨。
二、构造特征
天山-阴山巨型纬向构造带中的乌兰格尔-凉城隆起带,对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建造起了阻隔作用:其南是一大型聚煤坳陷,从南向北由过渡相渐变为陆相;其北全为陆相含煤建造,在石拐断陷中沉积了栓马桩组与杂怀沟组,在七苏木等断陷中沉积了大红山群。
总之,由由北向南含煤性逐渐变好。
早、中侏罗纪含煤建造:大多发育在相互分隔的内陆坳陷或断陷中。
除陕甘宁地区为大型聚煤坳陷外,其它均属中、小型盆地。
含煤性也是由由北向南逐渐变好。
晚侏罗-早白垩世含煤建造:在锡盟北部新华夏弧型构造的控制下,成煤条件最差。
在其坳陷或断陷内形成的白彦花群,不仅煤层多而厚,且分布广,这些含煤盆地的展布,随弧型构造的变移而变移,由东向西,方向北北东移向北东东,呈有规律的多字型排列。
含煤性由北
向南逐渐变差。
主要采点:
·内蒙古准格尔矿区·内蒙古乌海矿区·内蒙古东胜矿区·内蒙古陈旗煤田
·内蒙古拉布达林矿区·内蒙古札赉诺尔煤田·内蒙古霍林河田
·内蒙古平庄、元宝山煤田·内蒙古大雁矿区·内蒙古伊敏煤田
·内蒙古胜利矿区·内蒙古包头矿区
内蒙的煤储藏量丰富还大部分集中在包头、鄂尔多斯、准格尔、东盛等附近,据说要建立几个基地准格尔煤炭基地,以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公司为主,锡盟白音花煤炭基地,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白音花煤电公司为主,霍林河煤炭基地,以霍林河煤业集团公司为主,呼伦贝尔煤炭基地,以呼煤集团和伊敏煤电公司为主,锡盟胜利煤炭基地,以内蒙古神华蒙电能源公司为主,伊泰煤炭基地,以伊泰集团公司为主.11个1000万吨级煤炭生产企业是:平庄煤业公司,鄂尔多斯市汇能煤炭投资公司,伊敏煤电公司,神华集团乌达矿业公司,呼煤集团扎赉诺尔煤业公司,呼煤集团大雁煤业公司,伊东煤炭集团公司,呼煤集团宝日希勒煤业公司,神华集团万利煤业公司,内蒙古满世煤炭公司和内蒙古众兴煤炭公司。
2个特种煤基地包括乌海焦煤基地,以神华集团乌达、海渤湾矿业公司为主,生产规模从现在的870万吨增加到2000万吨;古拉本出口煤基地,以太西煤集团和庆华集团为主,生产规模从现在的320万吨增加到7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