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抒情散文的写作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写景抒情散文常见技巧写景抒情散文是一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作者感受和情绪的文学形式。
它既能够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能够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写作过程中,掌握一些常见的技巧可以使散文更加生动且有吸引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写景抒情散文技巧,希望对于写作散文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色在写景抒情散文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读者带来真实的感受,让他们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美丽的自然景色。
因此,在描绘景色时,使用生动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的选择,可以将读者带入到作者的视角中,感受到作者所感受到的美景。
例如,可以用“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等词语来形容湖泊或者森林的美丽,用“清风徐徐”、“微风拂面”等词语来描绘海滩或者田园的宁静。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自然景色。
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在写景抒情散文中,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可以使景色更加生动,增加文采和感染力。
比喻是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做类似或相似的比较,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平凡的景色描述得更加鲜活。
例如,可以用“像一朵盛开的百合花”来形容美丽的山峰,用“像一幅油画”来描绘壮观的日落。
拟人手法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感受和形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强化景色的感人之处。
例如,可以用“大地欣然接受着雨水的滋润”来描述大雨后的大地,用“树林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晃”来描绘风中摇曳的树木。
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写景抒情散文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
三、表达个人感受和情绪写景抒情散文是带有作者个人情感和感受的文学形式,因此在散文中表达个人感受和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短句或者段落来描写自己对景色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触动。
例如,当面对壮丽的山峰时,可以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当看到美丽的夕阳时,可以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通过这样的个人表达,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绪,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采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词语的选择、排列和组织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
散文的记叙与抒情的写作技巧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既可以用来记叙故事,叙述事件,也可以用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培养学生的记叙与抒情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散文的记叙与抒情的写作技巧进行探讨。
一、记叙的写作技巧1.选择合适的人称和视角在记叙散文中,选择合适的人称和视角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都可以使用,但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写作目的来选择。
同时,选择适当的视角,可以使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中。
例如,当我们要记叙一个小孩子的成长故事时,可以选择第一人称视角,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孩子的心情变化和成长过程;而当我们要记叙一段历史事件时,可以选择第三人称视角,客观地叙述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2.运用生动的描写语言生动的描写语言是记叙散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描写细节,可以使读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场景和事件。
在描写时,可以运用形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当我们要描写一个美丽的风景时,可以运用形象的描写,如“湖水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当我们要描写一个勇敢的人物时,可以运用拟人的描写,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勇气”。
3.合理安排故事结构故事结构的安排对于记叙散文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故事结构可以使故事更加紧凑、生动,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般来说,故事可以分为开头、发展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部分可以用来引入故事的背景和人物,激发读者的兴趣;发展部分可以用来叙述事件的经过和发展过程,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结尾部分可以用来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寓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抒情的写作技巧1.运用感官描写在抒情散文中,运用感官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通过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可以使抒情散文更加真实、具体。
例如,当我们要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时,可以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鸟儿的歌唱声和花草的香气,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抒情散文知识点
抒情散文是一种以抒发情感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散文体裁。
它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人物形象、社会现象等,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感悟和哲理。
抒情散文的特色在于其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抒情散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表达:抒情散文的核心是情感表达,作者通过描绘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在阅读抒情散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其情感的来源和内涵。
2. 语言技巧:抒情散文的语言优美、精炼,常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在分析抒情散文时,要注意其语言的运用和修辞的效果。
3. 意境营造:抒情散文常常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景物等来营造一种意境,使读者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震撼。
在欣赏抒情散文时,要注意其意境的营造和表现手法。
4. 主题思想:抒情散文的主题思想常常是深入浅出的,通过描绘事物来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在理解抒情散文的主题思想时,要注意其思想内涵的深度和广度。
5. 写作技巧: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构思、布局等。
作者在写作时,要根据主题和情感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表现手法和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层次,使文章更加紧凑、有力。
总之,抒情散文是一种富有情感和思想内涵的文学体裁。
在阅读和分析抒情散文时,要注意其情感表达、语言技巧、意境营造、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等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高中生优秀抒情散文作文12篇高中生优秀抒情散文作文(12篇)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中生优秀抒情散文作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中生优秀抒情散文作文篇1不知从哪儿飘来这一声稚嫩得令人心醉的呼喊,再次拨动了我心中那根敏感而脆弱的心弦,“妈妈”,一个多么叫人心碎的声音啊!在那个还未来得及破晓的时刻,静得星星也不忍游戏,回到天宇的怀里睡觉去了,那匆匆的行囊在晨曦中渐渐消逝在崎岖的山路上。
“走了”,一声淡淡的离别像清晨的薄雾一样消散,唯有那妈妈手的余温仍停留在我的心头,我的脸上依旧挂着未被擦干的泪痕——“妈妈,慢走……”风掠过我的脸庞,晶莹的泪珠滑落在路边寂寞的小草上,一起滚落了我那离别的惆怅。
在那个朦胧的早晨,我终于明白了——离别是踏上生命旅程的第一步。
告别不都是难过的,也许蕴含着希望,蕴含着梦想,还蕴含着更愉快的相逢。
身为留守儿童的我们承受太多本不应该承受的东西。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走在街上,陪伴我们的只有寂寞、思念,听着别人家孩子的嬉笑,环顾四周,寂静得让人产生了幻觉——这是一个完整的家吗?没有父母的家还算一个完整的家吗?我曾多次问过自己。
但我深知父母是为了我才外出奔波,是为了我的前途才常年在外打工赚钱,他们不想我将来像他们一样辛苦,希望我能出人头地,走出这个小山村。
所以他们青丝化作白发也毫无怨言,哪怕皱纹爬满昔日红润的脸庞,岁月的痕迹刻上昔日白皙的双手,忙碌的身影布满昔日美丽的双眸……但他们别无所求,家庭的幸福安康,儿女的成才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青丝变白发为谁?为我!在今夜的朦胧中,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走近我的枕旁,丝丝银发随风飘拂……一声“妈妈——”那声音好长好长……高中生优秀抒情散文作文篇2语文,我们时刻都在接触着,在学习着,可以说在出生就开始学语文。
但是,进入初中后,我觉得我的语文学习又上了一个台阶。
抒情散文写作技巧抒情散文是一种以个人情感和感受为主导的文学体裁。
它讲述的是人们的内心世界,通常包含对自然、生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刻感受和思考。
抒情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下面,我将讨论一下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
一、情感饱满抒情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情感饱满。
散文作家需要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文学语言来传达给读者。
在写作时,要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二、感官描述抒情散文需要通过感官描述来表现情感。
可以使用细致的描写来展现自然景观、人物情感、生命气息等。
例如,当我们在描述一个美丽的风景时,可以用“花团锦簇”、“碧波荡漾”等形象生动的词汇来让读者形象感受到这个景象。
三、节奏感抒情散文需要有良好的节奏感。
写作时平稳缓慢时快速生动交错,但是要避免过分复杂和过于拖沓。
优美的节奏可以带动读者的情感,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把握度写抒情散文要把握好度。
如果写得过于沉重、过于煽情,会让读者产生反感。
散文作家要学会在情感和语言上把握好度,让读者感觉到底是真情实感,还是工具化的夸张。
五、用词恰当抒情散文中的用词要由简入奢,不能过于繁琐。
在使用辞藻时,散文作家要选用更加具有渗透性的词汇,例如一些具有诗意的辞汇,来让读者体验到文字的情感和感受。
六、体裁多样抒情散文的体裁有很多。
有散文小品、游记、随笔、小说、诗歌等形式。
在写作时,散文作家可以灵活运用这些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七、结构重视抒情散文的结构也是很重要的。
它需要清晰的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作家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结构,并使用它们来组织自己的文章,以使文章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总之,抒情散文的特点是表达个人情感和感受,给人带来心灵的温暖。
在写作时,要注重情感的独特表达,正确使用语言,掌握文学技巧,以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最后,我想说的是,抒情散文可以理解成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写作时,让情感真情流露,才能让文章表现出真实感、自然感和人文感。
散文的写作风格与语言特点散文是一种以叙述或抒发个人感情、思想、情怀为目的的文学体裁。
在文学史上,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受到广泛关注。
散文的写作风格与语言特点对于塑造作品的情感氛围和共鸣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散文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为主线,以展示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写作风格1. 抒情性的写作风格散文以表达个人感情和心境为主要目的,因此抒情性写作风格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散文作家追求真挚的情感表达,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细节和丰富的内心体验来打动读者。
散文中常见的抒情手法包括写景、叙事和抒发情感等,这些手法使作品充满了温情和感人的力量。
2. 叙事性的写作风格散文中常常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叙事性的写作风格使作品具有一种故事性和连续性,让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散文作品来了解作家的情感经历和人生感悟。
通过具体的叙述,读者可以体验到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家的主题和情感内核。
3. 随想性的写作风格散文作品常常带有一种随意而自由的特点,充满了作家自身的思考和感悟。
散文作家常常通过随性的写作方式,表达个人的思绪和情感。
这种随想性的写作风格使散文作品更具有自由感和灵活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二、语言特点1. 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散文往往采用简洁而明了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简单直接的文字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语言特点能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意义,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2.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为了丰富作品的语言韵味和表现力,散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独特表达。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散文作品可以在情感和智慧的层面上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3. 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散文作品的语言风格力求朴实自然,贴近生活,与读者产生共鸣。
在语言的运用上,尽量避免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而是注重使文字自然流畅。
抒情类散文知识点总结抒情散文的特点:抒情散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情为主,情感真挚。
抒情散文可以表达各种情感,如爱、恨、喜、悲、思念、感怀等。
作者通过文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使读者通过阅读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共鸣。
二、以感悟为旨,对生活情感的感悟。
抒情散文通过对生活、自然、人情的感悟,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体验。
三、以意蕴为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要点睛为好,要言不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以优美的语言为载体,运用修辞、比喻、象征等手法,使文字更为生动、形象。
五、以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情感的蕴涵。
抒情散文的类型:抒情散文按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抒情散文、叙事抒情散文、抒情游记散文、抒情杂文等。
叙事抒情散文,既具有叙事的特点,又兼有抒情的色彩。
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表达出作者的真挚情感、对人生的感悟。
抒情游记散文,则在游记的基础上增添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文风情的情感表达。
杂文抒情散文是在杂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生活、时事的情感抒发,对社会现象的感悟。
这些类型的抒情散文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形式,但都以情感抒发为主。
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抒情散文写作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情感真挚。
抒情散文要求作者的情感真挚,要有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打动读者。
二、意境美妙。
抒情散文要具有美的意境,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修辞生动。
抒情散文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文字更具生动感。
四、抒发真情。
抒情散文要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要真实、自然、情感流露。
五、借物抒情。
抒情散文要善于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抒发出作者的情感。
利用事物的形象来展示情感。
抒情散文是一种以表达真挚情感、感悟生活为主要特点的散文体裁。
在写作抒情散文时,作者要善于用心感悟生活、传情达意,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只有真挚的情感、美妙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才能构成一篇动人的抒情散文。
谈散文中如何抒情主题阐释:散文家杨朔曾说:“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诗意。
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凡是遇到这种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
”“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
”总之,散文中的抒情,要真情流露,要富有激情,要诗意般的迸发。
散文的抒情就是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情有所依。
那么,在散文中如何抒情呢?一、要有真情。
情是文章的根本,“只有当作者先笑的时候,才能换来读者的笑容。
”一份靠头脑捏造的“情”,自己无法消受,何能感动别人?如果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就一定能震撼人心。
经典抒情:雨声如禅,听雨即在悟道。
它使浮躁的心境渐趋平静,静得像一泓无波无澜、宠辱不惊的碧水。
此时,你会感到雨打窗棂的玉振之声和生命的节律高度融合。
——钱国宏《生命的呢喃》选段由写雨而抒情,听雨在悟道。
雨可以使人浮躁的心变得波澜不惊,可以与生命紧密融合。
开头两句总说,后两句分解,给人以层次感,将所抒之情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使读者产生一种震撼。
学生原例:春,虽然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秋的无私奉献,硕果累累更让我感动。
让我们一同感悟秋天,在秋风中学会奉献!特点解析:以上片段显然是在对秋天加以赞颂,作者采用转折句式来突出秋的特点,试图让读者体味到秋天有着比春天更美,更值得人们去学习。
但是,细细品读,觉得这样的抒情并非能够让人感动,不如对它做一修改。
升格天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奉献的季节。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令人奋发;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秋天更让人激动。
让我们一同去感悟秋天,在秋风中学会奉献!成功体验:同是对秋天的感悟,“升格”片段更富有层次感,前两句用抒情的方式对秋天加以概括,中间一句则是在春与秋的比较中突出秋天,最后两句是作者发自内心对秋感悟。
关键词:立意选材意境文采内容提要:抒情散文是情文并茂的美文,想写好它并不容易,立意方面要新颖独特、表达上要含蓄自然、巧妙深刻,选材方面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利于产生联想的、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还要创造优美的意境,产生和谐的旋律。
只有注意以上几个方面,才能写出意境美、语言美、音律美的动人篇章。
浅谈抒情散文的写作兴化市昌荣初级中学韦秀抒情散文的写作是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想写好抒情散文却比较难。
今天我们就其立意、选材、意境、文采等方面来谈谈抒情散文的写作。
善于立意立意要新颖独特。
立意新颖独特,作品才有审美价值,才有生命力。
一篇抒情散文若没有新的立意,文字再美也是平庸之作。
古人说:“文章切忌随人后”,就是主张写文章要“标新立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如丰子恺的《杨柳》,在常人的眼中,杨柳有“知春”和“报春”的特点,因而杨柳便成为春景的一种点缀。
可是丰子恺以独特的眼光,从杨柳“下垂”的特点生发出联想,突出表现了它不同于那些“一味求高”的“贪婪之相”的树木。
这虽然是作者的主观联想,却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得写作的“独特性”和“独具慧眼”的启迪。
抒情散文新颖独特的立意,来源于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以及在观察、体验基础上的新发现、新创造。
我们只有对生活进行深刻的观察,用心去感受、思考,立意才会新颖独特。
苏辙说:“文者气之所形也”①就是这个道理。
立意新颖独特,与选择角度有很大关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一变,它往往就会呈现一种新面貌。
而角度新,立意新,作品才能给人以新鲜之感。
立意要巧妙深刻。
所谓巧妙深刻。
就是题材虽小,开掘却深,能够收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抒情散文的写作,往往以“小”题材显示出自己的个性。
因此,它要求题材要小,开掘要深。
题材小,容易把握和开掘,也易于收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朱自清说:“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无论缁铢之别,淄渑之辨,总要看出来而后已,正如显微镜一样,这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独到的秘密!”②没有这“拆开来看”的开掘精神,就不能发现“小”中的“大”内涵,立意也不易深刻。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茶花赋》等作品,虽然只择取了白杨树、茶花这些小题材,但作者能从时代的高度来开掘思想内涵,收到“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
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要善于从很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其深刻含义来。
新颖的立意,还需含蓄自然地表达。
抒情散文的写作,往往是作者内情与外物的融合,而产生“景以情合,情以景合”的复杂过程。
我们在写作抒情散文时,旨意常常不直接表露,而用托物寓意的方法,达到抒情言志的目的。
所以,寓情与景,寓意与事是我们写作抒情散文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叶圣陶说:“这个里头蕴含着那个、那个里头蕴含着这个”,“含有象征的意味”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如果我们寓意用得成功的话,可以使作品含蕴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如杨朔的《荔枝蜜》通过养蜂员之口,介绍了蜜蜂勤劳的生活习性,感染了作者,使作者动了情,自然地联想到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者把蜜蜂的形象和劳动人民的形象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深刻地揭示了一个生活哲理,赞扬了“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崇高品格。
可以说,作品寓意深刻、含蓄、自然、耐人寻味,成功地完成了以蜜蜂的可贵品质,咏赞劳动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艺术创造。
精于选材抒情散文对选材构思的要求很严,要求用短小的篇幅写景状物,抒发感情,发挥思想,创造意境。
只有精于选材,才能写出情文并茂、意境隽永的作品。
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作者不可能全知全能。
因此,只能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刻的材料,这样才能把它写得透彻、精辟。
有经验的作者无不在选择材料上扬自己熟悉之长,避自己陌生之短。
选择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材料。
散文的题材小至草木虫鱼,大到海阔天空,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它需要采用联想的方法。
从眼前的人、事、景、物想到与此相似、相反或有联系的各种人、事、景、物。
抒情散文的写作,离不开联想。
联想可以把主观境界和客观事物融为一体。
作者靠着这种联想,可以由眼前的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或与此物相关的他人。
所以,选材要注意选择有利于联想的材料。
丰富的联想让人的思想纵横驰骋,无所拘囿,可以丰富文章内容,拓深意境。
郭沫若由石榴的枝干和叶,联想到梅树的枝干和杨柳的叶;由石榴的深红色的花,联想到这是“夏季的心脏”;由石榴的花瓣,联想到“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由盛开的紫藤萝“从空中垂下”,联想到“像一条瀑布”;由眼前紫藤萝的“活泼热闹”,联想到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架被拆掉的“不幸”。
这些利于联想的事物,一旦和作者的主观境界融合,便能寄以深刻的寓意,从而在写景壮物中达到抒情的目的。
选择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
林语堂说:“凡可引起会心之趣者,则可为作文材料,反之则决不可。
”④这里所说的“会心”,就是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暗示”,产生主题的“契机”。
我们写抒情散文,就要善于发现这种“暗示”,捕捉这种“契机”。
这样的材料,就是表达主题的理想材料。
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可以着眼于国家大事,又可以落笔于生活小事。
如《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宗璞就善于捕捉身边的花草树木来描绘自然、寄托情思,阐发哲理。
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在一般人眼中不足为奇,但在作者眼中却视为珍品,为什么呢?因为它虽属于“小”景,却充满了光辉,散发着芳香,焕发着勃勃生机,它驱除了“我”心头的不快之感,给“我”带来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它铭刻着时代的印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苏醒;它启迪人们领悟,得时时遵循生命永动不息,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自然法则。
这种细小而平凡的题材,往往更能细致入微、真切自然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做到事小而意大,笔简而情丰。
创造意境抒情散文的写作尤其重视追求意境。
王国维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有意境而已。
”⑤这说明了意境的重要。
所谓意境,就是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使内情与外物相融合,深意与画面相交融,从而感染读者,唤起读者的丰富联想。
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人心中之一境界。
古文能写真景真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⑥因此,他要求创造意境必须要“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⑦把情与景、主观与客观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这就是创造意境。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情与景、主观与客观的融合呢?意境的创造,要处理好“情”与“物”两者的关系,只有将情感融入描写对象之中,做到物我合一才有意境可言。
概言之:意境是情与景、物与我相融合的产物。
朱自清也曾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意境的产生靠观察和想象。
如贾平凹在《月迹》中描述了三幅具有诗意的画面:一是几个农家孩子,于中秋之夜镜中望月,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未了便全没了踪迹”因而说:“月亮是长了腿的”童心的想象力多奇妙。
二是庭中望月,望月中嫦娥桂树,看甜酒杯中浮起圆圆的满月;三是到河岸寻月,宁静、恬美的画面中透露出孩子们真挚与纯洁、天真与富于幻想的情趣。
“月亮是什么呢?”“月亮。
是个好。
”表达出了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热烈憧憬和向往。
作者将如画之景,景中之人,纯真之情、深邃之意融为一体,创造出了诗意盎然的优美意境。
再如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写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可谓勾魂摄魄,十分精练。
以水喻月,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语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澈的水中交错的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语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
正当读者恍惚迷惘地加以体味时,作者却轻轻地点出:“盖竹柏影也。
”于是恍然大悟。
只消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以宛然具现。
它一方面来自真切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又出于高明的烘染技巧。
“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
两句之间,有正写、侧写之分,收点染并用之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
讲究文采抒情散文常被称为“美文”,文字优美,富于文采是其外部特征。
抒情散文写得辞藻华丽,是文采;朴素自然,也是文采;华丽和朴素,两者各有各的美。
讲究文采,就是要运用恰当。
徐迟说:“散文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采,还要善于发扬它。
”⑧我们写作抒情散文,要把两者统一起来。
华丽的文采是需要的,但不能过分地雕章琢句,片面地追求华丽,我们更要把抒情散文写得朴素、自然,追求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纯美。
用词也要讲究变化,生动形象,有韵律感。
句式要长句与短句相间,骈句与散句结合,或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或联想,造成抑扬顿挫,急缓有致的抒情节奏,构成和谐的旋律,写出富于意境美、语言美、音律美的动人篇章。
下面我们就以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为例。
从语言的角度看,文句的长短、整散,语势的疾徐、直曲,字音的响沉、抑扬,它们错杂相间,使文章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和谐流畅,而构成声音的节奏。
本文的语言就做到了这一点。
例如:“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读这段文字,我们仿佛听到了“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在静谧的世界里若有若无,引导读者进入一种“禅的世界”。
这段文字流畅而节奏鲜明,对偶句、比喻句、排比句,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迷人的节奏,富有音乐美。
不过,还应当说明一点,语言作为文学的表达工具,毕竟是外部形式的东西,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最终还得根据文章内容而定。
参考书目:①《苏辙集·上枢密韩太尉书》②朱自清《山野掇拾》③叶圣陶《樱花精神》④林语堂《大荒集·论文》⑤、⑦王国维《宋元戏曲考》⑥王国维《人间词话》⑧徐迟《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