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错题分析及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11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反思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加和进位加,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说难度并不大,孩子们掌握的还是可以,可是计算的结果正确率却不高,不是这边错了就是那边写漏了,教孩子们计算时一定要仔细,可是光口头上说,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我们几个平衡班老师也在互相商讨,究竟有什么好方法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可零零碎碎,究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本人事后整理了以下,想出了以下一些不成熟的办法,正在试行中,结果有待检验。
一、抄题目有要求。
孩子们常常出现数字抄错的现象,如把89写成98,59看成56等等,因此碰到让孩子抄题计算时,我严禁看一个数字写一个数字,一定要求把整个算式读完整记在心里,重复一遍再抄下算式,可能孩子一开始不习惯,但慢慢的总有成效。
另外,还做一些抄数字的专项训练。
二、计算时不打断。
孩子们计算错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一次性算完一题就被打断或分心。
例如明明做的是加法题,列成竖式时却变成了减法,即使写的是“+”,却算成减法,还有个位算加十位却算成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更不用说了。
究其原因,还是思想上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我采取多错多做,少错少做,不错不做的奖罚措施。
例如每天抽5~10分钟时间,做10道笔算,规定时间内全对的,晚上没有额外计算作业,错1~2题。
“错中”复杂抽丝剥茧——《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易错题的分析与策略【摘要】:在学生的学习中,错题无处不在,可以说,错题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
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易错题,并进行深入的剖析,了解每一道易错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认真去思考、分析、讨论,让学生在纠错中掌握知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是对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材以及练习中出现的易错题进行整理与分析,抽丝剥茧,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易错题;归类;抽丝剥茧;对策;《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单元主要安排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解决问题”两大块内容。
计算教学一直是老师们的一块心病,不管你平时多重视,多加强,计算的错误率仍旧居高不下。
尤其是这一单元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看似已然通透,做起来仍是错误不断。
解决问题这一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已经达到能基本读完题目,并能初步理解题意,但对题目的分析,解题的方法以及抽象能力的建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这在解决问题的练习中显现明显。
下面就对这一单元中出现的易错题进行归类与分析,并探究正确解题的对策。
一、易干扰题——错中思措(一)思维干扰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头脑中的信息也日渐丰富。
一方面,这些知识与经验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但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干扰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正确理解与掌握。
尤其在计算题,比如:对策:首先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习惯一般都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在计算的时候也很需要审题。
如一步计算题,先要判断个位相加是否满十,或相减是否足够,然后考虑是否向十位进1或借1;再如两步计算,要先判断运算顺序,看好运算符号,再逐一计算。
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数学需要严谨,对书写的格式要求严格,凌乱的书写影响视觉。
尤其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初次接触进位1、退位点,必须规范书写,为以后三位数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复习课,第一次上这节课时,考虑到所教的学生都是二年级的孩子,所以在课件的风格上我选择了以卡通为主,但是课件做的有点花,会带走小孩子一部分的注意力,第一个环节的知识框架复习有点过于简单笼统,应该细讲;练习题有点少,大多数的练习题都集中在计算上;同时应用题的解决不够深入,还停留在表面。
课后各位老师给了我很多的指导,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复习课并没有为孩子们进行归纳整理的意识,环节的设计上也没有循序渐进,没有层次感。
在课堂的一开始时,第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先让孩子四人为一小组,自己翻书总结归纳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再让小组派代表带领大家对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把时间交给孩子,可能是二年级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还不是特别好,花费了比预期还要多的时间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之后的练习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口算能力,出了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题,但是由于想考察孩子的速算以及正确率,我出示题目时是一题一题的显示的,结果孩子需要反应的时间很长,而且有些孩子急于算出答案,导致结果出错还要再二次计算,太浪费课堂时间。
在“我是小法官”纠错环节,“对”的题目学生判断“错”的题上处理的不是很好,应该让判断“错”的同学起来说错在哪里,站起来再算一遍说不出错误原因了也就知道这道题“对”了,还有就是在最后一部分的列竖式计算时,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让孩子上台展示,应该挑有错题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让其他孩子说出错在哪里以及运算顺序,计算顺序应该紧扣计算法则,这是要改进的地方。
还有就是对学生的评价没有跟上,鼓励性的语言太少,这是我今后课堂要注意的地方,针对学生具体的表现出的优点进行点评,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哪些是好的方面应该保持,强化的多了孩子的语言就会越来越规范。
针对这节课的一些不足以及漏洞,还有在复习时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深深的认识到在今后的复习中我需要重点抓的几个方面:1.学生计算能力严重不足。
加法与减法的错误分析帮助孩子纠正常见错误(正文)加法与减法的错误分析帮助孩子纠正常见错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法与减法是最基础、最常见的数学运算。
然而,很多孩子在进行加减运算时常常会出现错误。
本文将对加法与减法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纠正错误的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运算。
一、加法常见错误分析1. 未正确对齐十位、个位数加法运算中,很容易出现未正确对齐十位、个位数的错误。
比如,在计算12+28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将12的个位与28的十位相加,导致结果错误。
纠正方法:教导孩子在进行加法运算时,需要正确对齐数位,将十位与十位、个位与个位相加,避免出现对齐错误的情况。
2. 进位处理错误进位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些孩子在处理进位时容易产生错误。
例如,在计算56+38时,有些孩子只算出13,而忘记将1进位到十位上,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62。
纠正方法:教导孩子在计算加法时,要注意进位的处理,将进位数正确地加到高位上,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 运算符号混淆加法运算中,有些孩子容易将加号和减号混淆,从而导致运算结果错误。
例如,在计算23-15时,有些孩子错误地将减法运算符号写成了加号,得出错误的结果38。
纠正方法:引导孩子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符号,帮助他们正确辨认并运用加减法运算符号。
二、减法常见错误分析1. 减数与被减数位数对齐错误在减法运算中,有些孩子容易对齐减数与被减数时出现错误。
例如,在计算57-18时,有些孩子会将5与1对齐,导致得出错误的结果46。
纠正方法:教导孩子在做减法时,要注意对齐减数与被减数的各个位数,确保减法运算的正确性。
2. 不借位或借位错误减法运算中,借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有些孩子在进行减法运算时,不会借位,或者借位的过程出现错误。
比如,在计算53-28时,有些孩子会错误地将5减去2,得出错误的结果23。
纠正方法:教导孩子正确地进行借位操作,使减法运算的步骤正确无误。
二年级100以内加减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计算错误:学生可能会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如忘记进位或退位,将数字看错等。
解决策略:可以通过练习和检查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混淆概念:学生可能会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混淆,导致计算错误。
解决策略: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理解困难: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一些复杂的计算方法,如进位加法和连加等。
解决策略:可以通过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解决问题易错专项训练-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目录第一部分:例题精讲。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第一部分例题精讲1.兔宝宝采了多少个蘑菇?兔妈妈和兔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答案】34个;87个【分析】根据题意,兔宝宝的数量比53个少19个,由此用53-19计算出兔宝宝的个数;再根据加法的意义,将兔妈妈和兔宝宝的数量相加即可求出一共的个数。
【详解】53-19=34(个)34+53=87(个)答:兔宝宝采了34个蘑菇,兔妈妈和兔宝宝一共采了87个蘑菇。
2.一只书包原价72元,商场促销,妈妈付了60元,找回8元,这个书包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答案】20元【分析】根据题意,先用妈妈付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现在书包的价格;再用原价-现价=便宜的价格。
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60-8=52(元)72-52=20(元)答:这个书包现价比原价便宜了20元。
3.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嘉兴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支援湖北。
第一批出发支援的医护人员有12名,第三批支援的医护人员有43名,第二批支援的医护人员比第三批少16名。
(1)第二批支援的医护人员有多少名?(2)三批支援的医护人员一共有多少名?【答案】(1)27名(2)82名【分析】(1)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列式计算。
(2)用加法把三批支援的医护人员的人数加起来,求出和,就是一共的人数。
【详解】(1)43-16=27(名)答:第二批支援的医护人员有27名。
(2)12+27+43=39+43=82(名)答:三批支援的医护人员一共有82名。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1.一本故事书共93页,小军第一天看了18页,第二天看了20页。
还剩多少页没有看?2.商店里原来有90台电脑,卖出去35台,又运进19台,现在商店里有多少台电脑?3.每双运动鞋62元钱,每件运动上衣24元钱。
要买这两样商品,需要花多少元钱?4.小朋友们去参观博物馆,三个班合乘一辆车,够坐吗?人数二(1)班26二(2)班27二(3)班255.二(3)班有女生19人,男生25人,其中17人参加接力赛,其余同学参加跑步比赛,参加跑步比赛的有多少人?6.果园中原来有41箱梨子,有39箱苹果,运走了13箱梨子,现在果园中苹果比梨子多几箱?7.二年级同学去植树,二(1)班植了52棵树,二(2)班比二(1)少植9棵树。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点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先把整十数分别看成是几个十,再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减);也可以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结果的末尾添上1个0。
知识点2: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先把两位数上的个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再加一位数。
知识点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可以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加得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还可以先把一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知识点4: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先用个位上的数减去一位数,再与整十数相加。
两位数减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减去整十数,再和一位数相加。
知识点5: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可以先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减一位数,同时十位上的数必须减去1。
也可以把两位数分成10和几十几,先用10去减一位数,再把结果与几十几相加。
知识点6: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知识点7:采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同数连加的问题,可以用连加计算,也可以列表解决问题。
解决连减同数的问题,可以采用分一分,圈一圈的方法,也可以连减解决问题。
典型易错问题解析易错点1:两位数加整十位、一位数(不进位),不能准确地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例题1】直接写出得数。
26+30=() 4+23=()错误答案:26+30=(29) 4+23=(63)正确答案:26+30=(56) 4+23=(27)错点解析:此题错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时,把不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了。
都是“粗心”惹的祸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错例分析及对策发表时间:2020-12-31T11:21:02.0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4期作者:王菊[导读]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王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 312030【内容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但就现在小学生的计算现状来看,无论是平时的作业还是最终的检测,每个孩子的计算能力都不容乐观,这不仅让家长惋惜,更让老师担忧。
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不是不会算,而是太粗心。
真的是“粗心”惹的祸吗?仔细分析,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笔者针对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对策,以切实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复杂的计算打好基础。
【关键词】:计算能力 “粗心” 算理算法计算习惯【正文】“数的认识与计算”之于数学学科的意义,正如同青砖红瓦之于高楼大厦的意义,是根基,亦是主体。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预备军,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试着回想一下,从我们会掰手指算数开始,可以说就已经会计算一些简单的加减法了,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当学到这部分知识时,计算错误还是屡见不鲜的。
学生每次出现计算错误时,我们总是容易将其错误原因简单地归咎为马虎、粗心、不仔细,结果就将计算错误简单化而不深究。
可这所谓的马虎、粗心,究竟源从何来?一.知易行难——计算现状“披上阴霾”1.口算能力明显下降在教学本单元之前,笔者对上届一年级每次的口算练习结果作了统计: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不进位)20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及简单混合运算14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20题正确率 94.7% 91.0% 90.9%纯粹的口算本来应该是最基本的数学技能,可是通过调查发现:一年级的学生计算能力越来越弱,不仅在正确率上大幅下降,在计算速度上更是参差不齐,80题口算快的可在4分钟左右完成,而慢的则需要花上10多分钟,特别是在加减混合两步计算时,差距则更为明显,且很多孩子在口算过程中欣欣然地扳起了手指。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运算1、计数单位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一(个)”;第二位是十位,计数单位是“十”;第三位是百位,计数单位是“百”。
2、数的组成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有几个一。
3、百数表4、计算(1)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点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2)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几十加几等于几十几,几加几十等于几十几。
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先把整十数看成以“十”为计数单位的数,再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
(4)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个位相加不满十,十位的数不变;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5)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即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
个位够减,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作十)。
二、认识人民币1、人民的单位:元、角、分2、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3、简单的计算:单位相同时,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
三、找规律1、找图形排列规律的方法(1)按照颜色重复的规律;(2)按照形状重复的规律。
2、找数列排列规律的方法(1)按照数重复的规律;(2)计算相邻两个数的差,找出规律。
四、解决问题(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条件。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这个数减去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用另一个数减去这个数。
(4)可以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5)可以用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6)可以用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易错题练习一、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5,第二位是4,这个数是(45)。
【分析: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碰到类似的题目时能画一画数位顺序表,再根据题目要求,边读题,边在数位表上写一写。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错题分
析及策略
体育西路小学 林练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的错例分析。
1、口算题
对于这8道的口算题,学生较容易出错的是:77-20+10=。
2、灵活性的计算题
题目
90-( )=45 ( )-40=11 ( )+14=29 16+( )=30 错题 人数 1班:7人 3班:6人 1班:7人 3班:9人
1班:12人 3班:6人
1班:7人 3班:11人
合计 13人
16人
18人
18人
3、竖式计算题
题目 71-45=
29+35=
46+19-34= 94-24-18= 错题 人数 1班:6人 3班:3人 1班:2人 3班:1人 1班:2人 3班:11人 1班:12人 3班:12人 合计
9人
3人
13人
24人
(1)46+19-34错题情况如下:
错例1:第一步就计算错错例2:只计算第一步错例3:忘写得数(2)94-24-18错题情况如下:
错例1:第一步就计算错错例2:计算第二步时抄错数
3、解决问题
题目1
错例(1)方法错
(2)抄错数
错题错题①方法②计算③单位错④抄错⑤没做
人数
情况
错错或漏单位数完
1班2人1人5人2人
3班4人1人2人1人
合计6人2人7人3人题目2
错例⑤计算错
(2)抄错数,计算也不准确
错题人数错题
情况
①方法
错
②计算
错
③单位错
或漏单位
④抄错
数
⑤没做
完
1班6人1人1人4人
3班7人0人1人1人1人
合计13人1人2人1人5人
题目3
错例⑤方法错
(2)单位错
错题人数错题
情况
①方法
错
②计算
错
③单位错
或漏单位
④抄错
数
⑤没做
完
1班3人2人4人5人
3班7人3人1人1人
合计10人5人5人6人
题目4
错例
⑤方法错(2)做对了一步(3)计算错
错题人数错题
情况
①方法
错
②计算
错
③单位错
或漏单位
④抄错
数
⑤没做
完
1班10人3人1人5人
3班11人4人3人2人
合计21人7人4人7人
题目5
错例方法错
解决问题各题错误率情况如下:
两班人数共86人
二、教学反思
通过对错例的分析及数据的统计中发现:
1、学生无论是做计算题,还是做解决问题,计算退位减法的错误率较高,进位加法的错误率较低。
2、对于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部分学生还未能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正确的列式。
3、对于都是计算题但类型改变的情况下,对于学困生还是造成较大的障碍。
4、对于在解决问题中漏单位及写错单位的情况,主要是有些学生还是从问题中最后一个字去找,结果出现错误。
5、小部分学生对于本学期第一次检测的题量在时间上没把握好,因此出现没做完的情况。
三、策略
1、加强退位减法的计算练习,特别是连减、加减混合的类型。
2、对计算题类型的训练要注重灵活性,如()-34=52或表格式的计算题。
3、在掌握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学困生最好采取分别列式的方法。
如
4、继续加强学生读解决问题的完整性的能力:读题----求问题也就是求什么----列式是-----单位是-----口答。
5、对做题较慢的学生加强做题的速度,但还是要保证准确的情况下按时完成。
6、坚持每天都有对计算及解决问题的练习。
(无论是学习什么内容)
四、措施落实情况
练习题目有:
一、口算题(每次10—12题)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掌握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5=15 ()-8=13 17-()=6
25+()=50 ()-44=26 36-()=9
二、竖式计算。
(1)80-23-45=(2)76-28+32=
(3)93-27-28=(4)80-35+18=
二、解决问题。
1、妈妈买回25个苹果,送给邻居15个,爸爸又买回14个,现在家里有多少个?
2、小熊车行有自行车52辆,上午买了18辆,下午又运进36辆,现在车行有多少辆自行车?
3、一套衣服95元,其中上衣58元,短裤多少元?
4、学校计划3天植90棵树,第一天植了35棵,第二天植了37棵,第三天植了多少棵?
5、山坡上有46只白山羊在吃草,黑山羊比白山羊多8只,黑山羊有多少只?
6、妈妈今年32岁,小红比妈妈小12岁,小红有多少岁?
情况分析:
1、做题前给学生作思想动员,希望能在今后的练习中能克服曾经出现的错误。
2、在每次练习中,由于之前学生已有心里准备,并且确定了目标,因此练习时出现的错误率明显降低。
个别学困生还表现出较好的发挥如:
3、无论是学习任何新的内容,每次的练习都会增加几道有关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题或解决问题。
五、后测情况
后测题目:
一、口算。
34+6= 50-7= 37+22= 41-9=
25+12+30= 67-30-20= 78-35+21=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3+()=89 60-()=44
()+50=85 ()-35=45
三、竖式计算。
(1)65-49+38= (2)100-36-27=
四、解决问题。
1、商店里卖出洗衣机18台,还剩16台,原来商店有多少台?(求总数)
2、动物园有19头长颈鹿,梅花鹿比长颈鹿多7头,梅花鹿有多少头?(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3、果园有柑橘树47棵,龙眼树比柑橘数少8棵,龙眼树有多少棵?(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4、水果店原有18筐梨,16筐苹果,又运进7筐香蕉,现在水果店共有水果多少筐?(连加)
5、一本故事书90页,兰兰昨天看了42页,今天看了29页,还有几页就看完这本故事书?(连减)
6、树上有25只小鸟,飞走了8只,又飞走了12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加减混合)
说明:以上数据只统计一个班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率主要针对能正确掌握计算方法为目标。
六、点滴体会
每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否在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什么;是否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对知识的把握是否到位;学完后是否能通过有效的练习让绝大部分学生完全掌握新知;练习的设计是否能根据知识点的特点进行专项训练……
我们都希望教到的都是聪明、有一定学习能力、反应敏捷的学生,但往往这只占少部分,大部分都需要我们给予一定的引导成为会学习好学生。
通过本次的专项训练,让我更坚信只要教得法,学生就会学得法。